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我的注意力在“饭碗”上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题关键词——声音。这个声音来自顶层话语角色,国务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7月1日施行;这个声音来自受众主体,即以科教文卫等系统为主体的“事业人”。《条例》如同发酵的酒,一旦打开封口,酸苦辣甘,各嗅其味。
  重新定义身份,有点难
  人过中年的张放,已经在农科所做了二十多年的农艺师,还是“部门领导”,身为事业单位体制内的一员,他从没为现在和将来的生活担过忧,这种“优越感”早已渗透到了他的生活中。
  近段时间,张放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担忧”起来。不久前,农科所上上下下开始议论事业单位改革。面对此次“甩包袱”似的改革,他感到空前的压力,“我的注意力在‘饭碗’上”。
  对于张放这样的“事业人”来说,多年“体制内”的仕途之路,早已消耗掉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也使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在社会谋职的一专之长。对他们来说,想要的无非是一个“铁饭碗”,而从改革的总体思路来看,砸掉“铁饭碗”、实现养老并轨等目标正是此次改革的剑头所指。
  回想起手中的“饭碗”,张放显得很无奈。这家农科所过去是农委机关的一个部门,可以说是捧着“金饭碗”衣食无忧,后来转为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也勉强算是“铁饭碗”,而现在却要求他们自己搞项目开发、服务性经营。从“吃皇粮”变成“捧碗化缘”,这种落差难免让他吃不消。张放不得不承认,事业单位改革已成大势,“饭碗”也不可能再变回“金碗、铁碗”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另起炉灶开启一段全新的职业生涯;要么留下,摆正心态,脱下“事业人”的外衣,以跳出“体制内”的思维,重新定义自己。
  《条例》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不难想象,和张放一样的“事业人”中,纠结于“去”与“留”的人并不在少数。其实,谁也不愿意丢掉已经捧在手里的铁饭碗,但《条例》实施在即,即便不愿意,也必须顺应改变。留恋、焦虑、矛盾、渴望、奋起,这是一个痛苦的时代,或许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利益当事人的“钟摆效应”
  改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资源与利益的再分配。事业人之殇,盖因事业单位曾有太多对优质资源和既得利益的不舍。除了涉及“围城”里的事业人以外,期待走进“围城”的准事业人,对于事业单位的“利益”二字,也有着另一种解读。
  哲学硕士杨雅,在学校被奉为“学霸”。从大学校门出来到一家民企求职,签了一年合同,供职公司办公室文秘,月薪2400元,有最低档的“三险”。一年合同期即将结束时,她参加了事业单位考试,笔试成绩第一,正等待面试。
  当问到为什么不跟企业续签劳动合同,而要考事业单位的时候,杨雅说:“我父母都在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与公务员没什么两样,且隐性福利不少。我从小耳濡目染的是他们保险箱似的超稳状态。而我在民企工作,每周单休,节日休假很难保证。赶上回款差、效益低的时候,两三个月开一次工
  资也不奇怪。如果效益不好,企业哪天倒闭都说不定。我还是喜欢中规中矩的稳定职业。”可杨雅毕竟是年轻人,看到那么多有理想的人放弃稳定工作,投身创业洪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厮杀、博弈,无悔地挥洒青春热血,哪怕是失败,也是一种收获。“而我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了。特别是近两年一项项关于体制内单位改革措施的出台,事业单位不再是保险箱了。”杨雅动摇了,在取与舍之间痛苦地纠结着。
  哲学上讲,当一种利益获得达到极点时,必然摆向另一个极点。所谓“钟摆效应”现正应验到事业单位的身上。事业单位体制遭受着诟病,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可有一点十分明确,社会分配要走向公平的趋势不可逆转,永远的利益满足是不可能的。事业单位的改革正是要找出利益的边界。
  杨雅的矛盾心态,代表了一大批想要进入体制内的群体。有学者说:“对事业单位,大家都比较关注于它的体制、编制含义,往往忽视了事业单位其实是专业技术人才聚集的地方。长期以来,对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管理,一直比照公务员来进行,且捆绑着行政级别、医疗保障、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优势,于是社会上才有了“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说法。
