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第五届全国德育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通知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目标的重要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课程担负新使命,新思政应有新担当。
其他文献
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散见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由于各模块单元主题、内容各不相同,且存在知识跨领域现象,导致教学碎片化、段落化,不利于核心素养培育。本文以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素养为例,论证对原有教材单元重新建构的必要性和路径,兼论教材单元与重新建构的关系。
每年的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都会对社会热点予以高度关注。作为社会热点的一个重要专题,年度各种榜样人物及其体现的时代精神是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因此,将该专题与相关学科知识对接,探讨命题走向,应是中考复习备考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的复习中,依托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知识结构图的科学设计,找准知识的切入点、抓牢知识的聚焦点、把握知识的契合点、拓展知识的延伸点,可以使大量分散孤立的知识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建构成分门别类、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点-线-面”,结合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让知识复习举重若轻,为学科教学提质增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政治学科的核心价值应是育人价值。因此,要有效地进行议题式教学的活动设计必须深入思考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方式转变和议题式活动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把落脚点放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上,把突破点放在教学方式转变上,把起跑点放在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上。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出色的教学设计是渲染整个课堂、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的重要法宝。
基于生命教育的真善美三个内涵,分析生命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理论可能和实践意义,以认知活动、情感体验和课堂实践为主要途径,分别进行生命科学教育、生命德育和生命美育三个层面的融合,对于深入理解生命教育意义、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实现学生价值引领的主阵地。如何使正确价值观念真正在学习者的心田生根发芽,需要教育者精心选题,唤醒学习者的求知热情;精细设问,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精巧贯通,铸造师生的精神高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年演变、汇聚而成的文化体系,充分反映民族发展的历史样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是串联历史和未来的重要文化线索,不仅应该被国家铭记,还应该被民众铭记和传承。目前,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进入瓶颈阶段。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并呼吁各个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重视、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一个人引领另一些人成长、进步的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智慧启迪、价值引领的设想和计划。正确价值引领的思政课教学活动设计应当因势而动,让课堂形神兼备;因事而动,让课堂情理交融;因时而动,让课堂人境合一。唯有如此,才能通过思政课教学活动让正确的思想和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最终转化为良好品质,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在学校教育中充分渗透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内容、要求和核心精神,是现代人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当下我国学校教育现状而言,学生的思想启蒙、政治素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学校及教师应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加快教学改革与创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与指导,保证学生能够接受更高质量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以便更好地达到现代人才培养标准。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宪法和法律是全体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培育法治意识能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习惯,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真实情境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在丰富活动中增强法治信仰、在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践行法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