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1
我第一次接触这部影片,只是听了其中的演唱片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被清澈,婉转的天籁童声合唱吸引,找了许多孩子们演出的视频观看,于是产生了观看整部影片的欲望。看完电影,不禁泪流满面。一部成人与孩子的感情故事,用音乐作媒介,最终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一个灵魂影响了另一个灵魂。
影片了一位教师马修,到一所名叫“池塘底部”的学校做学监,这所学校收容了一群被放弃的孩子,被社会与大众不看好,被遗忘,深沉在这样一个远离城市的破旧小校园中,生活极其简单,所有任教教师都是男性,把他们当成了“囚犯”,用高压又极端的手段管理:行动-反应。忽略了他们还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需要被爱,而马修的出现改变了这些孩子的生活与命运。
他用爱包容所有的孩子。面对打伤老师的乐格科,马修选择让肇事者乐格科去照顾被自己打伤的马桑老师,亲眼看到老师的伤势严重,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只是想“娱乐”一下的无意之举对老师造成了巨大伤害,学会了认错与承担。在马桑由于病情恶化被抬去医院的瞬间,孩子问马修:他会死吗?这时马修的回答,显示了一位家长级别教师的素质:“不会的,会好的。”他像万千父母一样,不想伤害孩子孱弱的心灵,即使是犯错的孩子。他帮助孟丹隐瞒夜晚偷吃食物的事情,制止校长体罚学生的恶行,帮助莫杭治重回母亲的怀抱,他总是刻意地帮助隱瞒他们的错误,自己承担下来,这些善举化解了这群长期被“冰冻”起来的孩子。他们发现马修与其他老师不同,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孩子,从正面出发,而不是把孩子想象成是故意做坏事的恶人。马修被孩子们接受。
偶然的机会,马修发现孩子们会唱歌,决定要训练他们成为一流的合唱团,这个“念头”促使马修组建了一只秘密的合唱团,开始艰难的秘密的保持训练。马修开始组织孩子们练习节奏和简单的歌曲,这些简单的歌曲都是为他们写的,而孩子们参差不齐的音色、音高和音准让人头疼,排练遇到难题。马修针对孩子们声音的情况写了许多练声曲,从音乐角度讲,他的创作充满童趣,日日夜夜与孩子们相守在一起,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怎样训练“童声”。年复一年,因为马修“执着”的训练,孩子们学会了唱歌,声音变得和谐,自然圆润。池塘底部的合唱团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童声合唱团,并得到伯爵夫人的肯定。同时,孩子们性格也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每天的音乐训练让人心生美好,合唱让他们变回原本单纯,可爱的孩子,孩子们在这个牢笼中终于享受到了童年应有的乐趣。谁也没有想到,马修老师的一念执着,最终改变了这群孩子的人生与命运。
影片中出现的四首合唱作品是;《海面上的清风(Caresse sur l’océan)》,《哦,黑夜(Hymne a la nuit)》, 《眺望你的旅途(Vois sur ton chemin)》,《风筝(Cerf-volant) 》,这四首合唱作品有的风格类似圣诞歌曲,有的类似唱诗班弥撒,有的又像情真意切的情歌,贯穿在影片中与剧情相得益彰。同时在艺术境界上,这四首作品也已经达到至高的水准,电影播出后,成为众多世界顶尖合唱团演唱的作品,流传至今。正是音乐打破了人与人之间误解与尴尬,让心与心的距离无限拉近。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真正含义吧,想起我曾经看到过一段话,说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我看过的另外一部音乐电影《海上钢琴师》,那也是一部用音乐叙事的电影。不同之处在于,那部电影的主人公钢琴师1900终生以音乐为生,不善言辞的性格,恰巧符合了音乐电影的特性。主人公是钢琴师,他的爱情,友情,一生经历,许多不能说出口的话语都是用钢琴来表达。钢琴师1900已经是音乐的化身,他甚至不允许他的音乐被记录、被带走,不下船去追寻音乐家之梦、甚至改变世界乐坛,他不屑于拿他的音乐换取功名利禄,不希望与全世界分享,他的音乐只在那艘船上,他的音乐只属于他自己。而《放牛班的春天》用音乐作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手段,出现的时间与作用不同,音乐帮助电影将“人性” 刻画得栩栩如生。
一部《放牛班的春天》,用一个平凡小人物的事迹向人们讲述了教育的真谛,一个落魄的音乐教师因为自己的“一念执着”,用音乐救赎了一群在边缘的青少年。正如陶行知的那句话: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祝愿每位教师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用合适自己与孩子们的方式“一念执着”的将教育进行到底。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1
