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文学中二战题材的新开拓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83692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认识美籍华文女作家周励及其作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刚涉足中国大陆以外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不久。她以自己两手空空在美国如何创业成功,以及在北大荒挥洒青春的成长经历为蓝本的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甫一出版,风靡一时,成为如同知名报人董鼎山先生所说“展现了一个时代,亦影响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代人”①的畅销书,彼时那灼灼热度,似可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於梨华那部被誉为“留学生必读之书”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相媲美。
  一、“曼哈顿三部曲”:从自传体
  小说到纪实文学
  然而,此后她并未趁热打铁,再续辉煌。周励似乎祭起了海明威所言“一个人一生中写一本好书就够了”之大旗,搁下了手中的笔,“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不想再写书了”。她的理由是虽然“作家天生的灵性总像海水般地冲击着我,我每天却要把大量时间花在进出口贸易上。我收到了千百份中国读者的来信,许多人询问我是否有新作品诞生,让我怎么回答呢?”然而真实的内心告白是:“苦难已经写光了。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中全部写光了。我相信缺乏苦难的作品难以打动人心。我喜欢含着眼泪感动地写作。……既然缺乏苦难岁月,那么我还有资格写我的第二本书吗?——这是我十几年没有出书的主要原因。”②直到2006年8月,她的第二本书《曼哈顿情商》才姗姗来迟地在上海书展上亮相。如果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贯穿着周励从青葱岁月到成熟时代的生命印记的话,那么,《曼哈顿情商》则成了她以一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打量世界、游历各地的“万花筒”,此时她俨然已成为具有众多头衔的“杂家”:女商人,社会活动家,旅行家,文学、艺术、电影、摄影、博物馆、考古、历史学甚至宗教学研究的爱好者……正如她自己所言:“我有一颗无论在饥寒交迫的年代或是在华丽优雅宴会中同样炽热高昂的心灵——这颗心灵总是在激动沸腾。在北大荒大草甸放猪时,我靠幻想和背诵诗歌生活;到了美国,靠理想和闯劲打入美国上流时尚界;游览世界时,到了俄罗斯,我就想当冬宫博物馆或是彼得堡罗要塞的研究员,到了法国又渴望做法国近代史研究员,几次去埃及迷上了古埃及史及考古学,更不想走了……无论在意大利、埃及,还是在敦煌、西藏,或是在印度甚至非洲等等均是如此。我常常疑惑:人人都像我这么充满‘冲动’吗?”③如此众多的“爱好”和盎然的“興趣”,掺杂在一本书中,虽然丰盛却难免显得有些芜杂。当然,她在游历世界时积聚着创作的能量,有待新的迸发。
  迸发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2020年上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许多人都是在猝不及防中被困在了家中。周励也被困在纽约家中。此后,从午夜至黎明,她奋笔疾书,写下了一篇篇燃烧着激情和血性的滚烫文字。8月中旬由上海三联书店推出了她厚达453页的新著《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④
