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美术的教学中,“技”是一节课的基础保障。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巧的课程设计、以及多媒体的合理应用都是一堂优秀优秀课程的硬件。而美学对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对审美素养的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性的引导才是美术教育的精神内核。才是美术教学的“道”。因此,“技”近与“道”,“道”寓于“技”,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成就优质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美术鉴赏 美术教育 技与道 审美与艺术
庄子曰:“技近乎于道也”。而他所说的“道” “技”合一的论点其实也可以引用到美术教育当中来。即是“技”为基础,而“道”为内核;所以美术课程是既要精于“技”,又要重于“道”。
一、何为“技”
“技”其实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主要是针对教师素养和教学硬件上的要求。是完成美术课程的必备条件。
1.对美术课程进行细致的计划和整合
当我们打开湘美版教材,映入我们眼中第一课的内容就是《什么是美术作品》。它问:什么是美术?美术的概念相当丰富的,它包含绘画,雕塑,书法,手工,建筑和我们生活中关于美的方方面面,而我们的美术教科书也将这些包罗万象的内容都写入了其中。但是,在以学习为主的高中生涯,同学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完整而系统的美术学习中来,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在课程计划和安排上,教师需要做好知识的拆解和整合,抓住重点和难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更加系统且合乎实际的规划。而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接受知识内容,教师在课程之间的规划上最好是具有联系性和连续性,以便于内容的巩固和导入,整体的课程安排则可以形成以学期为单位的小单元。例如高一第一学期,我们可以以《什么是美术作品》为引导,整个学期为时间基础,来讲解美术作品的类型;如《国画》、《油画》、《雕塑》、《民间手工艺》等等,将内容主要集中在美术作品各式类型的解析和鉴赏中。这样连续而系统的规划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一段时间的学习任务之后能更好的获取知识,而不是被繁杂的课程内容绕得晕头转向。
2.充分做好课堂准备
就如同好的战士不打无准备之战一样,我们美术老师在没有备好课案之前也不能走进教室。一节好的课就如同一件艺术品,是需要细致的打磨和雕琢。无论是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环节的设计与衔接都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课程中各环节的环环相扣可以使课程脉络更加清晰流畅,知识更加的浅显易懂。而各环节之间创意的导入,有趣的衔接和诙谐的语言更是需要教师细细琢磨的点睛之处。
例如,首先在备课阶段需要认真的查阅资料,分析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将课程所需的工具与材料都准备好;其次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准备好合适且富有创意的课程导入,可以是一个互动游戏、一幅经典名画或者是一段趣味视频,这些有趣的导入可以迅速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又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讲完绘画技巧之后可以带领学生自行完成绘画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何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践创作中;最后在课堂完结后做好今天课程内容的总结,反思本次课的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学生的反响如何?等等。
二、何为“道”
如之前所提到的,如果只是单纯有好的课程设计和多媒体展示是否就是一堂优质的美术课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美术课应该不仅只是教授绘画技巧和鉴赏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懂得在经典的美术作品中寻找美、发现美。这既是美术课程的内涵所在,这既是“道”。
1.艺术的人文主义和精神内涵
首先,我们要认识美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其内在充满了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同学们可以通过欣赏和学习经典的艺术作品,了解人类的文化与历史,感受艺术家的情感和人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了学生的内在精神,使之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当代高中生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但是内在精神空虚。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少年因为精神方面的不安和焦躁给社会、家庭和自身带来深刻的隐患和危机。所以美术课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要丰富学生们的精神家园,引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们的思想在优秀的作品中孕育和升华,这才是美术课程的内核所在。例如在《各地的风土人情》中,教师可以从民间美术作品中引导学生们去贴近生活,发现我们身边的美:在《戰争与和平》一课中通过艺术作品来见证历史与战争中的变迁,通过画作直观的来了解到战争的残酷,也能让同学们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2.自主能力和创造力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除了对学生内在精神的丰富和审美的培养以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是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在要求之一。现在在很多的地方我们的美术课依旧延续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知识和内容主要还是靠教师讲解,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互动。而在这样沉默的课堂气氛之中,大部分的学生也是被动接受却懒于思考。这导致课堂主客体本末倒置,其弊病不言而喻。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程环节设计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布置下节课的知识预习,让学生先自主了解课程的背景内容,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或者在课程上安排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同学们在相互的交流、讨论、和实践之中学会如何倾听他人建议,发表自己观点。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思考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这才是新美术课堂应该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更多的是引导人的角色。只有学生和老师相互作用才能更好的实现美术的内在精神。
三、技”与“道”
