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慈粑”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p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至冬日,我便开始怀念一种家乡的味道。那就是热气腾腾、糯香四溢的糍粑。其实,我更愿叫它“慈粑”,同音不同字,却有着特殊的含义。糯香的背后,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因为乡村条件简陋,乡亲们往往选择集体协作,三两家凑到一起来打。打糍粑需要很大的力气,往往是男人们打主力。女人们则负责里外张罗。那时,我母亲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帮忙生火蒸糯米。
  只等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滑入石臼,两个男人便扬起木杵用力地往石臼里舂打。咚,咚,咚,咚……等反复将饭粒捣成粑粑后,才将其趁热搬上案板。这余下的活儿,则都由女人来完成了。而我们这些小毛孩子最乐意做的,就是去偷吃刚出炉的热糍粑了。当然,偶尔我们也帮帮忙;偶尔,我们还操起木杵学着大人的样子,往石臼里一顿乱戳……
  等我长大后,农村环境改变,各家慢慢自食其力。大约自我十六七岁时起,我便跟着父母亲一块在自己家里打糍粑,参与了全过程。也是自这时起,我才想起原来母亲为何总被安排去生火蒸米:因风湿导致双手痉挛变形,劳作多有不便。我忽然感到莫大的惭愧。
  准备打糍粑了。我和父亲打头阵。母亲依然负责在后厨蒸糯米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待新鲜的糯米饭一进石臼,我和父亲便顺势扬起木杵,你一下,我一下,配合得相当协调。只是,这个看似簡单的过程,确是挺耗体力的。几番下来,便已是满身大汗。我终于体会到,这糍粑要吃上嘴,可还真并非易事。
  待粑粑舂好,我们便借着木杵直接将粑团移到案桌上。母亲早已在案桌上洒下糯米粉。父亲则就着糯米粉反复揉搓,用力将粑粑揉成长形,然后再用手撅成一个个小粑坨。我便负责借着案板按糍粑。只要将小粑坨塞进案板的定型槽里,用力按,抹平,一会儿一个面带着漂亮花纹的小糍粑就算是按好了。
  我认真地按着,一边擦着汗。忽然,眼下出现了一双熟悉的手——母亲也来到这里帮忙——只见那蜷着的手索性窝起来,只借着手背将糍粑往槽里按,然后再反复抹平,这才满意地将成型好的糍粑拿出,摆在案板上。令我惊讶的是,那用手背按的糍粑甚至比我按的还好。
  那该是多么的吃力啊,甚至疼痛难忍!母亲的动作不禁让我的心揪了一下。我赶紧跟母亲说:“姆妈,您就甭弄了,我们来就行了。您就看着火,好好守着锅就好了。”可母亲毫不迟疑地说:“没事的,我只是慢一点而已,毕竟多弄一个不就快一步嘛。不然这粑粑都凉了就不好按了。”母亲的回答,让我无言以对。
  “不劳者,不得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接下来,更令我意外的是,母亲竟一边按着糍粑,还一边跟我讲起了大道理。我诺诺地听着。忽然觉得,身旁这位病弱的母亲竟是如此的慈慧而伟岸,她的手背竟是如此的灵巧而有力。
  “姆妈,我看这糍粑,应该改名叫‘慈耙’了呀,是心字底的‘慈’。”我突然灵光一闪,冲着母亲说。母亲却只是微笑了一声,没再说话。然后,继续忙着她手里的活。
  大约半天的时间,我们便把所有的糍粑都打好、按完了。按好的糍粑都会被母亲整齐地摆放在案板上,晾着。等过了一两夜,这些糍粑都干硬了之后,母亲便又将他们放入一个缸里,并倒入冷水浸着。也就差不多这时候起,这糍粑就可以“正常”吃了。所谓“正常”,全然是按照我们的习惯来理解的。
  糍粑的吃法也有许多种,烤了吃,煎了吃,煮甜酒吃,样样都可以,且各有风味。
  烤着吃很简单。先将糍粑从水里取出来,擦干水分,然后放到火上烘烤,并定时翻捡。有趣的是,等快好了的时候,中间往往会鼓起一个大包,显得甚是饱满的样子。像是在告诉你,我熟透啦,可以吃啦!这刚烤好的糍粑,表层变脆,略显焦黄。为了更有味道,我们习惯往里撒些白糖,然后便就着糖吃。咬一口,外酥里嫩,香脆而柔润,舌尖上都尽是浓浓的糯香。再加上糖的醇甜,便更是美味至极了。
  这时候我总下意识地递到母亲嘴边,让她先尝一口。而母亲却总推辞:“好吃吗?好吃你就全吃了吧。我要吃的话我会自己烤。”
  “姆妈,这可是您自己辛辛苦苦亲手做的糍粑呀,得犒劳犒劳自己。”我劝慰着她。但母亲依然摇头。没办法,我只得硬往她嘴里塞……
  其实我知道,母亲并不是不爱吃,而是舍不得吃。因为家中缺粮,母亲多半是要把这糍粑当饭来吃的。而烤一个两个只能是当零食吃,总显浪费。
  母亲最惯用的吃法就是油煎。油煎糍粑,虽有几分油腻,但不乏一番风味,更理想的是还可以就着菜吃。这样,就能将肚子灌得饱饱的。当然,有时候母亲还用来煮甜酒吃。这样也能饱肚子,且不失为一顿风味美餐。
  其实,不管母亲怎么做,这都是我们最爱吃的,而且百吃不厌。每到过年前后,我们总能有机会享受着这样母亲锅里的美食。那是我们一家人自己辛劳的成果,渗透着我们一家人的情感与心血。怎么吃,都香。
  然而多年后,社会发展了,生活便捷了,我们家乡却很少再有人打糍粑了。有的也只是用机器压出来的糍粑。这种“机器糍粑”虽然看似更细腻、均匀,但毕竟带有一种铁锈的气味,腥腥的、怪怪的,总不如自家打的糍粑那么醇厚、地道——尽管它略显粗糙,尽管模样没那么乖巧,但有着更醇、更暖、更幸福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还有带着母亲手背上的余温和汗水的味道。
  如今想想,已经好久未吃上那么正宗的糍粑了。尤其是母亲过世后,更是再无机会。只是每至冬日,我依然会时常梦见,母亲用手背按糍粑的情景。而我,依然会在旁边倾听母亲给我讲着大道理,完了冲着母亲说,这糍粑呀,其实应该叫“慈粑”,心字底的“慈”。
其他文献
摘 要:《念念》是张艾嘉的第五部导演作品,在2015年3月23日举办的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不仅给予此片开幕式的礼遇,而且将本届的“焦点影人”荣誉授予张艾嘉。张艾嘉一直坚持以自己的独创风格和路线,用人文情愫关注着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就以她的作品《念念》为例,看她电影中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张艾嘉;《念念》;电影艺术  作者简介:王丽娜(1992.12-),女,河南郑州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
