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

来源 :大众科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ooooo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上说“地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存在于地球上的一切事物之间都应该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我认为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应该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时各学科之间衔接不够,所以,了解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并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各个知识体系有机结合,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教学;其他学科;交叉联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因此,生物学与每一个学科的知识之间都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作为生物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拥有广博的多学科知识,才能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全面和完整,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
  1 生物与文科之间的交叉联系
  1.1生物与语文
  与生物学相关的成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生物学原理。例如属于条件反射成语有:画饼充饥、闻鸡起舞、惊弓之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成语有:瑟瑟发抖、饥肠辘辘、迎风流泪等;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成语有:蜘蛛结网、蜜蜂采蜜、蚂蚁搬家、公鸡报晓、猫捉老鼠等;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成语有:鹦鹉学舌、黄牛耕地、狗辨主客、老马识途……此外,还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揭示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飞蛾扑火、金蝉脱壳、作茧自缚揭示昆虫的行为......
  与生物学知识相联系的诗句也有很多。诗词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个人对自然事物的认知,运用简短的词句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很好的表现了出来。因此,在诗词里蕴藏着关于生命现象的知识。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了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该诗句可分析生物圈中的水的循环。“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可以引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同时说明黄梅时节是青蛙生殖旺盛时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出了鸟类繁殖行。
  将文学知识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便于学生对于诗句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自然科学现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了解自然科学奥义的兴趣。
  1.2生物与政治
  马克思认为,科学理论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因此,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解释生命现象为目的的自然科学,最终要落实在正确指导实践上。生物学具有预见功能,它能根据一定理论所陈述的客观规律,判断事物在未来的发展、变化或未知事物的出现。科学院根据已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来开展对复杂遗传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通过对新的传染性病毒的研究,来指导卫生部门开展预防工作;通过研究饮食与癌症的关系,指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禁止食品中一些有害致癌物质的添加。经济是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切政治活动的运转最终取决于经济生活的状况,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状况。只有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才能得以发展,才能开展一系列政治活動与行为。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物学能转化为实用技术,进而指导生产,获得物质资料,提高生产力。可以说,没有科学理论的发展,政治功能无从发挥。
  1.3生物与地理
  生物学科与地理学科两者具有关联性和不可分割性。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密不可分,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等。在地理学中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热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生态系统结合自然带进行分析,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 生物与理科交叉联系
  理、化、生三门学科都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尽管它们是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科学,但自然界本身是和谐统一的,三门学科对自然现象的研究遵循相同的认识规律。
  2.1 生物与物理
  3 小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找到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之处,认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准确、科学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沟通学科间的联系,以开拓思路开阔视野,培养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孙建雄.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1(04).
  [3]奚可政.以生物教学中穿插地理知识的思维创新[J].科学导报.2019(69).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进,教师要明确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问题,探索改进课程教学模式的促使方法,加强创新实践探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将生活化的思维应用于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感知社会生活实践与政治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政治课程内容内化学习的有效措施方法,对自身的长远发展进步都有着积极影响作用。  关键词:初中政治;生活化思维;教学指导  引言:  围绕新课改的目标要求,
期刊
摘 要: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老师的培养,还需要的是家庭环境的理念教育。学习是一种过程,很多人对此有误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而和家长无关,学校教育重于家庭教育,但是在教学思路上而言,家庭理念教育应该和学校教育并重,理念培养和系统化知识学习并重,从而让家长和教师的学习目标达到一致。班主任不仅肩负着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更注重的是学生全方面的身心发展,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合作,为学校和家长构建起一道沟通桥梁,
期刊
摘 要: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免要接触一些史料,这些史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与读懂历史,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史料与教学内容结合,一方面可以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便于学生的理解与体会,并帮助学生养成历史思维。本文就简单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细节的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细节;运用  引言: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基本都是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学生的智力启迪与素养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有效提高了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本文简要探究了初中政治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政治;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引言:  如今,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凸显出了重要性,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也能提升教学效率。对于语文这一富含充沛情感因素的学科来说,实施情感教育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希望能为语文教学活动的
期刊
摘 要:经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幼年阶段,就已经存在对逻辑等抽象能力的感知,并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感知在不断的增强。而数学这一教学活动则能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大班幼儿这一教学阶段,儿童还是处在一个不受约束,相抵较自由的环境中,所以,在结合儿童这一特征以及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能力的情况下,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对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对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关注和督促,提高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想听、会听、想说、敢说、会说,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情景,改变教学方式,树立会说与会听的榜样,激发学生说与听的欲望,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为学生提供说与听的机会,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听与说的能力;培养措施  前言  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和会说的能力同样重要。会倾听的学生往往课堂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养成优秀音乐欣赏能力。自我国高速发展,大力倡导教育改革以来,更加注重学生终生的学习素质能力发展。由此作为契机,本文浅述了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为教师们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供方法策略,以确保国家政策的落实以及学生们核心素养提高。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不断培养学生们全方面发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推进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关注他们的身心素质,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体育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体育品格、培养体育精神,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本文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目标与具体案例,谈一谈如何实现体育教学创新,锻炼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与终身体育素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现代体育教育以锻炼身体素质、磨炼意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上做出改变,做出创新,让学生在新课改的状况下减轻压力,吸收更多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老师的课堂质量,让老师的教学模式更加的丰富更加全面。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在改进,数学作为高中课程中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科目。数学对于学生来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