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以前依据现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情况,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构思和策划,一般以文本的形式体现。好的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怎样进行小学数学新教材(北师大版)的教学设计,笔者谈以下几点意见,供老师们参考。
一、在认真研究教材、合理开发教材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活动,内容的呈现应当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一基本理念明确指出了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领域、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教学方法的表达方式。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研究教材,开发教材资源,注意选择与学生实际及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的教学素材,选择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活动的呈现方式设计教学。开发教材资源时,要注意两点:
1、从教学内容出发,注意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背景的素材设计教学。教材是一个范本,它所提供的素材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学生生活背景的差异,教材提供的情景恰恰是学生陌生的。因此,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努力为学生提供熟悉的且感兴趣的实例,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情景。比如“分苹果”一课,对我们这个偏僻的农村的学生来讲,是不熟悉的。但我们有地区特产——红薯、玉米、柑橘、柚子、梨子等等,这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如果这些也不方便的话,小棒、小石子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素材,都能帮助学生学习10的分解与组成、10的加减法。因此,要研究教材、依据教材,但又不被教材束缚。
2、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北师大版教材充分体现了活动性、趣味性、生活化的特点。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教师尽可能地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学情景、教学手段、教学技术来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探索,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比如:“小明的一天”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知识目标就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设计教学时,可以以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大致流程如下:情景导入——调查学情——实物感知——观察认识——实践拓展——游戏。情景导入可以选择谜语、故事、听辨钟表声音、实物、图片展示等,情景设计要体现趣味性。调查学情主要是了解学生已有的钟表知识。实物感知,有条件的可以制作课件,呈现丰富多彩的钟表声音视频画面,也可以用实物钟或模型钟面让学生充分感知。观察认识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小明的一天”的六幅画面,认识整时和几时半,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情感体验。实践拓展,一是认识小明一天中做其他事情的几个时刻,然后把10幅画面按一天中时间的先后顺序排一排,加深对“一天”中几个不同时刻的认识;二是学生活动,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并在模型钟面拨出不同的时刻。游戏:持票乘车、模拟钟表时针分针跳、你来说我来拨等游戏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可谓一箭双雕!
二、在把握“三维”目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
《标准》指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目的实现为前提。”以这一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只考虑知识技能目标,还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培养及情感态度的形成。所选择的问题、设计的教学活动既要适合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向下一阶段发展;既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又要考虑到学生思维发展的潜力。因此,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连接,在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或者根据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运用恰当的具有新奇性和差异性的数学材料,设置某种教学情景,用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比如:“捆小棒”是20以内数认识的起始课,知识连接,前有10以内数认识的基础,后为进位加法作铺垫。“捆”既是数学活动,又是一个量词,通过把10根捆成一捆的活动,使学生明确一捆是一个“十”,结合在计数器上拨出10,把捆和计数器上的十位对应,从而认识位置值,为今后学习大数目奠定基础。了解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拿出一些小棒(20根以内),让学生玩一玩小棒,估一估有多少根,数一数具体的根数,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看出这些小棒有多少根。设计这些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自然想到把十根捆成一捆,因势利导,认识计数单位“十”,在此基础上认识个位十位和20以内数的顺序。设计数学活动的目的既要使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又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转变教师角色,凸显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要有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使学生能够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性学习),要考虑学生探究合作的时间和空间;2、创设适合探究合作学习的情景,能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3、恰当设计探究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及活动,做到“活而不乱”;4、要设计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切忌一问一答式的问题设计;5、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6、评价设计不拘泥于结果的对错上,要重在经历、体验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设计练习
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如果一堂课看不到学生练习作业的时间,必然会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精心设计练习,正确处理探究与练习的关系,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与巩固“双基”有机地结合起来。练习设计要注意几点:1、练习要注意趣味性、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抽象化;2、结合教学内容增设一些辨析题、判断题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注意分析教材中提供的练习,体会编者意图,优化呈现方式;4、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总之,教学设计是一件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只有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辛苦而细致的工作,精心设计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才可能绽放精彩的花絮,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445700 湖北省来凤县教育局电教站)
