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题目,是从我的专业出发,从国际经济专业出发的:“从全球失衡的调整看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内容既涉及到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涉及到稍长的时期,过去两三年、未来两三年这个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
在现在的经济全球化时代,金融危机也是全球化的。昨天胡主席还在加拿大开20国峰会,一年多开了四次,11月又要在韩国开,这也说明全球经济确实已经成为一体了。这个时候,说中国经济的事情,说中国经济增长也好,转型也好,如果不考虑国际环境,不说外面的事就说不清楚。过去,无论从经济来讲还是经济研究来讲,都是画地为牢的,搞中国经济的人不了解外国,也不想了解,中国的事就是中国的事;而搞外国经济的也不了解中国经济。现在不一样,现在不仅经济融合到一起,经济研究也融合到一起了。
我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金融危机以后的全球经济格局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二个问题,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
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格局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对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代的看法。关于金融危机这几年实际上各个方面谈了很多,比如关于金融危机的原因,我们中国人的说法一直强调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界搞出来的,美国金融监管失控,美国投行贪婪,金融衍生品泡沫等等,这个看法肯定对的,因为这是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但是,国外有另外一个看法,而且这段时间国内人也越来越多持这样的看法,就是说,从金融危机的深层基础来讲,金融危机的基础是全球经济不平衡,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国之所以这么大量的超前高消费,流动性这么充裕,利率降的这么低,大量发放贷款,实际靠美国高消费、低利率模式,靠全球资金来支撑的。因为全球经济不平衡,大量外部资金流到美国,才有美国长期低利率和货币大量发行,超前消费,大量发放贷款等等。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实际是对全球经济过度失衡的纠偏和调整。这是一种看法,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个看法,我也认为是这样。
如果这个说法对的,经济失衡是发生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那么,要化解危机就要纠正和调整失衡。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置身事外的,因为中国是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当事方。我们对美国有大量贸易顺差,大量外汇储备,因此,失衡一调整,中国就要受到影响。危机发生后有一段时间,很多人有这样的看法。就是说,全球失衡的调整将会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美国要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了,中国也就不可能再持续依赖出口带动增长的模式。过去我们主要靠出口带动,靠贸易顺差带动我们的出口加工,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现在金融危机来了,金融危机一调整,我们这种模式就难以维系了,去年一年我们的出口也确实大幅度萎缩,所以中国要转型,转到内需主导上去。危机期间大家议论这个问题,我们当时也觉得是这样。但是,现在看来,在所谓“后危机时代”,现在应该是后危机时代了,我们发现,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为什么呢?因为全球经济格局形成的基础,比如说全球的产业分工,比如美元的地位,美元作为超级货币的地位,还有美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等等,这些是全球经济格局的基础,这个基础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前危机以前的经济模式在后危机时代仍然持续。
大家都说“后危机时代”,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整个格局没有什么改变,后危机时代和危机前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刚才李老师说金融监管、金融体系可能会发生变化,我同意李老师的观点,这个变化会非常长期,可能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但近期不会有什么改变。如果这样,所谓后危机时代就仅仅是个时间概念,金融危机结束了,开始复苏了,并不具有特异的经济性质。当然,不是说后危机时代与前危机时代经济格局完全相同,不是这样。我也认为,尽管整体格局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某种程度的全球格局调整肯定是必然的,比如美国的贸易逆差肯定会有所缩小,美国的消费会有所节制,储蓄会有所增加,对金融业的监管会加强等等,这些都是某种程度的调整。这种调整也必然会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这是我说的第一点。
