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我院精神科临床药物的应用状况,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不断提高用药质量,促进临床精神科用药更合理,更安全。对我院精神科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抗精神病药的用药存在常规习惯用药,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因此,临床治疗应合理选择用药,遵循剂量合理、疗程规范、缓慢加减药量、慎重换药、定期复查的原则。
关键词:精神科;合理用药;抗精神病药物
合理选择用药种类就是最大限度改善精神病人精神症状的有效手段,现代医学促使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品种不断发展,病人可选择的范围增大,治疗机会增多,但是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逐渐增多。本文对我院精神科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讨论精神科用药的不合理情况,旨在探讨精神科临床如何合理选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住院患者的病历,参考《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按照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丛书》的要求,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2.结果
共抽查病历186份,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2.1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不合理
抽查186份病历中,2联用药病历为102份,2联用药率达到了54.83%,单一用药病历61份,用药仅为32.7%,其余为3联或四联用药,药物联合应用率较高。而且出现了没有联合用药指征而联合用药治疗的情况。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尽量单一用药,以便于判断此药物的疗效,并观察起不良反应,可根据患者用药后的疗效或出现的副反应逐个试用以至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联合用药虽然可以增加药效,但相应的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某些治疗作用不但得不到加强,而且影响治疗,利少弊多。只有在长期足量的单一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或出现明显的联合用药指征时,才选用联合用药治疗。
2.2药物选用不合理
目前,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采取合并两种精神药物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在联合用药方面,药物的选择仍有不合理性。如氟哌啶醇+利培酮可能增加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而氯氮平与碳酸锂也可诱发严重的神经毒性,而氯氮平应慎用精神病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安坦则可导致前列腺肥大患者增加尿潴留的风险。本院抽查病历中因预防性使用安坦导致患者尿潴留。
2.3用药时间的不合理
抽查中,90%的患者疗程足够,但是仍然有 10%的患者因为在用药时间上存在不合理性。尤其对于急性患者,控制病情后,家属治疗愿望降低,急于出院,导致治疗疗程不够。由于抗精神病药物要10 天-14天才能在体内吸收起效。因此药物的疗效都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要维持治疗6-8周,连续服用3个月。此后根据病情调整药量,维持治疗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复发病人则需要更长一些。有极少部分家属因想快速的控制病情,在用药1-3天没有效果,便要求更换另一种药物治疗,应耐心向其说明,频繁更换药物不仅观察不到药物的疗效,而且会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
2.4药物治疗剂量不合理
精神科治疗要因人而异,视患者体质而采取个性化治疗。一般药物治疗应以中等剂量为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药量,因为小剂量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而突然大剂量用药不仅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还会诱发癫痫及迟发性运动障碍,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导致拒绝服药。而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其脏器功能老化下降,代谢功能差,导致血浆药物清除延缓,半衰期延长,药物浓度相对较高,加上老年人各个体质较弱,对不良反应耐受低因此应相应的下调剂量。
2.5替换药物使用不当
抽查病历中药物因药物停用换药速度过快引发患者躯体不适,肌肉强直震颤发生1例,因此,对替换用药患者要缓慢减药和加药,不能突然停药。对于换药的种类也应注意,如果应用氯丙嗪替代氯氮平治疗导致血钾降低,则不宜用氯丙嗪替换,因为氯丙嗪也可阻断钾外流,导致低钾血症。
2.6对合并症的用药不合理
抽查时发现对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躯体疾病时,大部分医生习惯性用药,未考虑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如磺酰脲类可以引起白细胞计数减少、粒细胞缺乏等,应慎与氯丙嗪、氯氮平等可使粒细胞减少的抗精神病药联用。二甲双胍联用吩噻嗪类、钙通道阻滞剂可使血糖上升。而奥氮平、氯氮平可加重血糖升高,对于此类患者应禁用。
2.7辅助用药使用不合理
抽查中发现病历中大量使用脑代谢药物,和细胞营养药物。有资料表明,使用脑代谢药物,和细胞营养药物患者疗效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状况慎重使用此类药品。
3.讨论
由于抗精神病药有一定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合理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物性震颤麻痹、急性肌张力障碍、药疹、以及血液及胃肠道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不仅达不到改善症状的效果,而且会加重病情。我们认为当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个体化用药,并且应深入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合理选择用药,遵循剂量合理、疗程规范、缓慢加减药量、慎重换药、定期复查的原则,力求做到经济、安全、有效且方便,单纯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喻东山,高振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2-161.
[2]龚智力.临床抗精神病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1):1140-1141.
