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音乐的沟通,中韩文化的互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系列活动于2008年4月21日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享誉亚洲的韩国TACM(三位作曲家音乐联盟)共同组织参与,筹备和策划工作历时一年多。系列活动包括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音乐会、中韩作曲家现代音乐创作研讨会、韩国作曲家学术讲座等。两国作曲家通过音乐——这一世界通用语言交流沟通,展现中韩两国的文化音韵,表达和倾听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历史、音乐语言和当代音乐的发展成果。
活动的缘起——达创作教学之理 拓音乐交流之道
此次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系列活动,是主办方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下简称“音乐学院”)加强国内外艺术交流、探索高层次学术研究、促进艺术教育改革及艺术创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心准备和策划此次交流活动,目的不仅仅是加强两国音乐文化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开拓音乐学院的国际视野,通过与具有国际声望的音乐家的接触与沟通,推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发展,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国家级骨干音乐教师培训基地和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具有音乐学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完成了大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十五”期间获得国际、国内各种奖项22项,举办大型学术活动10余场。音乐学院利用其良好的学术传统、资源优势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出了音乐学科方面的大量专业人才。
此次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系列活动,正是音乐学院以创作和学术交流促进教学实践这一传统的延续和传承,是提升学院师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杨青教授所说:“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成果,更要积极地催生艺术品的生产,因为创作是音乐事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音乐学院也有责任为国家培养现代音乐的创作型人才。”
此次来参加中韩学术交流活动的代表团,是韩国现代音乐创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队伍,其中包括ISCM(国际现代音乐协会)韩国委员长、韩国作曲家协会副理事长陈圭英,庆熙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禹东熙,TACM音乐总监、郑律成国际音乐节组织委员李镇宇,韩国大邱现代音乐节总监、Modern Ensemble(韩国现代乐团)总监金釉梨等作曲家。他们都是TACM(三位作曲家音乐联盟)的成员,该联盟因最初是由韩国三位作曲家发起创立而得名,目前已有包括欧洲在内的15位优秀作曲家加盟,是享誉世界的国际性音乐组织,因此系列活动是音乐学院一次高层次、高水准的跨国学术交流活动,而且双方的交流合作还将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心灵的震撼——音乐盛宴 匠心独具
4月21日晚,中韩作曲家学术交流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中韩作曲家作品音乐会在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
音乐会首先由韩国现代乐团演绎了韩国作曲家李镇宇教授的作品《为女高音和5位演奏员而作》、陈圭英教授的作品《归乡》、禹东熙教授的作品《SORI——为大提琴而作》和中国作曲家姚恒璐教授的作品《双磬》。随后,音乐学院乐队演奏了中国作曲家张大龙教授的《探戈》、尹铁良教授的作品《辞章四阕》、周雪石教授的《山韵》和胡艺芳博士的《菩萨蛮》。
这些作品吸收了民族传统音乐的精华,并大胆运用现代音乐元素,因此演出不同于以往音乐会的古典浪漫,而是富有想象、天马行空的视听效果。
整场音乐会演奏的曲目都是中韩两国作曲家近期创作的作品,其中有三首作曲家的作品是世界首演。两国作曲家们用各具特色的音乐语言,倾诉了内心的思绪,诠释了对现代音乐的理解。此外,两国作曲家共有的文化传统,还使这场音乐会既充满着古老的亚洲文化乐韵,又展现出当代东方音乐的崭新风貌。
交流的延续——借鉴和推广同行 传承与发展并重
除了交流音乐会,李镇宇、全商直、金釉梨等三位教授还为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李镇宇演讲的题目是《音乐的旅程》,他首先介绍了自己从事音乐创作的旅程,以及在学习现代音乐创作中,由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接受,再到慢慢被现代音乐所感动的过程,并用实例向同学们展示了现代音乐的迷人魅力。接着,全商直在题为《我的作品世界》的讲座中,用高科技手段介绍音色搭配在创作中的作用,使学生们从视听两方面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最后,金釉梨教授简明直观地概括了现代作曲家们最通用的记谱法。
在“中韩作曲家现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上,与会的韩国作曲家认为,亚洲文化有别于欧洲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全盘接纳西洋音乐就会丧失本民族的文化个性,亚洲作曲家应立足民族传统和本国音乐特质,以包容的态度创作音乐,寻找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精髓。为了寻找这个同宗同源但已发展为各具特色的“文化”,两国的作曲家通过各自的新作和西洋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此次交流,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两国作曲家希望将这种合作和学术交流的关系长期延续下去,为确立亚洲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各自的贡献。
中国作曲家认为,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两国人民互通有无,彼此借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两国地缘相近,两国民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音乐语言的交流使两国的作曲家更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通过此次的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等一系列学术活动,两国艺术家之间的深厚友谊必将延续下去,并且在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杨青院长指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亚洲和欧洲作曲家的学术交流,其意义不仅仅受益于一所学校,而应把视角扩展到整个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范围,是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世界优秀文化以及推动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有力途径。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双方文化交流活动近年来日渐频繁。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活动,有利于传承和繁荣中韩两国本民族的文化,也促进了人类音乐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为此,双方达成共识,将这一交流和学习继续下去。
