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对话之五:新课改更加注重运动技能教学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jinwe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今年推出的“国培对话”专题,汇集各地国培学员与专家的问答,将精彩对话再次呈现出来供大家学习和思考。本期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教授、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建强教研员作答。我们热忱欢迎各位参加和没有参加过国培的一线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我们在这个栏目中继续深入国培的学习。
  问:目前新一轮的体育课改已经来临,我们体育教师还存在一些困惑:2011年以后的体育新课改是不是要更加注重运动技能教学呢?
  答:一定是的。在此,我想向各位体育老师强调一句:体育课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注重运动技术教学,因为体育是一个国家的课程,只要是课程就要教会学生有用的本领。放眼望去,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没有一个课程是可以不必教会学生特定的知识技能而存在的,无论是需要知晓的知识、理解的原理,还是要实际操作的技能(操作性知识)。比如,中小学的数学课必须要把所有的初等数学教完,物理课要把所有的初等物理教完,因为任何一个大学都不会再教初等数学或初等物理了。外语和语文、化学等都是这样的,就连艺术教学在大学也与中小学有很大不同。而我们的体育课呢,学生们上完了中小学学会了什么?为什么到了大学依然什么运动都不会?为什么直到前些年还有“大、中、小学都在学蹲踞式起跑”“前滚翻从小学一直滚翻到大学”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同学们在抱怨我们的体育教学没有效果,他们渴望能学到在余暇时和同学们共同锻炼身体、愉悦心灵的终身体育技能。因此,每个体育教师都必须牢牢记住:无论是什么时候的体育课改,无论是什么时代的新理念,运动技术教学永远是我们这个课程的支柱和灵魂,提高以运动技术掌握为核心的教学质量永远是体育课改的初衷。
  在2001年至2011年的体育课改中,特别是在那个课改的初期,的确有些人在蛊惑“淡化运动技术教学”“淡化运动技术教学色彩”“淡化竞技运动技术教学色彩”等,导致了有一个阶段体育课中的运动技术教学受到干扰,基本教学秩序产生了混乱,运动技术的教学内容受到了轻视甚至被放弃,出现了许多以“生活化”为标榜的非体育的东西,如“扁担南瓜”“白菜莴笋”等。幸亏这样的错误理论和荒诞实践被广大体育教师们及时反对和制止,试想,如果这样的荒诞和幼稚的理论与实践继续蔓延,我们的体育还能算个学科吗?我们还是专业化的体育教师吗?我们的学生能通过12年的体育学习学会一辈子都用得上的运动技能吗?我们能够通过教学去构建充满终身体育的和谐社会吗?
  因此,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2011年以后的体育新课改必须更加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更加重视体育课的运动技能教学的质量。
  问: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运动技术的教学?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表现是怎样的?达到什么效果才证明是加强了运动技术教学呢?这和我们过去批评的“片面地重视技术教学”有什么区别呢?
  答:这几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这几个问题是加强运动技术的基本问题,即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途径与方式的问题、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教师行为和教学景象问题、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效果表征问题以及“加强运动技术教学”与“片面重视运动技术教学”的本质区别的问题。我很高兴借着这个提问对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第一,关于“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途径与方式”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问题。
  我想体育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所教的运动项目和技术清理清理,过去的确有些运动技术没有必要教,如铅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些教材是可教可不教的,或是在局部地区不适合教的,如跨栏、排球等,因此要根据时代的潮流和学校的情况,补充一些符合终身体育特点的、被证明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的体育运动项目,每个学校可考虑增加个2-3个。有的项目不用改变条件就可以立即引进,如花样跳绳、定向运动、排舞、防身术等;有的略微增加一点条件,如瑜伽(增加点小垫子就可以引进)、跆拳道、踢踏舞、体育舞蹈等也不需太多条件。如果有条件那可引进的项目就更多了,如趣味田径、软式垒球、轮滑、羽毛球、短拍网球、校园高尔夫、腰旗橄榄球等等。这样,从内容的源头抓起,我们的运动技术教学就不会是陈旧和沉闷的了。
  第二件事就是要把内容的“分量”或叫做“课时比例”好好算一算、摆一摆,就算是我们教的都是好的、有终身体育价值的、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缓急地乱教,一定要把教材分成“精教”的、“简教”的。精教的就要“多吃多餐”,每个学年教个大单元,教透教好;简教的就要争取“一次吃饱”,教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千万不要再走“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的老路了。
  第三件事就是要将担负“精教”和“简教”任务的技术大单元和技术中单元,以及知识小单元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很好地“编织”到各个年级中,再形成各个“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最后形成“课时教学计划”,然后根据这些计划形成的进度和目标体系,认真地、高质量地进行技战术的教学就可以了。
