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为此,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要使学生自主发展,必须开发课堂教学,改变提问角色,强化学生提出问题,改单项提问为多向提问。教师采用适当的教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适时地为学生设计出与教材相关并适合创新意识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利用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北师大版《生物》教科书采用的是以探究实验为前提的启发性教学方式,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如利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在课前一周教师先布置学生形成实验小组。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定期观察各个实验处理的变化,要坚持每天进行观察和记录,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实验结果是否与你的预测一致?引导学生把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为什么冰箱里的馒头不长霉?2.为什么馒头长霉后,颜色会出现不同的变化?3.为什么有的实验小组有些不长霉?4.为什么不同的实验材料会有不同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实验更加完善。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利用日常生活热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在我们生活中,随时随地会出现许多能引起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将这些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能很好地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在讲授七年级第七章的内容时,为了突出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热点新闻:内蒙古、北京刮起的沙尘暴的画面,观看后学生都非常惊讶沙尘暴对人类的影响是如此的巨大。学生沉思后提出:1.内蒙古、北京地区为什么会刮起沙尘暴而我们广东又不会?2.为什么刮起沙尘暴都在每年春末夏初?然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到刮起沙尘暴的根源,同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预防沙尘暴的计划方案。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得出的方案的结论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的好。
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鼓励、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并列或梯度的方法把问题列出来,并作简洁的释疑,使学生从“有疑——无疑”。例: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课堂布置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将少量的盐倒入有黄瓜条的盘里,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实验,用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水:如5%、10%、20%进行实验,同时学生提出疑问:萝卜条为什么在不同浓度的溶液里会有不同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能为学生创造观察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自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常常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如:在学习生命起源的进化过程中,课前先让学生自主的预习,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原始海洋有利于生命的产生?怎样产生?现代海洋是不是也会有生命产生?等等。教师配合课本知识点而精心选择材料,利用课外读物,如:克隆羊的诞生及克隆技术的应用,及对人类道德的冲击,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
生物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时常营造一种探讨生物学问题的氛围,以平等的身份引导学生,并及时肯定学生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成功的体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利用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北师大版《生物》教科书采用的是以探究实验为前提的启发性教学方式,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如利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在课前一周教师先布置学生形成实验小组。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定期观察各个实验处理的变化,要坚持每天进行观察和记录,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实验结果是否与你的预测一致?引导学生把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为什么冰箱里的馒头不长霉?2.为什么馒头长霉后,颜色会出现不同的变化?3.为什么有的实验小组有些不长霉?4.为什么不同的实验材料会有不同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实验更加完善。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利用日常生活热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在我们生活中,随时随地会出现许多能引起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将这些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能很好地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在讲授七年级第七章的内容时,为了突出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热点新闻:内蒙古、北京刮起的沙尘暴的画面,观看后学生都非常惊讶沙尘暴对人类的影响是如此的巨大。学生沉思后提出:1.内蒙古、北京地区为什么会刮起沙尘暴而我们广东又不会?2.为什么刮起沙尘暴都在每年春末夏初?然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到刮起沙尘暴的根源,同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预防沙尘暴的计划方案。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得出的方案的结论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的好。
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鼓励、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并列或梯度的方法把问题列出来,并作简洁的释疑,使学生从“有疑——无疑”。例: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课堂布置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将少量的盐倒入有黄瓜条的盘里,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实验,用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水:如5%、10%、20%进行实验,同时学生提出疑问:萝卜条为什么在不同浓度的溶液里会有不同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能为学生创造观察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自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常常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如:在学习生命起源的进化过程中,课前先让学生自主的预习,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原始海洋有利于生命的产生?怎样产生?现代海洋是不是也会有生命产生?等等。教师配合课本知识点而精心选择材料,利用课外读物,如:克隆羊的诞生及克隆技术的应用,及对人类道德的冲击,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
生物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时常营造一种探讨生物学问题的氛围,以平等的身份引导学生,并及时肯定学生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成功的体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