  《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以下简称《亲吻世界》——笔者注)无疑是周励“曼哈顿三部曲”中最让读者血脉贲张、心灵为之震颤的一部。作者采用了纪实性报告文学的手法,从文体上来说,类似散文,却又是文学、哲学与历史学互相交织的一部史诗;从内容上而言,既是探险实录,却也是生命、热情与信念互相辉映的一部交响曲。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被遗忘的炼狱:跳岛战役探险录》为作者寻访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遗迹进行实地考察的系列散文;第二辑《亲吻世界:镌刻在心灵岩洞上的壁画》收录了作者在世界各国各地游览的旅行纪实;第三辑《燃情三极:南极点、北极点、珠峰逐梦》,是作者四赴南极、三抵北极、分别两攀两越瑞士马特洪峰和西藏珠峰的探险实录。仅看这三辑简介,就不能不让人对作者如同火焰般的生命活力与探险精神所折服。
  二、二战文学:从《麦坚利堡》
  到《被遗忘的炼狱》
  这三辑系列散文中,第一辑《被遗忘的炼狱:跳岛战役探险录》的系列作品,无疑是全书中最值得大书一笔、富有血性的一部战争反思录。自《荷马史诗》中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描述问世以来,生命、死亡、战争、爱情就成了世界文学中的四大永恒主题。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开辟了东、西两大战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世界战争文学经典作品的确立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如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凯旋门》、冯尼格特的《第5号屠场》、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和《永别了,武器》、沃克的《战争与回忆》、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及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拉斯普京《活下去,并要记住》等,这些有关二战的战争文学经典,向人们展示了战争带给世界和平、生灵与人类以猝不及防的苦难、杀戮、血腥、死亡与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及其难以复原的战争创伤后遗症,成为世界人民反对战争、希冀永久和平的文学教科书。
  对于普通中国读者而言,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由发动到结束的认知,主要来源于1960年问世的美国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的历史纪实作品《第三帝国的兴亡》,其中以大量秘密文件、私人日记、发言记录及电话录音等为依据,记述了希特勒法西斯纳粹“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12年零4个月的全过程。⑤该书出版后于翌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2008年,在“阅读中国30年”中的“30年30本书”文史类读物评选中该书仅次于《万历十五年》而名列亚军。其入选理由是:“在那个时代,这本书突然呈现了一段新鲜而难忘的历史,它所引起的我们的伤痛,至今难以平息,难得的是,译笔很好。”⑥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阐述如何观察和表现历史时指出,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考核和记录“事实”的历史学的方法;第二种是比较个别史实以阐明一般“法则”的社会学的方法;第三种“是通过‘虚构’的形式把那些事实来一次艺术的再创造,即文学的方法”⑦。如果说《第三帝国的兴亡》主要采取的是第一种“考核和记录‘事实’的历史学的方法”的方法;那么大多数中国读者对于1941年底由“珍珠港”事件引发的太平洋战争的认知,则主要来自于第三种文学的方法所产生的一首诗,这便是台湾诗人罗门的《麦坚利堡》。麦坚利堡位于菲律宾城郊,此地埋葬着7万名在二战中太平洋地区阵亡的美军士兵的骸骨,并矗立着分别刻着他们名字的七万座白色大理石十字架墓碑,肃穆,静谧。如今却成为一处风景优美的观光景点。“战争坐在此哭谁?