  第二,关于“强化运动技术教学的教师行为和教学景象”,我想教师和学生们在每堂课里的大部分行为和时间都在进行技术的教学,即教师主要是进行着项目技术教学的讲解、示范、组织练习与比赛,既没有带着学生做什么莫名其妙的“扁担南瓜”“抗洪救灾”之类的情境,也没有“一个哨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景象;而学生们呢?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听讲解、看示范、做练习、打比赛。强化运动技能的教学还应具有如下特征:“体育课有神有形有自主没有放羊”“体育课有问有想有答没光说不练”“同学们在课中忘情比赛笑语欢声”“每次课学生都能气喘出汗肌肉疼”“课上必有与技术相关的素质练习”“体育课上再无幼稚低级无聊的游戏”。
  第三,关于“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效果表征”。我想,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进行“竞争”和“表现”的有用的运动技能,因此“一点一点地学会了,能比赛了,喜欢了,上瘾了”是我们加强运动技术要追求的效果,而什么是“学会了”,怎么“一点点地学会了”则是我们当前要仔细研究的课题,如武术的“学会”是会做24式太极拳的动作,是能做广播武术操,还是要做到“能下岔并前摆腿踢过头顶,会十几个实用的武术制敌招数。知晓了中国武术的技击与文化,会太极气功并能用其健身强体,深谙武德“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如篮球,我们是让学生学会了高运球、低运球、学会了双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投篮、三步上篮就算学会了呢?还是以“能运着球到想去的地方基本不丢,能找时机将球投出近一半儿能中,能找空及时传球给适宜位置的同伴,能跑到好的位置并接到同伴的传球,能对对手的突破和投篮进行干扰,能抢到一些篮板球或对手的传球”为“学会”的标准来进行教学呢?那么如果我们以后者为目标,我们的技术教学就会有重大的改变,随之运动技术教学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关于“加强运动技术教学”与“片面强调运动技术教学”的本质区别的问题。我们现在强调的“加强运动技术教学”,其本意及全面的阐述应是“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学不会、学不好、学不乐运动技术的不良教学现状,科学地加强运动技术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形成服务”,很显然这与“片面强调运动技术教学”的情境很不一样,的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存在过“片面强调运动技术”的教学现象,我觉得,所谓“片面强调运动技术”的教学或应准确地称为“不够科学的运动技术教学”,这种教学既有“片面”和“不全面”的缺点,更有“不科学”和“低效率”的缺点。
  我认为,“片面强调运动技术教学”的“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体育课中的全面身体素质锻炼;
  (2)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品行的教育;
  (3)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对所学项目的兴趣;
  (4)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运动技能的真正形成,也就是技战术的应用能力的形成;
  (5)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学生对体育文化的整体理解,也就是所谓的“管会不管懂”;
  (6)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学生对运动技术学习规律的掌握,也就是只重视“授鱼”而不重视“授渔”。
  而“不科学、低效率的运动技术教学”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说不清楚哪些运动项目是需要精教的,哪些项目是需要简教的,哪些是锻炼性的内容,哪些只是介绍性和体验性的,因此,每个运动项目要教多少个技术,哪些是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和基本技术也说不清楚,导致运动技术教得很杂乱、很没有章程,既没有内在逻辑,也没有表面上的难易先后;
  (2)由于每个项目要教到什么程度,即项目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因此每个要教多长时间,分成几个单元,单元的衔接怎样都不清楚,因此每个单元、每节课要教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是一笔糊涂账,因此课堂的技术教学有时教得很肤浅,有时又教得很累赘,精略无度,粗细无方;
  (3)教师往往只重视单个运动技术的注意传授,而不重视串联技术、组合技术以及实战情境下的技术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会了不少单个技术,但仍然不能打比赛,仍然不能形成运动的应用能力,即可以参加日常体育竞赛的实践性技能;
  (4)由于学理不清,运动技术的教学方法产生错误,该整体教的偏要分成几个步骤教,该仔细分解教的却又步骤不全,导致技术教学效果不佳;
  (5)技术教学没有基本的“教程”,体育课堂上的教法会因教师的不同而五花八门,明显技术的教学方法缺乏依托学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可见,过去的“不够科学的运动技术教学”与现在提倡的“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学不会、学不好、学不乐运动技术’的不良教学现状,科学地加强运动技术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服务的教学”无论在学理性、科学性、高效性、全面性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教学思想上和课程目标的清晰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个区别是质的区别,绝不只是在文字上意义的“片面强调”和“全面强调”的简单区别。
