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族是一个无所不在的世界性话题,吸引着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作家们在其中探索、耕耘,不断创造。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和巴金的《家》是中英现代家族小说的典范性文本,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既能了解中西家族小说的异同,同时又能揭示其各自的特色与风貌。两部作品虽篇幅不同、发生背景不同,但所书写的家族冲突与拯救的悲剧性故事模式、家长式权威与反叛青年的矛盾性人物形象、时代更迭与思想启蒙的主题意蕴等方面有不少共性,本文试图从这几点入手对两部作品进行横向比较。
关键词:家族小说;《福尔赛世家》;《家》;中西对比
“家族小说”所描述的对象多是家庭或家族,以呈现家族成员的生活状态或追溯家族的历史,而且要在与历史的结合中,表现人物形象、家族命运,以及对历史、社会、生命等的思考。“家族小说”的叙事既可以表现为血缘关系,也可以表现为姻缘关系。“家族小说”的叙事主要以单个家庭或者整个家族作为故事发生的载体,以家族中主要人物的命運起伏变化为中心,从而呈现整个家族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家族小说”的叙事看似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但实际却是以日常生活为缩影,以小见大地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类的整体命运,这也正是“家族小说”的精妙之处之一。
一、家族小说的溯源
“人既自然地又文化地生活在家族(家庭)之中,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双重境遇。”不仅在中国,在世界文学史上,家族小说的历史都可谓源远流长。西方家族小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2至13世纪冰岛的萨迦文学,家族小说的英文为“saga novel”,又被称为“世家小说”。“萨迦”是冰岛社会形成时期的历史文化记录,这也是西方家族小说的雏形。
到19世纪时,西方的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出现了一系列以家族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题的作品。20世纪初,约翰·高尔斯华绥在他的小说名称中首次正式使用了saga一词(《福尔赛世家》的英文为《The Forsyte Saga》),后来的作家也开始效法,家族小说成了文学中的一个独特领域。与此同时,高尔斯华绥也与威尔斯、贝涅特并称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在欧美文学史上颇具分量。1932年凭借着这部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世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进入现代后的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启蒙之光,产生了诸如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等以描写处于时代变革中的家族兴衰为内容的小说。巴金的《家》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反映家族文化的典范性文本。巴金说他的《家》写的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有普遍性意义。纵观中西方的家族小说,这些作品往往与历史发展的轨迹相契合,对具有传统背景和文化意蕴的家族生活作出了深度而细致的描绘,深刻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中西的文化异中有同,不同的文学与哲学传统又影响到了中西作家所创作的家族故事的样态。中西家族小说中都包含着各自社会发展状况与思想观念的差异,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与巴金的《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比较。通过比较,既能了解中西家族文化的异同,又能揭示中西家族叙事的不同特色,增进对两部小说的理解。
二、故事模式:矛盾冲突下的家族悲剧性结局
“家族之所以无可避免地陷入这种开创——守成——衰亡的运动怪圈,则必定是由于人的某一方面的本性在起作用。对这一侧面的人的本性,也许可以这样来描述:由安身立命的需要而必然展开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和创造的努力——价值追求的满足、停滞之后而逐渐生成其精神意志的衰颓、追求方式的扭曲、价值取向的平庸——进而导致其价值创造意识的僵化、精神信念的迷惘、创造力的萎缩,从而意味着价值主体的衰微、本然存在的消亡。”
所谓“开创”往往是故事的起始点,在历史与传统的作用下,家族成员间建立起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秩序,中西方相同的一点是,位于塔尖拥有绝对权威的都是在家族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男性家长,他们是男权家庭的统治者,象征着权力与不可违抗,如《福尔赛世家》中的索米斯、《家》中的高老太爷。而家族里的其他成员则按照辈分、长幼、地位依次排列。