/它的笑声 曾使七万个灵魂陷落在比睡眠还深的地带//太阳已冷 星月已冷 太平洋的浪被炮火煮开也都冷了/史密斯 威廉斯 烟花节光荣伸不出手来接你们回家/你们的名字运回故乡 比入冬的海水还冷/在死亡的喧噪里 你们的无救 上帝的手呢/血已把伟大的纪念冲洗了出来/战争都哭了 伟大它为什么不笑/七万朵十字花 围成园 排成林 绕成百合的村/在风中不动 在雨里也不动/沉默给马尼拉海湾看 苍白给游客们的照相机看……”⑧这首后来获奖无数的描写太平洋战争的悼亡诗,全然没有英雄主义的胜利豪情,甚至也没有人道主义的唏嘘怜悯,惊心动魄的题材处理得冷静、冷峻、冷漠、冷眼旁观,甚至不无黑色幽默式的揶揄与嘲谑,诗人意在通过今昔对比(牺牲将士亡灵的墓园与今日“沉默”的旅游景点的强烈反差)达到引人警醒、震撼、忧思的反讽效果,正如此诗起首石破天惊的那句“超过伟大的/是人类对伟大已感到茫然”。然而,这7万美军将士,当年究竟是如何在太平洋战争中“捐躯”的,诗中没有说。   周励的新著《亲吻世界》则给了让我们心灵悸动与震颤的详尽答案,其将生命、死亡、战争这三大世界文学的永恒主题纳入笔端,并以激越的文字、清晰的图片和甄别后的史料、文献等,将太平洋战争尤其是“跳岛”战役的全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凸显出战争对于人类(包括交战的敌我双方)的杀戮行为的非理性、反人道及其无比惨痛的历史教训。
  三、让人血脉贲张的“燃烧的太平洋”
  首先,《被遗忘的炼狱:跳岛战役探险录》中的关于太平洋战争的系列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尊重历史的理性精神与文学的感性书写相互融合与渗透,即阿诺德·汤因比所说的观察和表现历史时把考核和记录“事实”的历史学方法与“把那些事实来一次艺术的再创造”的文学方法相结合。很难想象,一个年逾六旬的华人女作家,为了让冷冰冰的太平洋战争史实变得鲜活可信,竟采取“田野调查”的方法,从浮潜在风光旖旎的帕劳海底“二战坟墓”,实地观看当年被击沉的日本军舰遗骸开始,几年中竟然跑遍贝里琉岛,塞班岛,天宁岛,关岛,菲律宾的莱特湾、吕宋岛和科雷吉多岛,日本冲绳岛等太平洋战争中著名的“跳岛”战役遗址,以及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国家博物馆、阿灵顿国家公墓、美国国家档案馆等反复查询、核对与太平洋战争相关的史料、照片、报道、录像,硬是使自己从“二战迷”成了“二战通”。这样的战地遗址考察和探险,并非仅凭一腔热情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还需要敢于冒险的巨大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正如她所言:“说是探险,因为时而浮潜海底‘战争坟墓’,时而须雇直升机或单人小飞机飞往小岛,浓雾大风与突降暴雨都带来心理挑战,是名副其实的历险记。……怀着震惊与感伤,我像考古学家一样仔细发掘历史上或有或无记载的实物与事件,并去华盛顿美国海军陆战队硫磺岛战役博物馆和美国国家档案馆考证核查,为的是探讨战争原貌中的人性及狼性,有时甚至是人性至狼性的转换,解开鏖战杀戮背后不为人知的隐秘。”⑨于是,我们在周励笔下看到了她所进行的这种战争遗址的实地调查和体验,需要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在帕劳海底二战遗址原生‘博物馆’潜水让我脊背发凉,担心一个不小心触碰到日本‘神风特攻队’飞行员的骸骨堆!心儿战栗、胆大如虎的我穿梭在一堆堆庞大锈蚀、鱼儿出没的战机、坦克、舰艇残骸之间,深感战争的惨烈与凄涼。”⑩
  除了去“跳岛”战役遗址实地考察外,周励还夜以继日地查阅、研究二战史料,她成了华盛顿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海军陆战队国家博物馆等处的常客。为了给大都已阵亡的硫磺岛美军“升旗手”辩诬,她在美国国家博物馆内,对当年战地记者拍摄的《硫磺岛插上星条旗》原始照片反复对比,仔细观看档案馆保存的战地录像与照片,为每位硫磺岛“插旗手”的名字及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做出反复甄别与正确判断:“我对媒体轻易使用不恭之词把两位出生入死参与硫磺岛升旗行动的老兵诬称为‘冒充者’,并以此制造轰动新闻而感到气愤不安:……媒体人为了商业目的诋毁嘲讽升旗的前辈们,和平生活了70年的他们全然不了解战争的残酷。”11可以说,这是一部20世纪40年代使人类付出惨痛死亡代价的太平洋战争血肉丰满的鲜活历史。
