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美术活动课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小学美术活动主要是指手工制作,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等,它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用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耐心细致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手工制作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活动环境,不拘泥于课堂教学,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可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小青蛙”、“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装饰在教室内。学生们说:“老师,我们的教室真漂亮!”“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事实证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发展。
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自由创作。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学生在手工制作活动中,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并创设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问学生折出一架机关枪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纸、剪刀等)。教师可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学生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在分析小蝌蚪的形象时,可让学生背诵儿歌:小小蝌蚪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
三、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
学生动手操作是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自己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我尽可能改变教师为主导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索。例如:在制作布贴画时,我导入后,给学生分组分发示范品,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请已探索出来的学生做示范,然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剪、有的拉、有的画、有的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再给予适当的指导。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恰当地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制作树叶贴画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掌握制作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方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作业是衡量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但学生完成的作业并不能代表一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了经验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我注意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从像与不像的“旧框”中走出来。美術课作业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应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地想象、深入思考,在制作中允许反复修改,或用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制作,根据自己的个性制作出一个“美”的作品。
那么,在手工制作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活动环境,不拘泥于课堂教学,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可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小青蛙”、“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装饰在教室内。学生们说:“老师,我们的教室真漂亮!”“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事实证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发展。
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自由创作。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学生在手工制作活动中,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并创设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问学生折出一架机关枪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纸、剪刀等)。教师可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学生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在分析小蝌蚪的形象时,可让学生背诵儿歌:小小蝌蚪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
三、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
学生动手操作是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自己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我尽可能改变教师为主导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索。例如:在制作布贴画时,我导入后,给学生分组分发示范品,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请已探索出来的学生做示范,然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剪、有的拉、有的画、有的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再给予适当的指导。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恰当地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制作树叶贴画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掌握制作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方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作业是衡量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但学生完成的作业并不能代表一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了经验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我注意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从像与不像的“旧框”中走出来。美術课作业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应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地想象、深入思考,在制作中允许反复修改,或用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制作,根据自己的个性制作出一个“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