一、在认真研究教材、合理开发教材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活动,内容的呈现应当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一基本理念明确指出了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领域、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教学方法的表达方式。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研究教材,开发教材资源,注意选择与学生实际及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的教学素材,选择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活动的呈现方式设计教学。开发教材资源时,要注意两点:
1、从教学内容出发,注意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背景的素材设计教学。教材是一个范本,它所提供的素材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学生生活背景的差异,教材提供的情景恰恰是学生陌生的。因此,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努力为学生提供熟悉的且感兴趣的实例,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情景。比如“分苹果”一课,对我们这个偏僻的农村的学生来讲,是不熟悉的。但我们有地区特产——红薯、玉米、柑橘、柚子、梨子等等,这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如果这些也不方便的话,小棒、小石子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素材,都能帮助学生学习10的分解与组成、10的加减法。因此,要研究教材、依据教材,但又不被教材束缚。
2、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北师大版教材充分体现了活动性、趣味性、生活化的特点。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教师尽可能地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学情景、教学手段、教学技术来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探索,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比如:“小明的一天”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知识目标就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设计教学时,可以以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大致流程如下:情景导入——调查学情——实物感知——观察认识——实践拓展——游戏。情景导入可以选择谜语、故事、听辨钟表声音、实物、图片展示等,情景设计要体现趣味性。调查学情主要是了解学生已有的钟表知识。实物感知,有条件的可以制作课件,呈现丰富多彩的钟表声音视频画面,也可以用实物钟或模型钟面让学生充分感知。观察认识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小明的一天”的六幅画面,认识整时和几时半,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情感体验。实践拓展,一是认识小明一天中做其他事情的几个时刻,然后把10幅画面按一天中时间的先后顺序排一排,加深对“一天”中几个不同时刻的认识;二是学生活动,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并在模型钟面拨出不同的时刻。游戏:持票乘车、模拟钟表时针分针跳、你来说我来拨等游戏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可谓一箭双雕!
二、在把握“三维”目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
《标准》指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目的实现为前提。”以这一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只考虑知识技能目标,还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培养及情感态度的形成。所选择的问题、设计的教学活动既要适合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向下一阶段发展;既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又要考虑到学生思维发展的潜力。因此,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连接,在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或者根据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运用恰当的具有新奇性和差异性的数学材料,设置某种教学情景,用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比如:“捆小棒”是20以内数认识的起始课,知识连接,前有10以内数认识的基础,后为进位加法作铺垫。“捆”既是数学活动,又是一个量词,通过把10根捆成一捆的活动,使学生明确一捆是一个“十”,结合在计数器上拨出10,把捆和计数器上的十位对应,从而认识位置值,为今后学习大数目奠定基础。了解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拿出一些小棒(20根以内),让学生玩一玩小棒,估一估有多少根,数一数具体的根数,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看出这些小棒有多少根。设计这些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自然想到把十根捆成一捆,因势利导,认识计数单位“十”,在此基础上认识个位十位和20以内数的顺序。设计数学活动的目的既要使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又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转变教师角色,凸显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要有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使学生能够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性学习),要考虑学生探究合作的时间和空间;2、创设适合探究合作学习的情景,能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3、恰当设计探究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及活动,做到“活而不乱”;4、要设计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切忌一问一答式的问题设计;5、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6、评价设计不拘泥于结果的对错上,要重在经历、体验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设计练习
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如果一堂课看不到学生练习作业的时间,必然会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精心设计练习,正确处理探究与练习的关系,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与巩固“双基”有机地结合起来。练习设计要注意几点:1、练习要注意趣味性、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抽象化;2、结合教学内容增设一些辨析题、判断题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注意分析教材中提供的练习,体会编者意图,优化呈现方式;4、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总之,教学设计是一件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只有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辛苦而细致的工作,精心设计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才可能绽放精彩的花絮,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445700 湖北省来凤县教育局电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