其次,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时间的实际情况。金融危机发生后,经过这两年的调整,全球经济基本趋于复苏,但是复苏很不稳定的,按照新近20国峰会的说法,叫“脆弱的复苏”,复苏了,但是很脆弱。我同意这样的说法,虽然全球经济复苏,但是复苏很不稳定,世界经济的格局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从主要经济体来看,比如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他们的经济基本处于徘徊状态,很难有实质性的增长。我这有几个数字:2005、200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3.1%、2.9%,到07年下降到2.2%,08年1.3%,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是负的2.4%,今年第一季度是2.7%。日本今天第一季度1.5%,09年是负的。英国今年第一季度增长0.4%,欧元区0.5%。可以看到,除了美国稍微高一点,其他国家都是很低的水平。而且美国情况也很特殊,虽然增长2.7%,不算很低,但是美国经济复苏是所谓的“无就业复苏”,复苏是复苏,但是带不来就业增长。经济有所回升,但是经济回升主要依靠内需的恢复,金融危机期间压抑的消费有所抬头,但并没有大的投资带动,没有重点产业投资的带动。就业没有改善,现在失业率还是10%,这是美国。日本更不用说了,持续长期低迷。欧元区更差,要还不起债了,希腊危机,“两牙”危机,爱尔兰危机。还有英国危机,英国现在也是债务累累。整个全球经济情况就是这样,虽然有复苏,但是复苏非常脆弱,这样就决定了我们对中国当前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要有清醒的认识。
综合前面两个问题,我有这几点看法。
第一,任何一次大危机,从历史上来看,彻底复苏和繁荣都需要新的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但是当前情况,受制于经济技术创新周期的影响,还没有明显的目标。是环保产业还是低碳经济?都是,但是不是能够成为带动经济的主导产业就很难说。还有物联网,怕也很难成为绝对的主导产业。过去美国靠高科技,靠IT,后来靠房地产,现在靠什么不知道。由于没有明晰的产业创新目标,技术创新的带动,所以发达国家的复苏必定是低度繁荣复苏。未来几年内,两三年之内必定是低度繁荣复苏。这对中国经济就有影响,要在全球经济低度繁荣的环境中发展中国经济。
第二,由于各国经济没有出现实质性复苏,所以各国的刺激政策始终没有退出。比如这次20国峰会,欧洲、美国最主要的分歧,就是欧洲主张减少财政赤字,美国主张先不关注财政赤字,要刺激经济。虽然美国和欧洲各有主张,但从全球来看,刺激政策一直没有完全退出。其结果是全球流动性过剩,比如美国、日本基本上是零利率的水平,降无可降了。还有财政赤字,还有贸易保护,经济不好就要保护本国市场,刺激出口等等。由于各国这类的刺激政策没有退出,使得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会受到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就不是收放自如的。比如说,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得全球资金充裕,但是没有地方可去,都去炒资源,就使得资源价格高企,油价、矿产、黄金价格下不来,这对中国是很大的冲击。再如,全球低利率政策使得中国加息有所顾忌,利率政策也受到掣肘。全球经济的低度复苏使我们的外需有限,不能指望出口有大幅度增长。同时,还有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美国的、欧盟的保护主义使我们出口转型难度加大。这些因素使得国外经济政策对我们经济政策产生影响。
再有一点,刚才说到美元地位,这方面李老师是专家。讲到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地位和美国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说人民币、美元、欧元三元鼎立,目前不会如此,如果从三两年的期限来说基本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所以美元地位和美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短期不会改变,美国借钱消费格局仍然可以持续。美国通过借钱消费的模式需要美元的特殊地位,其他国家为什么复制不了美国模式,就因为你没有美元。美国没有钱就印钞票,反正你愿意拿,拿了再借给我,而我这有个资本市场可以转为投资。这样的格局不改变,美国借钱消费格局就是可以持续的。但是,由于美国现在缺乏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兴产业的繁荣,使得美国人的高收入预期难以恢复,所以他的超前消费模式又会有所限制。
说了这么多,总的意思是,全球失衡的格局基本是可以维持的,因为美国的地位,因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发达,因为美元的地位。但是,失衡格局的维持还有一个条件,美国人要有对未来高收入的预期,这样才敢花钱。纳斯达克市场这么繁荣,我买点股票,涨了就敢花钱;房地产不断涨价,买了房就敢花钱。这是维持他高消费的基础。但是现在没有了,美国人有点钱就存起来。
