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缩小区域内、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让强的更强,弱的渐强,在加快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发展中求公平。据此,福州市台江区教育局确立:“扬峰填谷”,推进“小片区管理”的终极目标。现以福州市台江区第一学区为例对我区的主要经验进行阐述。
第一学区是由台江第三小学(以下简称“台三小”)、台江第一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台一小”)、工业路小学、国货路小学、洲边小学、交通路小学、育智学校共七所学校构成的一个小片区。区内学校密集,历史原因又造成学校发展不均衡,强者横强弱者横弱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中“台三小”是名校,“台一小”是历史悠久的中心校。第一学区通过这两所学校的辐射,推进薄弱校的成长。
一、师资互派,奠定基础
2009年,台江区被确定为福建省“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施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单位。为顺应改革潮流,区教育局进一步推进教师轮岗制度:在同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工作满六年以上的教师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达到10%以上。第一学区按照教育局规定的比例进行师资互派,六年多来,中心校“台三小”“台一小”与学区内的一般校共轮岗互换46对。小片区内的“师资互派”由“人走关系留”到“工作关系与原校完全剥离”逐步推进。
本着教师交流制度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积极引导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参与交流,发挥种子效应,带动薄弱校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比如第一学区的国货路小学原是一所薄弱校,当年是学生“难留住”,教师“去心绝”,而如今渐被社会认可,生源稳定;洲边小学原是出名的薄弱校,现如今在市质量测试中却也令人刮目相看。推行师资互派,优质校与薄弱校教学相长,一种竞相发展的局面正在区内形成。
二、建章立制,有法可依
教师轮岗互派交流,初推行时显得粗糙,往往忽略双方学校教学实际,学科分配不对等。几年来,通过建章立制,减少了教师轮岗互派工作的随意性,形成有章可循的交流制度。
1.“满六年”的思考更精细。轮岗有利于师资的流动,促进片区间的师资均衡。但每年都进行的教师轮岗也影响了学校师资的稳定,教师频繁轮岗,也会导致其在教学工作中缺乏主人翁意识。因此,我们经过缜密思考,将“轮岗互派工作”写进学校工作管理手册,对于轮岗教师在原单位的工作时间“满六年”,要参加轮岗互派。
2.“平衡”的兼顾更人文。在实际工作中,完全按照年限来确定轮岗人员的方法,显得过于呆板,不够人性化,因此,我们改进做法,协调在前,行通必先心通。每年召开几次“轮岗教师”协调会。协调会上由校长提供各校轮岗教师名单,而后经多方认真商榷协调,在遵循年限规则的基础上,注重学科平衡、职称平衡、学段平衡,情系教师的切身利益,实现教师满意,学校满意。
三、资源共享,扎实本源
制度的保驾护航,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作为片区内的领头人,中心校更多考虑的是整个学区的均衡,如何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舍小家,顾大家”渐成为常态,“台三小”的语文组精英、学校“最标准”的普通话之声——郑劭老师,就被派到国货路小学,因为国货路小学缺语文教师,郑劭老师是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台三小”虽舍不得,但为了片区总体的均衡发展只得割舍。原来的“台三小”之声,现在变成了第一学区之声,这正是小片区管理中和谐发展的体现。这些优秀的教师像种子,在片区轮岗工作中发挥着种子效应,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欢迎与好评,展示了片区教师形象,也增强了教师在片区的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
有了大学区的发展,各校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教研也更频繁,校本教研不再只局限于中心校,而是由中心校牵头,所有学校参与。渐渐地,学校的概念在被淡化,而学区的意识却在强化。学区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环境。
1.教研观摩共享。轮岗制度形成之后,学区的校本教研活动更加频繁,有助于片区凝聚力的形成。2012~2013学年,举行“小片区教育管理市级教学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在“台三小”的统筹下,汇集各校的教研专长,颇具特色,形成第一学区的教学亮点,呈现“台三小语文专场”“交通路小学数学专场”“国货路小学英语专场”“台一小‘心健’专场”“洲边小学音乐专场”教苑风景线。以往只有中心校才有的大型观摩活动,现在是针对第一学区所有学校的教师开展。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各校互为中心,既有原来学校的亲近,又有大集体的温暖。
