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读多写多背”的解构
在语文教学中,类似“多读多写多背”的提法不少,对于这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常识性说法,如不加思考就盲目搬用,只能降低语文教学的效能,销蚀语文教学的科学理性。
面对语文教学之难,大伙儿都说,小学语文其实没什么难的,就是要“多读多写多背”,以至于有人无端地把“多读多写多背”奉为圭臬。此一“多”字无异于用“暗胡同”绑架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什么时候才有望摆脱暗中摸索、误打误撞、沉滞迂缓的命运啊?!
用时髦的话说,要学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多多进行语文实践,以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在特定的语境下,此话不无道理,但我们更关切的是其意图何在?道理何在?何谓多、何谓少?读什么、写什么、背什么?如何读、如何写、如何背?如何知道“多读多写多背”的效果?“多读多写多背”到底能解决语文学习的什么问题?
1.“多读多写多背”的意图
就意图而言,“多读多写多背”,实际上强调了语文可以无师自通。此意图当然是不错的。岂止是语文,如果其他任何学科都有无师自通的窍门,我们都愿意无条件接受。
2.“多读多写多背”之利
就道理而言,首先,“多读多写多背”的确切中了语文教学的流弊,有助于改善语文课堂过于依赖教师讲读为主的做法。“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直面文本、直接与文本语言打交道、直接体察运用语言;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尽可能多的听、说、读、写训练,去历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以期学生能熟练掌握。其次,它指明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自发性和自律性。“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自发性和自律性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去巩固、扩展和运用课堂学习的成果。第三,它强调了不知不觉积累语言的重要性。“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序积累科学正确而非伪善错误、精粹而非垃圾、优秀而非劣质、高尚而非低俗、深刻而非浮泛、旷达而非猥琐的语言经验。第四,它还凸显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听、说、读、写的相互影响。
3.“多读多写多背”之弊
“多”之弊。“多读多写多背”,显然只是指明了学生的语文实践尽可能多的好处,未能言明“多”之弊。何谓多、何谓少,读什么、写什么、背什么,如何读、如何写、如何背、如何综合利用等问题均没有答案,这都是学生自己不能解决而需要教师苦心琢磨教导的。特别是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语言文字实践的机会的确无处不在。鉴于愈演愈烈的应试魔咒和日益沉重的学业负担,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多写多背”,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反而会造成学生信息超载的焦虑。
“自发”之弊。“多读多写多背”,显然只是说明了学生自发学习和自律学习的重要性,却淡化了教师指导的必要性。实际上,这种说法只是陈腐的“学校取消论”和无知的“教师无用论”在当代语文教学中的死灰复燃,是对学校价值和教师尊严的一种无端挑衅。
“盲目”之弊。“多读多写多背”,指明了学生不知不觉积累语文经验的重要性,但问题是不知不觉积累的语文经验,如果没有教师的反馈点化,是难以得到觉解和升华的。就功能而言,“多读多写多背”更不是万能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能有助于改善语文积累和语感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多读多写多背”所“习得”的语文积累,如果不能被觉解、激活、提取,它们也只能是沉默的语感而已,无助于达成语文课堂教学显性、即效、自觉的目标,即不能被“学得”。因此,从功能与效率看,“多读多写多背”是一种低效而原始的选择。
“混沌”之弊。“多读多写多背”,显然只是凸显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而忽视了有序、分类、有梯度、可操作的语文学习需求。如果无条件地强调“多读多写多背”,语文教学势必重新回到模模糊糊、混混沌沌、误打误撞的境地,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分类、有序、可操作、明晰化的发展。这正是长期困扰一线教师而他们又百思不得其解的语文顽症,以至于教师对语文教育规律是否存在竟产生了怀疑,几至放弃了理性求索。
所谓“多读多写多背”的无序联想,是一种极端典型的无关痛痒、不负责任却又很霸道的常识,没有任何逻辑实证依据,这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和实践检验。适度反复、喜闻乐见、关联有序、科学规范的语文训练则是治疗这种无端习见的良方。
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战略
下面,我们有选择地吸收“多读多写多背”提法的有利因素,力图避免其贪多、自发、盲目和混沌之弊,尝试从语文教学战略和策略等方面予以探讨。基于人的语言能力发展本身的不平衡性和学校语文学习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可以采取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战略。中小学语文教学须以语言文字分类运用为主,辅之以语言文字综合运用,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分类有序和综合协调发展。
何谓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分类异步推进,是与齐头并进战略对应的。它强调低、中、高各学段各有侧重,如低段以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为重点,中段已阅读为重点,高段以习作为重点,分化难点,集中力量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便于教学,避免打乱仗。综合整体发展是指整个小学阶段都要强调听、说、读、写能力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在适度发展读写能力的同时,整个小学阶段始终强调以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能力为重要任务,与幼儿园、中学语文课程学习相衔接、相区隔,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我国大多数语文教科书是以阅读课程为中心分类组元的文选型教材。以阅读课程为中心文选型教材结杓本身体现了语文课程综合性,有利于加强语文分类课程的内在联系。语文教科书的分类组元是指,在教科书中,识字写字课程、阅读课程、写作(写话、习作)课程、口语交际课程是相对独立的,以分类学习为主,综合训练殿后,凸显了分类学习的便利性,同时又以综合训练来巩固、运用、梳理分类学习的成果,相互匹配,相得益彰。下面,根据语言活动的主体间性,笔者尝试对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战略进行策略分析。 1.识字写字渗透听、说,读、写策略
听读识字、说写识字、阅读识字、写作识字,听、说、读皆可识字写字。如识字写字中的字形分析、字义辨析、书空、书写讲评、写字作业的赏析等都是很难得的口语交际活动,优秀教师都能自觉地加以运用,以促进识字写字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
2.阅读与口语交际互动策略
