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下半年的时候,国内普洱茶市场并不像今天这般繁荣。圈内的过来人在今天提到那一年仍然感慨不已,并心照不宣:走到现在大家都挺不容易的。熬过来的茶商很像在江河里逆流而上并成功生存下来的湟鱼,虽然201 0年之后市场又经历了一些盘整,但都没像2007年左右那般激荡。吴明宪是这一波茶商中比较从容而淡定的一位。
和他相熟的厦门茶商和闽南的资深茶友一提起吴明宪都会点赞,“老吴是厦门普洱茶圈绕不开的一位。”但他并非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而是台湾云林县人,2001年从台北迁来厦门经商,这一呆便成了半个厦门人,连太太也是在厦门认识的重庆女生。
初识普洱,从7572开始
厦门似乎是与吴明宪天生有缘的福地。在厦门的最初几年,他陆续结识了很多普洱茶友,包括日后在生意场上与他常年合作的广州芳村那些低调,却在普洱茶圈名震江湖的卧虎藏龙。
2005年,吴明宪在厦门正式专营普洱茶店,成为第一位在厦门主力销售大益普洱的茶商。提及与大益的渊源,那还是在台湾的时候,青涩的少年时代,就开始随家人喝茶,从乌龙茶喝到高山茶,顺带也接触了茶器,开始喜欢紫砂壶。直到80年代,台湾一些茶商从香港引进了勐海茶厂的普洱茶,成为吴明宪的普洱启蒙。
最早大家都在喝熟茶,主要以7572为主。因为熟茶性温,不伤胃也适口,受到很多台湾茶客的追捧。吴明宪说, “其实当时喝熟茶我们也没有太多选择性,基本是茶商拿什么来我们就喝什么茶,不像现在,可以自主选择的品类和年份很多。”
那时香港是台湾最主要的供货地区,直到90年代到2000年后,台湾茶商才开始从大陆进货。但大家更多认可的是打着勐海茶厂字样的圆饼茶,对大益还不是特别了解。1989年6月10日, “大益”牌商标由勐海茶厂成功注册,开启了大益在国内市场进军的前奏。在此之前,80年代期间,大益其实并不怎么在大陆流行,更多是外国茶商以及香港茶商来订货,而“中茶”也是昆明和下关等几家国营茶厂共用的商标,并没有明确的固定厂家。
直到1 996年,大益正式推出后来声明显赫的96紫大益,即玫瑰大益,量产较大,用料考究,一跃成为大益的经典标杆茶,在如今的中期普洱茶拍卖市场上,也频频见到它傲娇的身影。
吴明宪回忆起在台湾的喝茶经历,忍不住打趣道: “如果后来知道行情是这样,我就会在台湾多收一些普洱茶备着。”不过,早期的他真的是出于热爱普洱茶才去琢磨它,等上了一定年纪后,捣腾普洱茶渐渐成了自己的生计来源,正所谓的以藏养贩。
一个人的大益生意经
“刚开始的时候我主要从芳村进一些中期茶,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茶也会少量进货,因为新店也需要有一些硬货镇店嘛。”吴明宪一开始就清晰地設计好了产品线路。他认为真正的干仓中期茶应该是90年代开始。“2001的简体云在我做生意之前就有收,其实我们台湾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水蓝印简体云,也都是后面才知道的。”
2001年的时候,有一个芳村的台湾茶商一口气进了200件2001年简体云7542,直到现在,这批简体云仍然在销售。但是今昔的简体云早已不是当年的价位了,而是一万多元一片的硬通货。打开大益行情网查询,现阶段的2001简体云是每件87万,也就是说在三线城市里,一件2001简体云便可以置换一套商品房。
芳村就好像中国普洱茶市场的中转中心,在这20多年里,大益作为普洱茶第一品牌的地位无人撼动过,它的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节点上,每一次市场盘整的波段里,大益也都稳坐头把交椅,屹立不倒。
跟着明星股炒盘的人在市场中必然不会清冷。随着201 0年之后普洱茶市场的复苏,吴明宪也迎来了厦门普洱茶市场的兴起。“在我的感受里,我是觉得厦门的普洱茶市场越来越大了,喝普洱茶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多了,不管市场如何起伏,总之这个体量是日益增加。”2010年开始,吴明宪被更多的厦门茶友乃至国内茶友认识,在圈内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为了认真做好茶,吴明宪曾在2006年和2008年跑过云南茶区,易武、勐海和景迈都跑了。据他回忆,2008年左右的老班章一公斤才四五百元,但2008年过后,老班章便很快涨起来。2007年的时候,大部分普洱茶商都很艰难。吴明宪凭着自己的积累和经商智慧,在销售上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谨慎地经营下去,总笛顺页禾IJ过关。“实际上,2007年的行情崩盘并不是瞬间的事情,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那时候一件茶三四千的价格都有,7542最低才1 500元也有过。”
