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使得公众在出行时,除了能获得静态的交通信息外,还能随时查询了解实时的道路通行状况、实时的空闲停车位以及其他的实时交通信息,智慧出行将很快真正实现。
欧美日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
面向公众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2000年开始规划建设的美国511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多年来一直在通过511网站(www.511.org)、511电话服务台、可变信息板、呼叫中心等向公众提供实时的道路交通信息、政府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合伙搭乘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者可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出行方式和行程路线。目前511系统已在美国全境各州全部开通,90%以上的人口了解和知道511系统,年呼入量达4000万次以上。
在20世纪70年代末研发推出、覆盖欧共体中至少18个成员国的TMC交通出行信息系统,利用无线通讯网、FM无线调频系统、数字广播等播报实时交通消息,包括交通事件信息、交通状态信息、道路施工信息、天气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出行计划信息等,为公众提供服务。
日本90年代开发的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通过远红外信标、短波信标或调频广播副载波作为传输介质,将交通堵塞、驾驶时间、交通事故、车速及路线限制、停车场空位等实时交通信息编辑处理后及时传输给交通参与者。该系统具有信息的采集、处理、提供与利用功能,能够通过文字、简单图形、地图三种格式向驾驶员发布当前时段道路交通流状态信息,在汽车导航车载机及其他终端上实现以文字、图形显示交通信息。据最新的报道,日本丰田汽车在2013年6月3日启动了基于道路状况的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利用其收集的日本国内约70万辆丰田汽车的数据,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取丰田云端服务器上提供的交通信息,了解每条道路的实际情况。
国内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
国内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起步比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很快,为公众出行带来了便利。
前些年,国内各主要城市大都是通过交通出行网站、广播电视、车载终端、路边交通信息牌等信息发布载体,提供实时的出行诱导服务;通过站台显示屏,以向乘客发布实时的公交线路运行状态和拥挤度信息;通过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和公共停车场(库)动态停车泊位管理系统的引导屏,提供实时的停车信息服务。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一些领先城市的政府交通部门,利用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成果,开始提供综合性的出行信息服务,而基于App的公众出行手机应用系统成为选择热点,杭州的“交通·杭州”、广州的“行讯通”、深圳“交通在手”等手机App都在此列。例如,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在2003年初推出的“交通·杭州”公众出行手机App,除了提供公交路线、地铁线路、长途客运、火车班次、航空班次、水上巴士班次以及票价里程、通行费用、交通运输企业信息等静态出行信息外,还提供包括实时路况、实时停车引导、实时公共自行车查租等实时出行信息服务,下一步还计划接人实时交通监控照片、的士电召、实时公交报站等功能。据了解,“交通·杭州”手机App上线四个多月下载量就超过了10万,每天活跃用户有近3万人。
作为静态出行信息服务的主力军,国内的交通信息服务企业亦不遗余力地开拓了实时出行信息服务。例如,掌城科技通过网站、GPS导航仪和手机提供国内二十余个主要城市的商业化的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四维图新则声称拥有中国最大浮动车数据平台及数十项核心技术专利,每天服务于全国三十余个主要城市的数千万用户出行;世纪高通的“路况交通眼”手机APP能够为20个城市的用户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同时用户可将当前位置和周边路况信息以微博形式分享给好友;百度地图和相关交通信息服务企业合作,提供实时路况的地图查询;畅易行和睛彩导航等公司则另辟蹊径,采用基于CMMB广播通道的导航产品提供实时路况服务。
实时出行信息数据的来源
实时出行交通信息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实时路况数据、实时停车数据、公交车的实时运营信息服务数据、公共自行车实时数据等的采集。
实时路况数据目前最主要的收集方式是浮动车,浮动车可以包括出租车、长途客车、物流车辆等等,但对市区主要依靠出租车。出租车安装的GPS终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将当时的经纬度位置、车头方向、速度等值传递到信息中心,进而利用特定的算法,根据几率、历史记录等多种状况综合分析,计算出全市主要道路的通行情况。例如杭州市的实时路况数据就主要来自于近9000辆出租车的GPS。虽然这种数据收集方式简单易行,但准确度还是强差人意,因此,许多交通信息服务提供者还可能采集整理浮动车之外的实时路况数据,包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摄像头、地感线圈、交通事故报警台、交通管制通告等信息;交通研究部门设置的交通流量检测器所收集的信息;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手机信令识别信息;交通电台电视台的交通观察哨、公众电话短信告知的交通信息等;互联网上官方和网友提供的交通信息等;通过对多渠道收集的交通信息的分析整理,信息服务的准确性能进一步提高。例如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在市区300个路段上设置的微波检测器,其所检测到的路段断面通过车流量数据,也是目前发布的杭州市实时路况信息的依据之一。
