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语言;通过老师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形成数学语言;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关键词】培养;数学语言;途径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1. 营造良好的表达语境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师生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
2.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深刻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
3. 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首先可以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其次要求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些操作的过程,说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等等。最后提高要求让学生学会说合乎逻辑的话,使学生能够有根据的思维和表达。
4.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數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5. 发展学生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6. 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然伴随在语言表述的过程当中,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收稿日期:2013-06-26
【关键词】培养;数学语言;途径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1. 营造良好的表达语境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师生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
2.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深刻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
3. 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首先可以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其次要求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些操作的过程,说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等等。最后提高要求让学生学会说合乎逻辑的话,使学生能够有根据的思维和表达。
4.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數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5. 发展学生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6. 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然伴随在语言表述的过程当中,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收稿日期:20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