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人本思想深入滲透到教学工作中,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水平。本文就人本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相关问题作以下分析。
关键词:人本思想;小学;教学
一、人本思想下的教学观
它的教学理论以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为根本目标,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张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情智相融的教学;重视意义学习和经验学习;注重良好教学氛围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充分发挥教师在有意义学习过程中促进者的作用。
二、人本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教学的基本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
人本主义教学的基本目的就在于教师要促进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从而使他们能自己教育自己,最终能够自我实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看他有多大的创造性以促进学习,以保持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因为对学生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现成的和现存的知识,而是他们知道怎样学习。罗杰斯认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而是“适应变化和学习”,即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在小学教学三维目标中,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在人本主义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二)教学根本目标——学生的自我实现
学生的自我实现与培养“完整的人”在实质上是一样的。人本主义教育家马斯洛认为,要依靠学生的内在驱动,挖掘潜能,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教育就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马斯洛强调:“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因此自我实现延伸至教学理论中应该是一个宏观的理想化的目标,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自我实现延伸至教学理论中应该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要使这一目标最终得以实现,还要依赖于学生学会学习这一基本目标的实现。
(三)以人性化的教学为教学原则
罗杰斯在《一种存在的方式》一书中列出了九条教学原则,我认为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高度人性化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方面要注重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人本主义主张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同奥苏伯尔一样,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和无意义两类;不同的是,罗杰斯所说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奥苏伯尔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真正的有意义学习。另一方面要有非指导性的教学方法。罗杰斯主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着的环境和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这就是人本主义教育家所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它突出了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人本主义教育所提倡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一方面为实施主体性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实施主体性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四)情感化的教学交往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提倡情意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人的个性交往、情感交流、即时创造等超理智、艺术审美、社会化的过程。这种教学要求教师不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强制性的命令、决定,而应把自己的情感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促进学生自觉地积极学习,这就是教学中的移情。教师在移情中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感情和想法,这样学生便能对教师产生信任,相信教师能够全面把握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建立起师生的情感交流,更有效地促进学习。人本主义认为,这样的情意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自信心,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形成自己的健康人格。可以看出,人本主义所主张的情意教学一方面体现在注重教学过程中以情感影响为主要手段,一方面体现在教学更多的注重于学生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师生关系理论中,无论是教师主导说,还是学生主体说,或双主体说,都是从二元论角度来论证师生关系的,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往往是教学的一个条件,而不具有教育意义。人本化教育提倡的和谐师生关系,是一种真诚、关注、理解的人际关系。在这对关系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为他自己,使其自己决定自我发展的道路。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的主要特性。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寻求学生主体对于知识的建构,将知识看作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走向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在小学课堂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比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其中的奥秘,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发现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学中深入渗透人本思想教学理念,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科学、合理选择教材,提升教师的人本教育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深入发扬民主理念,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本思想;小学;教学
一、人本思想下的教学观
它的教学理论以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为根本目标,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张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情智相融的教学;重视意义学习和经验学习;注重良好教学氛围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充分发挥教师在有意义学习过程中促进者的作用。
二、人本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教学的基本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
人本主义教学的基本目的就在于教师要促进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从而使他们能自己教育自己,最终能够自我实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看他有多大的创造性以促进学习,以保持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因为对学生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现成的和现存的知识,而是他们知道怎样学习。罗杰斯认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而是“适应变化和学习”,即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在小学教学三维目标中,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在人本主义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二)教学根本目标——学生的自我实现
学生的自我实现与培养“完整的人”在实质上是一样的。人本主义教育家马斯洛认为,要依靠学生的内在驱动,挖掘潜能,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教育就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马斯洛强调:“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因此自我实现延伸至教学理论中应该是一个宏观的理想化的目标,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自我实现延伸至教学理论中应该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要使这一目标最终得以实现,还要依赖于学生学会学习这一基本目标的实现。
(三)以人性化的教学为教学原则
罗杰斯在《一种存在的方式》一书中列出了九条教学原则,我认为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高度人性化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方面要注重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人本主义主张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同奥苏伯尔一样,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和无意义两类;不同的是,罗杰斯所说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奥苏伯尔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真正的有意义学习。另一方面要有非指导性的教学方法。罗杰斯主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着的环境和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这就是人本主义教育家所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它突出了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人本主义教育所提倡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一方面为实施主体性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实施主体性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四)情感化的教学交往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提倡情意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人的个性交往、情感交流、即时创造等超理智、艺术审美、社会化的过程。这种教学要求教师不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强制性的命令、决定,而应把自己的情感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促进学生自觉地积极学习,这就是教学中的移情。教师在移情中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感情和想法,这样学生便能对教师产生信任,相信教师能够全面把握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建立起师生的情感交流,更有效地促进学习。人本主义认为,这样的情意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自信心,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形成自己的健康人格。可以看出,人本主义所主张的情意教学一方面体现在注重教学过程中以情感影响为主要手段,一方面体现在教学更多的注重于学生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师生关系理论中,无论是教师主导说,还是学生主体说,或双主体说,都是从二元论角度来论证师生关系的,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往往是教学的一个条件,而不具有教育意义。人本化教育提倡的和谐师生关系,是一种真诚、关注、理解的人际关系。在这对关系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为他自己,使其自己决定自我发展的道路。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的主要特性。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寻求学生主体对于知识的建构,将知识看作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走向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在小学课堂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比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其中的奥秘,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发现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学中深入渗透人本思想教学理念,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科学、合理选择教材,提升教师的人本教育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深入发扬民主理念,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