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课堂的提问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活动,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美国教学法专家柯儿文认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所发问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考察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悉提问的技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良好的课堂提问技能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终极目的。因而,笔者认为,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呈现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呈现技巧、思考和问题设置中常见问题进行归纳,不当之处,望同行批评。
  1 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的技巧
  1.1 激化认知矛盾,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思维自惊讶和疑问开始”。当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已有的认知和求解目的之间必然会形成认知冲突。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我们有意利用这一认知冲突,让学生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和理解产生“矛盾”,从而引发我们预知的争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动机。然后通过设置新的问题,化解这种矛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问题。换言之,就是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1.2 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原苏联的马赫穆托夫“问题教学”的实验成果,其中有如下两条:①让学生面临要加以理论解释的现象与事实;②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施或现象,亦即让他们遇到事实的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为了讲授新知识,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与之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在高中进行有关“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学习时,教师先展示2张图片,①部分电器外壳上的禁止触摸标记;②电解水实验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或H2SO4。
  通过提问设置问题:①为什么潮湿的手摸正在工作的电器可能发生触电事故?②电解水时为什么需要加入少量NaOH溶液或H2SO4?问题一提出,学生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回忆起电解质的概念,接着就有学生答“手上的汗水中含有电解质,摸正在工作的电器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加入NaOH溶液或H2SO4能使水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如此教师就因势利导引出了新课内容。
  1.3 层层递进设置疑问,便于及时调控教学。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解决问题的前提,更是思维的起点,能力提高的原动力。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在平常处布疑,巧妙质疑,采用问题推进式质疑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一方面,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并且利于教师根据回答问题得到的反馈信息,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对自己的答问的评价,从中获得有关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不断审视自己,改进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等,更利于自己今后的学习活动。
  1.4 注重知识的迁移,给予锻炼思维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1×5>5>5×1”的理论,即同一能力层次,同一类型做5个题目(5×1)其实效远小于让学生做一道题时指导他们从5个不同能力层次进行探究(1×5)。其5个层次的提问可以是:①此题怎么做;②为什么这么做;③怎么想到这么做;④还有哪些方法能解此题;⑤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对于⑤中的“变式”训练,教师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法:①改变或放宽习题条件,或转换成另一种题型;②变换习题条件和结论,变已知为未知,变所求为已知;③变原题的具体条件字母化。
  2 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认识
  国内外心理学家对于问题解决中的策略研究由来已久。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以动物为被试,认为问题解决是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的过程来完成的,从而形成了最初的问题解决策略理论——“试误说”。而格式塔心理学家则认为,问题是完形的缺口,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整体的结构上来认识的,解决问题时,只要以整体的眼光意识到特定的问题中所蕴含的缺口所在,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这就是有名的“顿悟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入,很多问题解决行为已经不能仅仅用它们就能解释了。现在,认知心理学研究者普遍认为算法和启发法是最主要的两大类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也在自然不自然地运用着它们。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问题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重“启发性原则”,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或太难,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思维方式和观念的转变,才能形成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教学活动观,才更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 课堂提问中常见的问题
  3.1 问题的设置目的性不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对课堂教学原则、策略的理解,在实施课堂提问时不知不觉会陷入一些误区,使得问题的设计缺乏目的性,影响了提问功能的发挥。提问要有一定的目的性,通常在重、难点和易混淆的重要知识点上进行设置,而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对所预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数量应切实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必要的地方发问,不应一味贪多,防止让学生产生问题疲劳感觉。
  3.2 问题的设置区分度不强。《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注重学生自身的层次性,也应注重知识呈现的层次性。由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不同,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自然会有不同。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恰当的问题,不至于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而知识的难易也有差异,不同的知识应有不同的问题呈现方式。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问题组,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其他文献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学习。指导中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是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必须精通几种学习方法,广览各种学习方法的精要所在,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它们。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  1 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提前制定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尝试,多角度多渠道采用灵活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掌握所学词汇,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词汇学习指导,进行经常性的、科学的训练,培养其词汇学习能力。  1 多角度多渠道尝试,激活词汇教学  教师应当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学习实际,不断改进词汇教学,加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在生词教学中尝试如下方法:  1.1 直观呈现法:包括使用图片、简笔画、实物、动作、表情
期刊
【摘 要】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在教育界已获得基本共识。其主体性发挥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当学校教育在研究如何根植于更多的爱给我们的学生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尊重、理解、关爱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和发挥自己的舞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赢在未来的终点。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作为教学过程的控制者、组织者、内容的制定者、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这样的角色定位其危害
期刊
由于世界各国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各国政府对环境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纷纷采取各种方式和多种途径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传授环保知识,形成环保意识,以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避免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我们农村初中阶段的化学教育应该怎样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 列举事例,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以来,因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如今,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温
期刊
【摘 要】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除了记忆方法以外,学习当中听课也是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 记忆 课 化学  1 掌握化学的记忆方法  作为高一化学,特别是高一的第一、三、五章,属于理论基础知识,这需要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去记忆。但是记忆不是单纯地去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那么,什么叫理解记忆
期刊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后,教师应逐步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总结知识,加快语言学习的速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写作在教学中的地位  写作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资料说明,我国不少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以多方面的教育功效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喜爱并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我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研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并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探索与思考。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1 规范操作。①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时,其他成员要对
期刊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研究也正在悄然兴起。  1 充分利用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穿插相关的历史故事,数学背景知
期刊
【摘 要】 转化思维是被广泛使用着的一种用来研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数学都离不开转化,数形结合思想体现了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类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都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具体例子介绍转化思想的几种基本类型在数学解题中的体现与应用。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 转化原则 转化方
期刊
1 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数学高考题的容量是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2个题,时间很紧张,再加上紧张的考场气氛,使很多学生还未进考场,大脑已经一片空白。考生要明白常规题型依然是试卷的主流,考查的几乎都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数学试卷,不难发现:数学的主干知识是支撑了数学试卷的顶梁柱;数学试卷的分值设置基本是固定的;数学题型也是比较稳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