责任编辑 于庆新
活动的缘起——达创作教学之理 拓音乐交流之道
此次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系列活动,是主办方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下简称“音乐学院”)加强国内外艺术交流、探索高层次学术研究、促进艺术教育改革及艺术创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心准备和策划此次交流活动,目的不仅仅是加强两国音乐文化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开拓音乐学院的国际视野,通过与具有国际声望的音乐家的接触与沟通,推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发展,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国家级骨干音乐教师培训基地和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具有音乐学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完成了大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十五”期间获得国际、国内各种奖项22项,举办大型学术活动10余场。音乐学院利用其良好的学术传统、资源优势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出了音乐学科方面的大量专业人才。
此次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系列活动,正是音乐学院以创作和学术交流促进教学实践这一传统的延续和传承,是提升学院师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杨青教授所说:“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成果,更要积极地催生艺术品的生产,因为创作是音乐事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音乐学院也有责任为国家培养现代音乐的创作型人才。”
此次来参加中韩学术交流活动的代表团,是韩国现代音乐创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队伍,其中包括ISCM(国际现代音乐协会)韩国委员长、韩国作曲家协会副理事长陈圭英,庆熙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禹东熙,TACM音乐总监、郑律成国际音乐节组织委员李镇宇,韩国大邱现代音乐节总监、Modern Ensemble(韩国现代乐团)总监金釉梨等作曲家。他们都是TACM(三位作曲家音乐联盟)的成员,该联盟因最初是由韩国三位作曲家发起创立而得名,目前已有包括欧洲在内的15位优秀作曲家加盟,是享誉世界的国际性音乐组织,因此系列活动是音乐学院一次高层次、高水准的跨国学术交流活动,而且双方的交流合作还将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心灵的震撼——音乐盛宴 匠心独具
4月21日晚,中韩作曲家学术交流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中韩作曲家作品音乐会在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
音乐会首先由韩国现代乐团演绎了韩国作曲家李镇宇教授的作品《为女高音和5位演奏员而作》、陈圭英教授的作品《归乡》、禹东熙教授的作品《SORI——为大提琴而作》和中国作曲家姚恒璐教授的作品《双磬》。随后,音乐学院乐队演奏了中国作曲家张大龙教授的《探戈》、尹铁良教授的作品《辞章四阕》、周雪石教授的《山韵》和胡艺芳博士的《菩萨蛮》。
这些作品吸收了民族传统音乐的精华,并大胆运用现代音乐元素,因此演出不同于以往音乐会的古典浪漫,而是富有想象、天马行空的视听效果。
整场音乐会演奏的曲目都是中韩两国作曲家近期创作的作品,其中有三首作曲家的作品是世界首演。两国作曲家们用各具特色的音乐语言,倾诉了内心的思绪,诠释了对现代音乐的理解。此外,两国作曲家共有的文化传统,还使这场音乐会既充满着古老的亚洲文化乐韵,又展现出当代东方音乐的崭新风貌。
交流的延续——借鉴和推广同行 传承与发展并重
除了交流音乐会,李镇宇、全商直、金釉梨等三位教授还为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李镇宇演讲的题目是《音乐的旅程》,他首先介绍了自己从事音乐创作的旅程,以及在学习现代音乐创作中,由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接受,再到慢慢被现代音乐所感动的过程,并用实例向同学们展示了现代音乐的迷人魅力。接着,全商直在题为《我的作品世界》的讲座中,用高科技手段介绍音色搭配在创作中的作用,使学生们从视听两方面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最后,金釉梨教授简明直观地概括了现代作曲家们最通用的记谱法。
在“中韩作曲家现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上,与会的韩国作曲家认为,亚洲文化有别于欧洲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全盘接纳西洋音乐就会丧失本民族的文化个性,亚洲作曲家应立足民族传统和本国音乐特质,以包容的态度创作音乐,寻找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精髓。为了寻找这个同宗同源但已发展为各具特色的“文化”,两国的作曲家通过各自的新作和西洋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此次交流,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两国作曲家希望将这种合作和学术交流的关系长期延续下去,为确立亚洲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各自的贡献。
中国作曲家认为,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两国人民互通有无,彼此借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两国地缘相近,两国民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音乐语言的交流使两国的作曲家更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通过此次的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等一系列学术活动,两国艺术家之间的深厚友谊必将延续下去,并且在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杨青院长指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亚洲和欧洲作曲家的学术交流,其意义不仅仅受益于一所学校,而应把视角扩展到整个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范围,是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世界优秀文化以及推动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有力途径。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双方文化交流活动近年来日渐频繁。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活动,有利于传承和繁荣中韩两国本民族的文化,也促进了人类音乐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为此,双方达成共识,将这一交流和学习继续下去。
责任编辑 于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