但家族秩序的平衡不可能永远被维持,位于金字塔底部的成员总是会担当起反叛的角色,这种矛盾也往往是家族小说的主要冲突,但小说的线索并非一条,各种各样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故事脉络逐渐清晰的过程中也使文本更加丰富精彩。《福尔赛世家》里的索米斯是专制男权的典型形象,他认为妻子跟房产、地皮、金钱、珠宝一样,都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无论怎样处置都不过分。妻子伊琳则有着让所有的福尔赛男人都为之倾倒的美丽和风度,但她没有财产,作为丈夫的索米斯只是把她当作一件艺术收藏品。女性的自由和尊严在他看来是可笑的,当婚姻关系和经济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当伊琳与建筑师鲍波辛尼相爱时,索米斯的占有欲简直是被撕开了一个口子,他疯狂地不顾一切地要夺回妻子,甚至不惜使用诡计迫害建筑师鲍波辛尼,最终失魂落魄的鲍波辛尼在街头死于马车轮下。
在巴金的《家》中,主题之一就是表现家族内部的“倾轧、斗争和悲剧”。争斗是这部小说的核心元素。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是作为旧礼教旧制度的代表出现的。他摆出一副伪善的面孔,管教儿子克安、克定的胡作非为也只是为了维护封建家规。讽刺的是,一边讲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伦理,另一边年逾花甲的高老太爷自己却娶了个年轻的陈姨太。旧式的封建家庭中,充斥着腐朽堕落、挥霍无度,守卫封建伦理的克安、克定的生活被女色、赌场、大烟填满;而附庸于家族男性的陈姨太、王氏、沈氏等则是饱食终日,打牌消遣,勾心斗角,精神世界极其空虚。而觉民、觉慧等年轻一代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提倡婚姻自由、个性张扬与家长包办婚姻、家长威严的斗争。
由利益不均而产生的家族争斗在《家》中从未停歇,克安、克定败坏的是世家的声誉,从内部腐化了传统家族赖以维持的礼仪,可以说,腐化的不仅仅是人,也是门风,最终指向家族精神的溃散。因此,高老太爷临终时把希望寄托在觉民、觉慧身上,希望他们“好好读书”“扬名显亲”,也象征着旧的封建伦理的衰亡,新社会必将建立起来的希望。 三、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的性格特征
家族小說中的出场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总体来看有男性形象、女性形象两大类,就男性形象而言又可分为专制型和叛逆型,上文中介绍的《福尔赛世家》中的人物索米斯就是这样一个“专制的君主”,家族中的一切财产甚至是家庭成员,他都视为自己的所有物,都是他独裁的对象,“满足其占有欲望则是他的行动准则。生活的目的、交友的原因、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乃至对美好景色的欣赏等都被他赋予了对财产和物质的追求为前提的价值和意义。”
高老太爷在《家》中也被塑造成了一个专制形象,他在高氏家族里主宰着一切,权力至高无上,任何人都不得违背他的意志,他凭着一家之主的地位,用封建礼教束缚着所有人,用专横暴虐压迫着所有人。在高老太爷的统治下,人的意志、青春和生命,甚至子女的婚姻都不断地被埋葬、被断送。
另一方面,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小说中另一类叛逆型的人物形象,比如《福尔赛世家》中的小乔里恩,他鄙视家族,认为他们是“财产的奴隶”,他也曾为了爱情放弃财产的继承权。但他的叛逆却并不彻底,如同小说中所描述的,那种深入骨髓、根植于内心的“福尔赛精神”会经常影响他的价值观念和对物质的态度,这种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并非肤浅的、个别的反叛精神所能战胜的。
高觉新是《家》里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物形象,五四运动的思想新潮影响着他,他和觉民、觉慧一起如饥似渴地读着《新青年》、《新潮》等革命刊物;觉慧要离家出走时,他暗中资助路费。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出,觉新在内心深处产生的叛逆意识,他渴望自由、平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觉新的这种反叛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在实际的行动中他依旧默默忍受着封建专制的压迫。
通过比较小乔里恩和觉新这两个人物可以发现,任何人物形象都是在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活的环境中孕育并产生的,他们也代表了存在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批矛盾群体——家族观念深重但已经有了叛逆意识的人群,就小群体的力量而言,是无法与整个家族相抗衡的。
另外,在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社会,都是以男性为权力主导的父系社会,女性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弱者。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西方的社会都在经历一系列的动荡,女性的自主意识开始显现。这一特点也映射在了家族小说的创作中。家族小说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者,如《福尔赛世家》中的伊琳,一类是弱者,如《家》里的梅,但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她们都是作为家族的附庸而存在的。虽然这些女性的背景和性格不同,但最终大多都逃不脱悲剧的命运,有些甚至成为了家族利益的牺牲者。