  社会心理学认为,抑郁是一种“精神感冒”。由于“太自我”,极易把自己绕在一个利益扣儿里难以自拔,好像换个活法就会弄丢自己似的。就如杨雅一样,太过聚焦事业人的身份,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当利益当事人的认知空间很狭窄时,在“钟摆效应”中抑郁。其实,我们不妨用“从容”的心态来面对失衡,决定一切的是认取大势的姿态。
  改革的难点是既得利益
  面对此次直指“事业人”的改革,围城内外的人都抱有矛盾心态。既得利益者的抵触,无利益者的力挺,追求利益者的渴望……事业单位公益性、服务性和知识密集性的特点,导致绩效考核改革如何突破成最大难点。
  比如,大学教授做学术课题本无可厚非,但有的大学教授却虚报课题经费,打国家政策的“擦边球”。为降低研究成本,导师就让自己的学生为其“打下手”,把剩下的一部分经费据为己有。学生为顺利毕业,也是敢怒不敢言。不仅在高校,很多科研院所也有这种现象,一些研究员为了获得国家津贴补助,让自己的助理或研究生“操刀干活”。
  面对指责,某高校的孙老师坦言,自己目前还没有申请国家课题的资质,却很羡慕有这样资质的老师。孙老师的“羡慕”之心可以理解,大学教师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在别人眼里可谓风光无限,而现实却并非如此,有的大学老师还不如一个普通中学老师的工资高。大学老师的工资随职称而定,可蛋糕太小,瓜分的人却太多。一般来说,普通高校的大学讲师要晋升到副教授,原则是发表4篇论文即可,可是那么多人在排队,只能优中选优。每个人至少也要发表七八篇,还不算编书、参与课题研究等指标。当上副教授,月工资也只是4000元左右。要是运气好,教的是热门专业,课时补贴还能多一些。要是运气不好,也只能靠基本工资过活了。面对残酷的现实,即使被认为是从事高尚职业的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免俗,通过打国家政策的擦边球赚点“外快”。
  有专家表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事业单位中的行政人员是否应该与专业人员获得一样的收入?这恐怕要靠市场来决定。正如很多身处保险箱中的“事业人”所说,他们都热爱现在的工作,但对现在单位的一些现象确实有很多不满。他们也期待着改革速度能更快一些,因为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如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纸公文,更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更为灵活的工资制度。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杨雅这样的“准事业人”不再把考事业单位视为“备胎”,而是果断地抉择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认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难度是人的既得利益,最大的难题是减员增效。事实上,事业单位间差异很大,有些市场信号强的,不用政府补贴,如报社、出版社等。有些市场信号很弱,政府就要给很多补贴。事业单位改革不可能走企业完全下岗的路子。对于行政化,大家既深恶痛绝,又难以割舍。还有需要探索的东西,《条例》给出了空间,人事制度走在了前面,也留出了深化改革的空间。
  “我的注意力在饭碗上”,发出这样的声音符合人之常情,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不开利益,就一定会出丑。”事业人更大的利益诉求应是站起来,知道去向。不论言前景还是道“钱”景,站起来,世界才属于你;知道去向,世界才会为你让路。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台与完善,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繁杂,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中,使HRM在支持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影响。HRM职能重心的转移与事务性工作的日益繁杂,也使外包变得十分必要。另外,我国企业正处在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HRM的转变过程中,企业的HRM工作就需要获得专业指导
“咳,你可真行,搞什么职场调查,还调查到欧洲职男身上啦!”工作在德国的老同学在微信聊天时嫌我罗嗦,接着又嫌弃地对我说:“你别那么多事儿,知道不,叙利亚难民中的大学老师在这找工作都异常艰难,更遑论做职业规划这门极奢侈的功课了。”  “奢侈”,过分享受之意,这词儿一出,令我一拍惊奇。“功课”,诵经念佛般的作业,令我二拍惊奇。想想当下职场,好多人被称或自称为“穷茫族”、“倦怠族”、“空虚族”,找不到职业