综上所述,在美术的教学中,“技”是一节课的基础保障。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巧的课程设计、以及多媒体的合理应用都是一堂优秀美术课的必备条件。而美学对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对审美素养的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性的引导才是美术教育的精神内核。才是美术教学的“道”。因此,“技”近于“道”,“道”寓于“技”,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成就优质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美术鉴赏 美术教育 技与道 审美与艺术
庄子曰:“技近乎于道也”。而他所说的“道” “技”合一的论点其实也可以引用到美术教育当中来。即是“技”为基础,而“道”为内核;所以美术课程是既要精于“技”,又要重于“道”。
一、何为“技”
“技”其实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主要是针对教师素养和教学硬件上的要求。是完成美术课程的必备条件。
1.对美术课程进行细致的计划和整合
当我们打开湘美版教材,映入我们眼中第一课的内容就是《什么是美术作品》。它问:什么是美术?美术的概念相当丰富的,它包含绘画,雕塑,书法,手工,建筑和我们生活中关于美的方方面面,而我们的美术教科书也将这些包罗万象的内容都写入了其中。但是,在以学习为主的高中生涯,同学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完整而系统的美术学习中来,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在课程计划和安排上,教师需要做好知识的拆解和整合,抓住重点和难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更加系统且合乎实际的规划。而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接受知识内容,教师在课程之间的规划上最好是具有联系性和连续性,以便于内容的巩固和导入,整体的课程安排则可以形成以学期为单位的小单元。例如高一第一学期,我们可以以《什么是美术作品》为引导,整个学期为时间基础,来讲解美术作品的类型;如《国画》、《油画》、《雕塑》、《民间手工艺》等等,将内容主要集中在美术作品各式类型的解析和鉴赏中。这样连续而系统的规划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一段时间的学习任务之后能更好的获取知识,而不是被繁杂的课程内容绕得晕头转向。
2.充分做好课堂准备
就如同好的战士不打无准备之战一样,我们美术老师在没有备好课案之前也不能走进教室。一节好的课就如同一件艺术品,是需要细致的打磨和雕琢。无论是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环节的设计与衔接都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课程中各环节的环环相扣可以使课程脉络更加清晰流畅,知识更加的浅显易懂。而各环节之间创意的导入,有趣的衔接和诙谐的语言更是需要教师细细琢磨的点睛之处。
例如,首先在备课阶段需要认真的查阅资料,分析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将课程所需的工具与材料都准备好;其次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准备好合适且富有创意的课程导入,可以是一个互动游戏、一幅经典名画或者是一段趣味视频,这些有趣的导入可以迅速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又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讲完绘画技巧之后可以带领学生自行完成绘画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何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践创作中;最后在课堂完结后做好今天课程内容的总结,反思本次课的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学生的反响如何?等等。
二、何为“道”
如之前所提到的,如果只是单纯有好的课程设计和多媒体展示是否就是一堂优质的美术课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美术课应该不仅只是教授绘画技巧和鉴赏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懂得在经典的美术作品中寻找美、发现美。这既是美术课程的内涵所在,这既是“道”。
1.艺术的人文主义和精神内涵
首先,我们要认识美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其内在充满了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同学们可以通过欣赏和学习经典的艺术作品,了解人类的文化与历史,感受艺术家的情感和人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了学生的内在精神,使之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当代高中生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但是内在精神空虚。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少年因为精神方面的不安和焦躁给社会、家庭和自身带来深刻的隐患和危机。所以美术课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要丰富学生们的精神家园,引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们的思想在优秀的作品中孕育和升华,这才是美术课程的内核所在。例如在《各地的风土人情》中,教师可以从民间美术作品中引导学生们去贴近生活,发现我们身边的美:在《戰争与和平》一课中通过艺术作品来见证历史与战争中的变迁,通过画作直观的来了解到战争的残酷,也能让同学们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2.自主能力和创造力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除了对学生内在精神的丰富和审美的培养以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是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在要求之一。现在在很多的地方我们的美术课依旧延续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知识和内容主要还是靠教师讲解,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互动。而在这样沉默的课堂气氛之中,大部分的学生也是被动接受却懒于思考。这导致课堂主客体本末倒置,其弊病不言而喻。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程环节设计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布置下节课的知识预习,让学生先自主了解课程的背景内容,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或者在课程上安排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同学们在相互的交流、讨论、和实践之中学会如何倾听他人建议,发表自己观点。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思考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这才是新美术课堂应该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更多的是引导人的角色。只有学生和老师相互作用才能更好的实现美术的内在精神。
三、技”与“道”
综上所述,在美术的教学中,“技”是一节课的基础保障。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巧的课程设计、以及多媒体的合理应用都是一堂优秀美术课的必备条件。而美学对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对审美素养的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性的引导才是美术教育的精神内核。才是美术教学的“道”。因此,“技”近于“道”,“道”寓于“技”,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成就优质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