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其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小学生本身年纪比较小,所以他们更偏向于形象思维,教师在授课中要学会应用良好的授课方式,将数学知识最简单地为大家呈现出来。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就能有效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它能让孩子们更容易认识并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以此提高其数学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利用策略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提出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不再单一地讲述理论知识。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难以理解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将抽象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良好的融合,将生活情境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就能够有效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篇文章则针对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这一话题展开详细的讨论和探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会潜意识应用单一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其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没有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整体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再加上一些老师的教学模式与实际生活脱轨,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大家对知识有距离感,自然而然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实际教学内容和生活过于遥远,无法有效提高学生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生活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生活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为同学们创设出大家常见的生活情境,它可以将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情境,帮助孩子直观形象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锻炼其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促使其主动思考和研究。同时还能够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对于心认知水平还不够完善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知识内容[2]。
三、生活情境应用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式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问题和生活实际有所关联,能够应用到各种方面的计算当中,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教材当中的教学内容为同学们打造出生活常见的情境,比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为了让同学们熟练掌握退位减法的规律和算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大家播放出一些题目,让同学们自己查看数字。比如,播放一张图片,图片上有18只小鹿,其中有6只小鹿脱离了团队,那么还剩几只小鹿?同学们通过图片当中的情境自己查数,就得到了相关的答案。
或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大家分发糖果,借用糖果代入数学问题,找出两名同学进行实践,分别为同学A和同学B,提问:“A有10个糖果,给B同学3个糖果,那么他还剩下几个糖果?”。教师尽量创设一些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相关的题目情境,这样才能有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熟记的20以内的数字更好地进行计算。
(二)利用身边的情境,将其融入教学中,加深理解
在小学一年级中还有一门课程叫《认识图形》,在这一课中教师需要帮助大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圆形以及三棱柱和三角形等等;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教室中存在的图形图案引导大家进行思考;比如教室当中的窗户,书桌,文具盒,笔分别都是什么形状?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形并明白这些图形的作用和特点[3]。比如正方形的四个边都相等,长方形是上下左右,老师让大家数一数,教室内总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和正方形,以此学会对图形进行分类辨别。之后再让同学们想一想举出例子,思考一下生活当中都具有哪些常见的正方形、长方形等等。让他们意识到图形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和常见性,意识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产生的关联。
(三)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元、角、分》这一课时,由于小学生们基本上都会和大人出去买过东西。老师则可以结合该知识内容带来为同学们创设一些小商店,带领大家认识一下基本的人民币,并尝试如何使用人民币。利用多媒体为同学们播放人民币的图片,帮助他们了解基本的数目大小,并学会辨别人民币的数量[4]。之后再模拟超市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在教室中设置相关的道具,让大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买东西交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使用人民币,比如,老师可以带来一些小零食,让同学们扮演角色购买,付钱正确的学生则可以购买到这个零食,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最大化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四)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拉近与数学的距离
数字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在学习《认识100以内的数》中,老师可以随机进行举例:“班级上共有多少个人?一辆车有70个位置,如果我们全班都坐这辆车,能坐得下吗?”。或者教师也可以借助道具进行提问,比如拿来一张一百元和两张50元,让他们看一看并观察100这个数字,知晓个位和十位都是0,百位数是100,并告诉大家100元是我国目前面值最大的人民币。这样能够有效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其更加容易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良好地发挥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解决数学问题就是在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拉近大家和数学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应用生活情境教学还能加强学生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可以应用最简单实际的方法剖析抽象理论。并且还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小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的实践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20(31):85-86.
[2]王岁阳.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创设[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154-155.
[3]包巧兰.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20(31):125-126.
[4]郭小东.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44):66.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利用策略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提出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不再单一地讲述理论知识。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难以理解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将抽象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良好的融合,将生活情境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就能够有效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篇文章则针对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这一话题展开详细的讨论和探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会潜意识应用单一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其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没有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整体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再加上一些老师的教学模式与实际生活脱轨,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大家对知识有距离感,自然而然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实际教学内容和生活过于遥远,无法有效提高学生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生活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生活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为同学们创设出大家常见的生活情境,它可以将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情境,帮助孩子直观形象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锻炼其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促使其主动思考和研究。同时还能够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对于心认知水平还不够完善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知识内容[2]。
三、生活情境应用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式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问题和生活实际有所关联,能够应用到各种方面的计算当中,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教材当中的教学内容为同学们打造出生活常见的情境,比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为了让同学们熟练掌握退位减法的规律和算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大家播放出一些题目,让同学们自己查看数字。比如,播放一张图片,图片上有18只小鹿,其中有6只小鹿脱离了团队,那么还剩几只小鹿?同学们通过图片当中的情境自己查数,就得到了相关的答案。
或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大家分发糖果,借用糖果代入数学问题,找出两名同学进行实践,分别为同学A和同学B,提问:“A有10个糖果,给B同学3个糖果,那么他还剩下几个糖果?”。教师尽量创设一些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相关的题目情境,这样才能有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熟记的20以内的数字更好地进行计算。
(二)利用身边的情境,将其融入教学中,加深理解
在小学一年级中还有一门课程叫《认识图形》,在这一课中教师需要帮助大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圆形以及三棱柱和三角形等等;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教室中存在的图形图案引导大家进行思考;比如教室当中的窗户,书桌,文具盒,笔分别都是什么形状?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形并明白这些图形的作用和特点[3]。比如正方形的四个边都相等,长方形是上下左右,老师让大家数一数,教室内总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和正方形,以此学会对图形进行分类辨别。之后再让同学们想一想举出例子,思考一下生活当中都具有哪些常见的正方形、长方形等等。让他们意识到图形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和常见性,意识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产生的关联。
(三)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元、角、分》这一课时,由于小学生们基本上都会和大人出去买过东西。老师则可以结合该知识内容带来为同学们创设一些小商店,带领大家认识一下基本的人民币,并尝试如何使用人民币。利用多媒体为同学们播放人民币的图片,帮助他们了解基本的数目大小,并学会辨别人民币的数量[4]。之后再模拟超市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在教室中设置相关的道具,让大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买东西交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使用人民币,比如,老师可以带来一些小零食,让同学们扮演角色购买,付钱正确的学生则可以购买到这个零食,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最大化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四)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拉近与数学的距离
数字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在学习《认识100以内的数》中,老师可以随机进行举例:“班级上共有多少个人?一辆车有70个位置,如果我们全班都坐这辆车,能坐得下吗?”。或者教师也可以借助道具进行提问,比如拿来一张一百元和两张50元,让他们看一看并观察100这个数字,知晓个位和十位都是0,百位数是100,并告诉大家100元是我国目前面值最大的人民币。这样能够有效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其更加容易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良好地发挥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解决数学问题就是在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拉近大家和数学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应用生活情境教学还能加强学生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可以应用最简单实际的方法剖析抽象理论。并且还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小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的实践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20(31):85-86.
[2]王岁阳.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创设[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154-155.
[3]包巧兰.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20(31):125-126.
[4]郭小东.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