对中国来讲,在中短期之内,比如说三五年之内,我觉得还是可以依靠对美国的出口弥补内需不足,维持较高增长率。当然对美国出口的不是中国一家。上述不平衡格局会持续,决定了所谓外围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还是可以依靠对美国的出口弥补内需不足,维持较高增长。但是这个国家不一定是中国,可以是印度,可以是泰国、越南、巴基斯坦,也可以是中国,但不一定是中国。中国是否能够继续过去这样的出口带动发展模式,担当主要的出口国角色,一个取决于周边国家的产业成熟程度,一个取决于我们内部维持既有增长模式的程度。在产业成熟程度上,其他国家能不能替代我们,比如越南、柬埔寨、印尼、印度这些国家能不能挤掉中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本挤不掉,中国的接单能力,制造能力,加工成熟程度,超过这些国家,虽然成本比这些国家高一些。比如最近开世界杯,球迷的喇叭基本都是我们的,球基本都是中国造的。中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制造出产品来,而且产品是合格的、优质的,这个能力他们短期内替代不了。所以能不能维持,取决于其他国家的产业成熟程度,但更取决于我们自己内部是不是可以维持这样的低成本加工模式。前两年我们一直过分强调外部因素,觉得我们必须转型。现在实际上中国转型压力更多来自内部,不是外部,比如劳动力成本,比如资源约束,比如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等。总体上中国就处于这样的经济格局当中。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的经济增长
上半年也好,下半年也好,未来两三年也好,包括经济转型,都包括了。我说这么几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今年以来经济的增长证明了我前面的分析。今年以来,消费、投资和出口三架马车对经济增长的带动相对均衡,没有哪个因素是孤立作用的。去年主要是靠投资。去年不一样,四万亿下去了,今年不是了,今年消费、投资、出口相对均衡,没有哪个因素孤立增长,也没有哪个因素可以不受限制地发挥作用。我这有一些数据,从固定资产投资来讲,去年下半年达到顶峰,基本是32%、33%、34%的水平,到去年年底12月是30.5%,今年2月份26.6%,3月份26.4%,4月份26.1%,基本从32%、33%降到25%、26%,投资不可能再如去年那么快了。
从消费来讲,过去我们的消费增长率基本每月同比14%、15%的增长率,去年基本都是15%左右,从去年年底开始,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 12月月度同比增长达到17.5%,今年1月份过年14%,2月份达到22.1%,3月份18.0%,4月份18.5%,这是今年的消费增长,5月份的数据还没有出来。基本上我们的消费,从每月的环比增长14%、15%左右上到17%、18%,这是国家大力促进消费的结果,也有通涨因素,但是想再提高也难了。
出口情况更是,去年一直是下降,全部是下降。从进出口总额看,去年1月下降29%,是最高的,一直到9月都是下降,每个月基本20%以上。从去年10月以后进出口开始回升,到了今年以来回升得比较快,今年1月份增长44.4%,2月份44.8%,3月份44.1%,4月份39.4%,5月份44%,进出口总额增长率相当高。
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总体情况就是这样。消费同比增长率从15%左右上升到18%左右,但是再上升很难。投资刚才说了,4万亿是非常措施,不可能持续,投资增速由于通胀压力已经有所放缓。出口虽然回升幅度很大,40%多,但是要注意前一年基数太低,基本是每个月20%多的下降,现在虽然增长率很高,但是属于恢复性质。从绝对额来看,刚刚达到危机前的水平。从今年整个一年分析,今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绝对额基本可以达到、或者刚刚超过2008年的水平,所谓增长很快也不过是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增长的压力也很大。全球经济的低度恢复和贸易保护使得出口不能跨越式增长。
我的基本结论是,从全球失衡调整的角度来看,在一定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大致会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格局,就是说基本仍可以维持投资、消费、出口带动增长的模式,以前的看法可能不对的,以前认为出口不行了,这恐怕不是,短期内还是可以的。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这些因素决定其他的国家很难马上替代中国的角色。但是美国的产业创新滞后、消费能力的限制等等原因,决定不平衡的程度会有所收窄,因此出口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量,要进一步增加很难的,维持过去水平就不错了。过去说三架马车,10%的增长,投资4%,出口3%,消费3%,过去就这样的水平,未来一段时间比例会变化,但还是三驾马车。同时,更多是中国自身因素决定过去高增长的传统模式要调整,比如低劳动成本的消失,社会成本、环境成本、原材料成本的加大,这些因素决定中国不得不进行经济转型。中国应当利用全球失衡尚可维持这个缓冲期,利用缓冲期进行经济转型,为解决经济失衡创造条件。今天早上听新闻,20国峰会主题有几个,其中一个是平衡的增长,还是强调平衡,但是这个平衡不是一下能实现的。
从过去几年情况来看,实际上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中国经济转型已经开始了,包括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出口退税的调整,征收环境税、资源税,还有实施新劳动法等等,这实际是经济转型必须的措施。经济危机发生后,这些全没了,加工贸易调整取消了,出口退税恢复了,资源税不提了,但是现在是应该考虑这些东西的时候了,转型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从全球的格局来看必须有的基本看法。
