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连云港赣榆县城西中学 222134)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14-01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秀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情感和良好民族习惯的综合,她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而不衰的精神保证,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打开现今中学语文课本,从春秋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战国时期屈原“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清代顾炎武的“生死一堆土,常有四海心”,到近代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直到现代的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滔海亦英雄”。……这些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精神资源。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从传统美德中吸取精养料,从加强传统道德入手,加强对学“做人”的训练,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水准。
1 制定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
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是感知的直观性和现象性,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寓传统美德于语文教学中,既不能像政治课通过理论的讲解直接向学生灌输,也不同于历史课本通过社会演变的描述向学生展示。它必需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学形象的再现、剖析,借助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联系,在独特的艺术享受中微熏渐染,使学生受到教育。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统筹安排,有侧重的选择德育内容和手段,找出德育内容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思想的最佳结合点,内化提炼,谙熟于心,对整册书乃至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要点进行总体设计,制定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和实施计划,力求连点成线,有浅入深,形成系统的思想教育体系,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2 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内容
2.1 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中华民族有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传统意识。它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气,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教材中不乏前人自强不息之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著《史记》:——这些无不展示了我们民族脊梁的铮铮铁骨。正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我们祖国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文明的民族尽艰难而衰亡。
2.2 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价值坐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父子股而忘家,兴修水利:诸葛亮“鞠躬精粹。”……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纳天地于胸怀之间。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者数不胜数,光耀千秋。他们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3 以情感人,微熏渐染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否则就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教育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发掘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运用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的巨大感染力,辅之以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与课文中的人物同体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照成强烈的情感效应,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传统美德的渗透性,而且增强了感染力。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优势,寓传统美德教育与语文教学之中,为学生“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打下坚实的品德、情感、意志的基础,这正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境界。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14-01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秀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情感和良好民族习惯的综合,她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而不衰的精神保证,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打开现今中学语文课本,从春秋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战国时期屈原“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清代顾炎武的“生死一堆土,常有四海心”,到近代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直到现代的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滔海亦英雄”。……这些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精神资源。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从传统美德中吸取精养料,从加强传统道德入手,加强对学“做人”的训练,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水准。
1 制定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
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是感知的直观性和现象性,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寓传统美德于语文教学中,既不能像政治课通过理论的讲解直接向学生灌输,也不同于历史课本通过社会演变的描述向学生展示。它必需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学形象的再现、剖析,借助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联系,在独特的艺术享受中微熏渐染,使学生受到教育。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统筹安排,有侧重的选择德育内容和手段,找出德育内容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思想的最佳结合点,内化提炼,谙熟于心,对整册书乃至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要点进行总体设计,制定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和实施计划,力求连点成线,有浅入深,形成系统的思想教育体系,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2 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内容
2.1 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中华民族有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传统意识。它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气,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教材中不乏前人自强不息之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著《史记》:——这些无不展示了我们民族脊梁的铮铮铁骨。正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我们祖国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文明的民族尽艰难而衰亡。
2.2 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价值坐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父子股而忘家,兴修水利:诸葛亮“鞠躬精粹。”……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纳天地于胸怀之间。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者数不胜数,光耀千秋。他们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3 以情感人,微熏渐染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否则就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教育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发掘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运用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的巨大感染力,辅之以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与课文中的人物同体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照成强烈的情感效应,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传统美德的渗透性,而且增强了感染力。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优势,寓传统美德教育与语文教学之中,为学生“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打下坚实的品德、情感、意志的基础,这正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