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素质教育应从规范课堂教学开始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y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战线上的一次革命,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一发再发,新闻部也把素质教育炒个热火朝天,学校更是纷纷派骨干参加素质教育的培训与考察,各级教育部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想在素质教育事业上走在同行的前列,探寻出一条经验之路。
  农村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是从校长培训开始的(可以这么说),校长培训之后,素质教育的概念才正式在学校伸展开来。然而,这些校长大人由于在培训中领会素质教育的程度不尽相同,再加上教师想当然地理解,于是,五花八门的有关素质教育观点出台了:“素质教育不用考试了”、“素质教育不用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离开课堂走向社会”。
  我认为,推行素质教育应从全面理解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做起,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简单地、一知半解地认为素质教育“不用考试”、“不用批改作业”而走出课堂去参加一切社会实践最终步入美国“实用教学”的教育误区。所以,作为农村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更应该从规范课堂教学做起。因为,一堂规范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使学生身心和身体等方面走向完善的过程,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与精髓。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普通话
  
  我们当教师的主要是靠嘴巴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对于农村,地方语音占主流,自己的职业语言——普通话派不上用场。有三种情况:其一,不好意思;其二,表达意思时运用地方语言比运用普通话更便于学生接受,自己也得心应手;其三,自己根本不会说普通话。事实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推广普通话是我们的职责,而课堂教学是推广普通话最好的环境和空间,学生行云流水的普通话必须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
  
  二、正楷板书
  
  古话云:“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如果说“读”重要位居其一,那么“写”在课堂教学中其位居第二,教师板书,是学生全面掌握祖国文字书写方法的摹本。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甚至连“写字不怕丑,只要笔数有”都做不到,学生最终形成的就是不伦不类的书写。可见,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应该先从教他们学写正楷字做起。
  
  三、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行业有两句话:“误人子弟”,“万精油”,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要精而广。农村教师,不知是竞争不强或是生活所迫,积极进取的并不多。比如:某教师在上笔画课时,对“鼎”字的笔划认定为14画,他把第六笔竖折折分解为竖和横折,把第十二笔横折分解为横和竖,这一事例不难看出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急待加强和提高。要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啊。
  
  四、教学进度与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级特征以及科目特征而制定的,教师在教学进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纲领。在应试教学中,对参加统考的科目,教师当然视教学大纲为神明禁区,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对不被重视却正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正好体现素质教育精髓的音、体、美科目的教学却可视大纲于不顾。上体育课时, 体育教师没有备课,更无所谓教案,从二楼向操场一喊“自由活动”,最多只是丢一个篮球什么的,教师又回到办公室为他的“主科”而奋斗去了;上音乐课更是其乐无穷,音乐教师每遇音乐课,高高兴兴地拿着一本流行歌曲,和学生很好的配合着我教你唱——于是,校园流行的是一首首童声的爱情歌曲。可以这么大胆的指出,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小学不要说五线谱,就连简谱都不能传授给学生。另外,不要说不被重视的“副科”,就说“正科”语文,到了初中毕业还是以背生字词为主,而体现年级阶段特征的作文课,根本不在语文教师教学活动中引起重视,照这样下去人才辈出何以体现?这充分说明,推行素质教育,首当其冲的是改变教师工作观念,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五、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
  
  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的影响甚深,还不知道素质教育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的过程,尚不允许在推断狼扑向羊时,羊已闪开而狼被水冲走的新思维;尚不允许不要愚公再挖山运土而是搬家翻山定居的大胆创新;教育活动课仍是“家长式”一手包办;课堂教学仍是主动与被套动的定格——一潭死水。
  农村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工作前途是光明的,因为它已象一位诞生的婴儿在成长着,新课程改革的劲风业已吹遍祖国的城乡各地。我们不能盲目看待素质教育,断章取义,甚至偷换概念亦或急于求成,我们应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从规范课堂教学做起,最终取得素质教育的成功——向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
  (作者联通:556703 贵州省锦屏县启蒙镇苗埂小学)
其他文献
新的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的灵魂,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更新教育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做班级工作时,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树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    渴望沟通和交流是人的本性。在教育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的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氛围,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共建“情感热线”,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经常与学生讨论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并时刻提醒他们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
期刊
生物实验教学既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显微镜的使用”的几点做法:    一、实验教学的组织要得力    精心组织实验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在上“显微镜的使
期刊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有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材料,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获取营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章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什么,就完全领会他什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之一。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培养认识能力。通过对文字材料的解释和理解
期刊
一堂成功的好课,不仅导入要引人入胜,教学环节更要波折迭起,课堂气氛有张有弛,有高潮、有低谷,这样学生才能带着问题,怀着好奇,一步一步进入教学情境,学生经过引人入胜的导入后,已经进入了积极的学习状态,此时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学习活动难易结合,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那么,学生就会在刨根问底式的探索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品味“学中之乐”,收到成功的喜悦。“创新教育”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
期刊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呼唤把快乐还给儿童,呼唤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重新构建。作为走进新课程的教师,我们要用真挚的爱构建充满人情味、处处洋溢着欢乐、学生人人得到发展的课堂。    一、用爱心营造轻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    教师走进教室时,把一切烦恼留在教室之外,而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微笑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老师不
期刊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凸现,终生学习的观念已被普遍认同。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特征    1、远程教育以学习者为主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在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教师角色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由
期刊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学生有了学习地理的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主动地探求地理知识,进而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地理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目前,发挥学科情感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是我们当前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发挥
期刊
案例1:一晚到一朋友家窜门,谈到孩子在校学习情况,该朋友的女儿刚上高中,学习数学有些吃力,有些基本题,弄不懂,转不过弯来,有些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是想把问题弄明白,但无问处,想请我做家教。我说:“有问题是常事,为什么不问老师把问题搞懂”,学生说:“问的问题简单,经常挨老师批评,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拿来问,不动脑筋,拿回去自己做”。另一家长搭话说,这还是比较好的了,更糟糕的是一老师批评我儿子“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一、捉生活现象——激“情”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
期刊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平铺直叙的课文中提炼出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一系列疑问,使学生“于无疑问处生疑”,再通过启发、引导、思考、讨论,求得答案。即通过“设疑讨论”来实现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变化。当学习经历了“无疑——有疑——无疑”的发展过程时,“设疑讨论”也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学习就有了进步和提高。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设疑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