  如果非要用形象地说法来形容的话,那么过去的、我们一直批评的“片面地重视技术教学”应该是一种“傻呼呼的呆板生硬的技术教学”、“杂乱的零散的多是浅尝辄止的技术教学”“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真本领的技术教学”“教师只看技术不看其他教育内容的技术教学”“照搬运动训练的程序但又搬不全的技术教学”“学生觉得学习很无效也很无趣的技术教学”,而新的运动技术教学就是“学习生动活泼笑语欢声的技术教学”“深浅有度,实效性很强的体育教学”“每次课技能都有所提高,最终学生可以学会真本领的技术教学”“教师既教技术又教战术还管体育品行的技术教学”“已经摆脱运动训练的旧模式,遵循科学的学理按照系统教程进行的技术教学”“学生觉得趣味盎然,上完就盼着下节课的技术教学”。
  问:体育课既然是锻炼身体的课程,是不是只要课中的身体活动形式多样、能锻炼身体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答:我想这个提问中的问题是,它只强调了体育课程功能的一个方面,而潜意识地否定了体育课程的另外一个功能。如果体育课只是锻炼了身体就达到了目的,那么至少体育课不能算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而只能算是一门活动类课了。
  首先,“体育课是锻炼身体的课,更是学知识、学技术的课”,这两方面的任务都要完成好,而且两手都要硬,课中的活动形式多样和进行好运动技术的教学并不对立,因为要学好运动技术和战术,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比如说我们教篮球的切入,这里涉及到传球、移动、配合甚至眼神、手势等很多的技术因素,要教好这些需要很多的方法和手段,才可能让学生们掌握好。而且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技能基础和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需要教法有一定的多样性。我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展示活动中评了一堂江苏老师的课,他上的课很不错,用了很多的方法,而且很有效,场地中间还设置了一个很大的篮筐,又带出了一些过去不常见甚至是没有见过的教法,课上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仔细地看教师的示范,然后按教师指示的方法去努力地练习,我认为在那堂篮球课中同学们既学到了篮球的技战术,又在有效的篮球练习中提升了专项素质并锻炼了身体。这种课就是技术学习与身体锻炼的统一。体育课要教好学生运动技术一定少不了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教技术,如果学生没有跑的素质,没有跳的素质,没有力量,没有柔韧,没有灵敏,运动技术教学也学不好,这就是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的统一。
  如果说体育课“只是让学生来活动活动”,只是“身体活动形式多样,能锻炼身体”就可以的话,我想那也就不再需要体育教师了,未来国家只要在师范教育的课程中加一门《体育游戏》或《身体活动》的课程教教那些没有体育背景的师范生就足够了,以后在学校里,由班主任或者共青团、少先队的辅导员们带着学生在诸如“活动课”“游戏课”或者“康体课”“唱游课”“休闲课”上带着学生活动活动就可以了,那时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育系可以没有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也可以没有了,现在坐在下面听课的体育教师也都可以转岗了。因为体育没有东西要教了,体育不再是课程和学科了,所以我们体育教师没有用处了,当然也就不需要大学来培养了,最后是我们大家没有工作了。因此说体育课“只是让学生来活动活动”,只是“身体活动形式多样,能锻炼身体就可以”这样的话,如果来自体育以外,那是对体育的无知和轻蔑,如果来自体育课程的专家,那是糊涂的自我否定和别有用心的标榜,如果来自基层的体育教师,那可能是来自自身教学能力的担忧和某种程度的懒惰思想,无论来自哪里,这些对于体育学科的发展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来讲,都是极其危险的。   至于活动的多样性问题,无论是教技术还是锻炼身体,都需要“某种意义上的而且是有效的”方法多样性。所谓“某种意义上的”,是指方法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越多越好,而是在教学方法的整体具备上越多越好,作为某个教师身上的本领要多多益善。就像“木器加工”的技术,其手段方法整体上越多,“木器加工”的技术就越多,世上都有的木器种类就越多,质量就越好;作为一个木工来讲,其掌握的“木器加工技术”越多,他越是好木匠,他能做成的木器越多,质量越好。但是就某一个木器加工的某个工作来讲,可不见得是方法越多越好。如做一个木棍,一个木匠又砍、又锯、又刨、又车、又镟、又榫、又磨,方法很多,显示其会的很多,但那根木棍会怎样呢?同理,在技术学习和身体锻炼上,教师应该采用的方法一定是那些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几种甚至一种就够,而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那些带有炫耀性的、花里胡哨的、没有效果的糊涂方法。我觉得,有一阶段的体育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有这种倾向,看似多了方法,但实际上没有效率和实效,当然,前一阶段那些无意义的荒诞幼稚的一些所谓主题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就更是如此了。
  体育课要教好有用的运动技术,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学理和教法,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教学和锻炼方法,使体育教师在教学和锻炼时能有很多的方法来选择和运用,从而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困难,寻找适合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指教法整体意义上的多样性。这个工作很重要,我们北师大研究团队现在编写的《趣味课课练1260例》就属于这样的工作。就每个体育教师来讲,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锻炼指导能力,具体的事情就是把那些好的讲解的方法、示范的方法、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指导练习的方法、指导合作的方法、指导探究的方法、各个项目技术的专项练习方法、专项游戏的方法、趣味比赛的方法、教育学生的方法、各部位身体动作的练习与游戏、各种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方法等都掌握好,那时的体育课一定是技术教得好、动作练得好,而且是内容多样、形式活泼的。