二者的互动实际上一直存在于阅读教学之中,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而已。阅读教学之前、之中、之后的大量口头交流,就是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以促进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阅读与口语交际互动意在促进小学生的口头语感、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3.习作与口语交际互动策略
习作教学之时、之中、之后的大量口头交流,就是习作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以促进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互动意在促进小学生的口头语感、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4.习作与识字写字互动策略
习作教学之前、之中、之后存在着大量识字写字机会,就是习作教学中的识字写字训练,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以促进习作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的协调发展。习作与识字写字互动意在积累小学生的文字敏感能力、写作体验体察能力、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5.阅读与汉字写字互动策略
阅读教学之前、之中、之后存在着大量识字写字机遇,就是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训练,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以促进阅读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的协调发展。阅读与识字写字互动意在积累小学生的文字敏感能力、阅读体验体察能力、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6.读写结合策略
读中适当学写,写中大力学读,读写紧密互动。如习作教学中,可以大量融合阅读训练,搜集素材、整合素材要读,审题要读,构思的提纲可以反复研读,草稿更要读,写作之后的修改主要靠读,作文讲评依然是以读为主。读写结合主要历练小学生的书面语感和语言理胜,而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的。
7.以读为主,渗透听、说、写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读。学生(读者)读课文,其他学生聆听,听了之后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也可说一谠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然后学生(读者)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写一写,鼓励学生(读者)把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这便是涵盖了听、说、写的阅读活动。
8.以写为主,渗透读、说、听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写。写之前,学生(写者)可以读一读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材料,可以自主读,也可以交流读(写者转换成了读者),读过之后,读者和听者都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读者和听者换成了说者)。然后写者可以把自己读过、听过和说过的理解与感受写一写。鼓励学生(写者)把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以征求修改意见并修改。这便是涵盖了读、说、听的作文活动。
9.以说为主,渗透听、写、读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说。先让学生(说者)围绕主题说一段话,其他学生聆听。学生听后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也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说者)与其他学生交流所说的内容和形式、理解与感受,并让学生(说者)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感受和判断。学生(说者)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写一写,鼓励学生(说者)把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这便是涵盖了听、写、读的说话活动。
10.以听为主,渗透说、写、读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听。先让其他学生围绕主题说一段话,学生(听者)聆听。学生(听者)听后,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也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听者)与其他学生交流所说的内容和形式、理解与感受,并让学生(听者)说一说自己的判断。学生(听者)可以把自己的判断写一写,鼓励其他学生把学生(听者)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并让学生(听者)听过后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感受和判断。这便是涵容了听、写、读的倾听活动。
11.听、说、读、写互动生成策略
其主要目的是听说读写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排斥或抵消。根据语言活动的主体间性和自律性,角色轮流活动中,听者、说者、读者、写者是相对存在并相互生成的,书面语言活动与口头语言活动是相对存在并相互生成的,内部语言活动与外部语言活动是相对存在并相互生成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书面语言活动与口头语言活动、内部语言活动与外部语言活动的互动中,无需特别的安排,听者、说者、读者、写者可以相互换位、自主生成。教师自觉运用语言活动的主体剐生和自律性,围绕有关联的语文学习主题,课堂教学和课外均可以顺利、便利开展听、说、读、写综合实践。实践表明,所有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主题均是明确的,而且学习效果均是综合的,这样的课例俯拾皆是。
『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985平台重大招标顼目《教师教育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985ZB0403)和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启航”项目《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项目编号11QH0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430079)
在语文教学中,类似“多读多写多背”的提法不少,对于这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常识性说法,如不加思考就盲目搬用,只能降低语文教学的效能,销蚀语文教学的科学理性。
面对语文教学之难,大伙儿都说,小学语文其实没什么难的,就是要“多读多写多背”,以至于有人无端地把“多读多写多背”奉为圭臬。此一“多”字无异于用“暗胡同”绑架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什么时候才有望摆脱暗中摸索、误打误撞、沉滞迂缓的命运啊?!
