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年级教材中,儿童诗深受学生喜爱。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形象,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材料。部编版教材就大量选用了十分经典的童诗。笔者以为教学这一类文体,就需要绽放童诗中浓郁的“情味”,积极引发学生体验认知,促进学生感知的和谐共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儿童诗,蕴含着丰富的科普知识和浓郁的儿童情趣,诗人采用的拟人化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笔者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利用朗读强化学生认知体验,借助表达丰富学生内在积累,让学生在自主化、合作化、探究化的广阔天地里,达成语言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和谐共振。
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部编教材的识字量相对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借助多种手段,强化对生字音形义的剖析,并针对汉字本身之“美”展开多元化体悟,从而呈现出浓郁的情感色彩,使生字教学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
笔者将本课的生字分成三组,并紧扣重点,借助多形式、多策略的方式展开教学。如课文中“睡着”一词,“着”在文中应该读“zháo”,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读“zhe”,并相机出示“站着、走着”,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语音的辨析。而“睡”字,我紧扣形声字构字特点,让学生知道“目”指向人的眼睛,再借助“垂”下,引导学生统整两个部件指向的意义,形成“将眼睛垂下来”的意思,自然理解“睡”字的含义。最后再组织学生尝试做一做“睡”的动作。
教师借助学生自身原有的认知经验,给他们营造出足以亲身体验的可感场景。在学生集中性学习完三组词语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消灭了全部生字,并顺势组织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同时达成巩固生字的目的,做到知识情趣相得益彰。
作为一篇融合了知识性的儿童诗歌,这首《雪地里的小画家》语言生动活泼,韵律富有节奏,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只有让诗的语言入乎情,会于意,关乎心,还语言以生命,才能使得学生的语言更加丰满而厚实。
为此,教师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教学。首先,品味文本的语言。如在教学“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这句诗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群小画家分别都画了什么呢?请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朗读。教师专门为学生设计了帮助小动物寻找脚印的活动,让学生重新回到课文中。学生通过脚印认识到这些动物之后,教师再次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平台,尝试着夸夸这群小画家。伴随着诗歌极富韵味的语言,学生在诵读品味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感知,同时也体悟到语言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真可谓一举两得。其次,想象语言的画面。如教师引领学生结合文本语言进行想象性填空:“小马的脚印像( ),小鸡的脚印又像( )。”这样就在立足于语言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分析、深入对比的资源。紧接着,教师就指导学生运用“( )像( )”的规范性句式进行复述。教师则为学生出示与小动物们脚印对应的图片,在直观感悟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内在的想象潜能,将学生带进天然而成的动物杰作中。再次,结合情境练句。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各种小动物和它们脚印的图片,组织学生说说这些脚印像什么,并尝试运用“( )像( )”的句式进行训练。学生在朗读、想象的支撑下,情感体验正处于喷发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了整体性的仿句练习,将自己创作的诗句放置在文本诗歌的最后,将文本之境与学生之境形成整体性感知,从而达成语言训练的目标。
儿童诗歌,一般都融合了科普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在品味智趣中进行拓展性训练,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巧妙生长。
以这首诗歌中的“冬眠”一词的教学为例。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原始经验相对有限,他们对于“冬眠”的感知就成为了一个难点。为此,将“青蛙冬眠”的视频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形象性视频中首先了解“冬眠”的大意。并通过资料的拓展补充、学生经验的呈现介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充盈自己的科普知识。最后,教师据此一点对学生的认知经验进行辐射与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动物需要冬眠的吗?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一下。”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冬眠”一词的理解并没有仅仅局限在这一个词语上,而是引领学生经历了理解词语、丰富知识、迁移表达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知识延伸的基础上再次重新回到语言的学习上,力求达到語言发展与知识丰盈比翼双飞的美好境界。
情境创设、激活认知是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教师要借助情境的创设和营造,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内在意境,促发文本、教师、学生三者情感的高度交融和强烈共振,让精心“描画”出来的情境展现出应有的育人功效,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聚阳小学语文教师。
一、多元识字,在依托字理中品味情趣
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部编教材的识字量相对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借助多种手段,强化对生字音形义的剖析,并针对汉字本身之“美”展开多元化体悟,从而呈现出浓郁的情感色彩,使生字教学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
笔者将本课的生字分成三组,并紧扣重点,借助多形式、多策略的方式展开教学。如课文中“睡着”一词,“着”在文中应该读“zháo”,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读“zhe”,并相机出示“站着、走着”,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语音的辨析。而“睡”字,我紧扣形声字构字特点,让学生知道“目”指向人的眼睛,再借助“垂”下,引导学生统整两个部件指向的意义,形成“将眼睛垂下来”的意思,自然理解“睡”字的含义。最后再组织学生尝试做一做“睡”的动作。
教师借助学生自身原有的认知经验,给他们营造出足以亲身体验的可感场景。在学生集中性学习完三组词语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消灭了全部生字,并顺势组织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同时达成巩固生字的目的,做到知识情趣相得益彰。
二、想象体验,在实践表达中品味语言
作为一篇融合了知识性的儿童诗歌,这首《雪地里的小画家》语言生动活泼,韵律富有节奏,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只有让诗的语言入乎情,会于意,关乎心,还语言以生命,才能使得学生的语言更加丰满而厚实。
为此,教师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教学。首先,品味文本的语言。如在教学“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这句诗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群小画家分别都画了什么呢?请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朗读。教师专门为学生设计了帮助小动物寻找脚印的活动,让学生重新回到课文中。学生通过脚印认识到这些动物之后,教师再次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平台,尝试着夸夸这群小画家。伴随着诗歌极富韵味的语言,学生在诵读品味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感知,同时也体悟到语言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真可谓一举两得。其次,想象语言的画面。如教师引领学生结合文本语言进行想象性填空:“小马的脚印像( ),小鸡的脚印又像( )。”这样就在立足于语言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分析、深入对比的资源。紧接着,教师就指导学生运用“( )像( )”的规范性句式进行复述。教师则为学生出示与小动物们脚印对应的图片,在直观感悟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内在的想象潜能,将学生带进天然而成的动物杰作中。再次,结合情境练句。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各种小动物和它们脚印的图片,组织学生说说这些脚印像什么,并尝试运用“( )像( )”的句式进行训练。学生在朗读、想象的支撑下,情感体验正处于喷发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了整体性的仿句练习,将自己创作的诗句放置在文本诗歌的最后,将文本之境与学生之境形成整体性感知,从而达成语言训练的目标。
三、据点拓展,在迁移运用中品味智趣
儿童诗歌,一般都融合了科普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在品味智趣中进行拓展性训练,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巧妙生长。
以这首诗歌中的“冬眠”一词的教学为例。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原始经验相对有限,他们对于“冬眠”的感知就成为了一个难点。为此,将“青蛙冬眠”的视频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形象性视频中首先了解“冬眠”的大意。并通过资料的拓展补充、学生经验的呈现介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充盈自己的科普知识。最后,教师据此一点对学生的认知经验进行辐射与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动物需要冬眠的吗?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一下。”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冬眠”一词的理解并没有仅仅局限在这一个词语上,而是引领学生经历了理解词语、丰富知识、迁移表达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知识延伸的基础上再次重新回到语言的学习上,力求达到語言发展与知识丰盈比翼双飞的美好境界。
情境创设、激活认知是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教师要借助情境的创设和营造,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内在意境,促发文本、教师、学生三者情感的高度交融和强烈共振,让精心“描画”出来的情境展现出应有的育人功效,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聚阳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