  其次,《被遗忘的炼狱:跳岛战役探险录》多处体现了作者对“跳岛”战役史料的发掘与对典型人物形象的评价相互印证。《燃烧的太平洋》写作者在帕劳贝里琉岛上发现了被海水包围的一块石碑,毫不引人注意的青灰色石碑上竟刻着当年太平洋舰队司令、五星上将切斯特·尼米兹的题词与签名,碑上刻的是对战败者的勇猛顽强精神的尊重与敬畏,而这块石碑竟从不为人所知:“他做了古今中外功勋卓著的将帅们都没有做的一件事,而这件事,在世界上似乎只有我这个来自纽约的中国女人注意到了——五年来我翻遍了谷歌搜索、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及美国国家档案馆,都无法找到有关这块石碑的任何记载:这是一个约21英寸宽14英寸高、被海风侵蚀的青灰色沧桑石碑,上面嵌刻着因年代久远变得模糊不清的文字——犹如拿破仑军官在埃及战场发现的罗塞塔石碑——它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在贝里琉战役日军墓园的入口!”12如此珍贵的二战史料的发现,还有谁能说作者寻找“跳岛”战役遗址仅仅是凭一己的探险兴趣?尤其是她随之对刻在石碑上的尼米兹题词的解读:“在败者面前,王者的谦虚、对失去生命的悲悯与对军事专业领域勇猛同行的敬佩,都放射着人格与教养的魅力光芒!”13
  四、解开鏖战杀戮背后不为人知的隐秘
  这是世界战争文学中从未有过的发现与描写,即胜利者对战败者勇猛的战斗精神的尊敬与赞赏。面对一战、二战造成的战争创伤,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描写厌战的亨利上尉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而脱离部队后带着未婚妻凯瑟琳逃亡瑞士;冯尼格特的《第五号屠场》描写盟军为泄愤而将上万吨炮弹倾泻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德累斯顿,这座不设防的城市顿时血肉横飞,陈尸遍野,因而诅咒“战争是个屠宰场”;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描写这条军规本身就是一个极度荒谬的怪圈,士兵们只要陷入其中就像被判了缓期死刑的囚犯一样在无边无形的战争绞肉机中绞来绞去……这些反战文学中早已没有了对战争书写的任何崇敬之语,别说英雄主义的激情,就连人道主义的哀怨也显得苍白无力,剩下的只有黑色幽默(sick humour)。《亲吻世界》的作者虽然在书中愤怒地引用了巴顿将军的名言“诅咒你,狗娘养的战争!”却在描写战争非理性的残酷与杀戮的同时,客观地写出了敌方具有军事才能的指挥官并非大草包,假如“以为日本人都是没脑袋的莽夫”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海上骑士”尼米兹对于日方威名远扬的“军神”东乡平八郎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对其在日俄对马海战中的舰队‘U’型变向与‘T’型阵式追击作战模式赞叹不已”14。书中还有多处提到中途岛战役的美军老对手南云中一将军、拼命死守塞班岛造成登陆美军大量伤亡的斋藤义次将军、被称为“是个聪明的混蛋(one smart bastard)”的关岛日本守军最高指挥官小畑英良将军、驻守硫磺岛的日军总指挥栗林忠道将军(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研习美国军事并出任过驻美、加使馆武官),甚至还有年轻时曾被美国权贵圈女孩视为“白马王子”,战争快结束前被任命为日军驻守硫磺岛第9师团第26战车联队指挥官的前奥运马术冠军西竹一男爵等,无一不是战场上令对手胆寒的铁血战将,他们最后或是战死沙场,或是自杀殉职,给太平洋战争抹上了一层悲怆、悲惨、悲哀而又令人心怀恐惧的浓浓血腥味。作者让我们看到,血流成河的战场上不仅有枪林弹雨的敌我厮杀,还有对交战敌手的敬佩与礼葬:斋藤义次率领日军残部在塞班岛向登陆美军发动自杀式“万岁冲锋”,15个小时的白刃战,“这如人间炼狱般的战役和疯狂的万岁冲锋,让美军受到极大震撼……斋藤自己在7日傍晚被榴霰弹击伤后切腹,以副官开枪爆头的方式介错。”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作者写道:对于这个冥顽不化、死不投降的敌酋,死后竟“被美军指挥官、号称美国两栖作战之父的霍兰德·史密斯(Holland Smith)厚葬在塞班岛。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照片:一大群美军围着一个覆盖着日本太阳旗的棺材,氛围肃穆”15。这就是作者展示给读者的鏖战杀戮背后不为人知的隐秘,太平洋战争的真相。   