在现在的经济全球化时代,金融危机也是全球化的。昨天胡主席还在加拿大开20国峰会,一年多开了四次,11月又要在韩国开,这也说明全球经济确实已经成为一体了。这个时候,说中国经济的事情,说中国经济增长也好,转型也好,如果不考虑国际环境,不说外面的事就说不清楚。过去,无论从经济来讲还是经济研究来讲,都是画地为牢的,搞中国经济的人不了解外国,也不想了解,中国的事就是中国的事;而搞外国经济的也不了解中国经济。现在不一样,现在不仅经济融合到一起,经济研究也融合到一起了。
我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金融危机以后的全球经济格局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二个问题,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
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格局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对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代的看法。关于金融危机这几年实际上各个方面谈了很多,比如关于金融危机的原因,我们中国人的说法一直强调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界搞出来的,美国金融监管失控,美国投行贪婪,金融衍生品泡沫等等,这个看法肯定对的,因为这是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但是,国外有另外一个看法,而且这段时间国内人也越来越多持这样的看法,就是说,从金融危机的深层基础来讲,金融危机的基础是全球经济不平衡,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国之所以这么大量的超前高消费,流动性这么充裕,利率降的这么低,大量发放贷款,实际靠美国高消费、低利率模式,靠全球资金来支撑的。因为全球经济不平衡,大量外部资金流到美国,才有美国长期低利率和货币大量发行,超前消费,大量发放贷款等等。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实际是对全球经济过度失衡的纠偏和调整。这是一种看法,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个看法,我也认为是这样。
如果这个说法对的,经济失衡是发生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那么,要化解危机就要纠正和调整失衡。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置身事外的,因为中国是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当事方。我们对美国有大量贸易顺差,大量外汇储备,因此,失衡一调整,中国就要受到影响。危机发生后有一段时间,很多人有这样的看法。就是说,全球失衡的调整将会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美国要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了,中国也就不可能再持续依赖出口带动增长的模式。过去我们主要靠出口带动,靠贸易顺差带动我们的出口加工,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现在金融危机来了,金融危机一调整,我们这种模式就难以维系了,去年一年我们的出口也确实大幅度萎缩,所以中国要转型,转到内需主导上去。危机期间大家议论这个问题,我们当时也觉得是这样。但是,现在看来,在所谓“后危机时代”,现在应该是后危机时代了,我们发现,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为什么呢?因为全球经济格局形成的基础,比如说全球的产业分工,比如美元的地位,美元作为超级货币的地位,还有美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等等,这些是全球经济格局的基础,这个基础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前危机以前的经济模式在后危机时代仍然持续。
大家都说“后危机时代”,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整个格局没有什么改变,后危机时代和危机前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刚才李老师说金融监管、金融体系可能会发生变化,我同意李老师的观点,这个变化会非常长期,可能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但近期不会有什么改变。如果这样,所谓后危机时代就仅仅是个时间概念,金融危机结束了,开始复苏了,并不具有特异的经济性质。当然,不是说后危机时代与前危机时代经济格局完全相同,不是这样。我也认为,尽管整体格局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某种程度的全球格局调整肯定是必然的,比如美国的贸易逆差肯定会有所缩小,美国的消费会有所节制,储蓄会有所增加,对金融业的监管会加强等等,这些都是某种程度的调整。这种调整也必然会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这是我说的第一点。
