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创建和谐、人文的社会主义社会,图书馆通过开展大众阅读指导工作,扶持弱势群体,促进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公共教育,提升全民素质。
关键词:大众阅读;弱势群体;公共教育;全民素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本质内涵之一就是体现社会公正、公平,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共享社会成果。我们中国的人口数量远远超于世界其它的国家,全民素质的参差不齐是必然的,再加上地域的贫富差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和城镇贫困家庭来说,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而家庭负担系数却偏高。据统计,80%的收入用于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而文化教育的支出只占了1.26%。因为贫困为保证最低的生活要求,对其本人、家庭、子女应享受的文化教育支出的费用大大缩减,常此以往社会形成一个新的低知识结构层。因此对我国倡导的“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形成了很大的阻碍层。
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在精神、思想、环境和导向等领域具有的独特影响力。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之一,担负着提高整个城市精神水平的重要任务。它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离开文化的发展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类发展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要不断扩大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在搞好传统的服务工作的基础上,要深入发掘自身的服务潜能,才能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全民整体素质,实现公共教育。
1.推广大众阅读,实现公共教育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且要相应提高人自身的各种素质。而且,这个社会不是少数人的和谐社会,而是全体人民都能劳动其中,享受其中的和谐社会。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提高文化素养的最好手段就是阅读,阅读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阅读风气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风和道德风气。全民参与的阅读活动对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对国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结合社会需求及个人潜质,对国民进行专门的科学文化教育,同时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提高公民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大众阅读关系到个人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人人学习、终身学习是21世纪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这也与和谐社会的宗旨不谋而合。图书馆应承担起大众阅读的推广职责,通过大众阅读的途径改善国民的认知结构,促进人的发展,乃至改变整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其蕴藏的人类文明成果,引导大众形成阅读的习惯,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2.图书馆是大众阅读的主导力量
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决定了图书馆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对信息的客观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终身学习的场所,而阅读就是一种终身行为。
图书馆有四种类型:国家、公共、学校以及专业图书馆;而且从城市到乡镇,还设有分级图书馆。纵横两条体系使得为最大范围内的读者创造阅读条件、从而使开展大众阅读指导成为可能。阅读指导本就是图书馆的职能之一,图书馆的公共性、公益性决定了大众阅读只能由图书馆来担当主导力量,而大众阅读指导只是强化了图书馆原有的科学教育职能。
3.图书馆如何开展大众阅读
3.1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全民阅读
大众阅读指导面对的读者是全体国民,责任大、问题多,单凭图书馆一己之力是难以顺利开展并长久坚持的。图书馆要联合其它相关社会力量,共同承担培养全民阅读意识和引导大众阅读行为的责任。可借鉴“政府倡导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强势媒体推动。“专业机构运作”的“广东模式”,形成全民阅读活动的机制,有计划的开展阅读活动。同时,组织读书活动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活动等,针对当前国家的政治经济大事,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同读一本书,共享读书乐”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3.2加强数字化建设,引导网络阅读
在电子媒介与网络成为民众生活重心的后现代社会里,图书馆应加快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增加电子资源的采购,积极参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功能,适时创新读书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式。如开展网上读书活动,可通过举办网上征文、网上知识竞赛、网上论坛、网上读书交流等形式。同时加强网上阅读指导,多推荐优秀的网站和电子报刊。
3.3重视家庭阅读
家庭阅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的历史,家庭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和打造阅读基础的摇篮。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儿童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家庭阅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重视家庭阅读,将阅读融人到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当中。图书馆可通过办理家庭借书证,一家一证,方便家庭成员共去图书馆阅读,养成全家喜爱阅读的习惯。同时,开展家庭藏书评比活动等,营造家庭阅读环境和氛围,打造“书香家庭”,以点带面,推动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
3.4开展导读工作,重视儿童阅读
图书馆要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阅读目标,不同的主题,编制不同的导读目录,积极开展阅读指导,培养民众的阅读意识、指导民众的阅读方法、提高民众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阅读指导服务理应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之一。读书活动要向未成年人倾斜,要推广儿童早期阅读理念。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培养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源头上解决阅读推广的问题。同时要重视儿童服务的研究与各种教学活动的结合。