  问:现在因为学生们的身体长期缺乏锻炼,使得教学安全的压力很大,一个班里学生很多,体育教师不能一一照顾,又该怎么做像单杠双杠这样的运动呢?
  答:我知道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面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光说大话也不行。我的具体建议是:
  第一,在当前这个阶段一定要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身体,如果你的学生已经很长时间没上单杠双杠了,我建议不要让他突然上单杠双杠练习,如果要上,如果是低杠你就让他做支撑,你看学生们能支撑多长时间,学生们能支撑时间比较长了就可以做些左右移动的支撑;同理如果是高单杠你就让他做悬垂,让学生们尽量能多悬垂点时间;一旦能悬垂较长时间了让可以让学生们轻轻地摆动,如果摆动得较好了就可以让他们做大一点的摆动了。双杠、垫上的运动等都是如此,在上别的教材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们到单杠双杠上去吊一会、撑一会,等到他们支撑、悬垂以及支撑摆动、悬垂摆动有了基础、力量增强了,我们就完全可以量力而行地进行单杠双杠教学了,请记住:我们现在一定要上单双杠!但是一定不能贸然地一上来就上比较复杂的单杠双杠!因为有的学校可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器械体操了,有的中学可能面对的学生是小学没上过体操课的,因此切不可冒进或一刀切,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身体和开展体操教学,逐渐增强学生自身的运动安全能力。
  第二,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把每个所传授给学生的体操动作的保护帮助方法掌握好,记清楚。很多时候,正是由于一些体育老师没掌握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导致单杠和双杠教学时出现安全的问题。据本人观察,好多体育教师的体操保护方法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做单双杠练习无疑是很危险的。所以体育教师让学生上单双杠之前,除了让学生有身体的逐步适应以外,还要好好地备课,把要教要练每个体操动作的保护和帮助方法再好好地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和同事说一说、向老教师问一问,然后你再去体操教学的场地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拽一拽,把保护工作考虑的越细越好。
  第三,在上体操课之前,一定要找几个认真负责、身体强壮、体操技能较好的同学,把所教动作的保护方法教给他们,让这些“小助手”协助你去帮助和保护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和练习,而你在教学中刚开始的阶段可以多做亲自的保护,前半阶段可以在你的监督下让“小助手”来做,到了后半段就可以主要由“小助手”来保护和帮助,而你则多做巡回的监督指导,遇到特殊需要时再亲自上手。
  第四,在上课开始时,要严肃地重申教学纪律,严格禁止各种会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让学生充分重视起来,并通过固定学习小组的组成,形成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保护、互相比赛、互相提醒和互相监督的小组共同学习的机制,通过集体的力量将危险的隐患降低到最低限。
  如果您能做到上述四点,我想单杠双杠会逐渐地回到我们的教学中,而且动作还会越来越有难度。像前面有些老师说“让学生学习单杠和双杠,我们的保护怎么到位都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我是不能苟同的,而且我认为,这些老师肯定没有做好我所说的四项工作,至少没把这四项工作都做好。至于“我们的保护怎么到位都造成伤害”,我更是不能同意,听到这样的说法甚至我会感到有些生气。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讲我父亲教体操的故事。
  我的父亲是第一批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前苏联体操队同场竞技的国家队队员,他在北京体育学院(现在的北京体育大学)教了二十年多年的体操,培养了许多运动员和教师。当我听说很多学校说体操一定会使人受伤而需要取消体操课时,有一次我回家问我父亲:您的课上受伤的学生多吗?我父亲冲着我说:“连个崴脚的都没有。”我想起父亲当年在北京体育大学教完体操回来,和我们说“今天又扛了一天的麻袋”,他们体操老师都管教体操叫“扛麻袋”,他们教体操是对每个人要托、要帮、要扛,那些大学生的体重比体操教师还要重啊,但就是在像我父亲这样的体操教师的高超的体操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的保护和帮助下,这些学生学那么难的体操动作居然连个崴脚的都没有。所以,我们绝不能说一上单杠,一上双杠就一定摔学生,摔了学生只能说我们的保护和帮助没有做好,只能说我们的责任心还不够强,我想,只有我们有对学生的爱心,有对场地器材的细心检查,我们的同学在学习单双杠的时候也会连个崴脚的都没有。我们慢慢地做下去,我们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慢慢提高,体操技能也会越来越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能力会越来越强,那时同学的运动伤害必然会越来越少,甚至一个也没有。
其他文献
体育学理研究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选择运动技能的分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是由于概括性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广泛,比特定技能的研究更有价值。不同类型运动技能的特点、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和教学过程中的規律不同,而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和按照这些规律合理地安排教学步骤是体育教学有效进行的保障。  本论文在总结前人关于运动技能的概念与分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体育教学的视角,发现运动技能分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以运动技
