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注重指导学生读、查、思、记,并以预习卡书面落实。
【关键词】预习课文 读 查 思记 预习卡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把预习作为学习习惯来培养有着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学生如果能坚持课前预习,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一提起预习课文,大家可能都认为就是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再有就是对生字詞的初步认读要求,把不认识的字,通过各种方式读对,会认,会写。通过对学生的预习调查来看,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在课前预习中,对学生的要求仅仅限于口头要求。检查预习效果,也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的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由于没有对预习的明确指导和书面的落实,预习的实效性不大。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设计一个预习的作业纸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四点,即读、查、思、记。
一、读
读就是读课文。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放声朗读,当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可以用笔标注出来。这些标注出来的“拦路虎”,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二遍读时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已经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这两遍读下来,相信学生都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这时再来读几遍课文,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的。
二、查
学生初读一篇课文,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查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需要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那在预习指导时,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思
思,即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其实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能产生什么疑问。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如:对于不懂的词、句子可在词、句子下面画上问号,还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准备课堂发问。
四、记
记就是记录下来,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包括字、词、句等方面。真正把课文预习搞好,预习卡的的设计还是一个关键。明确了预习的各项要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把预习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呢?我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预习卡。
【关键词】预习课文 读 查 思记 预习卡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把预习作为学习习惯来培养有着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学生如果能坚持课前预习,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一提起预习课文,大家可能都认为就是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再有就是对生字詞的初步认读要求,把不认识的字,通过各种方式读对,会认,会写。通过对学生的预习调查来看,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在课前预习中,对学生的要求仅仅限于口头要求。检查预习效果,也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的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由于没有对预习的明确指导和书面的落实,预习的实效性不大。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设计一个预习的作业纸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四点,即读、查、思、记。
一、读
读就是读课文。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放声朗读,当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可以用笔标注出来。这些标注出来的“拦路虎”,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二遍读时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已经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这两遍读下来,相信学生都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这时再来读几遍课文,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的。
二、查
学生初读一篇课文,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查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需要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那在预习指导时,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思
思,即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其实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能产生什么疑问。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如:对于不懂的词、句子可在词、句子下面画上问号,还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准备课堂发问。
四、记
记就是记录下来,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包括字、词、句等方面。真正把课文预习搞好,预习卡的的设计还是一个关键。明确了预习的各项要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把预习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呢?我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预习卡。