实时停车数据的自动收集需要依靠车位检测器,常见的车辆检测器有环形线圈车位检测器、超声波车位检测器、红外线车位检测器、视频车位检测器等。近年来无线地磁感应车位检测器作为物联网新技术得到应用,利用无线地磁感应车位检测器建成的物联网示范停车场能实现内部诱导、不停车收费、交通卡和手机付费、车辆位置反向查询、车位预约等综合服务功能,但其可靠性、准确度和实用性还有待观察。由于收集实时的车位信息需要在每个停车位都装上车位检测器,较大投资使得实际应用还不广泛,目前实时停车数据的收集还较多的依赖人工输入。例如杭州在2008年就建成了道路停车服务诱导系统,但实时车位空闲状况还是靠从收费员在手持无线POS终端上输入数据得来的。
公交车的实时运营信息服务数据主要依靠安装GPS来实现,例如上海的1.7万辆公交车中有1万余辆装载了GPS设备。公共自行车实时数据则依靠公共自行车出租系统提供。
交通出行信息服务需要更多创新
2012年夏天北京的暴雨,说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实时得到确切的交通出行信息对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众的必要性,也暴露了现有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不足,包括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有待进一步打破,交通环境和交通监测的实时采集手段不足、能力不强,数据汇聚整合范围、内容覆盖面不足,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不够,对决策支持技术支撑力度有限,信息发布不够及时、全面、准确,覆盖面太窄等等。
由于实时交通信息主要存在于政府的交通、公安(交警)、城建、城管等各个部门,以及受政府行业管理的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铁路、民航等交通企业,近几年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门努力整合交通信息资源,推出或牵头推出面向公众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体现了政府部门重视民生的服务意识,但用户体验还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也面临如何持续服务的问题。因此,从长远来看,需要统一数据标准,公平开放资源,联合或放手让社会企业参与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以创新的思路探索能持续经营、持续服务的模式。
生活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普及,使公众对智慧出行有了更多的了解、进而有更多的需求;车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实现智慧出行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和实现手段。通过对交通基础信息的采集、数据的整合、海量交通信息的融合计算与存储、信息发布渠道和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公众将获得一门式、个性化、全过程和实时有效的服务,一机在手,出门无忧,真正实现智慧出行。
欧美日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
面向公众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2000年开始规划建设的美国511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多年来一直在通过511网站(www.511.org)、511电话服务台、可变信息板、呼叫中心等向公众提供实时的道路交通信息、政府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合伙搭乘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者可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出行方式和行程路线。目前511系统已在美国全境各州全部开通,90%以上的人口了解和知道511系统,年呼入量达4000万次以上。
在20世纪70年代末研发推出、覆盖欧共体中至少18个成员国的TMC交通出行信息系统,利用无线通讯网、FM无线调频系统、数字广播等播报实时交通消息,包括交通事件信息、交通状态信息、道路施工信息、天气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出行计划信息等,为公众提供服务。
日本90年代开发的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通过远红外信标、短波信标或调频广播副载波作为传输介质,将交通堵塞、驾驶时间、交通事故、车速及路线限制、停车场空位等实时交通信息编辑处理后及时传输给交通参与者。该系统具有信息的采集、处理、提供与利用功能,能够通过文字、简单图形、地图三种格式向驾驶员发布当前时段道路交通流状态信息,在汽车导航车载机及其他终端上实现以文字、图形显示交通信息。据最新的报道,日本丰田汽车在2013年6月3日启动了基于道路状况的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利用其收集的日本国内约70万辆丰田汽车的数据,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取丰田云端服务器上提供的交通信息,了解每条道路的实际情况。
国内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
国内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起步比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很快,为公众出行带来了便利。