用时髦的话说,要学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多多进行语文实践,以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在特定的语境下,此话不无道理,但我们更关切的是其意图何在?道理何在?何谓多、何谓少?读什么、写什么、背什么?如何读、如何写、如何背?如何知道“多读多写多背”的效果?“多读多写多背”到底能解决语文学习的什么问题?
1.“多读多写多背”的意图
就意图而言,“多读多写多背”,实际上强调了语文可以无师自通。此意图当然是不错的。岂止是语文,如果其他任何学科都有无师自通的窍门,我们都愿意无条件接受。
2.“多读多写多背”之利
就道理而言,首先,“多读多写多背”的确切中了语文教学的流弊,有助于改善语文课堂过于依赖教师讲读为主的做法。“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直面文本、直接与文本语言打交道、直接体察运用语言;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尽可能多的听、说、读、写训练,去历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以期学生能熟练掌握。其次,它指明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自发性和自律性。“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自发性和自律性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去巩固、扩展和运用课堂学习的成果。第三,它强调了不知不觉积累语言的重要性。“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序积累科学正确而非伪善错误、精粹而非垃圾、优秀而非劣质、高尚而非低俗、深刻而非浮泛、旷达而非猥琐的语言经验。第四,它还凸显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听、说、读、写的相互影响。
3.“多读多写多背”之弊
“多”之弊。“多读多写多背”,显然只是指明了学生的语文实践尽可能多的好处,未能言明“多”之弊。何谓多、何谓少,读什么、写什么、背什么,如何读、如何写、如何背、如何综合利用等问题均没有答案,这都是学生自己不能解决而需要教师苦心琢磨教导的。特别是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语言文字实践的机会的确无处不在。鉴于愈演愈烈的应试魔咒和日益沉重的学业负担,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多写多背”,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反而会造成学生信息超载的焦虑。
“自发”之弊。“多读多写多背”,显然只是说明了学生自发学习和自律学习的重要性,却淡化了教师指导的必要性。实际上,这种说法只是陈腐的“学校取消论”和无知的“教师无用论”在当代语文教学中的死灰复燃,是对学校价值和教师尊严的一种无端挑衅。
“盲目”之弊。“多读多写多背”,指明了学生不知不觉积累语文经验的重要性,但问题是不知不觉积累的语文经验,如果没有教师的反馈点化,是难以得到觉解和升华的。就功能而言,“多读多写多背”更不是万能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能有助于改善语文积累和语感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多读多写多背”所“习得”的语文积累,如果不能被觉解、激活、提取,它们也只能是沉默的语感而已,无助于达成语文课堂教学显性、即效、自觉的目标,即不能被“学得”。因此,从功能与效率看,“多读多写多背”是一种低效而原始的选择。
“混沌”之弊。“多读多写多背”,显然只是凸显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而忽视了有序、分类、有梯度、可操作的语文学习需求。如果无条件地强调“多读多写多背”,语文教学势必重新回到模模糊糊、混混沌沌、误打误撞的境地,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分类、有序、可操作、明晰化的发展。这正是长期困扰一线教师而他们又百思不得其解的语文顽症,以至于教师对语文教育规律是否存在竟产生了怀疑,几至放弃了理性求索。
所谓“多读多写多背”的无序联想,是一种极端典型的无关痛痒、不负责任却又很霸道的常识,没有任何逻辑实证依据,这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和实践检验。适度反复、喜闻乐见、关联有序、科学规范的语文训练则是治疗这种无端习见的良方。
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战略
下面,我们有选择地吸收“多读多写多背”提法的有利因素,力图避免其贪多、自发、盲目和混沌之弊,尝试从语文教学战略和策略等方面予以探讨。基于人的语言能力发展本身的不平衡性和学校语文学习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可以采取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战略。中小学语文教学须以语言文字分类运用为主,辅之以语言文字综合运用,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分类有序和综合协调发展。
何谓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分类异步推进,是与齐头并进战略对应的。它强调低、中、高各学段各有侧重,如低段以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为重点,中段已阅读为重点,高段以习作为重点,分化难点,集中力量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便于教学,避免打乱仗。综合整体发展是指整个小学阶段都要强调听、说、读、写能力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在适度发展读写能力的同时,整个小学阶段始终强调以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能力为重要任务,与幼儿园、中学语文课程学习相衔接、相区隔,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我国大多数语文教科书是以阅读课程为中心分类组元的文选型教材。以阅读课程为中心文选型教材结杓本身体现了语文课程综合性,有利于加强语文分类课程的内在联系。语文教科书的分类组元是指,在教科书中,识字写字课程、阅读课程、写作(写话、习作)课程、口语交际课程是相对独立的,以分类学习为主,综合训练殿后,凸显了分类学习的便利性,同时又以综合训练来巩固、运用、梳理分类学习的成果,相互匹配,相得益彰。下面,根据语言活动的主体间性,笔者尝试对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战略进行策略分析。 1.识字写字渗透听、说,读、写策略
听读识字、说写识字、阅读识字、写作识字,听、说、读皆可识字写字。如识字写字中的字形分析、字义辨析、书空、书写讲评、写字作业的赏析等都是很难得的口语交际活动,优秀教师都能自觉地加以运用,以促进识字写字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
2.阅读与口语交际互动策略