摘 要:小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石,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围绕学校体育工作,本文以设计课余体育家庭锻炼内容为切入点,为丰富体育家庭锻炼内容,促进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培养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家庭锻炼;学校体育工作;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9-0033-02  小学阶段培养学
摘 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版正式拉开帷幕。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是了解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情况的最佳途径。本文以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暨广东省第九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展示活动的开展为契机,了解广东省高中体育教学现状,通过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练习实效等方面审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摘 要:本文以优质课评比中一节耐久跑教学片段为例,通过课例分析,对“组合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在耐久跑的教学与训练中运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是否可操作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更好地提高初中学生对耐久跑项目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组合练习;初中耐久跑;合理性;有效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六个国家现行体育课程标准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呈现如下趋势: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均基于通用素养,并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其独特性,发挥着健身育人的作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健康紧密相关,重视健康价值观的培养。对我国的启示有: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应指向明确,具有可操作性;通用素养应有机融合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设置明确具体、可测评、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体育教师设置教学目标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本依据,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努力寻求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质量;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键词:篮球;基础战术;传切配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2-0055-02  一、設计思路  本节课利用“APP软件战术设计”来完善传切配合战术的自我练习方案和实施体验练习方案,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整合,使用“选择—思考—设计—争论—完善—实践”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自选练习项目,提倡互帮互学,
摘 要:论文回顾了北京市实施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课外活动的未来发展中应该始于学校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实践中应该避免工具思维,警惕功利思维,操作层面上应该基于层次性、阶段性与自主性。  关键词: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素质教育;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摘 要:了解二次备课的深层内涵,研读文本、深究教材,依据校情、师情、生情,合理地进行充实完善、增补删减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向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转化。  关键词:体育教学;二次备课;优化过程;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1-0031-04  近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成功地举办了全省小学体育与健
摘 要:在体育课中,场地器材的布置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不同的教学内容除了要选择适宜的、特定的场地以外,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一定的体育器材。本文就笔者所在的高中学段,场地器材如何选择,怎么选最为合理、科学、安全,提出自己的观点。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针对场地器材布置的原则进行实例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布置建议,确保体育课堂教学有序健康地进行。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体育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