摘 要:创作过小说、散文和传记等,在美国文坛中享有盛名,被誉为“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早秋》作为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却扣人心弦,引发读者深思。情境生活化、真实化,易于引发读者共鸣。男女主人公语言朴实,态度坦然,全文发展并没有波荡起伏的情节,兰斯顿·休斯却采用全知全能的故事内叙述者,将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并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巧妙地展现了女主人公
摘 要:《新婚四年》是美国女性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的小木屋系列作品中的最后一部,其中详细地描述了劳拉和阿曼乐婚后前四年里,面对接二连三的挫折,他们两人以深厚的情感为后盾,始终满怀希望与勇气,共同面对未来,开创属于自己的家园,有爱就有希望。这种不怨天尤人,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不仅为孩子的成长树立了榜样,也会引起成年人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关键词:拓荒;农夫;乐观;希望  作者简介:李静波(1981-
摘 要:说到日本近代小说史,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坪内逍遥。在坪内之前,日本文学界被所谓的“戏作”所充斥。戏作兴起于江户时代,是町人文化繁荣的产物。但到了十八世纪,戏作沦为颓废的产物,这些作者自称为“戏作者”,没有社会地位。作为东京大学毕业生的坪内逍遥,身体力行来告诉广大青年“文学也是艺术”,从此打开新文学的大门。  关键词:坪内逍遥;日本文学;小说史;小说神髓  作者简介:尹蕾(1983.3-)
课题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中国当代文学在俄语世界的译介模式研究,编号:SZ16188,课题组成员:白杨、白璐、张晶晶、刘翀、汪俊仙。  摘 要:译介中国当代文学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陆续推行的一系列重大文学译介项目中,俄罗斯均被列为首批译介国家之一,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对文化“软实力”作用的重视。以莫言作品为例
一杯火,自远古点燃后再没有熄灭。  火焰的胸怀总是在自然界中传颂。  而那漫山遍野的小草,依赖着岩石宽阔的神经。  阳光普照大地,水的灵魂舞动手中玫瑰,  森林唱着抒情的歌。  一杯火的温度,不足以把石头焐热,  而石头并不娇贵,在冰冷的水中,石头报晓春天。  在冬季,我们总是埋怨气候不承担些什么,  轉过身去,却看见一些时令的东西在夸大其词。  一杯火并不能照耀整个宇宙,可你想过没有:  从杯中
摘 要:《洛丽塔》小说主人公的“洛丽塔情结”的成因是多元的,包括主人公的成长环境、日常生活、爱情经历等。书中的“洛丽塔情结”不是简单等同于精神病学上的“恋童癖”,“洛丽塔情结”不是一种心理变态,恰恰是主人公对于美好的追求和象征。由于《百年孤独》中的人物奥雷良诺与雷梅苔丝的爱情,与本书主人公亨伯特与洛丽塔的相处存在相似之处,奥雷良诺的心理、行为将用以佐证亨伯特的“洛丽塔情结”的内涵和成因。  关键词
摘 要: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尤其是文学翻译,除了要准确把握原语所表达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要充分注意到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有的特点,而以某种语言为表达工具的文学,也很依赖这些特点形成自己独有的魅力。因此在文学翻译中,除了要准确把握字面意思,还需格外注意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便在将原语翻译为目的语时尽量减少对其文学美感的破坏。本文以日本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
摘 要:岛木健作在小说《黎明》中向我们展示了部落民在各方面所受的歧视及所处的悲惨境地,对当时的部落歧视表达了强烈的抗议。他在小说中统一性地把握农民运动与水平社运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先进性。通过小说结尾处熊吉的呼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觉醒了的部落民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并通过题名“黎明”告诉我们,只有当被压迫者自觉到自己的权利并起来战斗时,农民组合运动,甚至可以说日本农民、日本无产阶级的黎明才有可
摘 要:莫言的长篇小说《蛙》,描述了在双重身份下姑姑跌宕起伏的一生,一种是乡村妇科医生,一生中亲自接生的婴儿将近万名,人称“活菩萨”、“送子娘娘”;另一种是铁腕推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称“活阎王”。同时在其中也通过生动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姑姑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爱情悲剧。  关键词:莫言;《蛙》;姑姑;爱情悲剧  作者简介:李想(1993-),女,汉族,吉林珲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