稳扎稳打,专一销售
勐海茶厂是那时期的中流砥柱,云南的茶农都去厂里卖茶,厂家交付现金。之后的三年里,大益收益颇丰,因为库存里囤着无比多的好料。这或许也是大益后来诞生过那么多颇为吃香的明星茶的良好根基吧。
“2005年刚做茶的时候,我经常跑芳村。那几年我几乎天天接触大益,琢磨大益,研究大益,每天一睁眼都是大益。后来除了要寻找新的货源才去芳村,基本都在厦门呆着。”谈及生意经,吴明宪说, “长期和我配合的芳村那几个茶商也是我关系不错的朋友,做生意嘛,一定要先交朋友才能做生意。”
一个人经营着一家门店,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安稳,这也是吴明宪的私人心愿。“毕竟我的门店不是八马和华祥苑那样规模庞大的连锁店,但我相信普洱茶市场会越来越好,芳村里便有一些身家过亿的低调富豪,他们也是很早介入普洱茶市场掘到第一桶金的人。”
如今,随着大益普洱茶市场的扩大,也涌现了诸多专业中介代理人,吴明宪认为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现象,在整个销售链条中,增加了一些环节虽然显得不可思议,但有需求就有相应的服务,存在即合理。
“我目前手里的所有中期茶都是勐海茶厂的。2001年到现在,生熟大部分年份都有。其中2006年左右的大益品类很多,卖到后面有的需要补仓,大众化的畅销品会保证常有,例如7572、金针白莲、勐海之星、味最酽等,但中期茶才是我销售的主力。”
那么,如果买了很多茶的茶友又该如何打理自己的茶仓呢,有着十多年存茶经验的吴明宪给的建议是,普洱茶发酵其实也是时间工艺里的一部分。一款普洱茶,选料、制茶技术很重要,但仓储更是必不可或缺的最后环节。首先要有单独的空间存茶,并保证空气流通,没有杂味,不能见光。
从专业的普洱茶仓储看,普洱茶其实是喜欢热闹的茶,也就说一个空间里存放的体量要达到六七成左右方才合理,茶也—定要放在中间,不靠墙不贴地,需离地至少二十公分。仓库也一定要有窗户,但平时不要去开。如果只有一桶茶放在一个房间中间是不会加分的,只能做到不会放坏,但对转化并没帮助。所以说,仓储最能影响品质,茶香和茶气,未来的普洱茶拼的也正是各家的仓储条件。
和他相熟的厦门茶商和闽南的资深茶友一提起吴明宪都会点赞,“老吴是厦门普洱茶圈绕不开的一位。”但他并非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而是台湾云林县人,2001年从台北迁来厦门经商,这一呆便成了半个厦门人,连太太也是在厦门认识的重庆女生。
初识普洱,从7572开始
厦门似乎是与吴明宪天生有缘的福地。在厦门的最初几年,他陆续结识了很多普洱茶友,包括日后在生意场上与他常年合作的广州芳村那些低调,却在普洱茶圈名震江湖的卧虎藏龙。
2005年,吴明宪在厦门正式专营普洱茶店,成为第一位在厦门主力销售大益普洱的茶商。提及与大益的渊源,那还是在台湾的时候,青涩的少年时代,就开始随家人喝茶,从乌龙茶喝到高山茶,顺带也接触了茶器,开始喜欢紫砂壶。直到80年代,台湾一些茶商从香港引进了勐海茶厂的普洱茶,成为吴明宪的普洱启蒙。
最早大家都在喝熟茶,主要以7572为主。因为熟茶性温,不伤胃也适口,受到很多台湾茶客的追捧。吴明宪说, “其实当时喝熟茶我们也没有太多选择性,基本是茶商拿什么来我们就喝什么茶,不像现在,可以自主选择的品类和年份很多。”
那时香港是台湾最主要的供货地区,直到90年代到2000年后,台湾茶商才开始从大陆进货。但大家更多认可的是打着勐海茶厂字样的圆饼茶,对大益还不是特别了解。1989年6月10日, “大益”牌商标由勐海茶厂成功注册,开启了大益在国内市场进军的前奏。在此之前,80年代期间,大益其实并不怎么在大陆流行,更多是外国茶商以及香港茶商来订货,而“中茶”也是昆明和下关等几家国营茶厂共用的商标,并没有明确的固定厂家。
直到1 996年,大益正式推出后来声明显赫的96紫大益,即玫瑰大益,量产较大,用料考究,一跃成为大益的经典标杆茶,在如今的中期普洱茶拍卖市场上,也频频见到它傲娇的身影。
吴明宪回忆起在台湾的喝茶经历,忍不住打趣道: “如果后来知道行情是这样,我就会在台湾多收一些普洱茶备着。”不过,早期的他真的是出于热爱普洱茶才去琢磨它,等上了一定年纪后,捣腾普洱茶渐渐成了自己的生计来源,正所谓的以藏养贩。
一个人的大益生意经
