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的开展有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我校将“文化立教,内涵发展”作为基础,对校本课程开发予以重视,在课堂中加入经典文化诵读等内容,同时也安排对应课时,制定相应的考评方式。我校将普通话训练以及规范字的撰写作为主要方式,将中国古代经典诗文的背诵和阅读作为主要内容,向经典靠近,传承文明,并持续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如《弟子规》《论语十则》等,从而期待达到获取精神营养的效果,并更深层次地领略文化所带来的魅力,使人文素养得到提高,进一步培养高尚情操,树立高远志向,从而达到爱国守法、团结友爱、诚信互助、自爱自强、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与道德的教育。
关键词:经典文化;校园;传承;文化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校园是他们获取知识与人生真谛的主要场所,而中国经典文化有着非常丰富而且深刻的内涵和意境,同时其中也包含着无限的道理。对于经典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情操的提升,同时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修养,使他们的思想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开阔。所以,应当更加深入的开展与经典文化相关的一些校园活动,让更多教师与学生携手经典文化,拼读好书,从而将祖国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使新一代年轻人更好的接受民族精神的传播,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起到开阔胸襟以及丰富内心的良好作用,另外也能够使校园文化与校园氛围更加积极、清新、高雅。
一、组织教师编写经典诵读教材
依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可以结合语音教学以及经典课文的诵读,所有的年级都可以进行经典诵读教材的编撰,同时诗文课内课外之间相互结合,诗文内容包含了古诗、古词以及其他文字等,同时全校统一进行《弟子规》以及《论语》的学习,通过诵读等特殊形式,提高学生在语文文字方面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敏感程度的提高,从而更好的进行诗文概念的培养。比方说,作为语音教室的曹彦江曾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件内容,通过大量名言警句以及美文的引用,产生一系列的引导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近经典,产生比较美好的向往和目标,许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真正吸收并且结合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得以贯通和应用。另外,在经典作品的诵读方面,语文教学还提出了其他的要求,比如需要对字音有准确的把握,对文章内容含义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在诵读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自己的节奏感以及语气表演特性,读出相应的感情内涵。需要了解的是,诵读的方式相对较多,比如存在教师范读后同学跟读,以及跟着录音进行阅读,个人和小组一起阅读,区分角色共同进行阅读或者班级共同诵读等。在该过程中,学生将会表现出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样一来才能够真正表现韵味,使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二、特定诵读课的开设,同时创造经典诵读的相关空间
2013年开学,把诵读作为课程加入到学生的课程表哥当中,同时在每日7点20到40之间,用20分钟时间进行课文的诵读,语文老师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巧妙的引导,诵读内容一般而言是《弟子规》以及其他教材内容。在课堂方面,学生可以自由开展诵读等活动,能够在比较经典的课文当中进行学习,有一定的期待,课堂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让期待学习的孩子们获得知识的补充。同时,在班级内,可以分组开展多形式的教学,进行经典内容的诵读,或者采取对读以及齐声朗诵等多种形式。学生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同时尽情表现,真正感受到“斑斓的经典世界”。
三、刚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应当确保能够持续进行经典诵读等活动内容学生对经典内容的诵读是增强知识、净化身心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志向的方式,这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而是通过有效機制的合理建立,更好的确保诵读活动能够全方位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建立了《读书测试试行方案》,每个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读书卡,通过读书卡能够对学生具体的读书状况展开跟踪。在积分制的作用之下,通过授衔以及其他机制的建立,使学生积极性得到全方位提升,同时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奖章,提高学生荣誉感。依照读书具体的字数,建立成长册,对师生阅读的经典文学展开实时评价,从而更好的督促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加入到该活动当中,在日常工作当中加入经典诵读等系列内容,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同时通过表扬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
四、经典诵读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使学校生活更好地与相关内容之间进行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是在墙上喷绘一些经典诗文,这是把经典眼神到校园当中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可以说是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同时每个学期可以开展相关总结工作,通过经验的总结与交流,能够更好地进行方法的推广,推进经典诵读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为了使师生在诵读方面的需要获得满足,学校陆续花费一万多元购买图书与其他经典书籍,并且分类整理了学校原本的图书内容,在各个班级进行了书柜的设立,让学生负责开展管理。图书能够流动在不同的班级之间,使学生借阅更加方便,充分奠定了物质基础。
五、结束语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经典走进校园本身属于一项灵魂工程,比较困难的就是坚持的过程。而我们则应当通过现如今的环境文化以及深层的精神文化,和以人为本的建设内容,通过教师引领、家庭熏陶、学生实践等多方面的结合,让书香真正充满整个校园。
参考文献:
[1]刘奇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口〕.理论参考,2017(3).
