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四僧”山水画风格研究分析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朝初期很多知识分子牢牢的把握住自身的民族气节,因为痛恨听潮统治者而削发为僧,规避到山林当中仅仅绘画度日,通过绘画来将自身的愤懑志强抒发出来。作品不单单和“元四家”一样具备俊逸的气韵,也有一定的另行,更是有一定逸放不羁的个人风格,这种类型的画家当中将“清四僧”作为典型代表人物。
  【关键词】清四僧;山水画;风格;研究;现阶段
  清朝初期,很多知识分子在民族气节的影响下,不愿意接受清朝统治者的聘用,有的人自从进入到清朝之后就不再入仕,将所有时间和精力放置在了绘画当中,有些知识分子因为父辈抗清而不再参与到科举考试当中,专心绘画,依靠绘画来养家。他们对故国的情感十分深厚,甘愿为了故国情怀而用布衣的身份终老一生,仅仅将卖画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因此过的日子显得极为艰苦,虽然说过着这样的生活,但是也没有向清朝政府投降。另外一些人,或者因为自身是明朝的宗亲,所以对清朝统治者抱有的是一种痛恨的心理,削发为僧,投身到山林当中,仅仅考绘画维持生计,并抒发出来自身的愤懑之情,这些人一般情况下都工于书法,也擅长写诗文,以此绘制出来的作品不单单有一定的韵味也有一定的另行,更是展现出来了逸放不羁的个人山水画绘制风格。这些画家将弘仁、髡残,朱耷以及石涛“四僧”作为典型代表。他们绘制出来的山水画以及山水画当中蕴含的绘画思想在画坛当中带来了一定的生机与活力。
  一、“清四僧”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
  弘仁的秀逸之气。弘仁是清四僧当中年龄最大的以为诗书画都擅长的和尚,特别是以画作而闻名于世,他的绘画风格既遵循传统,也师造化,独创出来了一种风格,大多绘画出来的都是黄山,在山水画绘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會将真正的山水作为稿本。尺幅千里,带有一定傲然和秀气,风格也因此呈现出来一种冷峻的态势。弘仁绘画的过程中,大都是将山林作为依据,但是并不会将倪瓒画法作为最终目标,因为他受到了大自然的滋养,在山水画绘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弘仁的主张是吸收前人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意境也因此呈现出来一种秀逸幽寂的态势,师法前贤,却有不会受到过多的法规限制。弘仁使用到的笔墨造型一般情况下是“高远法”。弘仁绘画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绘画法是传承于“元四家”,但是在弘仁的手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远”其实就是在有限的基础上突破到无限的境地当中。近处有登山的石阶,山舍路亭,远处有层层叠叠的山峦和树林,从有限逐渐向着无限的方向转变,但是却又会从无限重新回归到有限当中,秀逸的气息就会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因此就会给观赏的人员带来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无限和永恒的感觉。
  髡残的简练沉郁。髡残本身的宗教情感和世俗情感都十分强烈,发号髡残,髡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僧人,髡残绘制山水画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师法自然,“草木湖山信手拈来”,绘制画作的过程中擅长使用到的是秃笔、渴墨,又会从书法当中连接到画法上,他的笔墨不会受到任何规则的限制,任其自然。因此画作自然会带有一定“本来天然,不假雕饰”的感觉,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绘画风格,是因为受到了禅宗“平常心”这种观念的影响。“平常心”就是顺其自然用个体的心灵逐渐的去体会某一种现实的过程。
  八大山人呈现出来一种意气风发的态势。八大山人原名是叫做朱耷,隶属于明朝宗亲包含的范围之内,在明朝灭亡之后,削发为僧,号称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在诗书画等领域当中是全能的,也是在中国绘画历史上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一代名家。在我国书画发展史当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八大山人擅长绘制山水、花鸟以及竹木,特别擅长的是水墨写意花鸟画。他的绘画作品是“清四僧”当中色彩作为突出的一个。八大山人绘制出来的画作呈现出来一种不拘小节的态势,创作出来的山水画,一般都是荒凉的景色,以便于可以将自身山河破碎的心情抒发出来,他在绘制山水画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奇特手法和自身事迹之间有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就好像是“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题材十分的广泛,师法古人而有一定的变化,画风呈现出来一种幽静的态势。他绘制出来的八哥、鸭子都会倔强的将自己的头昂起来,眼睛显得更加夸张。他绘制出来的鱼,非常简单,但是却显得十分有生气。八大山人绘画笔墨呈现出来一种“奇古天真”的特征,形象组合也呈现出来一种浪漫不羁的态势,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人性的真实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来了具备一定运维的意境。“不求形似,但求生韵”,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的写意画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上,展现出来的是对艺术世界以及生命世界的迫切追寻。
