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现状与对策分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而其吸引力高低则直接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市属市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在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通过问卷调查,着眼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重新审视了学校目前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分析了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现状,提出了增强校园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继强(1978-),男,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团委,讲师;李华涛(1973-),男,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团委,讲师。(北京 
  10019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2-0138-02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校与外界交流的日渐增多,传统高校校园文化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其吸引力不断下降,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发展高校校园文化,进一步增强其吸引力成为当前国家、社会和高校必须予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市属市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清河小营校区、健翔桥校区、清河校区、金台路校区、酒仙桥校区等5个校区,其中清河小营校区、健翔桥校区和清河校区为教学校区,具有多校区办学特点,其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在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一、调研方法与样本分析
  1.调查方法
  作者根据学校现有部分品牌校园文化活动,设计问卷在三个教学校区的大二至大四年级学生中进行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和调查对象通过一年的观察,对部分既有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的评价。
  2.样本分析
  我校现有本科生10675人,其中小营校区6432人,健翔桥校区2252人,清河校区1991人,为使调查数据采样分布合理,涵盖面完整,并具有较强代表性,笔者使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发出问卷550份,收回有效问卷436份。
  由表1可知,从调查对象的性别、政治面貌、年级、校区和是否学生干部几个方面来看,与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符合,调研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现状分析
  1.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情况分析
  我们抽取14项校内文化活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平均参加其中的3.3次活动,平均参与率为23.2%。由图1可知,学生参加过的志愿服务活动比例最多,占42.9%,其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占37.4%,其他文艺、体育、社团、竞赛类活动基本在20%~30%之间,较少的是科技类和参观学习类,低于10%。志愿服务活动占比高,原因是自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形成了浓郁的志愿服务氛围,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经常举行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高,特别是我校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建立了一批校外志愿服务基地,为学生们搭建了平台。社会实践活动占比高,原因是我校的寒暑假社会实践体系完善,推动力度大,在学生中的覆盖面广。学生参加文艺、体育、社团、竞赛类活动的积极性差异不大。学生参加科技类和参观学习类活动较少,更多可能是跟此类活动对经费保障要求高,学校投入少有关。
  由图2可知,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是十佳歌手大赛,占比58.5%,其次是三球联赛,占比32.1%,说明文体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最强。学生参加较多的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的喜爱程度中居中。可见,文体型、娱乐型活动较为受学生欢迎,知识型、学术型和科技型活动受欢迎程度一般,情操陶冶、科技创新、学术活动没有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柱。图2同时显示,图1中参与度较少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参观学习类活动受学生欢迎程度比较高,说明学生对此类活动还是喜闻乐见的,只不过参与机会较少。
  2.现有校园文化活动在不同校区的覆盖情况
   由图3可知,三个教学校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概率有明显差异,除健翔桥校区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较高以外,其他活动的参与度,小营校区学生比清河校区、健翔桥校区学生高一个数量级。因此,应该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在清河校区和健翔桥校区的有效覆盖。
  3.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及自身感受
   由图4可知,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目的性很强,纯粹打发时间者仅占14.4%,参与活动主要是为了锻炼个人能力,占比61.2%,其他认识朋友、关心帮助他人和兴趣爱好可归为社交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根本动力还是其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有研究表明,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是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大学生的求知欲主要有:拓展知识面的需求;锻炼科学和生产实践能力的需求;搞好人际关系和扩大交际的需求;提高文化素质和活跃文化生活的需求。[2]因此,只要校园文化活动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进行设计,一定可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4.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实现情况
  据调查可知,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后,个人能力得到了锻炼,占60.6%,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交圈、思想觉悟和情绪调整等方面都得到改善,一无所获者仅占5.5%。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显而易见。
  三、提升现有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的对策
  1.明晰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定位
  校园文化是以文化的方式涵育学生的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校园文化不是通过训诫、管制、灌输等方式来实现目标,而是通过示范、启发、引导、熏陶等方式,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来实现目标。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其主体性,要对文化因素进行选择。因此,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应该围绕涵育学生的精神气质来开展。学生需要通过文化活动来娱乐,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3]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人、塑造人,因此不能把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一定要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我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目标应该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构架,其定位是: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组织、开展文化、科技活动,涵育学生的精神气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努力形成具有我校名片效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2.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覆盖
  我校作为新合并多校区办学的高校,在校区分布上的松散,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覆盖有利于思想的交流和传播,有利于认识上的调整统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整个群体价值观的整合,最终形成一致的价值目标。[4]
  由图3的调查可知,目前我校校园文化活动在清河校区和健翔桥校区的参与度过低,校园文化活动在这两个校区的有效覆盖亟待加强。要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覆盖,就要在提高数量和提升质量两方面做工作。
  首先,要提高举办活动的数量。根据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频率与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的频率基本一致的特点,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上可以多举办以学院,专业或者年级为单位的活动,营造百花齐放的工作局面。校园文化活动的数量级有了提高,学生才能随时随地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
  其次,在扩大活动数量的同时注意培育精品。只有多出校园文化活动精品,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的创建一定要针对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同时,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要营造校园文化活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主体应当包括学校所有部门和成员,职能部门、学院、后勤工作人员、学生应该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者。目前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主体局限于少数几个部门、学院和大学生群体,而校园中的其他成员的参与度较低。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往往受到经费、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各种活动往往靠“组织”进行,一阵风、走过场,流于形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校园文化主体结构不全,使校园文化成了十足的学生文化。[5]因此,学校所有单位和师生员工应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关心校园文化的建设,支持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校园文化活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柯臻炜.关于增强高校校园文化吸引力的几点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94-98.