2.讲座“研训”共享。学区高度重视片区教研活动,按照市区教研活动的要求对待片区教研,统筹安排,一丝不苟。学区定期开展专家讲座、“研训”活动。2013年,“台三小”多次邀请福州教育学院刘自强老师为第一学区的数学教师作讲座。同样的,本片区其他学校举行区级以上的研讨活动,也一定会邀请片区内其他校的教师参加。大学区的教师管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的教育资源又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平台大了,“研训”深了,教师成长更快了。
3.办学设施共享。“台三小”的报告厅是展示素质教育丰硕成果的舞台,如今,它已成为第一学区的舞台,只要兄弟校需要,“台三小”都全面支持。兄弟校的教师在这里试教,“台三小”从场地、人员、到技术方面,甚至组织安排试教班级的学生,并派出相关学科的教师跟踪学习会诊,以实现取长避短,共同提高,充分显示了大校与领头校的风范。
四、统一教学,呈现片区特色
学区教学常规互检、质量测评统一命题。在片区教学活动中,中心校毫无保留地展示,薄弱校毫无掩饰地呈现,坦诚相待,取长补短。每学期期初,各校商定常规互检的时间表,片区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相聚一堂,对受检学校的教师教案、作业进行评析,随机进班听课,最后交流研讨,提出建议。同时,对学校工作进行沟通交流,对工作方法与策略进行研究与学习,互相帮助,相辅相成。
五、捆绑考核,深化片区管理
以片区内的优质校为龙头,带动周边一般校,捆绑考核,引领辐射,缩小校际差异,实现教育均衡,是小片区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台江区每学年从以下六点考核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行政工作水平、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效、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办学效益,实现“三赛三比”。施行小片区管理以来,这项活动由考核学校推广至片区,对片区进行捆绑式考核,捆绑式表彰奖励。这无疑给各学校极大的压力,同时又是做好片区均衡工作的最大动力。无论是学校的行政班子,还是学校的教师,“片区人”的意识更强了,强有力地推动均衡教育的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致力推进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将会遇到许多挑战,也将面临许多困难,但追求教育的长远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平等教育,让我们面对挑战与困难有了新的勇气与锐气。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朱蕴茝)
第一学区是由台江第三小学(以下简称“台三小”)、台江第一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台一小”)、工业路小学、国货路小学、洲边小学、交通路小学、育智学校共七所学校构成的一个小片区。区内学校密集,历史原因又造成学校发展不均衡,强者横强弱者横弱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中“台三小”是名校,“台一小”是历史悠久的中心校。第一学区通过这两所学校的辐射,推进薄弱校的成长。
一、师资互派,奠定基础
2009年,台江区被确定为福建省“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施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单位。为顺应改革潮流,区教育局进一步推进教师轮岗制度:在同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工作满六年以上的教师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达到10%以上。第一学区按照教育局规定的比例进行师资互派,六年多来,中心校“台三小”“台一小”与学区内的一般校共轮岗互换46对。小片区内的“师资互派”由“人走关系留”到“工作关系与原校完全剥离”逐步推进。
本着教师交流制度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积极引导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参与交流,发挥种子效应,带动薄弱校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比如第一学区的国货路小学原是一所薄弱校,当年是学生“难留住”,教师“去心绝”,而如今渐被社会认可,生源稳定;洲边小学原是出名的薄弱校,现如今在市质量测试中却也令人刮目相看。推行师资互派,优质校与薄弱校教学相长,一种竞相发展的局面正在区内形成。
二、建章立制,有法可依
教师轮岗互派交流,初推行时显得粗糙,往往忽略双方学校教学实际,学科分配不对等。几年来,通过建章立制,减少了教师轮岗互派工作的随意性,形成有章可循的交流制度。
1.“满六年”的思考更精细。轮岗有利于师资的流动,促进片区间的师资均衡。但每年都进行的教师轮岗也影响了学校师资的稳定,教师频繁轮岗,也会导致其在教学工作中缺乏主人翁意识。因此,我们经过缜密思考,将“轮岗互派工作”写进学校工作管理手册,对于轮岗教师在原单位的工作时间“满六年”,要参加轮岗互派。