  石涛的物我浑融。石涛和八大山人一样是明朝宗亲,他对世学,诗书画都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他创作出来的诗文显得十分含蓄,创作出来的文章也显得较为率真。书法倾向于隶书和行书,书写风格呈现出来一种婚后奔放的态势。特别是在绘画领域当中呈现出来一种天才横溢的态势,将诗文、绘画以及篆刻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造型呈现出来一种离奇苍古的态势,但是变化性也显得比较强,笔墨雄健恣肆,奇险而秀润,也会呈现出来一种风神独具的态势。石涛在艺术领域当中呈现出来的特征一般情况下是大胆的革新和创造性精神。并提出了“笔墨应当跟随时代”,不遵循明末清初绘画领域当中应用古人画法的风气,石涛在一生当中包揽名山大川,在此基础上让自身“搜尽奇峰打草稿”这样一个愿望,他绘制出来的山水画,不管是在布局还是在笔法墨路上都呈现出来了一种不拘一格的态势,粗犷的地方,浓墨重彩,纵横恣肆,在细微的地方又有着十分严谨的结构。他擅长在前人成型的绘画方法当中做出突破,比方说藤黄以及胭脂相间杂点的基础上将灼灼桃花描绘出来,这种方法是古人未曾使用到的一种方法,经过石涛使用的绘画方法之后,色彩逐渐可以在山水画领域当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石涛的用墨也是比较有特色的,认为山水画在墨海当中将精神确立下来,笔锋之下决定的是自身的生活态度。应用墨水或者花青水来进行涂染,以便于可以将忧郁湿润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之所以使用这种色彩和方法,就是为了能够让师法自然这个目标得以实现,从而也就可以让上水的本来面目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二、“清四僧”的艺术理念是怎样的
  将生活感受放置在较为重要的地位上,但是却又不会拘泥在古法当中。在四僧的绘画艺术当中可以感受到的是,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一般都是对其所处的时代或者生活的感受和情感总结,呈现出来一种勃勃生机的态势,就好像是弘仁的仿照倪瓒,不单单是为了模仿倪瓒这种绘画手法,在山水画绘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强调的是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却不是一味的追随,八大山人绘制山水画的过程中,虽然八大山人绘制出来的作品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神韵却呈现出来一种生动形象的态势,学习古人是在理性学习的基础上感性的加上自身的理解,石涛提出笔墨应当追随时代,更是将生活不拘泥古代这种意味明確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就好像是师法前人,但是却不会被法规束缚。
  在观察自然环境的基础将自身的性情书法出来,与此同时主客观相互融合在一起。观察自然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去自然环境当中游玩,而是对自然环境有着十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与此同时也对大自然有一定的热爱之情。四僧的山水画绘制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大自然形成独特的理解并开展创作,弘仁的山水画,或是是在大自然当中写生,或者是选取材料决定思路。髡残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师法自然,应用个体的心灵去感悟自然,比方所石涛的收集奇峰打草稿,追寻的就是对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感受。在艺术作品当中蕴含着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从作品当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清四僧的绘画正好就是典型的例子,弘仁的秀逸幽寂、髡残的真性情、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以及石涛的豪放细腻相互融合,都将作者自身的情感明确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除此之外,清四僧书法出来的情感都是和时代特征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
  尚意又有法的革新。清四僧追寻的是绘画尚意,这种尚意并讲究的并不是简单而没有任何章法的挥洒笔墨,而是在对有一定章法的绘画模式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情感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用笔用墨、激发到润色大上都是有一定讲究的,比方说八大山人绘画用笔用墨的特殊方式以及创新型的构图模式,石涛的笔墨是不与一个的,但是在绘画正式开展之前要求的是收集奇峰作为草稿。
  三、结语
  总而言之“清四僧”的绘画理论实践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历史上最后的回响。“清四僧”逸放不羁的山水画风格,在某些层面上展现出来的是自甘寂寞、与世无争,虽然说有一定高的刚正之气,但是又不打算抒发出来的冰冷、平稳个以及静谧的意蕴(弘仁);一方面展现出来不合时宜的愤懑,或者铿锵有力的金石气息(髡残、朱耷);除此之外也有不甘卑微和寂寞,想要在社会上将自我的形象构建出来,画面之上展现出来的是纵横捭阖的气息,呈现出来的是奋发向上和求功劳心切的情感(石涛)。
  参考文献:
  [1]孙潇越.浅析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影响[J].大众文艺,2017,(12):83.[2017-08-02].
