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发言的题目是《应该把预防金融危机作为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在我看来,我国现在面临金融危机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从世界范围来看,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金融危机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常态:九十年代初在日本发生了金融危机,1994年发生拉美金融危机,然后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然后是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就是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最近是欧洲的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在全世界窜来窜去,下一步有可能窜到中国来。
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的根源是产品创新的速度跟不上工艺创新的速度
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呢?在我看来,金融危机的根源就在于产能过剩。为什么产能过剩会导致金融危机呢?产能过剩的结果是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就会导致利润下降,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愿望就会减弱,于是经济中本该用于投资的资金就流到了资产市场,这就导致资产价格的泡沫,泡沫破灭就产生了金融危机。
那么,产能过剩的根源又是什么呢?这得从技术进步说起。现在大家都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对大家技术进步区分的不清楚。在我看来,技术进步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产品创新,一类是工艺创新,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现在经济学把它混为一谈很不恰当。产品创新增加的是总需求。一个产品,不管开始时多么吸引人,最终会达到饱和,包括电脑和电视机等等。此时,如果没有新产品的出现,消费就不再增长。而随着新产品的出现,人们的消费需求就会上升。因此,长期来看增加总需求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有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工艺创新增加的是总供给,也就是导致产能不断扩大。要想使宏观经济平稳发展,这两种创新就必须取得平衡,如果产品创新的速度跟不上工艺创新的速度,就会导致产能过剩。产能长期过剩的结果最终就是金融危机。
我国产能过剩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我国现在产能过剩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了。大家都看到了,每年大约35%的GDP都是出口到国外,就是国内需求不够的反映。而我国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又都对我国的总需求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扩大产能过剩的程度。人民币升值、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欧洲各国采取的财政紧缩措施、我国为调结构所采取的取消出口退税等措施,都将对我国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挤除房地产价格的泡沫,我国采取了房地产新政,这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房地产投资现在占到GDP的1/8,往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大概在30%左右,因此房地产这一个行业的投资的增长每年就使中国GDP大概增长3个百分点,今年调控房地产价格泡沫,如果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下滑到零,那么这一块就使增长率马上掉3个百分点,这就非常严重了。
产能过剩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现在对外投资这么多。现在许多人都对我国的对外投资有疑问,我国的资金不在中国创造就业,却跑到国外给外国创造就业。我觉得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中国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于是就出现资金过剩,这跟传统经济学理论已经完全不一致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理论上说应该是资金稀缺的,而实际情况是现在我们资金不稀缺。资金多了,就得有个去处,要么流到国内的资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要么流到国外,这就是我国的对外投资。因此,在实体经济或者金融市场之间,存在一个翘翘板,如果实体经济形势好,那么资金就会流到实体经济;否则就会流到金融市场。在我看来,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其实已经是超出了传统经济学理解的范围,已经不能按照正常经济规律来解释了。
中国出现银行危机的可能性较大