四、母题意蕴:旧式家族的挽歌
《福尔赛世家》与《家》虽然写作背景、叙事结构、时空跨度上都有明显差异,但两部作品中讲述的家族都处在社会的动荡时期,表现出了相似的母题意蕴,旧式家族必然走向衰败。《福尔赛世家》中所叙述的是“福尔赛精神”的衰落,小说的社会背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福尔赛家族的人们像当时流行的做法一样,一味地积累财富来获得生活的富足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盛行,财富和幸福之间画上了等号。福尔赛家族是那个时代h4f]信仰崩塌、精神匮乏的缩影,父辈的财富积累让后人们坐享其成,追求经济利益的不择手段让他们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只要一想到金钱他们“就会激动得全身发抖”。
《家》则为我们叙述了一个传统封建家族的没落历程,真实地写出了高氏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家族腐烂、溃败的历史。外表上礼教森严,但豪门掩盖下的内在却是荒淫无度、明争暗斗。众多的人物形象演绎出了一幅大家族的生活画面,展现了旧式封建家族的典型形态,也记录了这样一个庞大家族逐渐衰落直至崩溃的历史过程。
两部作品虽然反映的都是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但这种悲剧色彩的结局在实际上却揭示了存在于当时社会中某一类家族的普遍命运,表现出来的家族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也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小说具有很强的普世价值。《福尔赛世家》和《家》都对传统家族制度和价值观念进行了质疑,书写了家族没落的命运,只是具体情况有所差别。福尔赛家族是信仰崩塌后的溃败,高家的悲剧是专制的悲剧,新旧冲突的悲剧,家长、败家子、叛逆者共同作用下导致了这座传统家族大厦的崩塌。拯救和灭亡的种种表现看似相反,但实际却都同样起到了加速家族没落的作用。两种行为模式都来源于家族制度本身的症结,因此,福尔赛家族与高家的悲剧都是历史环境下必然的悲剧。
“家族”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主题,不仅能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同时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缩影。因为其巨大的包容性和戏剧性,“家族”将永远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隐喻意义的话题,将永远是文学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关键词:家族小说;《福尔赛世家》;《家》;中西对比
“家族小说”所描述的对象多是家庭或家族,以呈现家族成员的生活状态或追溯家族的历史,而且要在与历史的结合中,表现人物形象、家族命运,以及对历史、社会、生命等的思考。“家族小说”的叙事既可以表现为血缘关系,也可以表现为姻缘关系。“家族小说”的叙事主要以单个家庭或者整个家族作为故事发生的载体,以家族中主要人物的命運起伏变化为中心,从而呈现整个家族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家族小说”的叙事看似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但实际却是以日常生活为缩影,以小见大地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类的整体命运,这也正是“家族小说”的精妙之处之一。
一、家族小说的溯源
“人既自然地又文化地生活在家族(家庭)之中,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双重境遇。”不仅在中国,在世界文学史上,家族小说的历史都可谓源远流长。西方家族小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2至13世纪冰岛的萨迦文学,家族小说的英文为“saga novel”,又被称为“世家小说”。“萨迦”是冰岛社会形成时期的历史文化记录,这也是西方家族小说的雏形。
到19世纪时,西方的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出现了一系列以家族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题的作品。20世纪初,约翰·高尔斯华绥在他的小说名称中首次正式使用了saga一词(《福尔赛世家》的英文为《The Forsyte Saga》),后来的作家也开始效法,家族小说成了文学中的一个独特领域。与此同时,高尔斯华绥也与威尔斯、贝涅特并称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在欧美文学史上颇具分量。1932年凭借着这部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世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进入现代后的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启蒙之光,产生了诸如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等以描写处于时代变革中的家族兴衰为内容的小说。