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门学科都承载着育人的教育功能。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在认识世界多样性的同时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无痕渗透德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无痕德育的方法阐述如何使德育落实到位,让学科教学与德育相得益彰。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德育; 情感态度
德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之一。小学阶段是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是德、智和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能够促进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反差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对国际的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其人文意识。
义务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课程负有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也就是说学生能够通过英语课程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由此看来,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为他们持续的英语学习和未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但仅仅就是把品德教育搬进英语课堂,在课堂末尾把情感态度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落实这一课程改革目标,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就有了可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说明在学科教学中生硬地结合德育教学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达不到德育应有的效果。相反,德育应该渗透在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和渗透德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综合素质,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使德育“水到渠成”地达到“无痕”的效果。
一、词汇教学创设情景
词汇是构成句子、语篇的基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情感教育的渗透也是其文化教育的其中一部分,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在教学“Let’s eat”关于食物这一单元,通过色彩丰富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游戏中关注食物,认识到食物的多样性,利用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各种食物的名称。尤其是教学“rice”一词,因为学生常常不喜欢吃米饭,可以通过在图片上搭配其他食物的方式引导。在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利用词典、网络资源找到更多的食物名称,让学生明白就餐要营养合理,不能挑食的道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在六年级学习《Ways to go to school》一课中,“stop”“wait”“slow down”等词是关于等红绿灯时的动作,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系列动词能在课堂上对交通规则进行了复现,对交通规则有更深刻的印象,促进了文明礼仪的养成。
由于词汇课的形式多样性,教师要学会把积极的情绪带进课堂里,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例如,运用“sharp eyes、catch the plane”的游戏形式创造一个刺激向上的词汇学习环境,用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对话教学创设情景
不同的教学环节对德育有不同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则要精心设计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其中英语课堂的对话课情景创设就能进一步地进行情感态度的渗透,做到无痕的情感态度培养。在三年级学习“Look at me”对话课中学习“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日常礼貌问候用语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情景进行操练并角色扮演。情景一:你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同学,应该怎么问好呢?情景二:班上有一位同学看起来不开心,你应该怎么说?学生争相运用句型扮演角色,并进行了生动的表演。通过情景的铺垫与创设,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熟练运用礼貌用语,懂得运用句子“How are you?”关心别人,运用“Thank you”表示感谢,养成运用文明语言的好习惯。
在六年级学习“What’s he like”對话课中学习“What’s she like”“She’s …”句型中,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标兵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句子“What’s she like”“She’s …”进行句子的大量操练,在操练中描述同学的优秀品质进行猜人物的活动,既在过程中进行了课本内容的学习又在情景对话中学会如何描述积极向上的人物,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不知不觉地向品学兼优的学生看齐,学习优秀的品德。学生在对话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对自己不够自信的现象,此时教师的引导与鼓励显得尤为重要。
三、引导阅读创设情景
课堂教学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教材则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找准教材中知识与德育的相交点,把思想教育、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小学英语PEP人教版高年级阅读课型的选材比较丰富,与生活相关,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和情感态度教育。五年级“My week”有一节询问他人的课程以及周末活动安排的阅读课。教师通过设置三个阅读环节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正确安排课余活动的思考。环节一:教师设置三个问题:1.故事主人公吴一凡周五上什么课?2.吴一凡周末经常做什么事情?3.吴一凡是否喜欢运动?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主人公的课余生活是否有规律是否健康,如果答案否定又可以如何帮助他?环节二:通过环节一为故事主人公缺少运动的课余生活设置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学习与玩耍要劳逸结合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习;环节三:在课堂的最后为自己设置一份劳逸结合的课程与活动表。整节阅读课下来,学生通过三个活动环节学会思考怎样才是健康的生活,懂得如何劳逸结合。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缺乏情感的知识和思想,而此时,情感就好比肥沃的土地,让知识的种子伴随着情感的挥洒,才能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因此,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教书育人”“润德无声”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不能只靠说教。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从道德情感培养出发也是培养小学生品德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要依靠各学科为依托开展潜移默化的德育实现德育无痕的功能。英语作为文化载体,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德育的熏陶。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最佳方法,真正做到“无痕德育”。
参考文献:
[1]孙友蓉.德育无痕,润物无声——浅谈小学英语学科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4.
