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见的低效教学环节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课堂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常常有潜在的问题:弱化了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淡化了“过程与方法”,缺失了学生的主体性等,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有效性、高效性。
  【关键词】
  教学环节  设计与运作  粗疏  低效
  一般情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需要依赖相应的教学环节来完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课堂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粗看似乎很好,但经不起仔细推敲,常会有一些潜在的问题,失去了应有的有效性或高效性。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能看到这种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大环节:“教师提问→学生自主研读→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展示(ppt课件)、总结”。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时,是这样运行其主要步骤的:
  教师提问:梁启超先生的这次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概括出梁先生的形象特点。
  接着学生自主研读文本,几分钟后,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五六分钟后,教师引领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六个小组同学代表发言情况如下:
  一组同学:我觉得梁任公先生是一位有自信,也很认真的学者。
  二组同学:我们认为梁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才华横溢的人。
  三组同学:我们觉得梁先生是一个有才气又有点自负、清高的人。
  四组同学:我认为梁任公先生是位有爱国情怀、感情丰富的学者。
  五组同学:我们小组认为梁任公先生既是一位睿智、有思想但又有点傲气而滑稽的人。
  六组同学:我们小组觉得梁先生是有学问、睿智、感情丰富又很幽默的学者。
  在小組同学发言过程中,教师穿插了几句鼓励或组织性的话语——“很好”“还有吗”等,其间也没有对学生发言的相关板书,只是在小组代表发言后,在幻灯片上出示了总结语:“梁任公先生是一位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富,睿智、潇洒,热心又谦逊的大学者。”显然这是对以上几个同学发言的归纳总结。
  单就以上这个教学环节运作效果来看,好像也过得去,学生答问是在其自主研读教材、组内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带来的课堂气氛也不沉闷,甚至还表现出一些活跃、热闹的征象,学生主体性体现好像也很突出,但是推敲一下就会发现有不少粗疏、缺失等低效的方面。
  第一,这个环节弱化了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缺了有针对性的理答。对六个学生的答问,如果教师只穿插几句鼓励或组织性的话语——“很好”“还有吗”等,那就不如用描述性的或概括性的理答而显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那些回答较为准确的同学这样鼓励一下还可以,但对回答内容有偏差的同学来说这就会产生误导。如果拿教师的上述总结与几位同学的回答作比较,会发现学生的答案中多出几个关键词:“清高、爱国、滑稽、幽默”等,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给予理答。因为,其中的“幽默”还可以,演讲者的开场白就是体现,“滑稽”感情色彩不当,就稍显偏颇,而“清高、爱国”等也很难说能从文本中概括出来的,这是应该明确给学生修正过来的。
  第二,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过程与方法”,弱化了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空间。此环节中的教师有点像甩手掌柜,既没有及时把几个小组同学回答的内容要点给予适当板书,也没有引领同学去记忆发言者的要点或梳理内在关系,只是到最后一步展示一下“答案”就完结了。这无意中也将引领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忽视了,一步跨过去了。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运用程度的提高,教师课堂板书淡化现象普遍,也常见“不着一字”的课堂,只用几张幻灯片就将教师应有的板书,应有的对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点的清晰提示,应有的帮助学生记忆、归类、总结的板书都舍弃了。但是引领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在幻灯片上往往是不易显现出效果的。这样,语文理解力好点的学生收获尚可,理解力差一些的同学恐怕就成陪衬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不是标识在“学习目标”中就能行的,它必须体现在恰当的课堂步骤之中,体现在学习能力培养的细微过程之中。
  第三,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影响了思维品质的提高。学生个人甚至小组代表的回答多是散点性、局部性的(基础年级的学生尤其如此),几个小组代表发言后,如果要求其他学生在总体上评价、小结一下,那他们就会注意听取别人发言,记录别人的要点,同时思考文本内容,会有意识地去作尽量全面的评价、小结。但这里却没有这样做,这既忽视了学生听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思维丰富性、全面性能力的提高。如果这样的步骤多了,长此以往,那学生答问能力往往仍会停留在散点性的、思考肤浅的层面上,难以在丰富性、全面性、深刻性上得到发展和强化。反之,如果长期有预设地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价、归纳总结,而不是由老师来直接展示答案,并形成习惯,则不仅学生的听力得以强化,其思维品质也能日渐提高上来,而较为全面的或深刻的学生发言也会慢慢出现在课堂上。
  从这一教学活动的本质上来看,这种环节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这是因为学生的答问似乎是为教师的预设的归纳总结作铺垫的,这个教学大环节操作的立足点仍然是教师的“教”。如果能“以学定教”,那就会让学生来评价、补充,来归纳、小结,教师仅对其错误、缺失之处给予点拨就足够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因此,我们需悉心预设教学环节,细心运作相应的步骤,让每节课堂都发挥出最大效益。