现在中国产能过剩这么严重,下一步中国很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如果中国真的出现金融危机,那会在哪个领域发生呢?无非是三个方面,一个是股市危机,一个是房地产危机,一个是银行危机。当然,危机在这三个领域都可能发生,但对中国经济来说影响不一样。股市危机在我看来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不大,因为中国人炒股不贷款的,不像美国融资融券发展的很厉害,现在中国也有这些,但规模比较小,所以股市危机如果出现也仅仅就是股市危机,不会波及其他,对宏观经济影响不是很大,最多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房地产市场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房地产贷款比较严谨,首付至少20%,再加上买房后的还款,中国房地产价格就算跌30%对银行也不是大问题。中国最有可能出现的是银行危机,银行危机有可能两个来源,一个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一个是企业不良贷款的增加。本轮金融危机中,政府的调控措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和对企业贷款的巨幅增加,而这些资产的质量很成问题,而这些投资也导致进一步产能过剩,所以下一步危机可能在银行业。
对策
对策的主要着眼点当然还是扩大总需求,从而缩小产能过剩的程度。首先是产品结构的调整,我们国家现在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就要引进一些我们国家可以生产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实现一些产品从发达国家向我们国家转移,引入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我国出口规模很大,但进口规模也不小,除去对能源、原材料、矿石的进口之外,我国还进口了大量机电产品等制成品。如果我国能引进这些产品的生产,就可以把我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转换为本国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把我国对这些产品的进口转换为出口,扩大我国的外需。
其次就是扩大对现有产品的需求。这就是在目前的产品结构下,尽量扩大对现有产品的需求。对于这个方面的政策,学术界讨论了很多,包括健全社会保障体制、调节收入分配、城镇化等等,我就不再赘述了。
关于缩小收入差距,我想多说一些。现在大家谈到缩小收入差距时,心里暗含的其实是对GDP的分配。实际上,个人收入不光来自GDP,还可能来自资产增值。前者是劳动性收入,后者是资产性收入。收入分配不仅应该考虑对GDP的分配,还应该考虑个人收入来源中劳动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的的相对比例。对中国来说,现在资产收入占的比例太大,而通过增加生产,就是通过GDP得到的收入占的比例比较小,尤其是去年房价上涨过快,资产收入占的比例太大,劳动力收入比例过小。你想想,假定某国一年的GDP为10亿元,这本来都是新生产出来的成果,本该属于参与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尤其是劳动;但房价总额突然在一年内涨了10亿元,这就相当于50%的新产出马上由于房价的上涨转移到并未参与生产过程的这些人手里。说的稍微严重一点,这就是老年人对年轻人的剥夺、富人对穷人的剥夺、资本收入对劳动成果的挤占,这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年轻人劳动积极性会下降,整个经济的投机性增强。这最终也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当然,只有资产必须有收益,毕竟大家储蓄都是为了未来没有劳动收入的时候有个稳定的生活,但资产收益与劳动收入之间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否则就会扭曲经济的激励结构,降低经济的活力。
第三个办法是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这个政策我从两年前就开始呼吁,在多个场合谈了很多次,最近连续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这样的文章。开始时很多人不了解,说我不了解中国的实际,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这一观点了。现在我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时要解决的消费过多、积累过少的问题已经不再存在,代之以消费过少、积累过多,跟马寅初先生面临的经济形势已经完全相反。而从目前世界人口形势来看,随着收入的增加、妇女教育程度的提高、节育措施的普及、生活成本的上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下降,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已经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的情况,实际上,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已经不再按几何级数递增,而是按几何级数下降,跟马尔萨斯的时代也恰恰相反。马尔萨斯所说的粮食按算术级数增长也不再成立,近百年的粮食史表明,粮食实际上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人口论的前提假设已经完全失效,以其为基础的计划生育政策当然也就不再必要。现在我国人口学界几乎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同意我国应该尽快放开二胎政策。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增长,人口增长自然会导致消费的增长,从而扩大内需。
实际上,我国现在消费过低、储蓄过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计划生育政策。在古代,我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那时养儿子实际上是长期投资,因此,给孩子买吃的、买穿的这些看似消费的东西从长期来看是一种储蓄,因为儿子长大了就会养老,这在古代那种缺乏投资工具的情况下几乎是唯一的储蓄和投资选择。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们本来用于养儿防老的钱就得存下来给自己养老,于是储蓄就增加。
