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作为科学学习中心环节的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这几个过程。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实验探究时气氛很好,但一旦进行表达交流时往往成了部分学生甚至是个别学生交流的天地,更多的学生是保持沉默的。而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他们表达交流积极性也进入了“冰川期”,这种现象引起了我对如何促进高年级学生有效交流的思考。针对现象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尝试与探讨,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高年级学生有效交流。
一、把握好切入点,使学生想交流
学生的交流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和现有认识基础上的,而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基础各不相同。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两三年的科学后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与知识建构,准确把握好学生交流的切入点决定着交流活动是否能有效地开展。
1.寻找“共同话题”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交流基础与交流能力,他们的交流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交流中拥有共同话题,产生共鸣。如我在教学《做酸奶》一课时,因为在课前我已布置学生回去尝试做酸奶,所以我第一次与学生交流时就问学生:“你们的酸奶做的怎么样?”在交流时做了酸奶的学生回答多为“比较酸”“比较甜”等一些简单的话语,而没做酸奶的则是三缄其口。但在第二次与学生交流时,我先让学生品尝了我做的酸奶,让他们与自己做的酸奶味道比照后发表一些评价,同时我还介绍了自己做酸奶的具体做法,这样一来与学生就做酸奶产生了共同的话题,即使是没做酸奶也能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听出些端倪,忍不住地“插嘴”。
2.给予必要的“刺激”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好奇心不再表现得那么直白,体现出了一些含蓄性。把握住学生的好奇点,给予必要的“刺激”来引发学生内心的“矛盾”,从而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达到有效交流的效果。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我尝试了用验电球来“刺激”学生进行导入。先让学生猜测一个人接触两个接点会怎样?两个人呢?全班人呢?接着让学生逐个地见证了人体接入电路中验电球时亮时灭。他们经历了由担心害怕→意外→兴奋的过程,他们除了很快发现了人体是导体外,还认识到电路中灯不亮肯定是有原因的,这就为他们接下来检验身边哪些物体是导体与绝缘体,为什么有些预测与实际不符提供了判断的经验,他们的交流就更有依据可行了。
二、尊重为先,使学生敢交流
1.尊重学生的人格
高年级学生心智日渐成熟,要求被尊重、重视的意识增强,我们不妨顺着学生的心理要求向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学习,多与学生“商量、商量”。
2.尊重学生的想法
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都极为敏感,又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因此他们的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变化无常和严重失衡的状态之中。在一次与学生的课外谈话中,我了解到即使教师以“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再好,如果不懂得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真情实感,依然是跨不过与学生之间的鸿沟的。
三、支持求异,使学生乐交流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独立意识日趋强烈,特别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讨厌成人把他们仍当作不懂事的小孩看待,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求知欲虽旺,但不持久,且易转移兴趣;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但其批判的行为常常又是盲目的。正因为具有这样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中表现的想法或行为常常与众不同,所以支持他们“求异”可以促进他们乐于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四、多种方式,使学生善交流
高年级学生情感不再浅显、外露,不会像低年级学生那样走到老师面前有话直说,但并不表示他们没有交流及宣泄的需要。所以提供多样、合适的交流方式供学生自由选择,才能促进他们深入的交流,善于交流。
1.语言交流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用语言交流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在交流中学会正确地与他人沟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分享,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自己思维能力的提高。这种交流方式比较适合于外向型的学生,他们善于言谈,交流的效果会很明显。
2.文字交流
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比较突出,可以让他们通过文字的形式(书信、观察日记、科学小论文等)将交流的内容呈现出来。
3.图片交流
高年级学生的绘画能力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想象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所以对于一些问题或现象用语言和文字都难以表达清楚时,可以建议他们用简笔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交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网络交流
时代发展了,网络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资料、图片等堪比百科全书,方便、快捷,也不比其他的交流手段逊色。在学生的学习空间里不可能忽视它的存在。但是他们求知欲高、好奇心强,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在采用这种方式交流时应该要为学生明确交流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有效的交流。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白云小学)
一、把握好切入点,使学生想交流
学生的交流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和现有认识基础上的,而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基础各不相同。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两三年的科学后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与知识建构,准确把握好学生交流的切入点决定着交流活动是否能有效地开展。
1.寻找“共同话题”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交流基础与交流能力,他们的交流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交流中拥有共同话题,产生共鸣。如我在教学《做酸奶》一课时,因为在课前我已布置学生回去尝试做酸奶,所以我第一次与学生交流时就问学生:“你们的酸奶做的怎么样?”在交流时做了酸奶的学生回答多为“比较酸”“比较甜”等一些简单的话语,而没做酸奶的则是三缄其口。但在第二次与学生交流时,我先让学生品尝了我做的酸奶,让他们与自己做的酸奶味道比照后发表一些评价,同时我还介绍了自己做酸奶的具体做法,这样一来与学生就做酸奶产生了共同的话题,即使是没做酸奶也能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听出些端倪,忍不住地“插嘴”。
2.给予必要的“刺激”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好奇心不再表现得那么直白,体现出了一些含蓄性。把握住学生的好奇点,给予必要的“刺激”来引发学生内心的“矛盾”,从而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达到有效交流的效果。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我尝试了用验电球来“刺激”学生进行导入。先让学生猜测一个人接触两个接点会怎样?两个人呢?全班人呢?接着让学生逐个地见证了人体接入电路中验电球时亮时灭。他们经历了由担心害怕→意外→兴奋的过程,他们除了很快发现了人体是导体外,还认识到电路中灯不亮肯定是有原因的,这就为他们接下来检验身边哪些物体是导体与绝缘体,为什么有些预测与实际不符提供了判断的经验,他们的交流就更有依据可行了。
二、尊重为先,使学生敢交流
1.尊重学生的人格
高年级学生心智日渐成熟,要求被尊重、重视的意识增强,我们不妨顺着学生的心理要求向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学习,多与学生“商量、商量”。
2.尊重学生的想法
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都极为敏感,又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因此他们的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变化无常和严重失衡的状态之中。在一次与学生的课外谈话中,我了解到即使教师以“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再好,如果不懂得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真情实感,依然是跨不过与学生之间的鸿沟的。
三、支持求异,使学生乐交流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独立意识日趋强烈,特别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讨厌成人把他们仍当作不懂事的小孩看待,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求知欲虽旺,但不持久,且易转移兴趣;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但其批判的行为常常又是盲目的。正因为具有这样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中表现的想法或行为常常与众不同,所以支持他们“求异”可以促进他们乐于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四、多种方式,使学生善交流
高年级学生情感不再浅显、外露,不会像低年级学生那样走到老师面前有话直说,但并不表示他们没有交流及宣泄的需要。所以提供多样、合适的交流方式供学生自由选择,才能促进他们深入的交流,善于交流。
1.语言交流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用语言交流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在交流中学会正确地与他人沟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分享,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自己思维能力的提高。这种交流方式比较适合于外向型的学生,他们善于言谈,交流的效果会很明显。
2.文字交流
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比较突出,可以让他们通过文字的形式(书信、观察日记、科学小论文等)将交流的内容呈现出来。
3.图片交流
高年级学生的绘画能力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想象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所以对于一些问题或现象用语言和文字都难以表达清楚时,可以建议他们用简笔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交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网络交流
时代发展了,网络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资料、图片等堪比百科全书,方便、快捷,也不比其他的交流手段逊色。在学生的学习空间里不可能忽视它的存在。但是他们求知欲高、好奇心强,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在采用这种方式交流时应该要为学生明确交流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有效的交流。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白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