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要素的三个注意点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思路,使得语文要素成了引人注目的高频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要素,成为教好统编本教材的关键。
  一、语文要素里藏着教学标准
  一篇课文、一堂课、一个知识点要教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教师必须清楚,否则,缺位、失位或越位就不可避免。统编本教材的“语文要素”使用了行为动词来描述所要达成的教学标准,可参照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层次分类理论加以解读。
  1.识记。就是对已有知识、信息的记忆。如“初步认识会意字、形声字,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一上)、“积累词语和古诗”(二上)、“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三下)等,常用“认识、寻找、积累”等行为动词。
  2.领会。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把握知识材料意义,行为动词是“了解、理解、感受、体会”等。如“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四下)、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六上)等,可借助转换、解释、批注等手段表明对知识内容的领会。
  3.应用。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强调把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行为动词是“运用、把握、概括、复述”等。如“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二上)、“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五上)等,必须强化语言迁移、知识运用的读写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4.分析。就是对整体知识进行合理分解,发现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内容结构、语言组织的认识,多用“发现、猜测、比较”等行为动词。如三上的“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要依据文题、插图、情节、内容甚至是表达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推断;二下的“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要对《寓言二则》中的养羊人和农夫发表意见,对《小马过河》课后练习的观点谈个人的看法及理由。
  5.综合。是将知识的各部分重新整合,
  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体现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归纳、提出、形成”是行为动词。如“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五上)、“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六下)等,都指向信息的统整、聚合,以深化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
  6.评价。是指根据一定标准,对文本的材料、内容、人物、语言等方面做出价值判断,行为动词为“交流感受”“说说好处”等,一般出现在高年级。如六上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体会下面句子(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桥》的“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语言写作的评价;六下的“了解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是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加工的评价。
  二、语文要素不一定就是“单元统领”
  围绕语文要素进行单元编排,是统编本教材的一大特点,其单元呈现方式一般为:导语明示语文要素,课文的学与用落实语文要素,“交流平台”梳理提炼语文要素,有些“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习作”迁移运用语文要素,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单元整体。但也不是所有单元都是如此。因为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有其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逻辑体系和发展规律,无法都用统一的语文要素来统揽。因此,语文要素主要针对讲读课文,不一定适合其他内容。一般来说,与语文要素不一定相关的主要有三类:
  一是古诗词。古诗词往往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意象生动,与语文要素并不搭界。比如四上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由《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组成,哪一首都无法与“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联系起来。六上第六单元的《古诗三首》由《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组成,无论你怎么教,都不可能帮助学生“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吧? 因此,古诗词教學要根据古诗的文体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出古诗的味道来。
  二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大多以交际功能为主要线索来编排,往往以生活类、讨论交流类为话题,不一定都以阅读为基础。像四下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转述”与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上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与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件抒发感情的方法”;六上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演讲”与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第四单元“请你支持我”与“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等等,两者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我们硬把毫无瓜葛的两个内容来个“拉郞配”,其结果只能是既教不好口语交际,又无法落实语文要素。
  三是习作。统编本教材中写景类课文单元较多,如三上第二单元“金秋时节”、第六单元“祖国河山”,三下第一单元“动物植物”、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奥秘”,四上第一单元“自然之美”,四下第一单元“田园生活”,五上第七单元“四季之美”,五下第七单元“异域风情”,六上第一单元“触摸自然”,如果都让学生练习写景,显然不适宜。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比写人、写事在材料选择、语言组织、篇章构思等方面都要难很多。所以,统编本教材有的习作练习就与单元内容不是很一致。当然,最为明显的要数阅读策略专题单元,四上的提问策略单元,习作是“小小‘动物园’”;五上的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单元,习作是“‘漫画’老师”等,就不必强求两者的融合了。
  三、语文要素不是单元教学的唯一目标
