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属于新兴专业,但其却被束缚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下,无法满足市场对于环境设计人才毕业后马上就能上岗的需求。本文章针对出现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做深入分析,目的在于对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份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环境设计 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29-02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人才,最为注重的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大多没有把环境设计专业与美术专业的区别分清楚,在培养人才的侧重点上依然像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一样,偏重于技法的训练,这就造成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需要在社会上实习工作2-3年后才能真正地与社会对接,成为各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人才。如何使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是所有环境设计专业从教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环境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基础课上完转专业课时,很多学生找不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无法把之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去,出现这种情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学管理者不够重视,二是师资力量不足。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开设的时间不长,最初的教师很多都是由美术专业转过来的,在教学实力上跟国外相比也较弱,缺少对应的实验室和资料室。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还是趋于中国的传统式教学模式,单一地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方法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太趋于程式化,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理论,轻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环境设计教学则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和开创性的工作。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实践课与毕业实习都是放任自流,更甚者有些院校给学生安排的实习单位与其专业没有任何的联系。单靠理论教学是无法培养出实用型人才的,必须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树立市场观念和实践观念,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达到岗位需求,为社会、用人单位创造效益。
(三)教师方面
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是大学一毕业之后就进入教学岗位的,对于环境设计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空有理论的教师显然并不足够,学生们更需要的是在设计岗位工作过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引进上进行注意,以及加强教师顶岗实习的力度,教师也应该抓住一切提高自己的机会充实自己。
二、环境设计中教学创新及提高途径
(一)建立环境设计工作室
想要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社会岗位对接,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设计工作室,增加教学第一实践点,让学生直接学习到实际工作的流程,了解实际岗位的需求。并且把这个工作室打破年级的分界,使所有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更早地为自己的未来制订计划。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了最佳的学习氛围。
(二)建立材料考察中心
环境设计说通俗一些就是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景观设计),无论做室内外设计都脱离不了材料,不同的装饰材料可以体现不同的艺术风格,有不同的使用功能。比如室内设计需要设计出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来满足使用和审美的要求,设计者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对材料的性质和加工工艺熟练掌握,做不到的话就只是一个空有美感而不能付诸实践的方案。对于装饰材料的认识只用语言是达不到教学需求的,必须让学生看到实物并与之亲密接触后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通过建立材料工艺考察中心,把装饰材料中常见的材料的性能和质感正面地展示给学生,并教其绘制出相应的施工图、节点详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到各种材料的特点及其施工工艺。还可以在教学环节中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性实践设计,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空间需要与形、色等造型元素密切结合选择出最恰当的材料,使学生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练习快速地提高。
(三)建立教育实践基地
在教学中,很多模拟实验都不如实践的磨炼,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能培养更高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磨炼实践技能。所以,一所好的院校需要去建立一个甚至更多的教学实践基地,保证学生能够更早地到合作单位实践,以员工的身份参与到整套方案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中去。在此期间,学生能够学会设计,在设计中完成工程,以实际工程成果来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三、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
(一)良好的团队精神
在环境设计的工作中特别讲究团队精神,例如,一栋大厦的装修、一个公园的设计是不可能只靠一个人就完成的,通常这样的设计方案都是由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完成的,所以与人的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可以就理论问题让学生展开研讨,这样,在培养学生独立见解的思考和表现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养成了集体研讨的习惯并和他人有效的合作精神。其实,现在很多高校都意识到学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在毕业设计的时候学校都会把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展现每个人的特长,将个体创造力纳入到集体中。在日常作业中很多老师都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与锻炼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做出了更全面的方案,也让学生掌握与他人协作所应有的态度、手段和原则,为进入社会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的面是比较单一的,这样就不利于其知识面的拓宽及见识的增长,而参加比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整个比赛活动中,学生从设计的准备阶段、方案的设计阶段、设计实施阶段到最后的评价阶段可以得到各方面素质的锻炼,并通过比赛扩大了其合作交流的圈子。尤其是一些全国性的比赛,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全国优秀的设计师以及同样在校的各大高校学生,无论是否能在比赛中获取名次,对其都是宝贵经验的累积过程,不可错过的交流平台。
(三)教师队伍面临的新挑战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将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是否能够因材施教地指导学生,是否能对实践教学顺利有效的开展。通过考察发现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地将环境设计的实质与内容弄明白,所以制定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就不尽合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同时担任着环境艺术设计与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责任,所以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切身地参与到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教师表现出较大的创造性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才能把自己融入到实践中去,教师再因势利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相关学科发展规划
环境设计专业不能只从一个固定的角度狭义地去解读,环境设计可以包括城市、建筑、室内、产品,还涉及社会、哲学、经济范畴等。就目前高校开设的课程来说,很多都被忽略了,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照明设计、工程预算这些学科,即使讲到教师也是一带而过,这就使学生出现一个现象,其只能设计出“完美”的设计图,却无法解决实际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导致只能纸上谈兵。如果设计师能够以一种更加多维度的视角去思考和对待环境艺术设计这个领域,开拓思路,关注自身与周围的联系,就能真正地推动这个专业向更好的未来前行。
【参考文献】
[1]郑曙炀主编.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唐仁国.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
[3]彭超.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之探讨[J].教育前沿,2009.