“刚开始的时候我主要从芳村进一些中期茶,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茶也会少量进货,因为新店也需要有一些硬货镇店嘛。”吴明宪一开始就清晰地設计好了产品线路。他认为真正的干仓中期茶应该是90年代开始。“2001的简体云在我做生意之前就有收,其实我们台湾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水蓝印简体云,也都是后面才知道的。”
2001年的时候,有一个芳村的台湾茶商一口气进了200件2001年简体云7542,直到现在,这批简体云仍然在销售。但是今昔的简体云早已不是当年的价位了,而是一万多元一片的硬通货。打开大益行情网查询,现阶段的2001简体云是每件87万,也就是说在三线城市里,一件2001简体云便可以置换一套商品房。
芳村就好像中国普洱茶市场的中转中心,在这20多年里,大益作为普洱茶第一品牌的地位无人撼动过,它的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节点上,每一次市场盘整的波段里,大益也都稳坐头把交椅,屹立不倒。
跟着明星股炒盘的人在市场中必然不会清冷。随着201 0年之后普洱茶市场的复苏,吴明宪也迎来了厦门普洱茶市场的兴起。“在我的感受里,我是觉得厦门的普洱茶市场越来越大了,喝普洱茶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多了,不管市场如何起伏,总之这个体量是日益增加。”2010年开始,吴明宪被更多的厦门茶友乃至国内茶友认识,在圈内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为了认真做好茶,吴明宪曾在2006年和2008年跑过云南茶区,易武、勐海和景迈都跑了。据他回忆,2008年左右的老班章一公斤才四五百元,但2008年过后,老班章便很快涨起来。2007年的时候,大部分普洱茶商都很艰难。吴明宪凭着自己的积累和经商智慧,在销售上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谨慎地经营下去,总笛顺页禾IJ过关。“实际上,2007年的行情崩盘并不是瞬间的事情,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那时候一件茶三四千的价格都有,7542最低才1 500元也有过。”
稳扎稳打,专一销售
勐海茶厂是那时期的中流砥柱,云南的茶农都去厂里卖茶,厂家交付现金。之后的三年里,大益收益颇丰,因为库存里囤着无比多的好料。这或许也是大益后来诞生过那么多颇为吃香的明星茶的良好根基吧。
“2005年刚做茶的时候,我经常跑芳村。那几年我几乎天天接触大益,琢磨大益,研究大益,每天一睁眼都是大益。后来除了要寻找新的货源才去芳村,基本都在厦门呆着。”谈及生意经,吴明宪说, “长期和我配合的芳村那几个茶商也是我关系不错的朋友,做生意嘛,一定要先交朋友才能做生意。”
一个人经营着一家门店,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安稳,这也是吴明宪的私人心愿。“毕竟我的门店不是八马和华祥苑那样规模庞大的连锁店,但我相信普洱茶市场会越来越好,芳村里便有一些身家过亿的低调富豪,他们也是很早介入普洱茶市场掘到第一桶金的人。”
如今,随着大益普洱茶市场的扩大,也涌现了诸多专业中介代理人,吴明宪认为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现象,在整个销售链条中,增加了一些环节虽然显得不可思议,但有需求就有相应的服务,存在即合理。
“我目前手里的所有中期茶都是勐海茶厂的。2001年到现在,生熟大部分年份都有。其中2006年左右的大益品类很多,卖到后面有的需要补仓,大众化的畅销品会保证常有,例如7572、金针白莲、勐海之星、味最酽等,但中期茶才是我销售的主力。”
那么,如果买了很多茶的茶友又该如何打理自己的茶仓呢,有着十多年存茶经验的吴明宪给的建议是,普洱茶发酵其实也是时间工艺里的一部分。一款普洱茶,选料、制茶技术很重要,但仓储更是必不可或缺的最后环节。首先要有单独的空间存茶,并保证空气流通,没有杂味,不能见光。
从专业的普洱茶仓储看,普洱茶其实是喜欢热闹的茶,也就说一个空间里存放的体量要达到六七成左右方才合理,茶也—定要放在中间,不靠墙不贴地,需离地至少二十公分。仓库也一定要有窗户,但平时不要去开。如果只有一桶茶放在一个房间中间是不会加分的,只能做到不会放坏,但对转化并没帮助。所以说,仓储最能影响品质,茶香和茶气,未来的普洱茶拼的也正是各家的仓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