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
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是支持幼儿社会化发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平台,是影响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而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园所的文化内涵。
区域环境创设的整体性与个性化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
杜威说,“想要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自然也就跟着变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参与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发展基础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教师如何设置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域环境创设首先要主题明确,全园具有整体性。以幼儿园标志、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可以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制度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形象的符号,塑造出独特的幼儿园形象。幼儿园标识和吉祥物的应用,则能优化形象标识,更加充分地显示幼儿园的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
譬如说,秋季开学时,幼儿园整体设置一个共同的主题:“秋天多么美”或“金色·秋”,明确环境布置的基调色彩,如金黄色,统一材料投放的要求,如各种果实,营造丰收的意境。
再比如,春季开学时,可以设置主题“春·绿·美”,或者“春·梦”,以绿色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整体基调,材料投放则以各种动物模型和鲜花为主,使人如临春天的画卷中。
还比如,以迎新年为主题的环境创设,区域环境的基调宜以红色、黄色为主,体现中国特色,寓意喜庆、吉祥。
明确环境设置的主题,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有利于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给班级以展示自己的天地,渗透个性化色彩。一个园所内,每个平行年龄班组最好创设不同的区域环境,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是固定的、有限的,但具体到每个班级,教师的环境设置创意则可以是千变万化的、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充满生命力的。注重园所主题的一致性与教师个性的和谐统一,从不同角度满足幼儿的需要,开发孩子的潜能,真正让环境成为说话的教师。
区域环境创设中材料投放的学问
创设区域环境的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上手,好操作,能激发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的探索愿望。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以往所不知道的现象时,他们一般会很激动,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与自己同伴分享的愿望,尤其是当对方也在进行同样的事情时。儿童的这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不断促使幼儿对区域环境发生浓厚兴趣,积极介入环境并与之互动,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引发学习兴趣,解决各种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有的幼儿园以“环保”为办园理念,在材料的选取上,以绿色、环保为基本原则,提出“无胶幼儿园”的口号。孩子们在这样的区域里游戏,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理念的熏陶。
再例如,许多农村幼儿园发挥自身优势,主打“原生态”“大自然”概念,利用树桩、轮胎、原木等作为环境创设的材料,让幼儿在与“原生态”材料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上述两个案例,区域环境创设中材料的选用及投放,就彰显出园所的理念与文化。
打破班级界限,全园营造开放互动的共享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开放互动的环境,是指打破班级界限,不同班级的教师和不同班级的幼儿充分互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的环境。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积极互动,开放共享,作用不言而喻。
其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要注重社会化环境,可以设置“理发店”“食品店”“医院”“火车站”等模拟的社会化环境,不同年级和班级互动开放,让每个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以便将来适应社会。
其二,为幼儿提供更多互相学习的机会。共享区域,往往是在班与班之间的相邻空间,或在某一宽敞、特定的地点。在互动的、开放的共享区域中,幼儿能获得更多互相交往、互相学习的机会。这包括平行班之间的互动,大中小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互动,甚至园所与园所之间的互动,正是在这种不同层次的互动中,幼儿能够获得更好更快的学习和成长。
其三,有利于实现全园资源共享。共享区域突破了传统的区域活动仅限本班、活动材料专属本班幼儿的局限。不同班级投放的材料不同,共享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也能避免班与班之间投放材料的重复性。
其四,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主动选择、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幼儿园应该在课程表的设置中,专门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跨班结伴,感受不同班级的区域环境,让孩子体验更加多样化的区域活动。
当全园的区域都共享起来,每个孩子都能去操作、去感受时,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身心需要,而且也使全园幼儿扩大了交往范围,获得了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真正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在区域环境创设中,幼儿园全体教师需要充分运用科学理念,充分认识环境、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创设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区域环境,实现环境与幼儿的对话,让环境教育成为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教研室)
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是支持幼儿社会化发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平台,是影响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而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园所的文化内涵。
区域环境创设的整体性与个性化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
杜威说,“想要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自然也就跟着变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参与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发展基础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教师如何设置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域环境创设首先要主题明确,全园具有整体性。以幼儿园标志、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可以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制度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形象的符号,塑造出独特的幼儿园形象。幼儿园标识和吉祥物的应用,则能优化形象标识,更加充分地显示幼儿园的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
譬如说,秋季开学时,幼儿园整体设置一个共同的主题:“秋天多么美”或“金色·秋”,明确环境布置的基调色彩,如金黄色,统一材料投放的要求,如各种果实,营造丰收的意境。
再比如,春季开学时,可以设置主题“春·绿·美”,或者“春·梦”,以绿色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整体基调,材料投放则以各种动物模型和鲜花为主,使人如临春天的画卷中。
还比如,以迎新年为主题的环境创设,区域环境的基调宜以红色、黄色为主,体现中国特色,寓意喜庆、吉祥。
明确环境设置的主题,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有利于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给班级以展示自己的天地,渗透个性化色彩。一个园所内,每个平行年龄班组最好创设不同的区域环境,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是固定的、有限的,但具体到每个班级,教师的环境设置创意则可以是千变万化的、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充满生命力的。注重园所主题的一致性与教师个性的和谐统一,从不同角度满足幼儿的需要,开发孩子的潜能,真正让环境成为说话的教师。
区域环境创设中材料投放的学问
创设区域环境的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上手,好操作,能激发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的探索愿望。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以往所不知道的现象时,他们一般会很激动,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与自己同伴分享的愿望,尤其是当对方也在进行同样的事情时。儿童的这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不断促使幼儿对区域环境发生浓厚兴趣,积极介入环境并与之互动,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引发学习兴趣,解决各种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有的幼儿园以“环保”为办园理念,在材料的选取上,以绿色、环保为基本原则,提出“无胶幼儿园”的口号。孩子们在这样的区域里游戏,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理念的熏陶。
再例如,许多农村幼儿园发挥自身优势,主打“原生态”“大自然”概念,利用树桩、轮胎、原木等作为环境创设的材料,让幼儿在与“原生态”材料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上述两个案例,区域环境创设中材料的选用及投放,就彰显出园所的理念与文化。
打破班级界限,全园营造开放互动的共享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开放互动的环境,是指打破班级界限,不同班级的教师和不同班级的幼儿充分互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的环境。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积极互动,开放共享,作用不言而喻。
其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要注重社会化环境,可以设置“理发店”“食品店”“医院”“火车站”等模拟的社会化环境,不同年级和班级互动开放,让每个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以便将来适应社会。
其二,为幼儿提供更多互相学习的机会。共享区域,往往是在班与班之间的相邻空间,或在某一宽敞、特定的地点。在互动的、开放的共享区域中,幼儿能获得更多互相交往、互相学习的机会。这包括平行班之间的互动,大中小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互动,甚至园所与园所之间的互动,正是在这种不同层次的互动中,幼儿能够获得更好更快的学习和成长。
其三,有利于实现全园资源共享。共享区域突破了传统的区域活动仅限本班、活动材料专属本班幼儿的局限。不同班级投放的材料不同,共享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也能避免班与班之间投放材料的重复性。
其四,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主动选择、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幼儿园应该在课程表的设置中,专门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跨班结伴,感受不同班级的区域环境,让孩子体验更加多样化的区域活动。
当全园的区域都共享起来,每个孩子都能去操作、去感受时,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身心需要,而且也使全园幼儿扩大了交往范围,获得了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真正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在区域环境创设中,幼儿园全体教师需要充分运用科学理念,充分认识环境、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创设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区域环境,实现环境与幼儿的对话,让环境教育成为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