巴金的《家》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反映家族文化的典范性文本。巴金说他的《家》写的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有普遍性意义。纵观中西方的家族小说,这些作品往往与历史发展的轨迹相契合,对具有传统背景和文化意蕴的家族生活作出了深度而细致的描绘,深刻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中西的文化异中有同,不同的文学与哲学传统又影响到了中西作家所创作的家族故事的样态。中西家族小说中都包含着各自社会发展状况与思想观念的差异,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与巴金的《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比较。通过比较,既能了解中西家族文化的异同,又能揭示中西家族叙事的不同特色,增进对两部小说的理解。
二、故事模式:矛盾冲突下的家族悲剧性结局
“家族之所以无可避免地陷入这种开创——守成——衰亡的运动怪圈,则必定是由于人的某一方面的本性在起作用。对这一侧面的人的本性,也许可以这样来描述:由安身立命的需要而必然展开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和创造的努力——价值追求的满足、停滞之后而逐渐生成其精神意志的衰颓、追求方式的扭曲、价值取向的平庸——进而导致其价值创造意识的僵化、精神信念的迷惘、创造力的萎缩,从而意味着价值主体的衰微、本然存在的消亡。”
所谓“开创”往往是故事的起始点,在历史与传统的作用下,家族成员间建立起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秩序,中西方相同的一点是,位于塔尖拥有绝对权威的都是在家族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男性家长,他们是男权家庭的统治者,象征着权力与不可违抗,如《福尔赛世家》中的索米斯、《家》中的高老太爷。而家族里的其他成员则按照辈分、长幼、地位依次排列。
但家族秩序的平衡不可能永远被维持,位于金字塔底部的成员总是会担当起反叛的角色,这种矛盾也往往是家族小说的主要冲突,但小说的线索并非一条,各种各样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故事脉络逐渐清晰的过程中也使文本更加丰富精彩。《福尔赛世家》里的索米斯是专制男权的典型形象,他认为妻子跟房产、地皮、金钱、珠宝一样,都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无论怎样处置都不过分。妻子伊琳则有着让所有的福尔赛男人都为之倾倒的美丽和风度,但她没有财产,作为丈夫的索米斯只是把她当作一件艺术收藏品。女性的自由和尊严在他看来是可笑的,当婚姻关系和经济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当伊琳与建筑师鲍波辛尼相爱时,索米斯的占有欲简直是被撕开了一个口子,他疯狂地不顾一切地要夺回妻子,甚至不惜使用诡计迫害建筑师鲍波辛尼,最终失魂落魄的鲍波辛尼在街头死于马车轮下。
在巴金的《家》中,主题之一就是表现家族内部的“倾轧、斗争和悲剧”。争斗是这部小说的核心元素。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是作为旧礼教旧制度的代表出现的。他摆出一副伪善的面孔,管教儿子克安、克定的胡作非为也只是为了维护封建家规。讽刺的是,一边讲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伦理,另一边年逾花甲的高老太爷自己却娶了个年轻的陈姨太。旧式的封建家庭中,充斥着腐朽堕落、挥霍无度,守卫封建伦理的克安、克定的生活被女色、赌场、大烟填满;而附庸于家族男性的陈姨太、王氏、沈氏等则是饱食终日,打牌消遣,勾心斗角,精神世界极其空虚。而觉民、觉慧等年轻一代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提倡婚姻自由、个性张扬与家长包办婚姻、家长威严的斗争。
由利益不均而产生的家族争斗在《家》中从未停歇,克安、克定败坏的是世家的声誉,从内部腐化了传统家族赖以维持的礼仪,可以说,腐化的不仅仅是人,也是门风,最终指向家族精神的溃散。因此,高老太爷临终时把希望寄托在觉民、觉慧身上,希望他们“好好读书”“扬名显亲”,也象征着旧的封建伦理的衰亡,新社会必将建立起来的希望。 三、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的性格特征
家族小說中的出场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总体来看有男性形象、女性形象两大类,就男性形象而言又可分为专制型和叛逆型,上文中介绍的《福尔赛世家》中的人物索米斯就是这样一个“专制的君主”,家族中的一切财产甚至是家庭成员,他都视为自己的所有物,都是他独裁的对象,“满足其占有欲望则是他的行动准则。生活的目的、交友的原因、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乃至对美好景色的欣赏等都被他赋予了对财产和物质的追求为前提的价值和意义。”
高老太爷在《家》中也被塑造成了一个专制形象,他在高氏家族里主宰着一切,权力至高无上,任何人都不得违背他的意志,他凭着一家之主的地位,用封建礼教束缚着所有人,用专横暴虐压迫着所有人。在高老太爷的统治下,人的意志、青春和生命,甚至子女的婚姻都不断地被埋葬、被断送。
