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其中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改革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高等职业学院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提出了高等职业学院化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院 化学课程 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已达到高等学校在校生的50%以上。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其中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改革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1.高等职业学院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从微观,还是从宏观,课程内容的选择都要受到若干种因素的制约。所谓微观的角度,即从课程本身的组成部分来分析。目前,广泛同意的意见是课程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对学生和社会的假定所组成的框架;宗旨与目标;内容或学科内容及其选择、范围和顺序;执行的模式;评价。这五个部分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赖的。这就类似于人体各系统(肌肉、呼吸、循环)之间的关系。某一系统(组成部分)的任何改变都影响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为使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各部分之间必须很好的协调和配合。因此,课程内容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其他四个组成部分的影响。所谓宏观的角度,即将课程内容置于大的社会之中,它必然要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必然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其他学科领域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会产生根本的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最首要的是确定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动力及學习某种文化内容的潜力。社会确定培育和使用个人的方针,社会需要是选择最佳课程内容的第二指导思想。从历史上看,课程内容的选择即在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兼顾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2.高等职业学院化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高等职业学院的化学课程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一是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重视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化学知识、原理在生产和专业上的应用,能把所学的化学知识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二是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在化学学习中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探索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高等职业学院化学课程的目标,在选择化学课程内容时,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和谐统一,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于知识技能内容之中。避免在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时脱离目标,仅仅注重认知领域的有关内容,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内容,甚至仅注重零碎、片段的事实,忽视更重要的概念、原理与原则。
3.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根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课程的一个基本的职能就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关注有关学生的各种研究,尤其是有关学生的需要、兴趣、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的研究。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来就业的需要,另一是学生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需要为学习专业课程做准备和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化学知识、技能、化学观念和化学科学素养。这些化学知识技能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方法及操作技能,溶液及胶体溶液理论,氮、硅等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等;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终身学习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这要求化学课程内容选择化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知识,注重课程内容中的科学探究,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选择化学课程内容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化学素材。这些内容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营养物质、生活中的材料等。通过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组成单元主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决定了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内容选择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同时要考虑化学学科知识的顺序和范围。所谓顺序,就是按逻辑顺序纵向地组织学科知识,使学生由易及难、由简及繁、由浅及深地掌握学科知识,不断取得学习进步。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院 化学课程 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已达到高等学校在校生的50%以上。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其中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改革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1.高等职业学院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从微观,还是从宏观,课程内容的选择都要受到若干种因素的制约。所谓微观的角度,即从课程本身的组成部分来分析。目前,广泛同意的意见是课程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对学生和社会的假定所组成的框架;宗旨与目标;内容或学科内容及其选择、范围和顺序;执行的模式;评价。这五个部分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赖的。这就类似于人体各系统(肌肉、呼吸、循环)之间的关系。某一系统(组成部分)的任何改变都影响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为使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各部分之间必须很好的协调和配合。因此,课程内容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其他四个组成部分的影响。所谓宏观的角度,即将课程内容置于大的社会之中,它必然要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必然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其他学科领域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会产生根本的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最首要的是确定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动力及學习某种文化内容的潜力。社会确定培育和使用个人的方针,社会需要是选择最佳课程内容的第二指导思想。从历史上看,课程内容的选择即在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兼顾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2.高等职业学院化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高等职业学院的化学课程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一是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重视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化学知识、原理在生产和专业上的应用,能把所学的化学知识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二是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在化学学习中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探索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高等职业学院化学课程的目标,在选择化学课程内容时,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和谐统一,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于知识技能内容之中。避免在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时脱离目标,仅仅注重认知领域的有关内容,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内容,甚至仅注重零碎、片段的事实,忽视更重要的概念、原理与原则。
3.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根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课程的一个基本的职能就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关注有关学生的各种研究,尤其是有关学生的需要、兴趣、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的研究。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来就业的需要,另一是学生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需要为学习专业课程做准备和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化学知识、技能、化学观念和化学科学素养。这些化学知识技能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方法及操作技能,溶液及胶体溶液理论,氮、硅等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等;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终身学习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这要求化学课程内容选择化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知识,注重课程内容中的科学探究,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选择化学课程内容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化学素材。这些内容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营养物质、生活中的材料等。通过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组成单元主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决定了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内容选择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同时要考虑化学学科知识的顺序和范围。所谓顺序,就是按逻辑顺序纵向地组织学科知识,使学生由易及难、由简及繁、由浅及深地掌握学科知识,不断取得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