[4]伍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环境设计 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29-02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人才,最为注重的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大多没有把环境设计专业与美术专业的区别分清楚,在培养人才的侧重点上依然像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一样,偏重于技法的训练,这就造成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需要在社会上实习工作2-3年后才能真正地与社会对接,成为各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人才。如何使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是所有环境设计专业从教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环境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基础课上完转专业课时,很多学生找不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无法把之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去,出现这种情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学管理者不够重视,二是师资力量不足。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开设的时间不长,最初的教师很多都是由美术专业转过来的,在教学实力上跟国外相比也较弱,缺少对应的实验室和资料室。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还是趋于中国的传统式教学模式,单一地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方法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太趋于程式化,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理论,轻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环境设计教学则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和开创性的工作。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实践课与毕业实习都是放任自流,更甚者有些院校给学生安排的实习单位与其专业没有任何的联系。单靠理论教学是无法培养出实用型人才的,必须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树立市场观念和实践观念,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达到岗位需求,为社会、用人单位创造效益。
(三)教师方面
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是大学一毕业之后就进入教学岗位的,对于环境设计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空有理论的教师显然并不足够,学生们更需要的是在设计岗位工作过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引进上进行注意,以及加强教师顶岗实习的力度,教师也应该抓住一切提高自己的机会充实自己。
二、环境设计中教学创新及提高途径
(一)建立环境设计工作室
想要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社会岗位对接,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设计工作室,增加教学第一实践点,让学生直接学习到实际工作的流程,了解实际岗位的需求。并且把这个工作室打破年级的分界,使所有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更早地为自己的未来制订计划。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了最佳的学习氛围。
(二)建立材料考察中心
环境设计说通俗一些就是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景观设计),无论做室内外设计都脱离不了材料,不同的装饰材料可以体现不同的艺术风格,有不同的使用功能。比如室内设计需要设计出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来满足使用和审美的要求,设计者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对材料的性质和加工工艺熟练掌握,做不到的话就只是一个空有美感而不能付诸实践的方案。对于装饰材料的认识只用语言是达不到教学需求的,必须让学生看到实物并与之亲密接触后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通过建立材料工艺考察中心,把装饰材料中常见的材料的性能和质感正面地展示给学生,并教其绘制出相应的施工图、节点详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到各种材料的特点及其施工工艺。还可以在教学环节中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性实践设计,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空间需要与形、色等造型元素密切结合选择出最恰当的材料,使学生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练习快速地提高。
(三)建立教育实践基地
在教学中,很多模拟实验都不如实践的磨炼,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能培养更高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磨炼实践技能。所以,一所好的院校需要去建立一个甚至更多的教学实践基地,保证学生能够更早地到合作单位实践,以员工的身份参与到整套方案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中去。在此期间,学生能够学会设计,在设计中完成工程,以实际工程成果来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三、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
(一)良好的团队精神
在环境设计的工作中特别讲究团队精神,例如,一栋大厦的装修、一个公园的设计是不可能只靠一个人就完成的,通常这样的设计方案都是由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完成的,所以与人的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可以就理论问题让学生展开研讨,这样,在培养学生独立见解的思考和表现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养成了集体研讨的习惯并和他人有效的合作精神。其实,现在很多高校都意识到学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在毕业设计的时候学校都会把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展现每个人的特长,将个体创造力纳入到集体中。在日常作业中很多老师都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与锻炼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做出了更全面的方案,也让学生掌握与他人协作所应有的态度、手段和原则,为进入社会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的面是比较单一的,这样就不利于其知识面的拓宽及见识的增长,而参加比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整个比赛活动中,学生从设计的准备阶段、方案的设计阶段、设计实施阶段到最后的评价阶段可以得到各方面素质的锻炼,并通过比赛扩大了其合作交流的圈子。尤其是一些全国性的比赛,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全国优秀的设计师以及同样在校的各大高校学生,无论是否能在比赛中获取名次,对其都是宝贵经验的累积过程,不可错过的交流平台。
(三)教师队伍面临的新挑战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将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是否能够因材施教地指导学生,是否能对实践教学顺利有效的开展。通过考察发现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地将环境设计的实质与内容弄明白,所以制定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就不尽合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同时担任着环境艺术设计与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责任,所以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切身地参与到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教师表现出较大的创造性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才能把自己融入到实践中去,教师再因势利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相关学科发展规划
环境设计专业不能只从一个固定的角度狭义地去解读,环境设计可以包括城市、建筑、室内、产品,还涉及社会、哲学、经济范畴等。就目前高校开设的课程来说,很多都被忽略了,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照明设计、工程预算这些学科,即使讲到教师也是一带而过,这就使学生出现一个现象,其只能设计出“完美”的设计图,却无法解决实际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导致只能纸上谈兵。如果设计师能够以一种更加多维度的视角去思考和对待环境艺术设计这个领域,开拓思路,关注自身与周围的联系,就能真正地推动这个专业向更好的未来前行。
【参考文献】
[1]郑曙炀主编.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唐仁国.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
[3]彭超.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之探讨[J].教育前沿,2009.
[4]伍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