[3]孙福刚,苏宝兰,王立楠.精神科223例住院患者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09)
[4]张建明,程呈斌.58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01)
关键词:精神科;合理用药;抗精神病药物
合理选择用药种类就是最大限度改善精神病人精神症状的有效手段,现代医学促使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品种不断发展,病人可选择的范围增大,治疗机会增多,但是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逐渐增多。本文对我院精神科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讨论精神科用药的不合理情况,旨在探讨精神科临床如何合理选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住院患者的病历,参考《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按照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丛书》的要求,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2.结果
共抽查病历186份,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2.1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不合理
抽查186份病历中,2联用药病历为102份,2联用药率达到了54.83%,单一用药病历61份,用药仅为32.7%,其余为3联或四联用药,药物联合应用率较高。而且出现了没有联合用药指征而联合用药治疗的情况。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尽量单一用药,以便于判断此药物的疗效,并观察起不良反应,可根据患者用药后的疗效或出现的副反应逐个试用以至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联合用药虽然可以增加药效,但相应的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某些治疗作用不但得不到加强,而且影响治疗,利少弊多。只有在长期足量的单一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或出现明显的联合用药指征时,才选用联合用药治疗。
2.2药物选用不合理
目前,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采取合并两种精神药物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在联合用药方面,药物的选择仍有不合理性。如氟哌啶醇+利培酮可能增加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而氯氮平与碳酸锂也可诱发严重的神经毒性,而氯氮平应慎用精神病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安坦则可导致前列腺肥大患者增加尿潴留的风险。本院抽查病历中因预防性使用安坦导致患者尿潴留。
2.3用药时间的不合理
抽查中,90%的患者疗程足够,但是仍然有 10%的患者因为在用药时间上存在不合理性。尤其对于急性患者,控制病情后,家属治疗愿望降低,急于出院,导致治疗疗程不够。由于抗精神病药物要10 天-14天才能在体内吸收起效。因此药物的疗效都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要维持治疗6-8周,连续服用3个月。此后根据病情调整药量,维持治疗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复发病人则需要更长一些。有极少部分家属因想快速的控制病情,在用药1-3天没有效果,便要求更换另一种药物治疗,应耐心向其说明,频繁更换药物不仅观察不到药物的疗效,而且会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
2.4药物治疗剂量不合理
精神科治疗要因人而异,视患者体质而采取个性化治疗。一般药物治疗应以中等剂量为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药量,因为小剂量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而突然大剂量用药不仅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还会诱发癫痫及迟发性运动障碍,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导致拒绝服药。而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其脏器功能老化下降,代谢功能差,导致血浆药物清除延缓,半衰期延长,药物浓度相对较高,加上老年人各个体质较弱,对不良反应耐受低因此应相应的下调剂量。
2.5替换药物使用不当
抽查病历中药物因药物停用换药速度过快引发患者躯体不适,肌肉强直震颤发生1例,因此,对替换用药患者要缓慢减药和加药,不能突然停药。对于换药的种类也应注意,如果应用氯丙嗪替代氯氮平治疗导致血钾降低,则不宜用氯丙嗪替换,因为氯丙嗪也可阻断钾外流,导致低钾血症。
2.6对合并症的用药不合理
抽查时发现对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躯体疾病时,大部分医生习惯性用药,未考虑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如磺酰脲类可以引起白细胞计数减少、粒细胞缺乏等,应慎与氯丙嗪、氯氮平等可使粒细胞减少的抗精神病药联用。二甲双胍联用吩噻嗪类、钙通道阻滞剂可使血糖上升。而奥氮平、氯氮平可加重血糖升高,对于此类患者应禁用。
2.7辅助用药使用不合理
抽查中发现病历中大量使用脑代谢药物,和细胞营养药物。有资料表明,使用脑代谢药物,和细胞营养药物患者疗效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状况慎重使用此类药品。
3.讨论
由于抗精神病药有一定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合理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物性震颤麻痹、急性肌张力障碍、药疹、以及血液及胃肠道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不仅达不到改善症状的效果,而且会加重病情。我们认为当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个体化用药,并且应深入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合理选择用药,遵循剂量合理、疗程规范、缓慢加减药量、慎重换药、定期复查的原则,力求做到经济、安全、有效且方便,单纯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喻东山,高振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2-161.
[2]龚智力.临床抗精神病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1):1140-1141.
[3]孙福刚,苏宝兰,王立楠.精神科223例住院患者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09)
[4]张建明,程呈斌.58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