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感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的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并不神秘。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使人将数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
  “数感”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的数学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实际问题。一句话,它关系到人拥有的数学知识是“活”的还是“死”的。
  “数感”需要培养。数感与具有数学知识的多少、与理解数学知识的程度有关,但绝不是正比例关系。数感更多地表现为应用数与运算的态度与意识,突出表现为主动、自觉地应用。小学生的数感与有没有得到培养成正相关。这种培养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
  
  一、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产生的需要和作用
  
  除了“空间观念”曾被列入原《大纲》外,数感、符号感、统计观念等都是由《标准》首次明确地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标准》把数学思考落实到建立初步的两“憾”、两“观念”上,落实到学生认识并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现;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符号感是人对符号的意义、符号的作用的理解以及主动地使用符号的意识和习惯。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理解各种数学符号的意义,即表示什么意思,在什么时候使用以及怎样使用,这是发展符号感的基础。二是理解数学符号的作用与价值:为什么使用符号、有哪些好处。这是发展符号感的重点。三是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时,在独立思考和与人交流时,都能经常地、主动地甚至创造性地使用符号,这是具有符号感的表现。
  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二、结合数学内容。体会数学符号的作用
  
  常见的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符号语言是在文字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把文字语言的主要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简练地表示出来,方便人们进行表达、交流、思考以及解决问题。
  教学常用的数学符号,首先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符号产生的需要,体会由于使用符号,才能清楚、简便地表达这些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数学符号为我们进行表达和交流带来了便捷。其次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使学生认识符号、会用符号,体会到符号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一部分。
  
  三、参与创造符号。体会符号发展过程
  
  数学符号在数学教科书里有很多。如表达大小关系的符号“<”,“>”和?“=”;表达运算的符号“+”,“_”,“×”,“÷”;表达运算顺序的小括号、中括号;0,1,2,3,…,9是数字符号,它们能组成无数个数:小数点、分数线、百分号、千分号等是特定的数学符号;字母也可以作为符号,用来表达数量关系、计算公式……这些符号是人们公认的,习惯使用的,属于数学事实。
  当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需要符号的时候,先让学生经历自己创造数学符号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符号原来并不神秘,是人创造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同的符号在使用时逐步发展统一成现在的符号。这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号感。
  数学符号的教学,教师一般比较多地采取简单告诉的方法,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符号产生神秘感。下面的案例中,老师就很好地帮助学生消除了这种神秘感。
  案例3:‘循环小数’镦学片断
  师:(指板演题)“3.333…”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哪一个?(3)在“5,32727……”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哪几个?(2.7)在“6.16416……”中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哪几个?(4.1.6)
  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循环小数的写法简单一些,比如,去掉省略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只写一次,也依然能让人看出这个循环小数的意思?
  生1:我想了一个办法,3.333,“写作33.3:5.32727,”写作5.3(27);6.416416写作6(416)。
  生2:我的办法是,3.333,写作3.3;532727,写作5.3276.416416,写作6.416。
  生3:我的办法是,3.333写作3(无限);5.32727写作53(无限);6.416416写作6(无限)。
  生4:我的办法是,3333…写作33(3无限);532727…写作5327(27无限);6416416…写作6416(416无限)。
  生5:我的办法是,3333…写作;532727…写作;6416416…写作。
  师:你认为哪种符号比较好?
  生1:不要有汉字比较好。
  生2:第五种办法比较好,简洁明了。
  生3:我认为,只要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字上点上点就可以了。 教师不急于把简便写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创造符号,使学生在想办法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符号产生的需要,体会到数学知识中符号是一种约定俗成。符号不再那么神秘,而当有些学生的思路接近数学上的约定俗成时,他们体会到的是一种学习成功的满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所创造的符号进行认论,进一步体会数学符号简捷明了的特点。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课堂上师生之间语言交流最主要的表现方法是“提问一回答”,其可分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三种形式。不管哪种形式,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都必须在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评价反馈。在初中英语和谐有效课堂教学中,为了切实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取得尽可能好、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我从
语篇教学是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篇意识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复习课是一定阶段后对新学知识的重新回顾,是对所学知识的调控掌握,那如何才能让复习课变得生动、活泼、高效。我有下面几点浅析。    一、精心设计复习方案    如何根据复习内容,学生知识现状,知识复习的育人价值进行综合性设计,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是复习课堂的应有之义,这对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因此,在备复习课时,教师同样既要“读”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
《新目标》更注重了英语的实用性,贴近了生活,但是它的词汇量很大,在《英语课程标准》里明确规定初中三年要达到五级,学会使用1500——20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能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等。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才有可能真正学好英语,况且现在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题的占分值较大,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不能快速阅读并理
摘 要: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项重要的综合性基础管理工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点。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
我国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倡“生生活化教育”。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然而,提起中国人学英语,我们常常会想到“哑巴英语”。由于学习的内容偏重于单词、句子,忽视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习的环境又是在非母语状态下,以致许多懂英语的人在某些场合不会说或羞于说。形成心理上的语言交流障碍。从某种程度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适应新课标,在课堂上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尝试从各方面激发学生潜能,使他们不仅充分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要使他们变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激发潜能,促进探索,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课前预设。促进质疑    课前我们可以出示下一节课预设学案,这样不仅为学
教学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励、唤醒和鼓舞.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学生犹如一条船,他的求知欲就是船上那扬起的帆,教育者要像诸
摘 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操作、获取知识,并在探索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教学改革实验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具有学生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而,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