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怎么办?根据我在农村小学多年的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一、长篇短章,词汇先行
“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其实施过程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
首先,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班级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
其次,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几乎失去家长的作用,如果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
二、模仿入门,例文作文教学法
有人提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本人对此非常赞同,那么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这就要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在长期的工作中,我总结了一套尤其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例文作文教学法,现用一具体实例来谈谈,有个写事的作文习作,在指导前我在网上找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同类型的例文,然后运用多媒体,在电脑中将它们逐一出示,对每篇例文进行分析,层层驳茧,重点放在讲解例文特点,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人物选事,最后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类结构类型。
这种例文作文教学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创造性,而它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初、中期却非常有效,它可以运用在每次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上手,但这种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
三、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人。通过这个活动的坚持开展,笔者发现班上原本内向的几个女生到后来上台时脸不再红了,声音也洪亮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四、作文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
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
比如,在教“描写景物”<校园里的香樟树》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樟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樟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再近看,观察树的叶、枝、茎;最后点明樟树有什么作用7经过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正确进行描述并展开联想,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樟树像一朵蘑菇开在校园。近看,叶子是绿的,形状像一把大绿伞,枝条不计其数,树围由两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作柴火,它全身都是宝。奉献的多,吸取的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多好的想象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农村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
一、长篇短章,词汇先行
“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其实施过程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
首先,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班级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
其次,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几乎失去家长的作用,如果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
二、模仿入门,例文作文教学法
有人提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本人对此非常赞同,那么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这就要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在长期的工作中,我总结了一套尤其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例文作文教学法,现用一具体实例来谈谈,有个写事的作文习作,在指导前我在网上找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同类型的例文,然后运用多媒体,在电脑中将它们逐一出示,对每篇例文进行分析,层层驳茧,重点放在讲解例文特点,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人物选事,最后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类结构类型。
这种例文作文教学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创造性,而它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初、中期却非常有效,它可以运用在每次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上手,但这种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
三、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人。通过这个活动的坚持开展,笔者发现班上原本内向的几个女生到后来上台时脸不再红了,声音也洪亮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四、作文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
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
比如,在教“描写景物”<校园里的香樟树》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樟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樟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再近看,观察树的叶、枝、茎;最后点明樟树有什么作用7经过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正确进行描述并展开联想,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樟树像一朵蘑菇开在校园。近看,叶子是绿的,形状像一把大绿伞,枝条不计其数,树围由两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作柴火,它全身都是宝。奉献的多,吸取的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多好的想象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农村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