当然,战争毕竟还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作为美籍华人、“跳岛”战役的研究者,作者对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军指挥者海军五星上将尼米兹、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马歇尔、陆军上将温莱特等人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英勇善战或英雄气概的崇敬与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她写道:1945年9月2日,在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太平洋战争的主帅麦克阿瑟与尼米兹“高大帅气的两人一起雄赳赳走向主会场,真爱死他们了!尼米兹相比麦克阿瑟绝对是一位更专业的军事家,但麦克阿瑟更具有政治魅力,举手投足、面庞轮廓与英武气质皆可与好莱坞大牌明星媲美”16。但作者对于他们的人性弱点、指挥失误甚至是人生污点也并不讳言,例如1944年指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二战期间竟与英国籍女司机凯瑟琳·萨默斯比产生了婚外恋情,甚至战争刚结束就写信给马歇尔将军说想回美国与妻子办离婚手续,然而马歇尔将军回信严厉地拒绝并痛斥,才使他痛斩情缘。战后他击败了他曾经的上司麦克阿瑟,1953年当选为美国第34任总统。作为太平洋战争中的盟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也有不光彩的一面:当年他曾经是菲律宾战场的“败将”,在日军凌厉攻势下被打得一败涂地,为了美国的面子,他乘坐罗斯福总统派来接他与妻儿的潜艇逃离菲律宾,由温莱特将军接替他的职位。作者写道:“作为菲律宾的‘太上皇’,在日军强势进逼下丢下几百万官兵独自撤往澳大利亚,实在是个没面子的事情,我对接过‘死亡摊子’的温莱特将军充满敬意,也更理解了为何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战争的三年时间里昼思夜想,要打回菲律宾报仇雪耻,解救关押在吕宋岛的3700名美军官兵!”17
  作者对二战英雄人物的敬佩中褒贬分明。她在书中特别褒扬了温莱特这位二战中名垂青史的“败将英雄”。1942年5月,弹尽粮绝的温莱特将军率领驻菲律宾7.8万美菲官兵向日军缴械,继而开始震惊世界的巴丹死亡行军,最后仅剩八分之一战俘活着回家。温莱特作为军衔最高的战俘,被俘后被送至中国吉林奉天战俘营,在日军俘虏营受尽折磨,外号“皮包骨”。1945年8月18日获释,并于9月2日赶至东京湾参加密苏里号战列舰接受日军投降的受降仪式。作者写道,“这位被日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败将感谢麦克阿瑟让他在日军面前扬眉吐气。美国有一条军规:被俘虏后哪怕你对着电视咒骂美国,只要活着回来,你依然会受到热烈欢迎”18。他回到美国后,受到了英雄凯旋般的盛大礼遇,华盛顿举行阅兵式接受他的检阅,礼炮齐鸣,马歇尔将军对他说:“你是英雄,你为了部下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杜鲁门总统对他说:“感谢你拯救了美国数万大兵!”并在白宫亲自为他授勋晋级为四星上将(原为中将),彻底洗清了他向日军投降的耻辱。多年战俘营的折磨损害了温莱特的健康,他于1953年去世,人们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巴丹英雄》。
  作者在《远逝的英魂》中还写到由于麦克阿瑟在战争中的错误决策导致大批美国士兵牺牲的时候,作者冷冷地添上一句:“现在,麦克阿瑟终于回来了。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她列举了美军伞兵在十天飞夺磐石重回菲律宾科雷吉多岛(战争岛)令人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雪耻的日子,变为战争岛之殇”19。另外,对于像深受军国主义毒害,被狭隘的民粹主义和复仇主义“洗脑”而参与太平洋战争的日军将士及其死亡,作者也并未简单化地做出评价,而是以大量令人心惊胆战的“玉碎”行为:“自杀式”攻击、剖腹自杀、集体跳崖、绑着石头走向海洋深处等,都是被“效忠天皇”而“洗脑、打鸡血,抱团战死,至高无上,这些都让加了毒素的樱花美学在极端军国主义的氛围中熊熊燃烧,在跳岛战役中处处可见!”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极端民族主义在多个国家都有抬头,那是危害世界和平带致命毒素的樱花!历史不容重演。”20
  五、“疫情之下,珍珠港是一面鏡子吗?”
