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培育是基础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方向,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这就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深层次、更高的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审视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并为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应对教育发展新形势的挑战。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核心素养框架确定后,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教师是实施核心素养课程教育的主力军,面对新的形势,高中思政教师需要不断增强专业发展的意识,利用各自途径加快自身专业发展,以此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位。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高中思政教师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及教学行为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自身专业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才能对学生进行符合新教改目标的教育,这既是新课改实施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助推高中思政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作为高中思政教师就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立足思政课课堂教学理直气壮地回答好这一根本问题,需要思政教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强化专业知识与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只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够帮助教师全方位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内化新课改理念要求
教育理念的转变并不只是一种形式、手段上的转变,而是教师真正地将理念付之于具体实际行动之中。由核心素养引领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需要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真正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仍然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过于重视知识传授,难以兼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说明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对其认识也不够深刻。这就要求高中思政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厘清其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不要单纯停留在知识目标,仅仅让学生获得一些概念、原理,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核心素养是培育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正在自我塑造和成长的人,考虑到思政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长远意义,从而为后续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树立终身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充分挖掘生活中素材,创设素养落地的情境教学。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思政学科独特的魅力,把知识还原到生活源头,引导学生感悟学科价值,从而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富有理性的学习热情和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德育因素,强化渗透引导,寻找合理的德育切入点,进而实现学生价值观念的提升,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完善知识储备,整合跨学科知识
高中思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学习来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对照中学思想政治课新课改的课程模块,不难发现,部分思政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与新课改、新教材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好学不倦的态度,通过各种途径,认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进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才能如鱼得水,融会贯通,让学生在了解到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大大拓展思维与视野,从而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思政教育,需要思政教师以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支撑,提升文化素养。广泛涉猎自然科学文化知识、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等,不仅能为自身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跨学科意识和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为学生拓展文化知识搭建桥梁,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且政治学科知识更具时代性,更需要思政教师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多读书和看报,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政新闻,并将其应用到政治课堂中去,通过多种角度和方法把知识点讲解透彻,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发挥思政课的作用。
(三)提升专业能力,善于反思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活动的设计、议题的探究、情境的创设、案例的研讨来引领学生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方式的实施都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技能,具备适应新形势的、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技能。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实践的主渠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阵地。教師可借助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在不断转型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不仅如此,思政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能力与水平。高中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的形式,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案进行反思,然后发现教学问题、解决问题。写教学反思不是随便写一些就形成一篇教学日记就可以的,可以在写作过程中翻阅一些教育类书籍、期刊或相关文献,对此进行整理,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理解与看法。针对新时代的思政课程改革,政治教师要重视教育科研,主动地参与、研究,承担思政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思政教师还要自觉地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必须独立地收集大量事实,对这些事实进行归纳、综合、比较和分析,提升对思政课的理性认识,坚持写教学心得、撰写科研论文,能够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需要与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与研究,将实践上升为理论。
作者简介:
陈钰 1997年 女 汉族 山东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思政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核心素养框架确定后,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教师是实施核心素养课程教育的主力军,面对新的形势,高中思政教师需要不断增强专业发展的意识,利用各自途径加快自身专业发展,以此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位。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高中思政教师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及教学行为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自身专业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才能对学生进行符合新教改目标的教育,这既是新课改实施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助推高中思政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作为高中思政教师就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立足思政课课堂教学理直气壮地回答好这一根本问题,需要思政教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强化专业知识与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只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够帮助教师全方位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内化新课改理念要求
教育理念的转变并不只是一种形式、手段上的转变,而是教师真正地将理念付之于具体实际行动之中。由核心素养引领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需要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真正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仍然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过于重视知识传授,难以兼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说明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对其认识也不够深刻。这就要求高中思政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厘清其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不要单纯停留在知识目标,仅仅让学生获得一些概念、原理,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核心素养是培育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正在自我塑造和成长的人,考虑到思政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长远意义,从而为后续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树立终身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充分挖掘生活中素材,创设素养落地的情境教学。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思政学科独特的魅力,把知识还原到生活源头,引导学生感悟学科价值,从而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富有理性的学习热情和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德育因素,强化渗透引导,寻找合理的德育切入点,进而实现学生价值观念的提升,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完善知识储备,整合跨学科知识
高中思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学习来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对照中学思想政治课新课改的课程模块,不难发现,部分思政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与新课改、新教材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好学不倦的态度,通过各种途径,认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进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才能如鱼得水,融会贯通,让学生在了解到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大大拓展思维与视野,从而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思政教育,需要思政教师以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支撑,提升文化素养。广泛涉猎自然科学文化知识、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等,不仅能为自身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跨学科意识和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为学生拓展文化知识搭建桥梁,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且政治学科知识更具时代性,更需要思政教师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多读书和看报,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政新闻,并将其应用到政治课堂中去,通过多种角度和方法把知识点讲解透彻,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发挥思政课的作用。
(三)提升专业能力,善于反思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活动的设计、议题的探究、情境的创设、案例的研讨来引领学生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方式的实施都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技能,具备适应新形势的、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技能。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实践的主渠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阵地。教師可借助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在不断转型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不仅如此,思政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能力与水平。高中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的形式,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案进行反思,然后发现教学问题、解决问题。写教学反思不是随便写一些就形成一篇教学日记就可以的,可以在写作过程中翻阅一些教育类书籍、期刊或相关文献,对此进行整理,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理解与看法。针对新时代的思政课程改革,政治教师要重视教育科研,主动地参与、研究,承担思政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思政教师还要自觉地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必须独立地收集大量事实,对这些事实进行归纳、综合、比较和分析,提升对思政课的理性认识,坚持写教学心得、撰写科研论文,能够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需要与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与研究,将实践上升为理论。
作者简介:
陈钰 1997年 女 汉族 山东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