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以来,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现成的公式,都处于摸索和探讨的被动局面。 我们过度强调“素质教育”提出的“尊重学生”和“发展个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放任自由,更有甚者主张不考试不排名等一些违背教学常规的理论。这导致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以后,最起码基础知识没学好,连一张请假条也写不好。
然而,那种“油盐出好菜,棍棒出好人”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在进入我们的课堂。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尊重”学生,就因为学生的不学而放弃我们的基础知识的训练。正如国家督学、教育部《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在讲座中说:“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的学才是目的。不要看你教的怎样,要看学生学得怎样,学生发展的怎样。”他在讲座中强调五点:1.学生的思想健康;2.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3.基础知识的落实;4.基本技能的培养;5.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这五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养成必需要抓,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方式罢了。
二、不要把活跃课堂气氛理解为“热闹”。这是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在第一线课堂教学的教师的误解。我们经常把一些公开课排演的热热闹闹,听课的教师可以说无懈可击。然而我们却忘记我们是在给学生上课,是上给学生听的,不是表演给听课教师看的。全国初中语文教坛新秀,南京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吕丽,在她的讲座中指出:“热闹”不等于“激活”。激活是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不要认为在课堂上哪里要唱一下或是舞一下就算是“激活”。别看有的课堂没有热闹场面,但学生的思维却在飞扬。这就给我们教学课堂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首先一点实再、实用,没有繁琐的礼仪,没有不切实际的花哨动作,傅国亮同志在上台作讲座时第一句话“由于时间紧,我就讲一下我的观点”,接着就直奔主题地作了简洁而精辟的论述。结束后,主持人还没发言他已走下台去,既没有礼仪上的问好和形式上的谦虚,又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孤傲,一切是那么从容、自然、大方,让人倍感亲切。吕莉老师竟然没有形式上的上课和下课程序,一切过渡得自然流畅,没有花哨的动作,就像一弯山泉顺式流趟,自然而下。这正印证了好在讲座中提出的“不能让语文变成MTV之娱”。
其次就是指明了方向,吕莉在讲座中向我们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误区”和“四个有效”,三个误区:一、不能让语文课变成讲解朦胧诗;二、不能将语文课警句摘读;三、不能让语文课变成MTV之娱。四个有效:一、讲透每篇课文的精华内容技巧,比面面俱到的信息轰炸更有效;二、平等的对话不是形式上的平起平坐,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略,不是我们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三、设计一个符合学生认知理解的授课思路,注重课堂的艺术是“激活”的关键;四、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朗读也是“激活”的有效手段。
还有一点,我们不应该拘于我们墨守成规的听评课定势,在我们听评课中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时间安排不当,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等等到诸如此类的话语。试问,如果我们强调的是时间安排是否,我们上课的主旨对问题的探讨还能深入吗?谁能在上课前把要探讨的问题预测到什么样的程度,又能预测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也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困惑,为了节约时间有些问题老师不敢深入拓展,只好囫囵地一笔带过,这样,实质性的东西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我们走进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的误区。这次培训后发现,语文课上,专家们只注重问题的设置与解决,为了彻底解决一个问题不惜花上大量的时间,所以他们一节课的时间都在一个多小时以上。
然而,那种“油盐出好菜,棍棒出好人”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在进入我们的课堂。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尊重”学生,就因为学生的不学而放弃我们的基础知识的训练。正如国家督学、教育部《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在讲座中说:“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的学才是目的。不要看你教的怎样,要看学生学得怎样,学生发展的怎样。”他在讲座中强调五点:1.学生的思想健康;2.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3.基础知识的落实;4.基本技能的培养;5.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这五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养成必需要抓,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方式罢了。
二、不要把活跃课堂气氛理解为“热闹”。这是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在第一线课堂教学的教师的误解。我们经常把一些公开课排演的热热闹闹,听课的教师可以说无懈可击。然而我们却忘记我们是在给学生上课,是上给学生听的,不是表演给听课教师看的。全国初中语文教坛新秀,南京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吕丽,在她的讲座中指出:“热闹”不等于“激活”。激活是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不要认为在课堂上哪里要唱一下或是舞一下就算是“激活”。别看有的课堂没有热闹场面,但学生的思维却在飞扬。这就给我们教学课堂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首先一点实再、实用,没有繁琐的礼仪,没有不切实际的花哨动作,傅国亮同志在上台作讲座时第一句话“由于时间紧,我就讲一下我的观点”,接着就直奔主题地作了简洁而精辟的论述。结束后,主持人还没发言他已走下台去,既没有礼仪上的问好和形式上的谦虚,又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孤傲,一切是那么从容、自然、大方,让人倍感亲切。吕莉老师竟然没有形式上的上课和下课程序,一切过渡得自然流畅,没有花哨的动作,就像一弯山泉顺式流趟,自然而下。这正印证了好在讲座中提出的“不能让语文变成MTV之娱”。
其次就是指明了方向,吕莉在讲座中向我们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误区”和“四个有效”,三个误区:一、不能让语文课变成讲解朦胧诗;二、不能将语文课警句摘读;三、不能让语文课变成MTV之娱。四个有效:一、讲透每篇课文的精华内容技巧,比面面俱到的信息轰炸更有效;二、平等的对话不是形式上的平起平坐,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略,不是我们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三、设计一个符合学生认知理解的授课思路,注重课堂的艺术是“激活”的关键;四、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朗读也是“激活”的有效手段。
还有一点,我们不应该拘于我们墨守成规的听评课定势,在我们听评课中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时间安排不当,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等等到诸如此类的话语。试问,如果我们强调的是时间安排是否,我们上课的主旨对问题的探讨还能深入吗?谁能在上课前把要探讨的问题预测到什么样的程度,又能预测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也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困惑,为了节约时间有些问题老师不敢深入拓展,只好囫囵地一笔带过,这样,实质性的东西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我们走进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的误区。这次培训后发现,语文课上,专家们只注重问题的设置与解决,为了彻底解决一个问题不惜花上大量的时间,所以他们一节课的时间都在一个多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