[2]宋林飞.乡土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章太炎.国学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方德玉,男,47岁,中小学一级教师,1999年至今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方畈村小学任教,曾获得省、市骨干教师称号,市级、区级优秀教师称号,参与区市课题研究已获证书。
关键词:经典文化;校园;传承;文化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校园是他们获取知识与人生真谛的主要场所,而中国经典文化有着非常丰富而且深刻的内涵和意境,同时其中也包含着无限的道理。对于经典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情操的提升,同时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修养,使他们的思想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开阔。所以,应当更加深入的开展与经典文化相关的一些校园活动,让更多教师与学生携手经典文化,拼读好书,从而将祖国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使新一代年轻人更好的接受民族精神的传播,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起到开阔胸襟以及丰富内心的良好作用,另外也能够使校园文化与校园氛围更加积极、清新、高雅。
一、组织教师编写经典诵读教材
依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可以结合语音教学以及经典课文的诵读,所有的年级都可以进行经典诵读教材的编撰,同时诗文课内课外之间相互结合,诗文内容包含了古诗、古词以及其他文字等,同时全校统一进行《弟子规》以及《论语》的学习,通过诵读等特殊形式,提高学生在语文文字方面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敏感程度的提高,从而更好的进行诗文概念的培养。比方说,作为语音教室的曹彦江曾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件内容,通过大量名言警句以及美文的引用,产生一系列的引导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近经典,产生比较美好的向往和目标,许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真正吸收并且结合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得以贯通和应用。另外,在经典作品的诵读方面,语文教学还提出了其他的要求,比如需要对字音有准确的把握,对文章内容含义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在诵读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自己的节奏感以及语气表演特性,读出相应的感情内涵。需要了解的是,诵读的方式相对较多,比如存在教师范读后同学跟读,以及跟着录音进行阅读,个人和小组一起阅读,区分角色共同进行阅读或者班级共同诵读等。在该过程中,学生将会表现出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样一来才能够真正表现韵味,使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二、特定诵读课的开设,同时创造经典诵读的相关空间
2013年开学,把诵读作为课程加入到学生的课程表哥当中,同时在每日7点20到40之间,用20分钟时间进行课文的诵读,语文老师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巧妙的引导,诵读内容一般而言是《弟子规》以及其他教材内容。在课堂方面,学生可以自由开展诵读等活动,能够在比较经典的课文当中进行学习,有一定的期待,课堂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让期待学习的孩子们获得知识的补充。同时,在班级内,可以分组开展多形式的教学,进行经典内容的诵读,或者采取对读以及齐声朗诵等多种形式。学生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同时尽情表现,真正感受到“斑斓的经典世界”。
三、刚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应当确保能够持续进行经典诵读等活动内容学生对经典内容的诵读是增强知识、净化身心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志向的方式,这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而是通过有效機制的合理建立,更好的确保诵读活动能够全方位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建立了《读书测试试行方案》,每个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读书卡,通过读书卡能够对学生具体的读书状况展开跟踪。在积分制的作用之下,通过授衔以及其他机制的建立,使学生积极性得到全方位提升,同时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奖章,提高学生荣誉感。依照读书具体的字数,建立成长册,对师生阅读的经典文学展开实时评价,从而更好的督促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加入到该活动当中,在日常工作当中加入经典诵读等系列内容,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同时通过表扬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
四、经典诵读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使学校生活更好地与相关内容之间进行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是在墙上喷绘一些经典诗文,这是把经典眼神到校园当中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可以说是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同时每个学期可以开展相关总结工作,通过经验的总结与交流,能够更好地进行方法的推广,推进经典诵读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为了使师生在诵读方面的需要获得满足,学校陆续花费一万多元购买图书与其他经典书籍,并且分类整理了学校原本的图书内容,在各个班级进行了书柜的设立,让学生负责开展管理。图书能够流动在不同的班级之间,使学生借阅更加方便,充分奠定了物质基础。
五、结束语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经典走进校园本身属于一项灵魂工程,比较困难的就是坚持的过程。而我们则应当通过现如今的环境文化以及深层的精神文化,和以人为本的建设内容,通过教师引领、家庭熏陶、学生实践等多方面的结合,让书香真正充满整个校园。
参考文献:
[1]刘奇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口〕.理论参考,2017(3).
[2]宋林飞.乡土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章太炎.国学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方德玉,男,47岁,中小学一级教师,1999年至今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方畈村小学任教,曾获得省、市骨干教师称号,市级、区级优秀教师称号,参与区市课题研究已获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