近期,有研究机构发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揭晓了2016年大学生红绿牌专业,以及2015届就业率较高的本专科专业TOP50、就业率较低的本专科专业TOP10,这样的榜单引发了学什么专业的思考和争议。  《光明日报》评论员指出,就业率红牌榜的最大意义不是指引学生据此选择专业。因为就业率是变动的,也许当下的“冷门”过几年就是“热门”。整体而言,我国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
[案例]    李某是公司的一名核心销售员,产品销量占公司总销量的近20%。三个月前,李某被竞争对手以高薪挖走。尽管公司在李某离职后随即招聘了三名销售员来替代他,不但无法达到李某的销量水平,反而在短短三个月内丢掉了李某原来40%的客户,导致该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  员工离职,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本投资的巨大损失,增加人员重新配置的成本,而核心员工的流失,不仅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处于领
华丽的诱惑与烦恼  “你开的是‘保时捷’还是乌龟啊,这么慢!都等你呢,动作快点儿!”嘈杂的酒吧里,宋扬不断打电话催促迟到的好友,还不忘叮嘱一句,“别忘了把你家那两瓶‘轩尼诗’带来助兴……”  放下电话,宋扬逮住一哥们拼酒。几杯酒下肚,醉意蒙眬的他跳到舞池中央赤膊狂舞起来,引得周围一片尖叫……  22岁的宋扬是人们眼中“口含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宋父是当地声名显赫的房地产商,富甲一方。宋扬虽然还
从幸福1.0说起  以前,“幸福”的含义似乎并没有与愉悦这么接近。当托马斯·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宣称人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时,它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幸福恐怕根本不是一回事,也与快乐或者高兴完全不沾边。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幸福”应该由三个不同的元素组成——积极情绪、投入的人生和有意义的人生。这三个元素都比“幸福”更容易感知和测量。  第一个元素是积极情绪,也就是我们的感受:愉悦、狂喜、入迷、温暖
老程凝重,难得率性一次,“像我这样的资深预算师是靠复盘熬出来的,能不抢手吗?”  业内人皆知,竞标就是竞价。高明的工程预算师会让甲乙双方都觉得占了便宜。譬如他老程皱几下眉头,就能鼓捣出个“切片报价法”,既契合客户的心理价位,又让公司有得赚。趁建筑市场低迷,Z公司借猎头之手逮住了他。  一单撞来,一单迭进,眼瞧连着中标,老板对HR也连着飘“赞”,“没看走眼!”可半年后,财报连着反映:大多项目的实际投
英国格拉斯哥市的一家书店门口总放着一箱旧书待售。有一个靠奖学金过活的穷学生,在箱内看到一本学校指定要看的书,就每天花些时间来读一章。后来他赚够了买那本书的钱,过来要买,不料那本书已不在纸箱里了。于是他走到柜台前询问,老板伸手从背后的书架上取下那本书,递给穷学生道:“有位先生想买这本书,可是我知道你还没有看完呢。”老板的爱心令这个穷学生,乃至后来知道此事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在这件事上,书店老板体
对于创业者来说 ,尽管创业目的各有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成功。谁都不想成为失败者,但是,怎么才能成功?要靠自己,也要看别人。没有草根能随随便便成功,胜出达人必有过人之处。我们可以总结成功者的性格要素,从中领悟成功之道。虽然成功不可复制,但至少可以模仿、学习。   梦想——   很多时候,   我们做事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预期,   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梦想与热情。   谈起创业初衷,有人
年终岁尾,数千万之众的劳务派遣大军正在经历着一年中最“虐心”的时刻:正式员工手捧着丰厚的年终奖金,而自己却两手空空。所谓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在此刻瞬间崩塌。劳务派遣工的身份标签,不仅使他们在职场福利待遇上低人一等,更使其心理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却又无能为力的“阴霾”。“人心都是肉长的”,一句俗话却透射着一种深刻的理性。  如今,劳务派遣已成为国内企业用工数量最大、涉及领域最多的人才服务产业。从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