  如果说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厦的话,那么,能力形成所需要的知识就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其中,基础性知识相当于结构材料,发展性知识相当于装饰材料,都是语文素养培育所不可缺少的,因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但是,语文要素的强劲推出、不断强调,很容易让一些教师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抓住语文要素是硬道理,只要落实了语文要素,一切就大功告成。殊不知,语文要素是发展性目标,虽然重要,但像拼音、字词句、朗读等基础性知识也要牢固掌握。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落实语文要素却不排斥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扎实训练,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协调、平衡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我们认为,统整、融合无疑是最佳途径。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普罗米修斯》一课为例。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是发展性目标。此外,还有一些基础性目标:识字写字方面,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语理解方面,普罗米修斯等众神要认识,“气急败坏、饶恕、鹫鹰”等词语要理解;语言表达方面,用“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悬崖上,写出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用“既不能……也不能……”的句式表现普罗米修斯决不屈服的精神,用“永远没有了尽头”补充强调,表达了普罗米修斯的无私奉献、坚强不屈;在写法方面,人类“无火”与“有火”的境况,普罗米修斯“盗”火与一般意义上偷盗的本质不同,宙斯与普罗米修斯、赫淮斯托斯、赫拉克勒斯的行为表现都形成对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因此,可采取以故事复述为主线,带动生字识记、内容理解、语言学习的读写活动设计,从而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
  第一环节,读好“普罗米修斯、阿波罗、宙斯、赫淮斯托斯、赫拉克勒斯”,特别要读准“赫、淮、勒”等字,介绍课文出处,出示人物资料,画人物关系图,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众神之间的关系。
  第二环节,随文检查生字词,梳理故事脉络,再连起来简单说说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三环节,品味语言,发现写法。一是课文原句“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与改句“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风吹雨淋,但他没有屈服”进行比较,发现课文语言表达的生动感人。二是借助第1、2自然段的阅读,以及“众神是如何对待普罗米修斯的”的思考,理解“气急败坏、饶恕”等词的意思,发现课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意义和众神的鲜活形象,为复述故事储备语言。
  第四环节,先出示“吃生的东西”“长夜”和“烧熟食物”“驅寒取暖”“驱赶猛兽”等词语,用上对比写法,讲述故事的起因;再出示人物关系图,尽量用上课文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以及众神的不同表现,讲述故事的经过;接着提示用动作词讲述故事的结果;最后,运用课文语言完整讲述故事,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单位:福建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处于弱势地位。表现为习作教学内容依附于阅读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附属品”,缺乏训练体系;习作训练要素不清晰,教学重点难以突出;习作目标泛化,很难体现一课一得。鉴于此,统编本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习作教学,虽然内容与阅读教学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编排上自成体系。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编排的主要特点是“小练笔”“大作文”“习作单元”
40年来,语文教学定位一直在变化中。从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中心”、90年代的“能力本位”、课改后的“三维目标导向”,到今天“核心素养”的提出,见证了社会对于学科教学价值的认识、发展与完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定位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功能已经从立足知识、技能深化到思维、审美、精神层面。教与学的目的是为了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现实中很多学生谈文色变,提起作文就心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读得多了,自然也就会写了。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捷径就是广泛阅读,积累语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课文读熟了吗?生字词会写吗?(生答)  师:好,那我们开始听写。这一课有三个生词,准备好,听写第一个:监生。(生听写)  师:“监生”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师:是的,你还知道古代对读书人有哪些称呼吗?  生:秀才。  生:進士。  生:举人。  师:对,这都是对读书人的称呼,
偏旁在传统汉字学范畴指合体字的两个组成部分,即形旁和声旁。形旁和形旁构成会意字,形旁和声旁构成形声字。可是,汉字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中有很多偏旁不能表音和表义了,比如“工”现在读ɡōnɡ,在原形声字“江”“项”中就不能表音了;“月”是肉月旁,在“服”字中却与肉、月无关,看甲骨文,该字写作“”,左上是“凡”(盘子),右部是“又”(手)摁住“”(卩,跪人),即楷书“”(音fú),合起来以强迫跪人持盘劳动
记者:张校长,据我了解,2013年10月至2018年6月,四年多的时间,173次活动,20余次联盟外出,55余人次专家报告,400余节研讨课……这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为首成立的“本真课堂”五校联盟四年来走过的锐意进取、昂扬向上的发展历程。请您先简要介绍下“本真课堂”五校联盟,好吗?  张胜辉:2013年10月15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以下简称“北二分校”)、洛龙区第二
一、语言学习离不开思维能力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学术界经过漫長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第一,语言和思维都是大脑的功能,但二者不是同一回事,它们的功能、特点与生理机制都不相同,且二者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思维的功能在于认识,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语言是一种声音的符号系统,它的特点是民族性,思维是大脑的机能,它的特点是全人类性;语言是在大脑语言区控制下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课堂上,如果老师不提问,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如果老师不提问,疑问从何而来?老师不提问,难道学生没有疑问吗?没有疑问,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今年四月,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用他执教《桥》的课例,解答了上面的问题。  上课伊始,老师板书课题《桥》,同时板书:“无提问自主学习活动”。明确告诉学生,这堂课学什么,怎样学。  老师先講《桥》的体裁是小小说,是一种以简练的语言、有限的篇幅塑造典型人物的文学样式,它具
《小岛》:从“小”字读大爱  统编本教材中增添了不少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的课文,集中体现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守卫边关海疆,反映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精神的英雄事迹,读来感人,心生敬仰。《小岛》是著名军旅作家陆颖墨的短篇小说,只要读上一遍,便能强烈感受到小岛上战士们想念家乡,用祖国泥土种畦菜地,感动了将军,一起晚餐的生活场景。故事真实平常,话语感人,情感真挚,催人泪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战士们对祖国、对将军的
在听完一些名师的课后,常有人赞叹:“哇,好厉害哦,这节课上得好好哦!”也常有人感叹:“这个设计好妙哦,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其实,没有哪个名师天生就擅长上课。那些光鲜亮丽的课堂背后,有许多他人难以看到的良苦用心。  和易志军在一起共事十年多了,他上的每一节公开课我都听过。我们是同事更是朋友,不管正事还是闲事,经常在一起聊。所以,我有幸能看到这些好课背后的一些东西。  一、磨砺  2012年,志军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