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和部分学校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实践工作的学习认识到,目前部分学者提倡的“学分银行”弹性教学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完成学业的时间从固定的三年学习制改变为灵活的弹性学习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需要兼顾普通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要求必须在三年内完成,课业负担相对较重,容易造成学生顾此失彼的情况。为此,我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实行“学分银行”制度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一、“学分银行”制度及其实践特点分析
所谓“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现行的银行运行体制相似,在“学分银行”制度里,学生可以累积学分,这就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更加富有弹性和灵活性。根据“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只要学完一门课就计一定的学分,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学分,然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积,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同时,允许学生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进行学习,而是像银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样,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中断,即使隔了几年,曾有的学习经历仍可折合成学分,存于“学分银行”。因而,“学分银行”制度具有弹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身的情况,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内容,甚至允许学生学习、工作交叉进行,二者可以兼顾。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考取资格证书或把工作经验、资历转化成为学分,从而获得学历文凭,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完善自我、追求发展的愿望。
第一,“灵活”面对实际。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强烈的学习职业技能的愿望,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往往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容易失去学习的机会,而“学分银行”制度,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随时随地存储学分。面对接受职业教育人群的实际情况,“学分银行”制度的“灵活”优势显而易见。
第二,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学分银行”制度可以给优等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分阶段完成学业;给后进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延长学时以圆满完成学业;给提前就业的学生提供优先发展的机会——就业、学习两不误,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健康成长。
第三,利于学校走向市场。“学分银行”制度使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质量标准培养层次不同的人才;根据企业需要随时提供层次不等的人才;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宽松的学习、就业、培训的环境和机会。这样,职业教育既能满足社会、企业、市场的需要,也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建立起校企之间宽松和谐、双向联动的发展格局。
二、“学分银行”制度在中等职业学校推广的意义
第一,利于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沟通衔接。首先,“学分银行”制度加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可以相互转学,在出示有效证明或通过测试后,允许其免修相应的课程,并承认已修学分。其次,“学分银行”制度加强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沟通,学生就业后修得的学分可以与就业前修得的学分进行累积,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获得毕业资格,这为学生提前就业创业解除了后顾之忧。再次,“学分银行”制度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考核之间的沟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培训和考核,获取的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自考课程合格证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证书等,都可以折合成相应的学分,与学校教育的学分累积,获得毕业资格。
第二,促进教师提高素质。“学分银行”制度建立以后,学校在为学生提供选课权利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选择教师的权利,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选课率的鲜明对比,让教师看到了差距,也给他们带来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动力。“学分银行”制度能突破多年以来困扰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问题。
第三,给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目前已经实行学分银行的中等职业学校,只要是在同层次学校的相近专业之间,学分都是可以得到互相承认的,即使是在不同区域间。这对于广大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实现“学分互认”以后,部分学生会考虑到经济的因素,就近参加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降低费用,只有在进行必需的专业课学习和实习实训时,才选择到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学校,并获得学历证书。
三、实施“学分银行”制度仍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跨校选课难以实现。既然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分可以互认,那么跨校选课本应也不成为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北京市朝阳区十余所中等职业学校就曾经联合试行过跨校选课,但是,这一试验最终被迫中止了。关于其中原因,荣处长说,由于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是由初中直升入学,年龄偏小、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因而很多人借“跨校选课”的名义逃课,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很多家长对此表示不满,所谓跨校选课“名存实亡”。
第二,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学分银行”制度是一个包括从存分机制到兑分机制的完整过程。这是模拟银行的运作程序而建立的一种运作机制,完全不同于现在教育的运作程序。而恰恰是这种运作机制才是“学分银行”制度的关键。因而,“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首要的就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由于这种运作机制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现在一些职业学校实行的“学分银行”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就没有相应的运作机制,产生了一些问题。
