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中美关系的一次浓缩场景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q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家宝总理访美前——
  鲍威尔:“中美关系现在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钱其琛:“中美关系还应该更好。”
   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美国得克萨斯州将会有它的历史地位。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都访问过这个位于美国南部的大州。今年11月初,以中国国务院前副总理钱其琛同志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又来到得州访问并参加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举行的“中美关系:过去、现在、未来”会议。
  参加会议开幕式的达2500人。美国前总统布什亲自主持。他说,中美关系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的领导人都清楚这一关系的重要性,因此不断地推进双方关系的发展。他特别提了一句:“现任美国总统是非常重视中美关系的,对这位总统我是很了解的。”这句话引来了全场的笑声和掌声。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专程从华盛顿飞来参加会议。在长达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中,鲍威尔称“中美关系现在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他用许多具体的事例来回顾和描述两国关系的发展。他说道,他本人第一次访问中国是1973年,当时只是一名年轻的陆军中校;而现任的美国总统布什第一次访问中国是1975年,是去探望在北京任联络处主任的老布什夫妇,他在中国停留了6个星期,并在北京的父母处庆祝了自己的29岁生日。鲍威尔形容那是“乒乓外交的年代,是把大熊猫当使者的年代,是令人兴奋的年代”,经历了日后的风雨曲折之后,“中美关系现在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钱其琛用英语发表了演讲。他对鲍威尔所说的“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表示同意,但他说可以再加一句:“中美关系还应该更好。”他还说,即使是最乐观的人在32年前也想像不到中美今天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应邀参加会议的中美双方成员从各自的领域阐述了这种广度和深度,还用大量的事例说明,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曾在中美关系中做过破冰之旅的基辛格博士说,回想当年,真是不可思议。中国当时没有多少外交官在国外,美国对中国也是一点也不了解,双方没有贸易往来,没有旅游往来,没有留学生交流。但这反倒没有包袱了,什么也不知道反而能谈起来。他还充满感情地回忆了与周恩来总理相处的岁月。得州农工大学名誉教授、年届90高龄的美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诺曼·博洛格向与会的中美两国的年轻一代介绍了他和中国的农业科学家几十年来愉快合作的感人故事。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告诉大家,他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之一是,让人们真正理解中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在闭幕晚宴上,得州农工大学50名男大学生统一服装,整齐列队,高唱中美两国国歌。听着他们用标准的汉语普通话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时,真难以相信他们实际上并不懂中文。据说在排练时,有人好心地建议,用录音带来代替,免得出错。但是这些美国大学生拒绝了。他们表示,要用自己的真实声音来唱好中国国歌,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学好《义勇军进行曲》。他们成功了,而且用铿锵有力的歌声将整个会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我参加过的多次中美关系研讨会中,这次会议的整体气氛、议题设计、报告水平是最好的一次。人们从这次会议上看到了中美关系的一个全景。不少历史的当事人亲临现场,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再现中美两国在过去的32年中走过的风雨历程。回顾历史,有一条主线是明晰的,那就是中美关系一直在向前发展。有曲折,但没有倒退;有困难,但总能在“祸兮福所依”这么一种轨迹上化解。中美两国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但是都没有在两国关系的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可见,在国际关系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并不是各自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而是对利益的判断和追求。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国的利益交叉点正在增多。
  中美关系发展中还有一个呈规律性的现象,即每当两国关系向前发展时,台湾岛内的一股政治势力便要出来兴风作浪,企图破坏中美关系的稳定。在这次会议上,美国不少有识之士表示,他们已从这股势力的表演中,越来越看清一些人的本质。在9.11之后美国将全球反恐列为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之际,美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稳定的东亚。如在这一基本判断上失误,图小利,坏大局,则肯定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机会经历一些浓缩了的场景。在这种浓缩的场景中,历史与现状,偶然与必然,静与动,人与事,都会在某一个大事件上汇合。这个大事件会使所有的参与者都感受到身在其中的意义,感受到历史力量的不可抗拒,感受到自身的力量与群体的力量,在增强自信的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在国际大舞台上,这种浓缩场景的出现率还是相当高的,参与其中,是一次丰富的精神享受。
