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山水画创作与画面表现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雪峰是广西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和漓江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艺术创作以师法自然和户外写生为主。其绘画作品风格突出,形式多样,吸收传统滋养而又不失当代性。画面内容主要表现广西青葱翠绿的自然山水景观,拥有个人独特而鲜明的绘画语言。
  关键词:写生;山水画;笔墨;传统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每一位艺术家对山水画的表现和理解也不尽相同。王雪峰是广西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也是一位师法自然、注重写生的艺术家。绘画作品质朴、纯真,再现了广西地区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本文旨在通过笔者在桂林“笃定南山——王雪峰山水画展”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从自身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角度出发去浅谈王雪峰山水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永恒的写生之路
  随着时代的更迭前进,任何的艺术形式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也在不断地对当时的山、水、云、石、树木、房屋、船只等景物进行物象的梳理和艺术的归纳总结。艺术家只有不停地对大自然进行探索,对生活进行揭秘,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逐渐形成艺术家个人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唐代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张璪在其著作《绘境》中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指导思想。“造化”即自然,“师造化”即师法自然,指出艺术创作要以自然为师,强调对景写生的重要性。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先生说:“作画当以大自然为师,若胸中有丘壑,运笔便自然畅达。”山水画艺术家李可染先生也曾说:“人离开了大自然和传统这两本书,就不能创造出任何东西。”两位近代山水画泰斗人物也都在强调对景写生和取法自然的重要性。
  2018年11月在桂林“笃定南山——王雪峰山水画展”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祖国四季的壮丽河山和丰富多彩的奇山异景是他创作的主题和源泉,写生也是其艺术创作探索和发展的重要武器。从王雪峰在画展的谈话中得知,他是一位绘画创作以写生为主的艺术家,本人一直都在写生。不管有多少教学工作,王雪峰始终能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走进大自然和生活。这也契合了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山水画写生创作理念。画展作品从西藏天葬神圣的佛塔到高耸险峻的华山再到葱翠长青的青城山和如情似梦的桂林山水,这说明王雪峰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奔走于写生创作,不断地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并从中吸取自然的创作力量和灵感,从而造就了其绘画题材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写生和走进自然是作为一位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一条正确的艺术道路。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性,绘画亦是如此,遵循客观规律就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时的正确道路。只有真正地走进大自然,去寻找自然景物中的包罗万象、变幻无穷,真听、真看、真感受,眼、手、心三位一体地进行写生,才是艺术家保持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的道路和根本方法[1-2]。
  二、鲜明的绘画语言
  对于艺术家而言,一幅画重要的不在于画面的内容而在于艺术家运用何种绘画手法与表现形式去画。王雪峰本科到研究生从油画专业转到中国画专业主攻山水,因此在山水画艺术的探索上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了解、归纳和总结。也正是由于其对山水画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发现,绘画才有了独特而鲜明的绘画语言。从王雪峰的作品中可以发现精妙的设色和扎实的用笔是其绘画最鲜明的特点。他在画展的谈话中说到,一个山水画艺术家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元素就可以代表的,而是要形成一个山水画语序,比如,一整套的设色方法、造型方法或者物象与物象的搭配。笔者认为,王雪峰所提到的山水画语系也是指艺术家个人的绘画语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感的心理思维能力对一名艺术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画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眼睛观察和创作,另一种是用心去观察和创作。很显然,王雪峰属于后者。纵观他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出王雪峰的用笔非常讲究,堅定有力,下笔有神。画面中树木、房屋、山石等物象的描绘大多都是以线造型表现,线条行云流水、高古游丝。
  线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生命,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特征,既形象又传神,同时也是艺术家主体意识对客观环境抽象理解的提炼,是艺术家情感的概括和表达。王雪峰作品中以线造型的用笔与其学习油画和素描有一定的关系。素描是研究物象造型的科学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客观形象、明暗、体面和光线,对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加强艺术家对物象造型和塑造线条的能力。从其作品《鸭戏春塘雨》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深厚扎实的用笔,用笔连贯,刚中带柔,笔笔相连没有任何的犹豫,下笔潇洒干脆。虚实相间的画中竹子苍劲挺拔,姿态各异。线条丰富、婉转、活跃、坚实,是一种自由的、激情的线,让一片宁静的南方山水不再沉冗,反增运动之感和画面灵动的趣味。画面的下半部,腴润而又苍劲的笔墨用线把塘边复杂稠密的纱网勾勒得栩栩如生。每一笔都恰到好处,不紧不慢,生动流畅,润而不浮,干而不枯。他的画笔笔见功力,与其说是画上去的倒不如说是写上去的,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有的只是干脆、豪爽和清晰明了,这展现出王雪峰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对用线娴熟的控制程度。
  相比画面的用笔和用线,画面的设色则更让人着迷和向往。大部分的山水画都是用墨色来渲染和烘托画面。而王雪峰在自己的作品中却将大量的青绿色晕染于水墨之上。在他看来南方山水特别是广西山水与北方山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南方山水整体呈现的是绿和密。以此感受为基础,王雪峰从中国青绿山水画中寻找灵感,把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使画面呈现出南方一派青绿葱翠的山水表现。王雪峰画面中的绿色独特而又别致,每个绿色看似相同又有所不同。不同的绿色仿佛代表物象不同的生长阶段,时而浓重深沉,时而清新明朗。画中的绿色相互交映,每一块绿色都如此的丰富而又充满趣味。
