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师生的互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情感、氛围、思维、教学的交互,既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情感交融 教学同步 角色互换
  
   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要素,教学围绕着这三者展开。
   语文教学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如何使教学过程从老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经历,是当前改进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媒体,交流信息,相互作用,实现上述目标,达到教学相长。
   师生之间交互作用,通常以师生情感交融、教学同步、角色互换等贯穿于这一过程始终。
   一、师生情感交融是师生交互作用的润滑剂
   语文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又要尊重教师的工作。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进而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情感将会滋润认知活动,它象润滑剂那样,会使机器加快运转速度。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毅力等心理特点不予重视,一进教室、仍以教师为中心、应试为目的展开教学。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低下,故部分学生上课不感兴趣,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实际上,课堂教学环境是一个小的社会环境,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要使这种社会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教学和谐性,这种教学和谐性表现在教学中师生情感一定要共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从爱护、关心学生出发,在学生各自的认识水平上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和毅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达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同步是师生交互作用的内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学生的认知与教学同步,是保证语文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内动力。学生的认知与教学同步的真正目的并非仅仅在于同步,而是要达到更高认知水平上的异步,即由认知同步向认知差异或认知异步过渡,使部分学生有成功的喜悦,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感到有学习的压力,从而在不同层次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同步→同步→不同步,如此循环往复,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获得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得持久探求知识的動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同步的策略:(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使用与学生认知水平相接近的语言。(2)合理运用投影、录像、计算机教学软件、挂图等媒体,确保教学同步、认知同步。(3)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完成教学要求。(4)适时反馈调整教学,完善教学同步和认知同步。(5)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7)对学生进行期望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内驱动力。(8)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改进及完善教学,允许语文教学局部存在不同步现象,而在整个语文教学上达到教学同步和认知发展同步,使更多的学生认知保持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
   三、角色互换是手段,教学互补是实质
   实现"平等对话"是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探讨,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长期以来,学生习惯倾听教师、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说,课堂几乎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的多边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亮点"如流星闪现。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倾听,适时的捕捉学生个性化的感受、独特的体验或是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思想,这样不仅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自然交互,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是处在高信息时代,学生从社会各个方面早已接受了不少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假如仍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被动接受学习的角色,显然是不明智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能者为师",我们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是教学中外显行为,而内含着师生教学互补和教学相长的实质。换句话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逼"学生"下水",这个"下水"就是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有机会扮演"教"的角色,同时又扮演"学"的角色,形成语文教学中的"双主体"。两个"主体"相互作用,在情感上充分共鸣,学习信息上相互交流,研究教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自己的见解和做法,教师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调控、点拨,使每个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教师从中获得教学成功的经验,起到教学互补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活动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在刚接触一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我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状况:在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可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却疙疙瘩瘩,语无伦次。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无从说起,一个字或一个词都重复了好几遍,怎么也说不出重点。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答如流呢?我想还是得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说话)下功夫。
期刊
由于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再加上文章体裁的多样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擇何处作为最容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突破口,绝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也掌握了一些经验。   首先要因材施教。根据课文的体裁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确定德育渗透点,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恰如其分。在选择渗透点时不要把课文中没有的思想无中生
期刊
摘要:创新才有发展,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创新,唯有创新,这个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方志敏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创新必须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语文老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 小学 语文 教学 知识 积累     一、 积累知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新必须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一个人的知识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感悟"现已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   我多年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亲身感受到由于小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难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感悟。教师如
期刊
生活中处处有美,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师是美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社会的各种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及政治、道德等知识都通过教师体现出来。教师既不是灌输者,也不是附从者,而是美的活动的诱导者、组织者。教师的责任在于义不容辞地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受教育者在符合美的规律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基础,所以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切实有效的对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提高,首先就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向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靠拢,其次才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完善,力求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效率 提高    1.前言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所占总教学内容的比值是最大的。任何一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的,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几,观察能力有奶,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相对薄弱,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的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