对于我们整个中国来说,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国民远离阅读,精神世界呈现“荒漠化”,尤其是31—60岁的市民利用图书馆的人数仅占20%,这一部分人承担着地方经济建设及家庭,尤其是下一代的教育任务。所以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让市民参与读书势在必行。图书馆要扩大现实读者队伍,使潜在读者转化为现实读者。图书馆要为广大读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可以设立“读者读书咨询中心”,常年为各层次读者解答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读者加以引导.成立“爱书读者协会”,从中培养阅读兴趣。掌握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开展各种有益的读书活动,如:知识竞赛、书展、讲座等,实行图书馆——社会——家庭学习的新模式。
4.关心和扶持弱势群体
4.1鼓励弱势群体增强自身的能力,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目前,在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城镇弱势群体——城镇的贫困人口及靠政府低保生活者、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的失业者和半失业者、无业者;农村弱势群体一—贫困地区的农民和贫困的农民、农村的“五保户”、农村的辍学者及在校的贫困生;特殊的弱势群体一—介于城镇弱势群体和农村弱势群体之间的进城农民工、流动适龄儿童以及失地农民、流浪人群、劳教释放人员、罪犯子女以及老、弱、伤、病、残以及遭受天灾人祸的人群等。他们的共同特征主要是经济收人低于社会人均收人水平;生活质量较低;心理压力大;对前途悲观;能力、素质较差等。关心和支持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努力,更加需要弱势群体自身的努力去争取,只有弱势群体自身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作为图书馆,要加强信息宣传的广泛性,通过各种宣传资料的分发与公共性讲座,使弱势群体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自身的弱势地位,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认识到改变弱势的关键靠自己,要改变择业观念,树立自尊、自强、自救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向上;要树立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培养主动参与市场的竞争欲望,改变因经济生活水平较差而形成的郁闷、自我封闭的心理状况。
4.2服务农民工
有关资料表明,全国进城的农民工已达1.2亿,每年又有1500万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十年将有2亿农民进城就业。农民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享受城市现代文明成果与公共文化设施是理所应当的。作为现代文明重要成果的公共图书馆在实践面向大众的人文关怀中,自不待言地应把农民工群体纳入自己的工作视野,为其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使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大责任,是人民享受终身教育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许多事实证明,免费教育功能和“有教无类”的理念,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值得信赖的坚强后盾。
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的宝库,这里有人们所需的图书和信息,对求知者来说非常重要。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应开辟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朋友提供各种快捷,便利的服务,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特殊要求,简化他们的借阅手续,乃至上门服务等,让农民工朋友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给他们平等获取知识的机会。
公共图书馆可以开设以下服务方式:
(1)在公共图书馆内专门开辟农民工读者专区。其内集中农民工读者的主要阅读资源,包括各类型农民工读者所可能需求的书、刊、报等,实行借、阅合一。同时还可以配备培训教室,作为农民工各类培训之用。
(2)在农民工聚居的地方,设立农民工分馆。这样,既可以节约农民工读者的时间,还为其节约了交通费用,为农民工读者提供了不少便利。
(3)在读者证的办理上,可以到民工聚集的单位现场办理,也可以由民工聚集的所在单位统一办理;在费用的收取上,可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4)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根据农民工群体的特点,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和疑难问题,举办一系列讲座、报告会,还可邀请工会、劳动、工商、法律、医疗等部门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他们及时了解时事和动态,知识和信息。
4.3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为弱势群体服务工作
弱势群体既然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首先我们必须为其建立专门的馆藏、设施等相关资源,提供专门的适应他们的服务,消除他们对于图书馆利用的不适应.其次低收入也是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最大束缚,
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图书价格大幅度增长,而且目前电子书刊价格更高,如广泛使用的网络期刊,一次使用除须付计时费、网络管理费、数据库费、打印费外还须另加远程通讯费,这是他们无法承担的.为减轻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进行免费服务,这对我们捉襟见肘的图书馆事业来说难度更大.另外,图书馆目前普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为弱势群体特别是生理性弱势群体服务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因此,我们必须依靠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图书馆为基地,与当地的民政、劳动、成教、科技以及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公司企业等联起手来,发挥各自所长,互相协作,无偿地为弱势群体进行知识援助,这样才能使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这项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加强馆员为弱势群体服务意识的培养
在一个称职的图书馆员心目中,任何一个社会层面的读者,无论其职位高低,贵贱贫富,都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和“上帝”,对于农民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读者群,我们不但不应忽视,而且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掌握其对信息的特殊需求,为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帮助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这是我们每一个图书管理员应该建立的思想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图书馆是最基层的文化发展的基石,它通过向全国各层次人民公平,公正的输送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营造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公共教育,有效提升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栗晖.强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甘肃农业,2006(10).
[2]郑琳.国民阅读带给我们的思考,怀化学院学报,2010(3).