另一方面,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小说中另一类叛逆型的人物形象,比如《福尔赛世家》中的小乔里恩,他鄙视家族,认为他们是“财产的奴隶”,他也曾为了爱情放弃财产的继承权。但他的叛逆却并不彻底,如同小说中所描述的,那种深入骨髓、根植于内心的“福尔赛精神”会经常影响他的价值观念和对物质的态度,这种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并非肤浅的、个别的反叛精神所能战胜的。
高觉新是《家》里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物形象,五四运动的思想新潮影响着他,他和觉民、觉慧一起如饥似渴地读着《新青年》、《新潮》等革命刊物;觉慧要离家出走时,他暗中资助路费。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出,觉新在内心深处产生的叛逆意识,他渴望自由、平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觉新的这种反叛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在实际的行动中他依旧默默忍受着封建专制的压迫。
通过比较小乔里恩和觉新这两个人物可以发现,任何人物形象都是在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活的环境中孕育并产生的,他们也代表了存在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批矛盾群体——家族观念深重但已经有了叛逆意识的人群,就小群体的力量而言,是无法与整个家族相抗衡的。
另外,在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社会,都是以男性为权力主导的父系社会,女性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弱者。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西方的社会都在经历一系列的动荡,女性的自主意识开始显现。这一特点也映射在了家族小说的创作中。家族小说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者,如《福尔赛世家》中的伊琳,一类是弱者,如《家》里的梅,但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她们都是作为家族的附庸而存在的。虽然这些女性的背景和性格不同,但最终大多都逃不脱悲剧的命运,有些甚至成为了家族利益的牺牲者。
四、母题意蕴:旧式家族的挽歌
《福尔赛世家》与《家》虽然写作背景、叙事结构、时空跨度上都有明显差异,但两部作品中讲述的家族都处在社会的动荡时期,表现出了相似的母题意蕴,旧式家族必然走向衰败。《福尔赛世家》中所叙述的是“福尔赛精神”的衰落,小说的社会背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福尔赛家族的人们像当时流行的做法一样,一味地积累财富来获得生活的富足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盛行,财富和幸福之间画上了等号。福尔赛家族是那个时代h4f]信仰崩塌、精神匮乏的缩影,父辈的财富积累让后人们坐享其成,追求经济利益的不择手段让他们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只要一想到金钱他们“就会激动得全身发抖”。
《家》则为我们叙述了一个传统封建家族的没落历程,真实地写出了高氏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家族腐烂、溃败的历史。外表上礼教森严,但豪门掩盖下的内在却是荒淫无度、明争暗斗。众多的人物形象演绎出了一幅大家族的生活画面,展现了旧式封建家族的典型形态,也记录了这样一个庞大家族逐渐衰落直至崩溃的历史过程。
两部作品虽然反映的都是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但这种悲剧色彩的结局在实际上却揭示了存在于当时社会中某一类家族的普遍命运,表现出来的家族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也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小说具有很强的普世价值。《福尔赛世家》和《家》都对传统家族制度和价值观念进行了质疑,书写了家族没落的命运,只是具体情况有所差别。福尔赛家族是信仰崩塌后的溃败,高家的悲剧是专制的悲剧,新旧冲突的悲剧,家长、败家子、叛逆者共同作用下导致了这座传统家族大厦的崩塌。拯救和灭亡的种种表现看似相反,但实际却都同样起到了加速家族没落的作用。两种行为模式都来源于家族制度本身的症结,因此,福尔赛家族与高家的悲剧都是历史环境下必然的悲剧。
“家族”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主题,不仅能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同时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缩影。因为其巨大的包容性和戏剧性,“家族”将永远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隐喻意义的话题,将永远是文学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