其次,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时间的实际情况。金融危机发生后,经过这两年的调整,全球经济基本趋于复苏,但是复苏很不稳定的,按照新近20国峰会的说法,叫“脆弱的复苏”,复苏了,但是很脆弱。我同意这样的说法,虽然全球经济复苏,但是复苏很不稳定,世界经济的格局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从主要经济体来看,比如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他们的经济基本处于徘徊状态,很难有实质性的增长。我这有几个数字:2005、200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3.1%、2.9%,到07年下降到2.2%,08年1.3%,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是负的2.4%,今年第一季度是2.7%。日本今天第一季度1.5%,09年是负的。英国今年第一季度增长0.4%,欧元区0.5%。可以看到,除了美国稍微高一点,其他国家都是很低的水平。而且美国情况也很特殊,虽然增长2.7%,不算很低,但是美国经济复苏是所谓的“无就业复苏”,复苏是复苏,但是带不来就业增长。经济有所回升,但是经济回升主要依靠内需的恢复,金融危机期间压抑的消费有所抬头,但并没有大的投资带动,没有重点产业投资的带动。就业没有改善,现在失业率还是10%,这是美国。日本更不用说了,持续长期低迷。欧元区更差,要还不起债了,希腊危机,“两牙”危机,爱尔兰危机。还有英国危机,英国现在也是债务累累。整个全球经济情况就是这样,虽然有复苏,但是复苏非常脆弱,这样就决定了我们对中国当前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要有清醒的认识。
综合前面两个问题,我有这几点看法。
第一,任何一次大危机,从历史上来看,彻底复苏和繁荣都需要新的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但是当前情况,受制于经济技术创新周期的影响,还没有明显的目标。是环保产业还是低碳经济?都是,但是不是能够成为带动经济的主导产业就很难说。还有物联网,怕也很难成为绝对的主导产业。过去美国靠高科技,靠IT,后来靠房地产,现在靠什么不知道。由于没有明晰的产业创新目标,技术创新的带动,所以发达国家的复苏必定是低度繁荣复苏。未来几年内,两三年之内必定是低度繁荣复苏。这对中国经济就有影响,要在全球经济低度繁荣的环境中发展中国经济。
第二,由于各国经济没有出现实质性复苏,所以各国的刺激政策始终没有退出。比如这次20国峰会,欧洲、美国最主要的分歧,就是欧洲主张减少财政赤字,美国主张先不关注财政赤字,要刺激经济。虽然美国和欧洲各有主张,但从全球来看,刺激政策一直没有完全退出。其结果是全球流动性过剩,比如美国、日本基本上是零利率的水平,降无可降了。还有财政赤字,还有贸易保护,经济不好就要保护本国市场,刺激出口等等。由于各国这类的刺激政策没有退出,使得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会受到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就不是收放自如的。比如说,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得全球资金充裕,但是没有地方可去,都去炒资源,就使得资源价格高企,油价、矿产、黄金价格下不来,这对中国是很大的冲击。再如,全球低利率政策使得中国加息有所顾忌,利率政策也受到掣肘。全球经济的低度复苏使我们的外需有限,不能指望出口有大幅度增长。同时,还有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美国的、欧盟的保护主义使我们出口转型难度加大。这些因素使得国外经济政策对我们经济政策产生影响。
再有一点,刚才说到美元地位,这方面李老师是专家。讲到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地位和美国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说人民币、美元、欧元三元鼎立,目前不会如此,如果从三两年的期限来说基本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所以美元地位和美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短期不会改变,美国借钱消费格局仍然可以持续。美国通过借钱消费的模式需要美元的特殊地位,其他国家为什么复制不了美国模式,就因为你没有美元。美国没有钱就印钞票,反正你愿意拿,拿了再借给我,而我这有个资本市场可以转为投资。这样的格局不改变,美国借钱消费格局就是可以持续的。但是,由于美国现在缺乏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兴产业的繁荣,使得美国人的高收入预期难以恢复,所以他的超前消费模式又会有所限制。
说了这么多,总的意思是,全球失衡的格局基本是可以维持的,因为美国的地位,因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发达,因为美元的地位。但是,失衡格局的维持还有一个条件,美国人要有对未来高收入的预期,这样才敢花钱。纳斯达克市场这么繁荣,我买点股票,涨了就敢花钱;房地产不断涨价,买了房就敢花钱。这是维持他高消费的基础。但是现在没有了,美国人有点钱就存起来。