  从《饮马南山》《溪声犹带夜雨来》《春色满园关不住》等作品中还可看出每一幅画都有浓重的黑色出现,尤其是芭蕉。王雪峰在谈话中道出了原因,用重墨来画芭蕉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画面需要对比。因此,他就用完整的墨来压住细碎的东西,从而使其画面的表现对象更加具体和突出。画面中的树木也大多颜色浓重,郁郁葱葱,表现出广西山水茂密旺盛的特点。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南方水的独特表现。南方的水不像北方的水那样激流勇进,而是宁静沉寂的荷塘居多。因此作者就利用花草树木的倒影来表现南方的水而并非北方山水画中大量的飞白。从王雪峰画面的用笔到画面的设色不难看出作者的每一笔描绘、每一片颜色都不是简单地为了画画而画画,而是作者情愫所至的精神产物,是眼、手、笔、心共同作用下的结合体。你会被画中美轮美奂的颜色和南方生机浓密的山水吸引。画展中的每幅画看似普通,实则表现的是艺术家心中的世外桃源和无尽的向往。这也契合了画展的主题——“笃定南山”。一幅幅用情至深的画面,便是其心中永远的南山[3]。   三、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李可染先生曾说:“人离开了大自然和传统这两本书,就不能创造出任何东西。”这说明了学习传统的重要性。传统是自有文化以来千万年数亿人智慧的结晶。只有学习传统,把前人的经验接受和吸收,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创新。
  画展谈话中王雪峰提到上学期间美术史上山水大家的画被他临摹了不计其数,一遍一遍地学习和认识,从无到有,从不似到神似。王雪峰刚毕业好多人都在议论他的绘画风格像恩师黄格胜先生,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可能是说者出于好心主张其创造,怕其食而不化,走不出老师的影子。但笔者认为画画应是先学而后创,不要在意画的作品是否像别人的。即便如此,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开始学谁很像也是自然。先把别人的本领和方法学到手,再加上自己的情感、生活实践,这才是绘画应有的规律和特点。
  王雪峰也提到在中央美术学院访学的那一阶段的作品都太过西化,画面呈现出太多西方绘画的痕迹。幸而及时地意识到西画与中国画的区别和差异,进而从中国绘画作品中寻找中国画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方式,向传统绘画深度探索和挖掘,找到了中国画灵魂的线的表达,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绘画表现方法引入画面,从而造就了之后作品中用笔的丰富、婉转、活跃、坚实,不紧不慢,生动流畅,润而不浮,干而不枯。
  传统是千万年数亿人智慧的结晶。传统包括古今中外任何时期自身以外的任何直接经验和方法。只有继承和学习传统,从传统中去寻找新的方法途径和创新点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不管是外国的还是民族的,只要是对我们有用的好的方面,我们都应该接受和吸收学习。对于山水画来说,我们在接受和学习传统的过程中要把本民族的传统放在第一位,外来传统放在第二位。因为我们的目的在于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外来传统只能作为营养来吸收,切勿本末倒置。同时,继承传统也要杜绝食而不化,而應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目的地学习和吸收借鉴。只有站在传统的基点上去观察和认识世界,以虔诚虚心的学习态度去探索和挖掘传统才能更好地去创造和继承。王雪峰无数次与名山大川对话,不仅是为了寻找古人眼中的风景,更是为了置身其中和古人进行交流。而这又何尝不是对传统的寻找、探索、继承、学习[1]。
  四、结语
  从古至今,任何的艺术形式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山水画亦是如此,从青绿到水墨、从传统到现代,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创作者内心对山水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追求以及对画面情真意切的生动表达。这也应当是艺术家毕生的追求。王雪峰为自己的山水画艺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正是对李可染先生提出的“艺术家应当学会大自然和传统这两本书”的正确道路理论的践行。每一幅画都是他与大自然数次深情对话的成果,画面的设色也是他学习传统和创新结合的结晶。这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勇于探索,走进自然,学习传统,画由心生。
  参考文献:
  [1]李可染.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10-48.
  [2]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2.
  [3]黄超成.赏画识道:黄格胜绘画语言之形式赏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3-103.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教学实际,介绍了一套学习英语词汇的科学记忆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它们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两者
名师档案    一年大病,二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1998年定心做教师,2008年获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1998年发了第一块“豆腐干”,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5月,出版“管建刚
教师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画图和读图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尽管每天都在备课,但关于备课,其实我们应该有许多追问:诸如备课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语文备课的原点和归宿究竟在哪里?……在层层追问式的批判性思考中,我们逼近的可能是教学的核心,探寻的可能是教学的本质。  一、备课: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又是对学生学习的准备,更是对学生成长的准备  1.备课应是多层次的准备,立体化的建构。  备课应是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乃至学生成长的一种准备。这
教学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应用现有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践证明,指导式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能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普及,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动辄就是“请听录音”,“以机代读”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朗读方式——教师的范读,在课堂上几乎已销声匿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认为教师范读颠覆了师生在朗读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范读常是定出标准,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而其后的读书指导也是围绕自己的范读提出要求。这样学生就只能围着教师的范读转,剥夺了学生个性化朗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教育事业的注重程度越来越高,其中绘画得到更多学生们的青睐。因此,文章将着重阐述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绘画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相对应的完善策略,希望能够切实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为关心这一话题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色彩构成;绘画  色彩构成作为绘画中的
本文阐述了加强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领导和会计人员在此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案例】请同学们拿出圆柱形纸筒,前后两桌为一个学习小组,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平面图形,比一比,哪组想的办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