[3]王涛.公共图书馆拓展社区服务的思考,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10).
[4]马桂花,服务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7).
关键词:大众阅读;弱势群体;公共教育;全民素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本质内涵之一就是体现社会公正、公平,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共享社会成果。我们中国的人口数量远远超于世界其它的国家,全民素质的参差不齐是必然的,再加上地域的贫富差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和城镇贫困家庭来说,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而家庭负担系数却偏高。据统计,80%的收入用于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而文化教育的支出只占了1.26%。因为贫困为保证最低的生活要求,对其本人、家庭、子女应享受的文化教育支出的费用大大缩减,常此以往社会形成一个新的低知识结构层。因此对我国倡导的“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形成了很大的阻碍层。
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在精神、思想、环境和导向等领域具有的独特影响力。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之一,担负着提高整个城市精神水平的重要任务。它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离开文化的发展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类发展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要不断扩大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在搞好传统的服务工作的基础上,要深入发掘自身的服务潜能,才能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全民整体素质,实现公共教育。
1.推广大众阅读,实现公共教育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且要相应提高人自身的各种素质。而且,这个社会不是少数人的和谐社会,而是全体人民都能劳动其中,享受其中的和谐社会。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提高文化素养的最好手段就是阅读,阅读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阅读风气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风和道德风气。全民参与的阅读活动对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对国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结合社会需求及个人潜质,对国民进行专门的科学文化教育,同时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提高公民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大众阅读关系到个人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人人学习、终身学习是21世纪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这也与和谐社会的宗旨不谋而合。图书馆应承担起大众阅读的推广职责,通过大众阅读的途径改善国民的认知结构,促进人的发展,乃至改变整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其蕴藏的人类文明成果,引导大众形成阅读的习惯,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2.图书馆是大众阅读的主导力量
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决定了图书馆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对信息的客观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终身学习的场所,而阅读就是一种终身行为。
图书馆有四种类型:国家、公共、学校以及专业图书馆;而且从城市到乡镇,还设有分级图书馆。纵横两条体系使得为最大范围内的读者创造阅读条件、从而使开展大众阅读指导成为可能。阅读指导本就是图书馆的职能之一,图书馆的公共性、公益性决定了大众阅读只能由图书馆来担当主导力量,而大众阅读指导只是强化了图书馆原有的科学教育职能。
3.图书馆如何开展大众阅读
3.1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全民阅读
大众阅读指导面对的读者是全体国民,责任大、问题多,单凭图书馆一己之力是难以顺利开展并长久坚持的。图书馆要联合其它相关社会力量,共同承担培养全民阅读意识和引导大众阅读行为的责任。可借鉴“政府倡导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强势媒体推动。“专业机构运作”的“广东模式”,形成全民阅读活动的机制,有计划的开展阅读活动。同时,组织读书活动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活动等,针对当前国家的政治经济大事,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同读一本书,共享读书乐”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3.2加强数字化建设,引导网络阅读
在电子媒介与网络成为民众生活重心的后现代社会里,图书馆应加快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增加电子资源的采购,积极参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功能,适时创新读书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式。如开展网上读书活动,可通过举办网上征文、网上知识竞赛、网上论坛、网上读书交流等形式。同时加强网上阅读指导,多推荐优秀的网站和电子报刊。
3.3重视家庭阅读
家庭阅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的历史,家庭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和打造阅读基础的摇篮。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儿童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家庭阅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重视家庭阅读,将阅读融人到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当中。图书馆可通过办理家庭借书证,一家一证,方便家庭成员共去图书馆阅读,养成全家喜爱阅读的习惯。同时,开展家庭藏书评比活动等,营造家庭阅读环境和氛围,打造“书香家庭”,以点带面,推动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
3.4开展导读工作,重视儿童阅读
图书馆要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阅读目标,不同的主题,编制不同的导读目录,积极开展阅读指导,培养民众的阅读意识、指导民众的阅读方法、提高民众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阅读指导服务理应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之一。读书活动要向未成年人倾斜,要推广儿童早期阅读理念。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培养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源头上解决阅读推广的问题。同时要重视儿童服务的研究与各种教学活动的结合。