第三,政府给予政策的支持。“学分银行”的建设史富有改革性,必须需要政府的支持。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目前政府的支持力度主要集中于职业教育,对于整个“学分银行”制度要求的教育体系的建立关注不足。事实上,整个体系的建立才是“学分银行”制度作用发挥的最重要的保证。同时,“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中,首要的就是涉及到学分制的实施,而对于教育资源的审核和确定,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从而,确保教育资源的质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还有相关的学费改革、监督制度改革等,都需要政府予以支持。
一、“学分银行”制度及其实践特点分析
所谓“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现行的银行运行体制相似,在“学分银行”制度里,学生可以累积学分,这就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更加富有弹性和灵活性。根据“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只要学完一门课就计一定的学分,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学分,然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积,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同时,允许学生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进行学习,而是像银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样,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中断,即使隔了几年,曾有的学习经历仍可折合成学分,存于“学分银行”。因而,“学分银行”制度具有弹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身的情况,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内容,甚至允许学生学习、工作交叉进行,二者可以兼顾。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考取资格证书或把工作经验、资历转化成为学分,从而获得学历文凭,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完善自我、追求发展的愿望。
第一,“灵活”面对实际。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强烈的学习职业技能的愿望,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往往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容易失去学习的机会,而“学分银行”制度,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随时随地存储学分。面对接受职业教育人群的实际情况,“学分银行”制度的“灵活”优势显而易见。
第二,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学分银行”制度可以给优等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分阶段完成学业;给后进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延长学时以圆满完成学业;给提前就业的学生提供优先发展的机会——就业、学习两不误,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健康成长。
第三,利于学校走向市场。“学分银行”制度使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质量标准培养层次不同的人才;根据企业需要随时提供层次不等的人才;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宽松的学习、就业、培训的环境和机会。这样,职业教育既能满足社会、企业、市场的需要,也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建立起校企之间宽松和谐、双向联动的发展格局。
二、“学分银行”制度在中等职业学校推广的意义
第一,利于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沟通衔接。首先,“学分银行”制度加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可以相互转学,在出示有效证明或通过测试后,允许其免修相应的课程,并承认已修学分。其次,“学分银行”制度加强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沟通,学生就业后修得的学分可以与就业前修得的学分进行累积,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获得毕业资格,这为学生提前就业创业解除了后顾之忧。再次,“学分银行”制度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考核之间的沟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培训和考核,获取的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自考课程合格证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证书等,都可以折合成相应的学分,与学校教育的学分累积,获得毕业资格。
第二,促进教师提高素质。“学分银行”制度建立以后,学校在为学生提供选课权利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选择教师的权利,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选课率的鲜明对比,让教师看到了差距,也给他们带来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动力。“学分银行”制度能突破多年以来困扰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问题。
第三,给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目前已经实行学分银行的中等职业学校,只要是在同层次学校的相近专业之间,学分都是可以得到互相承认的,即使是在不同区域间。这对于广大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实现“学分互认”以后,部分学生会考虑到经济的因素,就近参加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降低费用,只有在进行必需的专业课学习和实习实训时,才选择到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学校,并获得学历证书。
三、实施“学分银行”制度仍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跨校选课难以实现。既然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分可以互认,那么跨校选课本应也不成为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北京市朝阳区十余所中等职业学校就曾经联合试行过跨校选课,但是,这一试验最终被迫中止了。关于其中原因,荣处长说,由于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是由初中直升入学,年龄偏小、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因而很多人借“跨校选课”的名义逃课,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很多家长对此表示不满,所谓跨校选课“名存实亡”。
第二,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学分银行”制度是一个包括从存分机制到兑分机制的完整过程。这是模拟银行的运作程序而建立的一种运作机制,完全不同于现在教育的运作程序。而恰恰是这种运作机制才是“学分银行”制度的关键。因而,“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首要的就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由于这种运作机制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现在一些职业学校实行的“学分银行”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就没有相应的运作机制,产生了一些问题。
第三,政府给予政策的支持。“学分银行”的建设史富有改革性,必须需要政府的支持。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目前政府的支持力度主要集中于职业教育,对于整个“学分银行”制度要求的教育体系的建立关注不足。事实上,整个体系的建立才是“学分银行”制度作用发挥的最重要的保证。同时,“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中,首要的就是涉及到学分制的实施,而对于教育资源的审核和确定,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从而,确保教育资源的质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还有相关的学费改革、监督制度改革等,都需要政府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