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情感、氛围、思维、教学的交互,既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情感交融 教学同步 角色互换
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要素,教学围绕着这三者展开。
语文教学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如何使教学过程从老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经历,是当前改进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媒体,交流信息,相互作用,实现上述目标,达到教学相长。
师生之间交互作用,通常以师生情感交融、教学同步、角色互换等贯穿于这一过程始终。
一、师生情感交融是师生交互作用的润滑剂
语文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又要尊重教师的工作。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进而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情感将会滋润认知活动,它象润滑剂那样,会使机器加快运转速度。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毅力等心理特点不予重视,一进教室、仍以教师为中心、应试为目的展开教学。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低下,故部分学生上课不感兴趣,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实际上,课堂教学环境是一个小的社会环境,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要使这种社会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教学和谐性,这种教学和谐性表现在教学中师生情感一定要共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从爱护、关心学生出发,在学生各自的认识水平上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和毅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达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同步是师生交互作用的内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学生的认知与教学同步,是保证语文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内动力。学生的认知与教学同步的真正目的并非仅仅在于同步,而是要达到更高认知水平上的异步,即由认知同步向认知差异或认知异步过渡,使部分学生有成功的喜悦,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感到有学习的压力,从而在不同层次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同步→同步→不同步,如此循环往复,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获得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得持久探求知识的動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同步的策略:(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使用与学生认知水平相接近的语言。(2)合理运用投影、录像、计算机教学软件、挂图等媒体,确保教学同步、认知同步。(3)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完成教学要求。(4)适时反馈调整教学,完善教学同步和认知同步。(5)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7)对学生进行期望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内驱动力。(8)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改进及完善教学,允许语文教学局部存在不同步现象,而在整个语文教学上达到教学同步和认知发展同步,使更多的学生认知保持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
三、角色互换是手段,教学互补是实质
实现"平等对话"是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探讨,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长期以来,学生习惯倾听教师、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说,课堂几乎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的多边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亮点"如流星闪现。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倾听,适时的捕捉学生个性化的感受、独特的体验或是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思想,这样不仅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自然交互,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是处在高信息时代,学生从社会各个方面早已接受了不少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假如仍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被动接受学习的角色,显然是不明智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能者为师",我们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是教学中外显行为,而内含着师生教学互补和教学相长的实质。换句话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逼"学生"下水",这个"下水"就是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有机会扮演"教"的角色,同时又扮演"学"的角色,形成语文教学中的"双主体"。两个"主体"相互作用,在情感上充分共鸣,学习信息上相互交流,研究教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自己的见解和做法,教师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调控、点拨,使每个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教师从中获得教学成功的经验,起到教学互补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交融 教学同步 角色互换
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要素,教学围绕着这三者展开。
语文教学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如何使教学过程从老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经历,是当前改进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媒体,交流信息,相互作用,实现上述目标,达到教学相长。
师生之间交互作用,通常以师生情感交融、教学同步、角色互换等贯穿于这一过程始终。
一、师生情感交融是师生交互作用的润滑剂
语文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又要尊重教师的工作。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进而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情感将会滋润认知活动,它象润滑剂那样,会使机器加快运转速度。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毅力等心理特点不予重视,一进教室、仍以教师为中心、应试为目的展开教学。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低下,故部分学生上课不感兴趣,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实际上,课堂教学环境是一个小的社会环境,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要使这种社会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教学和谐性,这种教学和谐性表现在教学中师生情感一定要共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从爱护、关心学生出发,在学生各自的认识水平上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和毅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达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同步是师生交互作用的内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学生的认知与教学同步,是保证语文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内动力。学生的认知与教学同步的真正目的并非仅仅在于同步,而是要达到更高认知水平上的异步,即由认知同步向认知差异或认知异步过渡,使部分学生有成功的喜悦,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感到有学习的压力,从而在不同层次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同步→同步→不同步,如此循环往复,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获得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得持久探求知识的動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同步的策略:(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使用与学生认知水平相接近的语言。(2)合理运用投影、录像、计算机教学软件、挂图等媒体,确保教学同步、认知同步。(3)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完成教学要求。(4)适时反馈调整教学,完善教学同步和认知同步。(5)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7)对学生进行期望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内驱动力。(8)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改进及完善教学,允许语文教学局部存在不同步现象,而在整个语文教学上达到教学同步和认知发展同步,使更多的学生认知保持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
三、角色互换是手段,教学互补是实质
实现"平等对话"是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探讨,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长期以来,学生习惯倾听教师、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说,课堂几乎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的多边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亮点"如流星闪现。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倾听,适时的捕捉学生个性化的感受、独特的体验或是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思想,这样不仅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自然交互,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是处在高信息时代,学生从社会各个方面早已接受了不少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假如仍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被动接受学习的角色,显然是不明智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能者为师",我们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是教学中外显行为,而内含着师生教学互补和教学相长的实质。换句话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逼"学生"下水",这个"下水"就是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有机会扮演"教"的角色,同时又扮演"学"的角色,形成语文教学中的"双主体"。两个"主体"相互作用,在情感上充分共鸣,学习信息上相互交流,研究教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自己的见解和做法,教师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调控、点拨,使每个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教师从中获得教学成功的经验,起到教学互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