对于我们整个中国来说,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国民远离阅读,精神世界呈现“荒漠化”,尤其是31—60岁的市民利用图书馆的人数仅占20%,这一部分人承担着地方经济建设及家庭,尤其是下一代的教育任务。所以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让市民参与读书势在必行。图书馆要扩大现实读者队伍,使潜在读者转化为现实读者。图书馆要为广大读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可以设立“读者读书咨询中心”,常年为各层次读者解答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读者加以引导.成立“爱书读者协会”,从中培养阅读兴趣。掌握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开展各种有益的读书活动,如:知识竞赛、书展、讲座等,实行图书馆——社会——家庭学习的新模式。
4.关心和扶持弱势群体
4.1鼓励弱势群体增强自身的能力,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目前,在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城镇弱势群体——城镇的贫困人口及靠政府低保生活者、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的失业者和半失业者、无业者;农村弱势群体一—贫困地区的农民和贫困的农民、农村的“五保户”、农村的辍学者及在校的贫困生;特殊的弱势群体一—介于城镇弱势群体和农村弱势群体之间的进城农民工、流动适龄儿童以及失地农民、流浪人群、劳教释放人员、罪犯子女以及老、弱、伤、病、残以及遭受天灾人祸的人群等。他们的共同特征主要是经济收人低于社会人均收人水平;生活质量较低;心理压力大;对前途悲观;能力、素质较差等。关心和支持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努力,更加需要弱势群体自身的努力去争取,只有弱势群体自身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作为图书馆,要加强信息宣传的广泛性,通过各种宣传资料的分发与公共性讲座,使弱势群体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自身的弱势地位,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认识到改变弱势的关键靠自己,要改变择业观念,树立自尊、自强、自救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向上;要树立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培养主动参与市场的竞争欲望,改变因经济生活水平较差而形成的郁闷、自我封闭的心理状况。
4.2服务农民工
有关资料表明,全国进城的农民工已达1.2亿,每年又有1500万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十年将有2亿农民进城就业。农民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享受城市现代文明成果与公共文化设施是理所应当的。作为现代文明重要成果的公共图书馆在实践面向大众的人文关怀中,自不待言地应把农民工群体纳入自己的工作视野,为其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使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大责任,是人民享受终身教育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许多事实证明,免费教育功能和“有教无类”的理念,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值得信赖的坚强后盾。
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的宝库,这里有人们所需的图书和信息,对求知者来说非常重要。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应开辟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朋友提供各种快捷,便利的服务,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特殊要求,简化他们的借阅手续,乃至上门服务等,让农民工朋友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给他们平等获取知识的机会。
公共图书馆可以开设以下服务方式:
(1)在公共图书馆内专门开辟农民工读者专区。其内集中农民工读者的主要阅读资源,包括各类型农民工读者所可能需求的书、刊、报等,实行借、阅合一。同时还可以配备培训教室,作为农民工各类培训之用。
(2)在农民工聚居的地方,设立农民工分馆。这样,既可以节约农民工读者的时间,还为其节约了交通费用,为农民工读者提供了不少便利。
(3)在读者证的办理上,可以到民工聚集的单位现场办理,也可以由民工聚集的所在单位统一办理;在费用的收取上,可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4)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根据农民工群体的特点,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和疑难问题,举办一系列讲座、报告会,还可邀请工会、劳动、工商、法律、医疗等部门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他们及时了解时事和动态,知识和信息。
4.3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为弱势群体服务工作
弱势群体既然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首先我们必须为其建立专门的馆藏、设施等相关资源,提供专门的适应他们的服务,消除他们对于图书馆利用的不适应.其次低收入也是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最大束缚,
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图书价格大幅度增长,而且目前电子书刊价格更高,如广泛使用的网络期刊,一次使用除须付计时费、网络管理费、数据库费、打印费外还须另加远程通讯费,这是他们无法承担的.为减轻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进行免费服务,这对我们捉襟见肘的图书馆事业来说难度更大.另外,图书馆目前普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为弱势群体特别是生理性弱势群体服务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因此,我们必须依靠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图书馆为基地,与当地的民政、劳动、成教、科技以及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公司企业等联起手来,发挥各自所长,互相协作,无偿地为弱势群体进行知识援助,这样才能使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这项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加强馆员为弱势群体服务意识的培养
在一个称职的图书馆员心目中,任何一个社会层面的读者,无论其职位高低,贵贱贫富,都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和“上帝”,对于农民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读者群,我们不但不应忽视,而且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掌握其对信息的特殊需求,为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帮助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这是我们每一个图书管理员应该建立的思想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图书馆是最基层的文化发展的基石,它通过向全国各层次人民公平,公正的输送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营造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公共教育,有效提升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栗晖.强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甘肃农业,2006(10).
[2]郑琳.国民阅读带给我们的思考,怀化学院学报,2010(3).
[3]王涛.公共图书馆拓展社区服务的思考,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10).
[4]马桂花,服务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