其他文献
台湾问题和朝核问题都可能成为引发突发事件的导火线。     潜伏的挑战很可能会马上浮现     张沱生 中美关系在面临机遇的时候也仍然面对挑战,虽然这些挑战近两年处在潜伏或不那么突出的状态,但仍可能重新浮现出来。这也是描述中美关系现状不能忽略的一个方面。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朝核问题。这个问题现在是双方很大的一个合作点,是一个机遇。但是谁也不能说六方会谈一定会成功,现在很多人担心六方会
期刊
  
期刊
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及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危机事件,聚焦了后冷战时期蓄之已久的各种问题,国际社会各个行为体、特别是欧美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格局、实力对比、利益权衡等方面的矛盾争斗不仅尽浮水面、清晰可见,而且全面爆发、影响深远。19世纪欧洲列强之间盛行的那种传统的强权政治、大国对垒、均势外交等铺天盖地而来,使20世纪才刚刚发展起来的单薄的多边外交不堪重负、几近夭折。  伊拉克危机对国际关
期刊
伊斯坦布尔连环爆炸案让人们再度关注土耳其这个独特的国家。  土耳其的独特在于,它是伊斯兰国家里面一个最世俗、最开放的国家,一个发祥于东方、地跨欧亚大陆、想加入欧盟又追随美国的国家,一个与以色列关系“暧昧”又与中东阿拉伯国家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恐怖分子将目光投向土耳其,追根溯源,与它的这些独特性有关。  ———主持人手记  11月15日,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两座犹太会堂被炸,建筑严重受损,
期刊
11月20日~21日,由17个中东欧国家组成的“中欧倡议国组织”?穴CEI?雪领导人在波兰举行了欧盟扩大前的最后一次峰会。东道主波兰借此峰会向欧盟制宪中已定的主基调发起猛烈的攻击。  那么,波兰何以尚未入盟就大唱反调?这主要是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在波兰看来,今年6月13日出笼的欧盟宪法草案,在表决机制上“存在缺陷”,将对波兰的国家利益造成危害。   欧盟的表决机制一直是一个风波不断的问题。作为欧盟
期刊
马立诚和时殷弘关于中日关系的文章为什么会在日本反应这么强烈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中日恢复邦交已经31年了,我认为中日友好关系在建交后没有多大的发展和改善,应该说是在原地踏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依赖的程度越来越深,但是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关系却越来越远了。  从日本方面来看,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政治改革又没有新的突破,整个社会弥
期刊
2003年1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防扩散政策和措施》白皮书,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外国主要媒体认为,白皮书详述了中国关于防扩散的基本立场、管理机制和措施,使中国政府在这一重要和敏感领域的行为更具透明度和可信性。此举表明中国政府致力于防扩散的决心和诚意。本刊就发表防扩散白皮书有关问题采访了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刘结一先生。    问:《中国的防扩散政策和措施》白皮书发表的背景是什么
期刊
中美军事交流是中美两国关系中一个十分敏感同时又极端重要的领域。自2002年年初以来,中美双边军事交流持续升温,两军交往的层次和规模不断攀升。中美双边军事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从“撞机”冰冻期到恢复交流    2001年初小布什上台,美国鹰派势力大张,两个代表人物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分别出任正副国防部长,执掌了五角大楼的大权。拉氏上任伊始,即下令全面审查中美两军关系和克林顿政府时期美
期刊
编者按  同是鲍威尔,刚在巴拿马与陈水扁握过手,转身又在得克萨斯宣称“中美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究竟怎样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   现在来谈中美关系,可以说恰逢其时。因为近来一系列事态又在牵动中美关系的神经。贸易摩擦日益凸显,台湾陈水扁之流的“公投”闹剧又在考验着美国的立场。然而积极的事态也在不断涌现。以10月下旬国防部长曹刚川访问美国和我海军舰艇部队访问美军关岛基地为标志,中美军事交流步伐加快
期刊
今年,中美间的经贸摩擦此起彼伏。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真正让人担忧的,是这个问题背后扎扎实实存在着的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力量,即使有时这种力量并不由政府主导。2003年,中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并被有些人用来论证“不公平竞争”、美国工人的失业以及制造业的衰落等问题。一时间,似乎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这只筐子里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但在这些错位的因果关系背后,一个“难于启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