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抱病,陪同正在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到火同参观云冈石窟。
10点50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 80多名中外记者先期到来。随后不久,两辆红旗小轿车同时到达。车门打开,身着银灰色中山装的总理从车里走出来。
在参观的过程里,周总理双臂交叉抱在胸前,注视着气势雄伟、法相庄严的第20窟露天大佛,流露出赞赏的日光,并若有所悟地频频点头。进入第6窟后,总理被雕饰富丽、变化繁复的精美内容完全吸引了。可当他转到北壁,看到大面积石雕风泐漫漶时,面部表情十分凝重,马上询问陪同人员关于防止风化水蚀的技术问题。在场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说:“我们已经搞了个十年维修计划”,总理紧蹙双眉陷入了沉思。
参观结束,进人接待室稍事休息后,总理面对数以百计的中外记者大声宣布:“云冈石窟艺术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保护下来。刚才说有个十年规划,时间太长,要三年搞好,_二年以后请你们再来参观。”话占刚落,记者们便报以热烈的掌声。
为了落实总理的指示,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有关领导马上组织成了云冈石窟维修上程领导组,制定了“三年保护工程”的具体方案,维修工程很快全面展开。
从1974年开始,按照“抢险加固、排除险情、保护现状、保护文物”的原则,国家文物局投巨资埘洞窟进行大规模的抢救性修复。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专家学者多方研究探讨,决定采用较为先进的修复技术:(1)应用环氧树脂对涮窟东西向的岸边剪切裂隙进行灌浆牯接加固,对戏断、脱落的石雕粘接归安复位,补配必要雕刻;(2)应用锚杆加固的方法,把裂隙前的危岩固定在裂隙后的稳定岩体上,应用环氧树脂将金属锚杆、危岩以及稳定岩体二者牢固的粘和为一体;(3)应用传统土建工程“隐蔽结构”的手段作崖壁支护,进行页岩风化蚀空带补砌、防渗排水、木构件生桐油断白加固。
“三年保护工程”涉及范围包括昙曜五窟(第16窟~20窟)、五华洞(第9窟~13窟)、第5、6窟,现编号42窟以及第7窟上方危岩的局部加固。在保护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云冈石窟保护人员牢记总理的指示,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争分夺秒夜以继日。不论严寒酷暑,不论年节假日,从普通职工到科室领导都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从一个个洞窟的检查,到一处处险情的排除。在使用环氧树脂时,工作人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炎热的夏天,稀释的环氧树脂挥发着刺鼻、难闻的气味,施工人员为了保证人身健康,工作时需戴着防毒面具,忍受超乎寻常的高温。而到了冬天,北方地区气候严寒,环氧树脂难以溶解,为保证工作不间断,施工人员以主人翁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室内将环氧树脂加温稀释,再迅速赶往施工现场,但往往干了没多久,环氧树脂又凝固变稠,只好再抬到室内重新加温稀释。大家就这样循环往返,任劳任怨。1975年,总理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仍然询问工程进展情况。三年过去了,1976年9月15日,石窟维修工程如期顺利完成,而此时总理已离开了人世。
“三年保护工程”,挽救了一大批濒临崩塌的洞窟及雕像,基本上解决了洞窟及雕像的稳定性问题。同时,培养了一批强有力的专业人才,锻炼了一支石窟保护的技术队伍。这次工程中应用的“围岩裂隙灌浆加固”技术项目受到“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的嘉奖。
10点50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 80多名中外记者先期到来。随后不久,两辆红旗小轿车同时到达。车门打开,身着银灰色中山装的总理从车里走出来。
在参观的过程里,周总理双臂交叉抱在胸前,注视着气势雄伟、法相庄严的第20窟露天大佛,流露出赞赏的日光,并若有所悟地频频点头。进入第6窟后,总理被雕饰富丽、变化繁复的精美内容完全吸引了。可当他转到北壁,看到大面积石雕风泐漫漶时,面部表情十分凝重,马上询问陪同人员关于防止风化水蚀的技术问题。在场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说:“我们已经搞了个十年维修计划”,总理紧蹙双眉陷入了沉思。
参观结束,进人接待室稍事休息后,总理面对数以百计的中外记者大声宣布:“云冈石窟艺术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保护下来。刚才说有个十年规划,时间太长,要三年搞好,_二年以后请你们再来参观。”话占刚落,记者们便报以热烈的掌声。
为了落实总理的指示,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有关领导马上组织成了云冈石窟维修上程领导组,制定了“三年保护工程”的具体方案,维修工程很快全面展开。
从1974年开始,按照“抢险加固、排除险情、保护现状、保护文物”的原则,国家文物局投巨资埘洞窟进行大规模的抢救性修复。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专家学者多方研究探讨,决定采用较为先进的修复技术:(1)应用环氧树脂对涮窟东西向的岸边剪切裂隙进行灌浆牯接加固,对戏断、脱落的石雕粘接归安复位,补配必要雕刻;(2)应用锚杆加固的方法,把裂隙前的危岩固定在裂隙后的稳定岩体上,应用环氧树脂将金属锚杆、危岩以及稳定岩体二者牢固的粘和为一体;(3)应用传统土建工程“隐蔽结构”的手段作崖壁支护,进行页岩风化蚀空带补砌、防渗排水、木构件生桐油断白加固。
“三年保护工程”涉及范围包括昙曜五窟(第16窟~20窟)、五华洞(第9窟~13窟)、第5、6窟,现编号42窟以及第7窟上方危岩的局部加固。在保护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云冈石窟保护人员牢记总理的指示,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争分夺秒夜以继日。不论严寒酷暑,不论年节假日,从普通职工到科室领导都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从一个个洞窟的检查,到一处处险情的排除。在使用环氧树脂时,工作人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炎热的夏天,稀释的环氧树脂挥发着刺鼻、难闻的气味,施工人员为了保证人身健康,工作时需戴着防毒面具,忍受超乎寻常的高温。而到了冬天,北方地区气候严寒,环氧树脂难以溶解,为保证工作不间断,施工人员以主人翁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室内将环氧树脂加温稀释,再迅速赶往施工现场,但往往干了没多久,环氧树脂又凝固变稠,只好再抬到室内重新加温稀释。大家就这样循环往返,任劳任怨。1975年,总理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仍然询问工程进展情况。三年过去了,1976年9月15日,石窟维修工程如期顺利完成,而此时总理已离开了人世。
“三年保护工程”,挽救了一大批濒临崩塌的洞窟及雕像,基本上解决了洞窟及雕像的稳定性问题。同时,培养了一批强有力的专业人才,锻炼了一支石窟保护的技术队伍。这次工程中应用的“围岩裂隙灌浆加固”技术项目受到“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