我第一次接触这部影片,只是听了其中的演唱片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被清澈,婉转的天籁童声合唱吸引,找了许多孩子们演出的视频观看,于是产生了观看整部影片的欲望。看完电影,不禁泪流满面。一部成人与孩子的感情故事,用音乐作媒介,最终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一个灵魂影响了另一个灵魂。
影片了一位教师马修,到一所名叫“池塘底部”的学校做学监,这所学校收容了一群被放弃的孩子,被社会与大众不看好,被遗忘,深沉在这样一个远离城市的破旧小校园中,生活极其简单,所有任教教师都是男性,把他们当成了“囚犯”,用高压又极端的手段管理:行动-反应。忽略了他们还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需要被爱,而马修的出现改变了这些孩子的生活与命运。
他用爱包容所有的孩子。面对打伤老师的乐格科,马修选择让肇事者乐格科去照顾被自己打伤的马桑老师,亲眼看到老师的伤势严重,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只是想“娱乐”一下的无意之举对老师造成了巨大伤害,学会了认错与承担。在马桑由于病情恶化被抬去医院的瞬间,孩子问马修:他会死吗?这时马修的回答,显示了一位家长级别教师的素质:“不会的,会好的。”他像万千父母一样,不想伤害孩子孱弱的心灵,即使是犯错的孩子。他帮助孟丹隐瞒夜晚偷吃食物的事情,制止校长体罚学生的恶行,帮助莫杭治重回母亲的怀抱,他总是刻意地帮助隱瞒他们的错误,自己承担下来,这些善举化解了这群长期被“冰冻”起来的孩子。他们发现马修与其他老师不同,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孩子,从正面出发,而不是把孩子想象成是故意做坏事的恶人。马修被孩子们接受。
偶然的机会,马修发现孩子们会唱歌,决定要训练他们成为一流的合唱团,这个“念头”促使马修组建了一只秘密的合唱团,开始艰难的秘密的保持训练。马修开始组织孩子们练习节奏和简单的歌曲,这些简单的歌曲都是为他们写的,而孩子们参差不齐的音色、音高和音准让人头疼,排练遇到难题。马修针对孩子们声音的情况写了许多练声曲,从音乐角度讲,他的创作充满童趣,日日夜夜与孩子们相守在一起,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怎样训练“童声”。年复一年,因为马修“执着”的训练,孩子们学会了唱歌,声音变得和谐,自然圆润。池塘底部的合唱团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童声合唱团,并得到伯爵夫人的肯定。同时,孩子们性格也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每天的音乐训练让人心生美好,合唱让他们变回原本单纯,可爱的孩子,孩子们在这个牢笼中终于享受到了童年应有的乐趣。谁也没有想到,马修老师的一念执着,最终改变了这群孩子的人生与命运。
影片中出现的四首合唱作品是;《海面上的清风(Caresse sur l’océan)》,《哦,黑夜(Hymne a la nuit)》, 《眺望你的旅途(Vois sur ton chemin)》,《风筝(Cerf-volant) 》,这四首合唱作品有的风格类似圣诞歌曲,有的类似唱诗班弥撒,有的又像情真意切的情歌,贯穿在影片中与剧情相得益彰。同时在艺术境界上,这四首作品也已经达到至高的水准,电影播出后,成为众多世界顶尖合唱团演唱的作品,流传至今。正是音乐打破了人与人之间误解与尴尬,让心与心的距离无限拉近。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真正含义吧,想起我曾经看到过一段话,说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我看过的另外一部音乐电影《海上钢琴师》,那也是一部用音乐叙事的电影。不同之处在于,那部电影的主人公钢琴师1900终生以音乐为生,不善言辞的性格,恰巧符合了音乐电影的特性。主人公是钢琴师,他的爱情,友情,一生经历,许多不能说出口的话语都是用钢琴来表达。钢琴师1900已经是音乐的化身,他甚至不允许他的音乐被记录、被带走,不下船去追寻音乐家之梦、甚至改变世界乐坛,他不屑于拿他的音乐换取功名利禄,不希望与全世界分享,他的音乐只在那艘船上,他的音乐只属于他自己。而《放牛班的春天》用音乐作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手段,出现的时间与作用不同,音乐帮助电影将“人性” 刻画得栩栩如生。
一部《放牛班的春天》,用一个平凡小人物的事迹向人们讲述了教育的真谛,一个落魄的音乐教师因为自己的“一念执着”,用音乐救赎了一群在边缘的青少年。正如陶行知的那句话: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祝愿每位教师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用合适自己与孩子们的方式“一念执着”的将教育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