二者的互动实际上一直存在于阅读教学之中,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而已。阅读教学之前、之中、之后的大量口头交流,就是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以促进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阅读与口语交际互动意在促进小学生的口头语感、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3.习作与口语交际互动策略
习作教学之时、之中、之后的大量口头交流,就是习作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以促进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互动意在促进小学生的口头语感、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4.习作与识字写字互动策略
习作教学之前、之中、之后存在着大量识字写字机会,就是习作教学中的识字写字训练,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以促进习作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的协调发展。习作与识字写字互动意在积累小学生的文字敏感能力、写作体验体察能力、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5.阅读与汉字写字互动策略
阅读教学之前、之中、之后存在着大量识字写字机遇,就是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训练,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以促进阅读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的协调发展。阅读与识字写字互动意在积累小学生的文字敏感能力、阅读体验体察能力、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6.读写结合策略
读中适当学写,写中大力学读,读写紧密互动。如习作教学中,可以大量融合阅读训练,搜集素材、整合素材要读,审题要读,构思的提纲可以反复研读,草稿更要读,写作之后的修改主要靠读,作文讲评依然是以读为主。读写结合主要历练小学生的书面语感和语言理胜,而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的。
7.以读为主,渗透听、说、写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读。学生(读者)读课文,其他学生聆听,听了之后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也可说一谠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然后学生(读者)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写一写,鼓励学生(读者)把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这便是涵盖了听、说、写的阅读活动。
8.以写为主,渗透读、说、听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写。写之前,学生(写者)可以读一读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材料,可以自主读,也可以交流读(写者转换成了读者),读过之后,读者和听者都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读者和听者换成了说者)。然后写者可以把自己读过、听过和说过的理解与感受写一写。鼓励学生(写者)把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以征求修改意见并修改。这便是涵盖了读、说、听的作文活动。
9.以说为主,渗透听、写、读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说。先让学生(说者)围绕主题说一段话,其他学生聆听。学生听后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也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说者)与其他学生交流所说的内容和形式、理解与感受,并让学生(说者)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感受和判断。学生(说者)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写一写,鼓励学生(说者)把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这便是涵盖了听、写、读的说话活动。
10.以听为主,渗透说、写、读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听。先让其他学生围绕主题说一段话,学生(听者)聆听。学生(听者)听后,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也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听者)与其他学生交流所说的内容和形式、理解与感受,并让学生(听者)说一说自己的判断。学生(听者)可以把自己的判断写一写,鼓励其他学生把学生(听者)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并让学生(听者)听过后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感受和判断。这便是涵容了听、写、读的倾听活动。
11.听、说、读、写互动生成策略
其主要目的是听说读写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排斥或抵消。根据语言活动的主体间性和自律性,角色轮流活动中,听者、说者、读者、写者是相对存在并相互生成的,书面语言活动与口头语言活动是相对存在并相互生成的,内部语言活动与外部语言活动是相对存在并相互生成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书面语言活动与口头语言活动、内部语言活动与外部语言活动的互动中,无需特别的安排,听者、说者、读者、写者可以相互换位、自主生成。教师自觉运用语言活动的主体剐生和自律性,围绕有关联的语文学习主题,课堂教学和课外均可以顺利、便利开展听、说、读、写综合实践。实践表明,所有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主题均是明确的,而且学习效果均是综合的,这样的课例俯拾皆是。
『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985平台重大招标顼目《教师教育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985ZB0403)和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启航”项目《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项目编号11QH0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