[2]林莉.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上“无痕”的德育渗透[J].校园英语,2012.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德育; 情感态度
德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之一。小学阶段是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是德、智和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能够促进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反差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对国际的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其人文意识。
义务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课程负有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也就是说学生能够通过英语课程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由此看来,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为他们持续的英语学习和未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但仅仅就是把品德教育搬进英语课堂,在课堂末尾把情感态度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落实这一课程改革目标,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就有了可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说明在学科教学中生硬地结合德育教学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达不到德育应有的效果。相反,德育应该渗透在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和渗透德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综合素质,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使德育“水到渠成”地达到“无痕”的效果。
一、词汇教学创设情景
词汇是构成句子、语篇的基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情感教育的渗透也是其文化教育的其中一部分,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在教学“Let’s eat”关于食物这一单元,通过色彩丰富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游戏中关注食物,认识到食物的多样性,利用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各种食物的名称。尤其是教学“rice”一词,因为学生常常不喜欢吃米饭,可以通过在图片上搭配其他食物的方式引导。在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利用词典、网络资源找到更多的食物名称,让学生明白就餐要营养合理,不能挑食的道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在六年级学习《Ways to go to school》一课中,“stop”“wait”“slow down”等词是关于等红绿灯时的动作,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系列动词能在课堂上对交通规则进行了复现,对交通规则有更深刻的印象,促进了文明礼仪的养成。
由于词汇课的形式多样性,教师要学会把积极的情绪带进课堂里,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例如,运用“sharp eyes、catch the plane”的游戏形式创造一个刺激向上的词汇学习环境,用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对话教学创设情景
不同的教学环节对德育有不同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则要精心设计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其中英语课堂的对话课情景创设就能进一步地进行情感态度的渗透,做到无痕的情感态度培养。在三年级学习“Look at me”对话课中学习“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日常礼貌问候用语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情景进行操练并角色扮演。情景一:你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同学,应该怎么问好呢?情景二:班上有一位同学看起来不开心,你应该怎么说?学生争相运用句型扮演角色,并进行了生动的表演。通过情景的铺垫与创设,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熟练运用礼貌用语,懂得运用句子“How are you?”关心别人,运用“Thank you”表示感谢,养成运用文明语言的好习惯。
在六年级学习“What’s he like”對话课中学习“What’s she like”“She’s …”句型中,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标兵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句子“What’s she like”“She’s …”进行句子的大量操练,在操练中描述同学的优秀品质进行猜人物的活动,既在过程中进行了课本内容的学习又在情景对话中学会如何描述积极向上的人物,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不知不觉地向品学兼优的学生看齐,学习优秀的品德。学生在对话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对自己不够自信的现象,此时教师的引导与鼓励显得尤为重要。
三、引导阅读创设情景
课堂教学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教材则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找准教材中知识与德育的相交点,把思想教育、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小学英语PEP人教版高年级阅读课型的选材比较丰富,与生活相关,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和情感态度教育。五年级“My week”有一节询问他人的课程以及周末活动安排的阅读课。教师通过设置三个阅读环节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正确安排课余活动的思考。环节一:教师设置三个问题:1.故事主人公吴一凡周五上什么课?2.吴一凡周末经常做什么事情?3.吴一凡是否喜欢运动?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主人公的课余生活是否有规律是否健康,如果答案否定又可以如何帮助他?环节二:通过环节一为故事主人公缺少运动的课余生活设置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学习与玩耍要劳逸结合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习;环节三:在课堂的最后为自己设置一份劳逸结合的课程与活动表。整节阅读课下来,学生通过三个活动环节学会思考怎样才是健康的生活,懂得如何劳逸结合。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缺乏情感的知识和思想,而此时,情感就好比肥沃的土地,让知识的种子伴随着情感的挥洒,才能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因此,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教书育人”“润德无声”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不能只靠说教。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从道德情感培养出发也是培养小学生品德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要依靠各学科为依托开展潜移默化的德育实现德育无痕的功能。英语作为文化载体,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德育的熏陶。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最佳方法,真正做到“无痕德育”。
参考文献:
[1]孙友蓉.德育无痕,润物无声——浅谈小学英语学科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4.
[2]林莉.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上“无痕”的德育渗透[J].校园英语,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