对中国来讲,在中短期之内,比如说三五年之内,我觉得还是可以依靠对美国的出口弥补内需不足,维持较高增长率。当然对美国出口的不是中国一家。上述不平衡格局会持续,决定了所谓外围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还是可以依靠对美国的出口弥补内需不足,维持较高增长。但是这个国家不一定是中国,可以是印度,可以是泰国、越南、巴基斯坦,也可以是中国,但不一定是中国。中国是否能够继续过去这样的出口带动发展模式,担当主要的出口国角色,一个取决于周边国家的产业成熟程度,一个取决于我们内部维持既有增长模式的程度。在产业成熟程度上,其他国家能不能替代我们,比如越南、柬埔寨、印尼、印度这些国家能不能挤掉中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本挤不掉,中国的接单能力,制造能力,加工成熟程度,超过这些国家,虽然成本比这些国家高一些。比如最近开世界杯,球迷的喇叭基本都是我们的,球基本都是中国造的。中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制造出产品来,而且产品是合格的、优质的,这个能力他们短期内替代不了。所以能不能维持,取决于其他国家的产业成熟程度,但更取决于我们自己内部是不是可以维持这样的低成本加工模式。前两年我们一直过分强调外部因素,觉得我们必须转型。现在实际上中国转型压力更多来自内部,不是外部,比如劳动力成本,比如资源约束,比如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等。总体上中国就处于这样的经济格局当中。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的经济增长
上半年也好,下半年也好,未来两三年也好,包括经济转型,都包括了。我说这么几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今年以来经济的增长证明了我前面的分析。今年以来,消费、投资和出口三架马车对经济增长的带动相对均衡,没有哪个因素是孤立作用的。去年主要是靠投资。去年不一样,四万亿下去了,今年不是了,今年消费、投资、出口相对均衡,没有哪个因素孤立增长,也没有哪个因素可以不受限制地发挥作用。我这有一些数据,从固定资产投资来讲,去年下半年达到顶峰,基本是32%、33%、34%的水平,到去年年底12月是30.5%,今年2月份26.6%,3月份26.4%,4月份26.1%,基本从32%、33%降到25%、26%,投资不可能再如去年那么快了。
从消费来讲,过去我们的消费增长率基本每月同比14%、15%的增长率,去年基本都是15%左右,从去年年底开始,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 12月月度同比增长达到17.5%,今年1月份过年14%,2月份达到22.1%,3月份18.0%,4月份18.5%,这是今年的消费增长,5月份的数据还没有出来。基本上我们的消费,从每月的环比增长14%、15%左右上到17%、18%,这是国家大力促进消费的结果,也有通涨因素,但是想再提高也难了。
出口情况更是,去年一直是下降,全部是下降。从进出口总额看,去年1月下降29%,是最高的,一直到9月都是下降,每个月基本20%以上。从去年10月以后进出口开始回升,到了今年以来回升得比较快,今年1月份增长44.4%,2月份44.8%,3月份44.1%,4月份39.4%,5月份44%,进出口总额增长率相当高。
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总体情况就是这样。消费同比增长率从15%左右上升到18%左右,但是再上升很难。投资刚才说了,4万亿是非常措施,不可能持续,投资增速由于通胀压力已经有所放缓。出口虽然回升幅度很大,40%多,但是要注意前一年基数太低,基本是每个月20%多的下降,现在虽然增长率很高,但是属于恢复性质。从绝对额来看,刚刚达到危机前的水平。从今年整个一年分析,今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绝对额基本可以达到、或者刚刚超过2008年的水平,所谓增长很快也不过是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增长的压力也很大。全球经济的低度恢复和贸易保护使得出口不能跨越式增长。
我的基本结论是,从全球失衡调整的角度来看,在一定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大致会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格局,就是说基本仍可以维持投资、消费、出口带动增长的模式,以前的看法可能不对的,以前认为出口不行了,这恐怕不是,短期内还是可以的。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这些因素决定其他的国家很难马上替代中国的角色。但是美国的产业创新滞后、消费能力的限制等等原因,决定不平衡的程度会有所收窄,因此出口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量,要进一步增加很难的,维持过去水平就不错了。过去说三架马车,10%的增长,投资4%,出口3%,消费3%,过去就这样的水平,未来一段时间比例会变化,但还是三驾马车。同时,更多是中国自身因素决定过去高增长的传统模式要调整,比如低劳动成本的消失,社会成本、环境成本、原材料成本的加大,这些因素决定中国不得不进行经济转型。中国应当利用全球失衡尚可维持这个缓冲期,利用缓冲期进行经济转型,为解决经济失衡创造条件。今天早上听新闻,20国峰会主题有几个,其中一个是平衡的增长,还是强调平衡,但是这个平衡不是一下能实现的。
从过去几年情况来看,实际上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中国经济转型已经开始了,包括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出口退税的调整,征收环境税、资源税,还有实施新劳动法等等,这实际是经济转型必须的措施。经济危机发生后,这些全没了,加工贸易调整取消了,出口退税恢复了,资源税不提了,但是现在是应该考虑这些东西的时候了,转型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从全球的格局来看必须有的基本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