第四是设法创造投资机会。一个办法是进行大规模的生态开发。中国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可以用土地所有权换投资,也就是说,谁把沙漠治理好,那一块沙漠就归谁。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好事情,如果采取这样的办法,把私人投资吸引到那里很不错。如果私人资本积极性还不够,可以给予补贴。现在沙漠离我国的核心城市已经很近了,张北那里离的也不远,治理难度也不是很大。这个办法就是学习当年美国为了开发西部所采取的对修建铁路的补贴,当时美国西部很荒凉,把铁路修到西部对铁路公司来说无利可图,美国政府就是用铁路沿线的土地所有权来吸引铁路公司的投资,成功地把铁路修到了西部。我国也可以参考这个做法。我国那么大面积的沙漠,其中沙漠化程度较低的沙漠面积也达30万平方公里,有多少资金都可以投进去,这是利国利民、兼顾长短期利益的做法。第五是设法化解银行危机,这就要设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并加强银行监管。具体做法我就不多说了。
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的根源是产品创新的速度跟不上工艺创新的速度
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呢?在我看来,金融危机的根源就在于产能过剩。为什么产能过剩会导致金融危机呢?产能过剩的结果是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就会导致利润下降,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愿望就会减弱,于是经济中本该用于投资的资金就流到了资产市场,这就导致资产价格的泡沫,泡沫破灭就产生了金融危机。
那么,产能过剩的根源又是什么呢?这得从技术进步说起。现在大家都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对大家技术进步区分的不清楚。在我看来,技术进步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产品创新,一类是工艺创新,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现在经济学把它混为一谈很不恰当。产品创新增加的是总需求。一个产品,不管开始时多么吸引人,最终会达到饱和,包括电脑和电视机等等。此时,如果没有新产品的出现,消费就不再增长。而随着新产品的出现,人们的消费需求就会上升。因此,长期来看增加总需求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有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工艺创新增加的是总供给,也就是导致产能不断扩大。要想使宏观经济平稳发展,这两种创新就必须取得平衡,如果产品创新的速度跟不上工艺创新的速度,就会导致产能过剩。产能长期过剩的结果最终就是金融危机。
我国产能过剩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我国现在产能过剩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了。大家都看到了,每年大约35%的GDP都是出口到国外,就是国内需求不够的反映。而我国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又都对我国的总需求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扩大产能过剩的程度。人民币升值、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欧洲各国采取的财政紧缩措施、我国为调结构所采取的取消出口退税等措施,都将对我国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挤除房地产价格的泡沫,我国采取了房地产新政,这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房地产投资现在占到GDP的1/8,往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大概在30%左右,因此房地产这一个行业的投资的增长每年就使中国GDP大概增长3个百分点,今年调控房地产价格泡沫,如果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下滑到零,那么这一块就使增长率马上掉3个百分点,这就非常严重了。
产能过剩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现在对外投资这么多。现在许多人都对我国的对外投资有疑问,我国的资金不在中国创造就业,却跑到国外给外国创造就业。我觉得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中国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于是就出现资金过剩,这跟传统经济学理论已经完全不一致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理论上说应该是资金稀缺的,而实际情况是现在我们资金不稀缺。资金多了,就得有个去处,要么流到国内的资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要么流到国外,这就是我国的对外投资。因此,在实体经济或者金融市场之间,存在一个翘翘板,如果实体经济形势好,那么资金就会流到实体经济;否则就会流到金融市场。在我看来,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其实已经是超出了传统经济学理解的范围,已经不能按照正常经济规律来解释了。
中国出现银行危机的可能性较大
现在中国产能过剩这么严重,下一步中国很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如果中国真的出现金融危机,那会在哪个领域发生呢?无非是三个方面,一个是股市危机,一个是房地产危机,一个是银行危机。当然,危机在这三个领域都可能发生,但对中国经济来说影响不一样。股市危机在我看来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不大,因为中国人炒股不贷款的,不像美国融资融券发展的很厉害,现在中国也有这些,但规模比较小,所以股市危机如果出现也仅仅就是股市危机,不会波及其他,对宏观经济影响不是很大,最多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房地产市场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房地产贷款比较严谨,首付至少20%,再加上买房后的还款,中国房地产价格就算跌30%对银行也不是大问题。中国最有可能出现的是银行危机,银行危机有可能两个来源,一个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一个是企业不良贷款的增加。本轮金融危机中,政府的调控措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和对企业贷款的巨幅增加,而这些资产的质量很成问题,而这些投资也导致进一步产能过剩,所以下一步危机可能在银行业。