其他文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用细腻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个生动的科普故事。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流畅,学生无论是了解内容还是体悟感情,难度都比较小。新基础教育理论提醒我们,怎样用好教材,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这一文本的难度在哪里。我们教师如何用好文本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和体悟感情。和一位新教师三次磨课《云雀的心愿》,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引进“文体改编”,实现“勾连文本
期刊
翻开一本本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细细品味每篇文章的题目,不难发现这些课题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因此近一年来,我一直摸索着由解题入手寻找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切入点选得佳,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给整个教学流程带来便利,从而达到正确、深入,有创意地解读文本的功效。一、从对文题的补充切入解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叙事、写景散文和小说的题目是以一个名词出现的,从这些文
期刊
萧红笔下那个只属于她和祖父的园子,充满了欢乐和自由。这令我陷入沉思:如果我也为学生创建一个这样的“写作后花园”,让他们在其中自由嬉戏,交流,成长,岂不是甚好?几经思量,毅然走上探索之路。几经周折,终见成效,甚是欢喜!一、把耳朵叫醒——听、写经典故事  五(3)班这群孩子还真是一群让人不省心的“小人精”。“你不要追!”“你不要打!”……課间一片混乱。到底怎样做才能让他们静下来呢?我陷入沉思。俗话说“
期刊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对学习抱着一种乐学的态度多么重要。然而语文教学中也经常存在机械而乏味的场景,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乐学。如能在课堂中加入灵活多变的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学善思,愉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岂不善哉?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致  语文教学注重感悟。感悟需要创设情境,进入情境,从而理解情感,体会感情。比如通过播放音乐、古诗、故事等手段导入新课或
期刊
诵读法是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之一。“熟读精思”指的是我们学习时应该在反复诵读中自觉地思考,深入地思考。文言文语言非常精练,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抒情表意性,如果不反复读,就不能够真正透彻地体会到其中的意味,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复地大量地有效地诵读。  如何才能让文言文的朗读训练精致有效呢?首先,注重教师的引领范读,在教师引领下扫除字词障碍,读准读顺,初步感知课文,能讲出文章的大意来。帮助学生在悦听中体会
期刊
《紫藤萝瀑布》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语言精美、富有哲理的散文。品读这篇文章时,我们仿佛在进行一次美的旅行。一路上我们陶醉于那如画的紫藤萝,欣赏着语言之美;一路上看着那流动的瀑布,欣赏着生命之美;一路上体会着作者情绪的变化,欣赏着结构之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联系生活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发现美,分析美,感受美。一、通过朗读 ,品析语言之美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构件,是散文美的
期刊
第一次接触“语用”一词是在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选修了“语用学”课程,走上工作崗位,接触语文教学的时候,却又忘了“语用”的含义,其实,语用学的“语用”和语用教学中的“语用”核心词理解是不同的。我想,语用教学指向动态语言的实际“运用”,是和学生有关的,不是静态的。我们教师的固有思维总觉得“语用”更适合中高年级,其实不然,更应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也为中高年级的写作语言运用作铺垫。那么
期刊
在低年级教材中,儿童诗深受学生喜爱。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形象,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材料。部编版教材就大量选用了十分经典的童诗。笔者以为教学这一类文体,就需要绽放童诗中浓郁的“情味”,积极引发学生体验认知,促进学生感知的和谐共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儿童诗,蕴含着丰富的科普知识和浓郁的儿童情趣,诗人采用的拟人化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笔者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利用朗读强化学生认知体验,借
期刊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采集信息速度的快慢和准确率的高低。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率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就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学生年纪小,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活泼生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爱上阅读,增强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今后的
期刊
词语是表情达意的重要组成,词语教学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次《一路花香》第一课时研讨课上,在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后,我蓦地感叹道:“原来词语还可以这样教!”一、比较字形,辨析词义——教学词语“水罐”  第一次教学中,就“罐”字来说,学生注意到了這个独特的偏旁“缶”字旁,并且观察到与“灌”字的偏旁差异,但遗憾的是,我没有顺势深入引导。第二次教学中,采用偏旁释义和自主换偏旁的学习方法,学习“罐”字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