  书写历史,还原历史,并非像抗战时期郭沫若创作以战国为题材的多部历史剧那样“先欲制今而后借鉴于古”及“据今推古”,更重要的并且引人深思远虑的是现实世界与历史语境的互相映照。《亲吻世界》开篇之作《燃烧的太平洋》,写作时间是在今年的复活节。2020年是一个危机重重的非凡年头。新冠病毒肆无忌惮地在世界各国无孔不入,令人防不胜防。复活节,大洋彼岸的美国4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罗斯福”号、“罗纳德·里根”号、“卡尔·文森”号和“尼米兹”号均出现了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其中“罗斯福”号官兵感染高达600人,一名水兵不幸在关岛医院罹难。一个0.1微米的诡异病毒,居然成为压垮巨型军舰的一根稻草,而“罗斯福”号停靠在关岛海军基地。这里正是作者所熟悉的“跳岛”战役遗址之一。于是作者联想起所居住的“纽约已有12万人感染,1万余人罹难,医院的走廊摆满了包裹着橘色尸袋的罹难者遗体,形同炼狱”(至12月10日美国已确诊患者累计已达1500多万例,死亡近30万例——笔者注)。现实中的“炼狱”正是启示作者记录历史、反思历史的原动力所在:“我想起75年前的另一座人间炼狱——跳岛战役血腥惨烈的战场,开始书写《被遗忘的炼狱:跳岛战役探险录》的第一篇,谨以此文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在疫情大蔓延的至暗时刻,让我们记住尼米兹的名言:‘信心是黑暗中的灯塔’。”21
  所以,作者写这本书,并非只是单纯地描述历史、揭示隐秘,而是集历史学家、哲学家与作家于一身,还原真相、铭记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希冀早日打赢人类与新冠病毒(COVID-19)之间的惨烈战争,还人间以和平安宁的清新世界!还有什么比全人类共同携起手来,打败肆虐全球、至今已夺走人类近160多万条鲜活生命的新冠病毒更紧迫的吗?正如作者发问:“疫情之下,珍珠港是一面镜子吗?”
  我们的回答:“是的。以史为镜。以史为鉴。”
  【注释】
  ①董鼎山:《〈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新版序言》,《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第4页。
  ②③周励:《唤醒你心中的巨人》,载《曼哈顿情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第6-7、7-8页。
  ④周励:《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上海三联书店,2020。
  ⑤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该书中译本由董乐山翻译,最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内部参考书”问世,1979年中译本由世界知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⑥《30年30本书:回望三十年的阅读潮汐》,《新京报》2008年12月18日。
  ⑦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卷),曹未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第54-55页。
  ⑧罗门:《麦坚利堡》,转引自流沙河编著《台湾诗人十二家》,重庆出版社,1983,第224-225页。
  ⑨周励:《亲吻世界·自序》,载《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上海三联书店,2020,第2页。
  ⑩12131421周励:《燃烧的太平洋》,载《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第10-11、5、5-6、7、4页。
  11周励:《史诗般的血染战旗·硫磺岛未被讲述的隐秘》,载《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第67页。
  15周励:《太平洋的“诺曼底登陆”》,载《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第40页。
  1617周励:《樱花湖畔·从密苏里战列舰到华盛顿国家档案馆》,载《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第33、33页。
  1820周励:《樱花湖畔·致阿灵顿公墓的军魂》,载《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第30、22页。
  19周励:《远逝的英魂·战争岛之殇——飞夺磐石伞兵魂》,载《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第101页。
  (钱虹,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前提是有人存盘。然而,网络空间里的资料,却正在因为各种原因而大量消失。网络媒介使讯息更迭的频率大大加速了。因此,挖掘整理网络文学史料的工作,忽然之间变得十分迫切。如果我们不尽快地把早期的一手材料尽可能全面地保留下来,不但未来网络文学史的写作将失去很多丰富性和可能性,甚至会影响我们的大势判断,中国网络文学从哪里来,未来可能到哪里去?  一般而言,文学史都是建立在文学史料基础上的,史
期刊