对策
对策的主要着眼点当然还是扩大总需求,从而缩小产能过剩的程度。首先是产品结构的调整,我们国家现在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就要引进一些我们国家可以生产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实现一些产品从发达国家向我们国家转移,引入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我国出口规模很大,但进口规模也不小,除去对能源、原材料、矿石的进口之外,我国还进口了大量机电产品等制成品。如果我国能引进这些产品的生产,就可以把我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转换为本国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把我国对这些产品的进口转换为出口,扩大我国的外需。
其次就是扩大对现有产品的需求。这就是在目前的产品结构下,尽量扩大对现有产品的需求。对于这个方面的政策,学术界讨论了很多,包括健全社会保障体制、调节收入分配、城镇化等等,我就不再赘述了。
关于缩小收入差距,我想多说一些。现在大家谈到缩小收入差距时,心里暗含的其实是对GDP的分配。实际上,个人收入不光来自GDP,还可能来自资产增值。前者是劳动性收入,后者是资产性收入。收入分配不仅应该考虑对GDP的分配,还应该考虑个人收入来源中劳动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的的相对比例。对中国来说,现在资产收入占的比例太大,而通过增加生产,就是通过GDP得到的收入占的比例比较小,尤其是去年房价上涨过快,资产收入占的比例太大,劳动力收入比例过小。你想想,假定某国一年的GDP为10亿元,这本来都是新生产出来的成果,本该属于参与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尤其是劳动;但房价总额突然在一年内涨了10亿元,这就相当于50%的新产出马上由于房价的上涨转移到并未参与生产过程的这些人手里。说的稍微严重一点,这就是老年人对年轻人的剥夺、富人对穷人的剥夺、资本收入对劳动成果的挤占,这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年轻人劳动积极性会下降,整个经济的投机性增强。这最终也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当然,只有资产必须有收益,毕竟大家储蓄都是为了未来没有劳动收入的时候有个稳定的生活,但资产收益与劳动收入之间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否则就会扭曲经济的激励结构,降低经济的活力。
第三个办法是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这个政策我从两年前就开始呼吁,在多个场合谈了很多次,最近连续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这样的文章。开始时很多人不了解,说我不了解中国的实际,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这一观点了。现在我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时要解决的消费过多、积累过少的问题已经不再存在,代之以消费过少、积累过多,跟马寅初先生面临的经济形势已经完全相反。而从目前世界人口形势来看,随着收入的增加、妇女教育程度的提高、节育措施的普及、生活成本的上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下降,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已经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的情况,实际上,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已经不再按几何级数递增,而是按几何级数下降,跟马尔萨斯的时代也恰恰相反。马尔萨斯所说的粮食按算术级数增长也不再成立,近百年的粮食史表明,粮食实际上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人口论的前提假设已经完全失效,以其为基础的计划生育政策当然也就不再必要。现在我国人口学界几乎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同意我国应该尽快放开二胎政策。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增长,人口增长自然会导致消费的增长,从而扩大内需。
实际上,我国现在消费过低、储蓄过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计划生育政策。在古代,我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那时养儿子实际上是长期投资,因此,给孩子买吃的、买穿的这些看似消费的东西从长期来看是一种储蓄,因为儿子长大了就会养老,这在古代那种缺乏投资工具的情况下几乎是唯一的储蓄和投资选择。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们本来用于养儿防老的钱就得存下来给自己养老,于是储蓄就增加。
第四是设法创造投资机会。一个办法是进行大规模的生态开发。中国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可以用土地所有权换投资,也就是说,谁把沙漠治理好,那一块沙漠就归谁。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好事情,如果采取这样的办法,把私人投资吸引到那里很不错。如果私人资本积极性还不够,可以给予补贴。现在沙漠离我国的核心城市已经很近了,张北那里离的也不远,治理难度也不是很大。这个办法就是学习当年美国为了开发西部所采取的对修建铁路的补贴,当时美国西部很荒凉,把铁路修到西部对铁路公司来说无利可图,美国政府就是用铁路沿线的土地所有权来吸引铁路公司的投资,成功地把铁路修到了西部。我国也可以参考这个做法。我国那么大面积的沙漠,其中沙漠化程度较低的沙漠面积也达30万平方公里,有多少资金都可以投进去,这是利国利民、兼顾长短期利益的做法。第五是设法化解银行危机,这就要设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并加强银行监管。具体做法我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