前些年,国内各主要城市大都是通过交通出行网站、广播电视、车载终端、路边交通信息牌等信息发布载体,提供实时的出行诱导服务;通过站台显示屏,以向乘客发布实时的公交线路运行状态和拥挤度信息;通过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和公共停车场(库)动态停车泊位管理系统的引导屏,提供实时的停车信息服务。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一些领先城市的政府交通部门,利用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成果,开始提供综合性的出行信息服务,而基于App的公众出行手机应用系统成为选择热点,杭州的“交通·杭州”、广州的“行讯通”、深圳“交通在手”等手机App都在此列。例如,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在2003年初推出的“交通·杭州”公众出行手机App,除了提供公交路线、地铁线路、长途客运、火车班次、航空班次、水上巴士班次以及票价里程、通行费用、交通运输企业信息等静态出行信息外,还提供包括实时路况、实时停车引导、实时公共自行车查租等实时出行信息服务,下一步还计划接人实时交通监控照片、的士电召、实时公交报站等功能。据了解,“交通·杭州”手机App上线四个多月下载量就超过了10万,每天活跃用户有近3万人。
作为静态出行信息服务的主力军,国内的交通信息服务企业亦不遗余力地开拓了实时出行信息服务。例如,掌城科技通过网站、GPS导航仪和手机提供国内二十余个主要城市的商业化的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四维图新则声称拥有中国最大浮动车数据平台及数十项核心技术专利,每天服务于全国三十余个主要城市的数千万用户出行;世纪高通的“路况交通眼”手机APP能够为20个城市的用户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同时用户可将当前位置和周边路况信息以微博形式分享给好友;百度地图和相关交通信息服务企业合作,提供实时路况的地图查询;畅易行和睛彩导航等公司则另辟蹊径,采用基于CMMB广播通道的导航产品提供实时路况服务。
实时出行信息数据的来源
实时出行交通信息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实时路况数据、实时停车数据、公交车的实时运营信息服务数据、公共自行车实时数据等的采集。
实时路况数据目前最主要的收集方式是浮动车,浮动车可以包括出租车、长途客车、物流车辆等等,但对市区主要依靠出租车。出租车安装的GPS终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将当时的经纬度位置、车头方向、速度等值传递到信息中心,进而利用特定的算法,根据几率、历史记录等多种状况综合分析,计算出全市主要道路的通行情况。例如杭州市的实时路况数据就主要来自于近9000辆出租车的GPS。虽然这种数据收集方式简单易行,但准确度还是强差人意,因此,许多交通信息服务提供者还可能采集整理浮动车之外的实时路况数据,包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摄像头、地感线圈、交通事故报警台、交通管制通告等信息;交通研究部门设置的交通流量检测器所收集的信息;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手机信令识别信息;交通电台电视台的交通观察哨、公众电话短信告知的交通信息等;互联网上官方和网友提供的交通信息等;通过对多渠道收集的交通信息的分析整理,信息服务的准确性能进一步提高。例如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在市区300个路段上设置的微波检测器,其所检测到的路段断面通过车流量数据,也是目前发布的杭州市实时路况信息的依据之一。
实时停车数据的自动收集需要依靠车位检测器,常见的车辆检测器有环形线圈车位检测器、超声波车位检测器、红外线车位检测器、视频车位检测器等。近年来无线地磁感应车位检测器作为物联网新技术得到应用,利用无线地磁感应车位检测器建成的物联网示范停车场能实现内部诱导、不停车收费、交通卡和手机付费、车辆位置反向查询、车位预约等综合服务功能,但其可靠性、准确度和实用性还有待观察。由于收集实时的车位信息需要在每个停车位都装上车位检测器,较大投资使得实际应用还不广泛,目前实时停车数据的收集还较多的依赖人工输入。例如杭州在2008年就建成了道路停车服务诱导系统,但实时车位空闲状况还是靠从收费员在手持无线POS终端上输入数据得来的。
公交车的实时运营信息服务数据主要依靠安装GPS来实现,例如上海的1.7万辆公交车中有1万余辆装载了GPS设备。公共自行车实时数据则依靠公共自行车出租系统提供。
交通出行信息服务需要更多创新
2012年夏天北京的暴雨,说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实时得到确切的交通出行信息对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众的必要性,也暴露了现有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不足,包括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有待进一步打破,交通环境和交通监测的实时采集手段不足、能力不强,数据汇聚整合范围、内容覆盖面不足,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不够,对决策支持技术支撑力度有限,信息发布不够及时、全面、准确,覆盖面太窄等等。
由于实时交通信息主要存在于政府的交通、公安(交警)、城建、城管等各个部门,以及受政府行业管理的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铁路、民航等交通企业,近几年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门努力整合交通信息资源,推出或牵头推出面向公众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体现了政府部门重视民生的服务意识,但用户体验还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也面临如何持续服务的问题。因此,从长远来看,需要统一数据标准,公平开放资源,联合或放手让社会企业参与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以创新的思路探索能持续经营、持续服务的模式。
生活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普及,使公众对智慧出行有了更多的了解、进而有更多的需求;车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实现智慧出行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和实现手段。通过对交通基础信息的采集、数据的整合、海量交通信息的融合计算与存储、信息发布渠道和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公众将获得一门式、个性化、全过程和实时有效的服务,一机在手,出门无忧,真正实现智慧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