海内外学界在追忆《新青年》杂志对中国思想史的杰出贡献时,大多会说《新青年》树起了“民主与科学”两杆大旗。其实,《新青年》给现代中国带来的最具辐射力的观念,恐还是“自由”二字。1918年6月15日,《新青年》刊发易卜生专号产生轰动,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鲁迅为代表,将此剧当作是回应家庭婚姻、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问题的经典叙事来解读。他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提出解决“娜拉出走”后的根本出路是经济独立,并发表
期刊
新书《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刊行,作为作者,有义务配合出版社“广而告之”。但与其云里雾里自我吹嘘,不如摘抄书中几段要紧的话,呈现大致立场,然后再加以渲染与铺排,展示自家研究思路之由来。至于功过得失,全靠读者评定;作者只能在不断“倒带”的过程中,略为自我辩解。  第一段话摘自附录一《关于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我坚信,现代性是一种思想体系,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表述方式。……我
期刊
一  以往曾经读过钟求是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它们都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最难忘的,就是那篇写于2012年的中篇小说《两个人的电影》。不可否认,这是20世纪以来最好的中篇小说之一。可以说,钟求是写出了一个不朽的爱情故事,它更像是一个抒写命运的挽歌,一种情感接续另一种情感,情愫朴实、自然,情节起伏翻转,具有清冽的精神辐射力。确切地说,这个小说就是一篇人生和命运的寓言,它让凄婉伸展出力量,让等待和坚忍
期刊
一、学术专著该如何写  多年前,郑敏先生在她的专著前言中说:  写书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先拟好大纲,尔后收集资料,查参考,依纲,对各章进行填充。书成后以纲领突出,体系醒目著称……另一种著述途径则并不预制纲领。作者在落笔之前往往早已深入到“野外”(field)进行勘测,边思考,边理解,边追究,直至感触累积,喷发为系列论文,当考察到一段落时,文章落入各个范畴,经过组装,成为书籍。①  前一类写作显然不入
期刊
陈研,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23岁,正是运动生涯的黄金年龄,陈研却不得不彻底地告别她的奥运金牌梦。   在雅典奥运即将到来之际,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位天才的选手曾给中国泳坛带来的惊喜和遗憾。15岁那年,陈研的女子400米混合泳成绩排名世界第一,人们寄望于她在当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得一枚金牌,她却连决赛都没能进入;1998年,陈研以世界纪录保持者的身份夺得了两个项目的世界冠军,但在200
期刊
我觉得自己这四年,就是在生产一个塑料袋,然后把这些所有的生活垃圾都装进去,轻易不打开它,把它踩在脚下,然后站起来,重新出发  你知道吗?每次看《三国演义》,看到诸葛亮死在五丈原的时候,我一定哭。出师未捷  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透过广西体工大队“冠军楼”7楼的蓝色玻璃,可以看见这座老式大院里最有特色的建筑——“体坛碑林”,黑底方柱的碑林上刻有几乎所有从这里走出去的著名运动员的题字。吴艳艳的“持
期刊
地方高校美术教育对民族文化、本土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是推动本土文化基本价值认同、提升区域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前提。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理应坚守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以及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融入时代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通过多维路径、特色发展来提升我国艺术领域的文化软实力。但是当下地方高校美术教育过于追求高大全的学科建设,忽视了文化的重要地位与功能作用,美术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得不到彰显。因
期刊
从内地农村来到广州,“摩的”车夫陈建艰难谋生,尽管摩托车在广州的大限将至,但陈建们并不打算回老家  7月29日,雨后,天气凉爽。  离广州天河客运站不远的上元岗车站人头攒动。下午三点多,这里已经聚集了十几辆摩托车。30岁的陈建就是众多搭客仔中的一员,他刚从家里出来,裤腿挽到膝盖高,穿一双凉鞋。“今天下过雨,平时这里摩托车更多。”他说。  “现在广州部分路段禁行摩托车了,生意比从前少了不少;如果客人
期刊
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故事讲述者最为明显的人为技法之一,就是那种深入情节表面底下,去求得确实可信的人物思想情感画面的手段。无论我们关于讲述故事的自然技法的概念是怎样的,每当作者把所谓真实生活中没人知道的东西讲述给我们时,人为性就会清楚地出现。①小说是作者依靠着虚构的角色,通过在虚构空间中设定的人物的活动来表达主题的。在小说中,作者与人物是孪生兄弟,作者所创造的角色实质就是其“代言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