2.“平衡”的兼顾更人文。在实际工作中,完全按照年限来确定轮岗人员的方法,显得过于呆板,不够人性化,因此,我们改进做法,协调在前,行通必先心通。每年召开几次“轮岗教师”协调会。协调会上由校长提供各校轮岗教师名单,而后经多方认真商榷协调,在遵循年限规则的基础上,注重学科平衡、职称平衡、学段平衡,情系教师的切身利益,实现教师满意,学校满意。
三、资源共享,扎实本源
制度的保驾护航,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作为片区内的领头人,中心校更多考虑的是整个学区的均衡,如何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舍小家,顾大家”渐成为常态,“台三小”的语文组精英、学校“最标准”的普通话之声——郑劭老师,就被派到国货路小学,因为国货路小学缺语文教师,郑劭老师是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台三小”虽舍不得,但为了片区总体的均衡发展只得割舍。原来的“台三小”之声,现在变成了第一学区之声,这正是小片区管理中和谐发展的体现。这些优秀的教师像种子,在片区轮岗工作中发挥着种子效应,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欢迎与好评,展示了片区教师形象,也增强了教师在片区的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
有了大学区的发展,各校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教研也更频繁,校本教研不再只局限于中心校,而是由中心校牵头,所有学校参与。渐渐地,学校的概念在被淡化,而学区的意识却在强化。学区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环境。
1.教研观摩共享。轮岗制度形成之后,学区的校本教研活动更加频繁,有助于片区凝聚力的形成。2012~2013学年,举行“小片区教育管理市级教学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在“台三小”的统筹下,汇集各校的教研专长,颇具特色,形成第一学区的教学亮点,呈现“台三小语文专场”“交通路小学数学专场”“国货路小学英语专场”“台一小‘心健’专场”“洲边小学音乐专场”教苑风景线。以往只有中心校才有的大型观摩活动,现在是针对第一学区所有学校的教师开展。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各校互为中心,既有原来学校的亲近,又有大集体的温暖。
2.讲座“研训”共享。学区高度重视片区教研活动,按照市区教研活动的要求对待片区教研,统筹安排,一丝不苟。学区定期开展专家讲座、“研训”活动。2013年,“台三小”多次邀请福州教育学院刘自强老师为第一学区的数学教师作讲座。同样的,本片区其他学校举行区级以上的研讨活动,也一定会邀请片区内其他校的教师参加。大学区的教师管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的教育资源又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平台大了,“研训”深了,教师成长更快了。
3.办学设施共享。“台三小”的报告厅是展示素质教育丰硕成果的舞台,如今,它已成为第一学区的舞台,只要兄弟校需要,“台三小”都全面支持。兄弟校的教师在这里试教,“台三小”从场地、人员、到技术方面,甚至组织安排试教班级的学生,并派出相关学科的教师跟踪学习会诊,以实现取长避短,共同提高,充分显示了大校与领头校的风范。
四、统一教学,呈现片区特色
学区教学常规互检、质量测评统一命题。在片区教学活动中,中心校毫无保留地展示,薄弱校毫无掩饰地呈现,坦诚相待,取长补短。每学期期初,各校商定常规互检的时间表,片区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相聚一堂,对受检学校的教师教案、作业进行评析,随机进班听课,最后交流研讨,提出建议。同时,对学校工作进行沟通交流,对工作方法与策略进行研究与学习,互相帮助,相辅相成。
五、捆绑考核,深化片区管理
以片区内的优质校为龙头,带动周边一般校,捆绑考核,引领辐射,缩小校际差异,实现教育均衡,是小片区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台江区每学年从以下六点考核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行政工作水平、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效、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办学效益,实现“三赛三比”。施行小片区管理以来,这项活动由考核学校推广至片区,对片区进行捆绑式考核,捆绑式表彰奖励。这无疑给各学校极大的压力,同时又是做好片区均衡工作的最大动力。无论是学校的行政班子,还是学校的教师,“片区人”的意识更强了,强有力地推动均衡教育的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致力推进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将会遇到许多挑战,也将面临许多困难,但追求教育的长远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平等教育,让我们面对挑战与困难有了新的勇气与锐气。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