  [2]张青连.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才智,2010,(2).
  [3]汪盛科.略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定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105-108.
  [4]冉鸿.一校多区发展视野下大学校园文化解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2):151-153.
  [5]占永琼.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4):405-408.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基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许多学校管理的问题突显,是否能认识和处理好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持教育、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转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和高等教育民主管理进程的推进,要认识到学生权力在高校内部权力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对于促进高校民主管理的
期刊
摘要:大学辅导员是初高中班主任的延伸,是学生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的引导者,是大学生能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促进自身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标杆和桥梁,是大学生已定人生观、价值观向新人生观、新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大学生心理、素养、品格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引路人。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解决新问题,辅导员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大学新生入学时面临的各种情况的分析,来探讨大学辅导员如何
期刊
高职院校学生三年教育管理实施方案的研究  摘要:以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在校三年教育管理实施方案的研究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三年教育管理实施方案研究的现实意义,提出了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育人工作的目标,构建了分年级教育管理的侧重点和工作内容,对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实施方案  作者简介:刘永立(1967-),男,山西隰县人,保定电力职业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科学文化素养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从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探索和研究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程晓丹(1985-),女,江苏张家港人,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助教;孙宇(1969-),男,江苏兴化人
期刊
摘要:刚脱离父母羽翼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等方面会存在迷茫与困惑,家长、社会、学校、周围环境都可能成为他们失落、挫败的原因,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尽快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去,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勇于开拓进取的健康生活态度是每个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大一新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几条关于高校解决这些问题的可以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大一新生;大学生活;应对措施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这些资助方式在资助贫困生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每种方式在发挥其独特效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何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对此,高校助学工作应更新资助理念,从规范管理和实践运作两方面构建公平、高效、操作性强的“助困”与“育人”相结合
期刊
国家电网公司选拔培养“十大”专业领军人才  3月,国家电网公司印发了《关于开展“十大”专业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和实施专业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工作。2012年,公司计划在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金融、国际商务“十大”专业,各选拔50名优秀人才,进行为期三年的系统培养。培训考核合格,授予“国家电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称号,纳入公司人才序列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专业领
期刊
摘要:“因材施教”思想是我国的优秀教育传统。孔子是其首创者,对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因材施教”思想所面对的人和社会都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如何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满足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当代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因材施教”仍要关照“一般”之材和“个别”之材的教育,但更要突出学生在“因材施教”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应做到:注重大力培养学生存疑和发问的能力,充分发
期刊
2012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全面展开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组织的2012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已于近日全面展开。此次公开遴选报名时间为2012年3月21日至30日,笔试时间为2012年4月15日(星期日)。在全面总结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此次公开遴选进一步增加了职位数量,提高了职务层次,扩大了遴选范围。首次公开遴选正处级领导职位。今年共有4
期刊
北京选拔百名“科技北京”领军人才  3月26日,北京市科委正式启动“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012年申报选拔工作。入选领军人才的科研人员不仅将优先承担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还将优先获得经费支持。2010年启动的“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計划利用10年时间,通过科技项目带动、产学研用结合、国际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百名科研水平一流、管理能力突出、成果国际前沿、能够引领和促进新兴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