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ch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阅读”这个流行的词在目前使用的频率极高,因而,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格外重视,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操作上都有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辨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以至出现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上的误区
   把“个性化”理解为“自由化”,过分强调阅读的人文性倾向,过分演绎“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想学哪部分就学哪部分”以至课堂上显得随意,散漫,忽略了教学目标,一篇课文,很多同学都只学习了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对其他内容知之甚少,一堂课下来,学生茫然,试问,这样的阅读教学达到了阅读的目的了吗?
   二、不能灵活应对课堂上的“生成”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个性特点,生活经验的不同,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也是多层面的,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对于课堂上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不知所措。如:一位教师教学《路旁的橡树》一课,当教师问:“设计是不能改的,树也不能砍,该怎么办呢?”的时候,一位学生冷不丁的冒出一句“把树移栽到别的地方去”。教师猝不及防,愣了一下,说:“这个办法要是好的话,工程师早就想到了,看来这个办法也不好。”教师否定了学生的答案。在这个课例中,学生所说的“把树移栽到别的地方去”与教师预设的“改道”不同,教师缺乏随机应变的课堂机智,不能灵活地应对学生的生成信息。在许多教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的老师把主要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为了完成课堂上的板书,千方百计诱导学生说出教师预设好的答案,学生答对了,教师就板书,答不对,就不予理睬,继续让别的学生答,直到答对为止;有时甚至是学生答对了意思,但与预设答案字词不一致,教师就要“循循善诱”,直到学生说出他希望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费力地去猜教师心中的答案,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其实,这仍是一种变相的灌输式。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读者的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推行个性化阅读,其本意是不想让缤纷多彩的文本衍化为千人一腔的结论。
   三、问题“多”而不“精”
   “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的提问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然而,许多老师片面追求“繁华”,问题层出不穷,许多问题,学生根本不用思索就会回答,这种毫无价值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不了什么作用。相反,问题一多,学生读书的时间就大大减少,整个课堂表面看似繁华,却缺乏了对语言文字的吟咏品味。由此可见,课堂上的问题不在多,而在精。
   四、过分强调读的作用,忽视教师的引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确,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课标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有的老师就认为,既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那就应该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教师就应完全放手,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就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质疑,然后再读解疑,接着分小组读,齐读——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作任何评价和引导,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的语文能力、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不同,因而,有些学生难以触及到文章的深层的内容和灵魂,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教师应该适时地退出去,还得适时的站出来。”
其他文献
诚然,作文教学的生命是真实,但必要的作文技巧能使学生的文章更具美感。巴金说:“散文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这话很对,但无技巧是在一定的有技巧以后,写作的功底已经到了不需要技巧的境界,那是一种“大巧若拙”,有相当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相当的创作经验以后的那种“自然而然,行云流水”的浑然。显然,我们的中学生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告诉学生一些必要的作文技巧,让他们有意识地运用,针
期刊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小说课文,是学生最爱学习的,教师怎么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呢?小说单元的教学承担着以下任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根据教学目的,在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安排了一个
期刊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 ,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 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 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
期刊
第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这是四步探究教学法的前奏曲,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础性准备。而这个前奏曲的演奏的多种方式,必须注意两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以及大纲要求的各知识点应掌握的程度,结合课型及学科特点,进行定向设疑,为创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境提供方向和依据。2、民主情境的准备与营造。在上课前教师就要认真详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是近发展区”为
期刊
我曾经教过一个叫张卫东的男孩,他性格叛逆,脾气暴躁,待人冷漠,经常逃学出去上网吧;平时在学校他老实不到几天就会惹些事出来。任课教师几乎都让他伤透了心。有一次课间,他竟然在脖子上缠着一条蛇走进教室,吓得教室其他的孩子“四处逃生”,两个女生哭着跑到办公室向我报告。他看到我来,这才不屑一顾地从脖子上把蛇拿下来,那架势摆明向我挑衅,心想看你能把我怎么样。我知道训斥对于这个孩子已经起不到什么效果了。为了避开
期刊
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当前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必须首先解决好存在的两大关键问题:迅速转变教师角色,即要以学生为本,注重人的充分发展,又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把教育的思想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
期刊
一、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   1、感动于文本的关键处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语文课程是用教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
期刊
一、利用语文课堂,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生命》就是渗透生命教育的好文章。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联系作者的遭遇,通过课文,在学生的意识里渗透生命的教育。“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在《生命生命》的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
期刊
一、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语文的无比热爱,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