  [2]李中亚.刍议茶园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山水画“意境”[J].福建茶叶,2017,39(06):356-357.[2017-08-02].
  [3]施晓琴.皇城根下的平淡与冲和——盛鸣及其山水画[N].中国文化报,2017-06-18(008).
  [4]李增华.浅谈宋代山水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7,(11):70-71.[2017-08-02].
  [5]宁晓萌.李思训绘画研究[J].文艺研究,2017,(06):121-135.[2017-08-0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完善对审美教育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艺术家,审美教育也不是单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更是对审美活动涉及到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世界,发现世界的美,懂得鉴别和欣赏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生活,
期刊
【摘 要】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图腾。我们的祖先以其聪明才智,创造了诸多的书法艺术形式和门类,将书法艺术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地。究其原因是传统的书写采用毛笔,毛笔以其特性使书法上升到了艺术的最高峰,也因此增加了我们书法求索的困难。那么小学生要想短时间内获得书法技艺的提高,获取书法学习的信心,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从易于激起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硬笔书法学
期刊
【摘 要】初中音乐课堂应该通过合理的发声练习从而让属于中学生特有的“天籁之声”回归课堂。本文对初中生歌唱前的发声训练值得注意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发声;练习;课堂  进入初中的学生,身体各个器官正处在青春期变化、发展的阶段,声带的发育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定。每一位学生在这一阶段都会经历变声期,声带增长、加厚,带有充血的现象等等。这一阶段,如果没有方法,学生扯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羌族民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重点论述如何把羌族乐器运用到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创作中。弘扬羌族乐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使羌族乐器得到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羌族乐器;音乐课堂;运用  羌族主要分布在阿坝自治州的松潘、茂县、汶川和绵阳的北川一带,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虽然没有文字,但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羌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羌族任保留着
期刊
【摘 要】中提琴是从古大提琴发展演变过来的,中提琴和小提琴比较相似都可以放在肩膀上进行演奏,但是中提琴在演奏中通常作为伴奏出现,从巴洛克时期,中提琴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改变了对于音乐创作的态度,器乐逐渐成为音乐的主要部分。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中提琴  一、引言  中提琴和小提琴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相似的,比如说乐器的形状、结构和材质等,不同的是中提琴要比小提琴的尺寸大。中提琴在
期刊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末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所以情境教学显得犹为重要。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人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
期刊
【摘 要】周星驰30年的喜剧生涯将“无厘头”演绎的淋漓尽致,20世界90年代早期初创无厘头风格,便登上了喜剧界的巅峰,90年代中后期无厘头形式向内涵式发展,大喜大悲之后的人生感悟感动了一代人,2000年之后无厘头风格向特效方面转移,紧跟商业电影潮流。三个发展阶段映衬出香港社会的时代变迁,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以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及融合为周星驰演绎风格的起步和发展注入了灵感。  【关键词】周星驰;电
期刊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
期刊
【摘 要】为了确保美术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也为了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更为了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在课改卜,教师要认真学习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并有效地将翻转课堂与小学美术课堂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自主的美术课堂中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所谓的翻转课堂是指讓学生在课上完成相关的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变成
期刊
马克思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曾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1这是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规律问题的一次有力阐发。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承认规律的历史观。规律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注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然而不同于唯心史观,马克思始终把历史看作是主体不断选择的过程,从而否定了黑格尔将历史引向神秘的倾向。马克思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