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enku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知识、练技能,学交往,学做人,求创造,体现注重知识为载体,发展能力,健康人格。
  一、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去解决,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理性分析能力,使其主体精神在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后产生动力,得到弘扬,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和个性也得到发展。
  二、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与技能,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如我上活动课时,首先,让学生回顾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多读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尤其是公益活动、经常与大自然接触。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扩展知识技能,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倾力打造合作交流的民主平台
  要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化得于充分发挥呢?首先,小组合作前要先确立活动目标,即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个明确的方案,在整个小组中达成共识。其次,有的放矢,明确分工,让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并在一定时间后,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教学中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予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必然引起学生很多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选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采用,一般而言,教者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应选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一些争议、依靠个人力量较难以完成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问题的呈现方式应尽可能趣味化、科学化。
  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预设问题
  学贵在疑,学生的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是否有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7课《可贵的沉默》,课始,可先板书大大的“可贵”二字,再板书小小的“沉默”二字,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沉默”,怎么理解就怎么说,当全班无人发言时,相机启发学生说此情此景就叫“沉默”,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沉默”的意思。随后再引导学生看课题设疑:为什么说这是可贵的沉默?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学习的欲望立刻被激化,他們不由自主的拿起书读起来。
  2.开展比赛
  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比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复述课文比赛、背书比赛等,在比赛过程中,教师适当的采用激励措施,效果更佳。关键是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要一心想着学生,想着学生的发展。
  3.鼓励质疑
  让学生质疑问题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五、自我激励,自我评价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尽量地发掘他们闪光点,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当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的点拨。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是否合理有效,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学习方法,其过程较长,难度较大,这需要教师对这项工作有更清醒的认知,要长期不懈的坚持方能奏效。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应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绝不会认为学习语文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们将感到是一种无限的快乐,学习兴趣陡增,课堂也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无疑,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与发展。
其他文献
习作教学一直是我们农村学生习作教学的一个难题。习作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表达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和相到的表达出来,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凭着我多年的习作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的几点习作能力的培养。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往往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语言的积累,导致学生语言匮乏、表达欠缺,作文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或者是有话说不出。在教学中,我一直想办法改善这种状况,提高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但是,有些语文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是低效甚至是无效。如有些老师的语文课每课必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画出生字新词都要合作。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学生不愿合作,也没有效果。余文森教授认为,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
期刊
一、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我们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  我们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精神,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对学生发展具有多元价值的过程性目标;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中,充分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实际上它也是教师捕捉和接纳学生的经验与创造、把握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目标、促进或实现课堂价值动态生成的良机。  (二)教学过程的预设  我们在设计教
期刊
“大湾妹、白沙菜、大站扭子多”。这是地方顺口溜,大站扭子多,意思是大站小偷多。我们大站印山中学就处在城乡结合部,靠近火车站,治安环境复杂,影响校风建设。面对这一状况,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应发挥德育功效,改变校园风气,于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由我负责进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立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分享几点做法。  一、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主战场作用,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1
期刊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生受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阅读量等的限制,作文时存在不少困难,如词汇贫乏,说话缺乏条理等,从而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做着不懈的探索。联系我的教学经实践、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期刊
课堂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解决有关问题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则会把课堂教学拖进死泥潭。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如果教师越俎代庖,用教师的提问取代学生的质疑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者;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重科学知识
期刊
一、课题界定  我们在这里界定的课外阅读是指除语文课本以外的一切阅读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目前班级阅读出现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①阅读兴趣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大多缺少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和人性的闪光。  ②阅读量与课标要求
期刊
在党 “十九”大的精神的指引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班级,新时期班主任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二十一世纪,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等着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开启的大門。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等待开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能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随着历史
期刊
近年来,随新课改的推进,以及践行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整本书阅读越来越被一线语文教师重视并开始广泛的实践和探索。以我校为例,自2016年9月初,就成立了整本书阅读课程小组,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究。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整本书阅读带给孩子们的改变,也发现了整本书阅读推进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反思。作为一名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师,我就自己在整本书阅读推进工作中的一些发现,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小学中
期刊
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是按“情境+问题”来展开的。数学课本设置出一个情境,把情境给孩子,由孩子的好奇引发不同的问题,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并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提高与发展。  一、阅读数学课本的目的和要求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发现疑难,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在这里,着重要强调预习读不能忽视。预习的时候,简单的或者复习性质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